地理科学进展 ›› 1997, Vol. 16 ›› Issue (3): 16-23.doi: 10.11820/dlkxjz.1997.03.003
李小建
收稿日期:
1997-07-01
出版日期:
1997-08-24
发布日期:
1997-08-24
作者简介:
李小建,男,1954年8月生,1981年毕业于河南大学地理系,1990年获中国南开大学与澳大利亚国立大学联合培养博士学位。多年从事经济地理学教学和研究工作,现为河南大学地理系主任、教授。代表性著作有《工业变化与公司活动的空间分析》、《河南农村工业发展环境研究》等,代表性论文有《论工业变化的综合研究》、《香港对大陆投资的区位变化与公司空间行为》、《Industrial linkages and rural industralization:A case study of Henan,China》等。学术兼职包括美国匹兹堡州立大学客座教授、中国地理学会经济地理专业委员会副主任等。
基金资助: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Li Xiaojian
Received:
1997-07-01
Online:
1997-08-24
Published:
1997-08-24
摘要: 本文评述了90年代国际经济地理学界关注的两个研究领域:新产业区和经济活动全球化。在分析两者的含义和研究关键内容基础上,提出如何在我国开展该项研究。
中图分类号:
李小建. 新产业区与经济活动全球化的地理研究[J]. 地理科学进展, 1997, 16(3): 16-23.
Li Xiaojian. NEW INDUSTRIAL DISTRICT AND GLOBALIZATION: A LITERATURE REVIEW[J]. PROGRESS IN GEOGRAPHY, 1997, 16(3): 16-23.
[1] | Jussi P. LAINE. 当代全球化背景下的边界和边界景观①[J]. 地理科学进展, 2017, 36(12): 1531-1539. |
[2] | 刘卫东, MichaelDunford, 高菠阳. “一带一路”倡议的理论建构——从新自由主义全球化到包容性全球化[J]. 地理科学进展, 2017, 36(11): 1321-1331. |
[3] | 刘卫东. “一带一路”战略的科学内涵与科学问题[J]. 地理科学进展, 2015, 34(5): 538-544. |
[4] | 王珏, 陈雯. 全球化视角的区域主义与区域一体化理论阐释[J]. 地理科学进展, 2013, 32(7): 1082-1091. |
[5] | 李少星,颜培霞,蒋 波. 全球化背景下地域分工演进对城市化空间格局的影响机理[J]. 地理科学进展, 2010, 29(8): 943-951. |
[6] | 谌丽,张文忠. 历史街区地方文化的变迁与重塑 ———以北京什刹海为例[J]. 地理科学进展, 2010, 29(6): 649-656. |
[7] | 王亮,刘卫东. 西方经济地理学对国家边界及其效应的研究进展[J]. 地理科学进展, 2010, 29(5): 601-608. |
[8] | 于良,金凤君,王成金. 国际贸易空间格局特征及其驱动因素[J]. 地理科学进展, 2006, 25(5): 112-119. |
[9] | 张 伟,刘毅,刘 洋. 国外空间规划研究与实践的新动向 及对我国的启示[J]. 地理科学进展, 2005, 24(3): 79-90. |
[10] | 谢守红, 宁越敏. 世界城市研究综述[J]. 地理科学进展, 2004, 23(5): 56-66. |
[11] | 张晓平, 刘卫东. 全球化、跨国公司投资与地区发展关系研究进展[J]. 地理科学进展, 2003, 22(6): 627-638. |
[12] | 田明, 樊杰. 新产业区的形成机制及其与传统空间组织理论的关系[J]. 地理科学进展, 2003, 22(2): 186-194. |
[13] | 张晓平, 金凤君, 刘卫东. 全球竞争与地方传统产业的竞争力构建——以温州为例[J]. 地理科学进展, 2002, 21(4): 391-400. |
[14] | 张耀军, 成升魁, 闵庆文. 全球化背景下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探讨[J]. 地理科学进展, 2002, 21(3): 249-258. |
[15] | 刘闯, 孙九林. 论全球化背景下我国“数字地球”发展战略的机遇[J]. 地理科学进展, 2000, 19(3): 212-219.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