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科学进展 ›› 2012, Vol. 31 ›› Issue (11): 1552-1560.doi: 10.11820/dlkxjz.2012.11.017
• 农业与乡村 • 上一篇
杨永芳, 安乾, 朱连奇
收稿日期:
2012-03-01
修回日期:
2012-07-01
出版日期:
2012-11-25
发布日期:
2012-11-25
通讯作者:
朱连奇(1963-),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土壤地理学和土地资源管理教学和研究.E-mail: lqzhu@henu.edu.cn
E-mail:lqzhu@henu.edu.cn
作者简介:
杨永芳(1964-),女,汉族,河南唐河人,教授,从事资源开发与利用、土地资源管理研究与教学.E-mail: yyfnp@henu.edu.cn
基金资助:
2011年度河南省社会科学规划委托研究项目(2011GJJ022);2012年河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2012BFX017).
YANG Yongfang, AN Qian, ZHU Lianqi
Received:
2012-03-01
Revised:
2012-07-01
Online:
2012-11-25
Published:
2012-11-25
摘要: 随着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农村土地利用冲突越来越多,分析不同农区土地利用冲突的形式,评估土地利用冲突的强度,对农村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采用相关分析、主成分分析的方法,从引起鄢陵县耕地利用变化的32 个因子中,提取了6 个主要压力因子,根据鄢陵土地利用结构变化情况和区域政策、制度及其社会响应状况,建立特色农区土地利用冲突强度的评价指标体系,用加权函数法进行冲突强度的评价.研究表明,土地利用冲突强度呈波动增加趋势;土地利用冲突的原因主要是:①经济发展及经济结构调整因素;②农业种植结构的调整;③科技进步以及政策等因素的影响.因此,政府可通过市场手段、规划制度等进行调控,提高区域土地资源的配置效率,引导土地利用方式的规范转化,以减缓或化解土地利用冲突.
杨永芳, 安乾, 朱连奇. 基于PSR模型的农区土地利用冲突强度的诊断[J]. 地理科学进展, 2012, 31(11): 1552-1560.
YANG Yongfang, AN Qian, ZHU Lianqi. Diagnosis Based on the PSR Model of Rural Land-use Conflicts Intensity[J]. PROGRESS IN GEOGRAPHY, 2012, 31(11): 1552-1560.
[1] 于伯华, 吕昌河. 土地利用冲突分析: 概念与方法. 地理科学进展, 2006, 25(3): 106-115.[2] 姚成胜. 基于压力—状态—响应(PSR)模型的江西省农地集约利用综合评价及政策建议. 农业现代化研究,2010, 31(3): 312-316.[3] Young J, Watt A, Nowicki P. Towards sustainable land use:Identifying and managing the con flicts between humanactivities and biodiversity conservation in Europe conflictmanagement. Biodiversity and Conservation, 2005,14(7): 1641-1661.[4] Klopatek J M, Olson R J. Land-use conflicts with naturalvegetation in the United States. Environmental Conservation,1979, 6(3): 191-199.[5] 姚予龙. 基于PSR模型的我国资源安全演化轨迹模拟与成因分析.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2010, 31(6): 37-43.[6] 郭旭东, 邱扬, 连纲, 等. 基于PSR 框架的土地质量指标体系研究进展与展望. 地理科学进展, 2003, 22(5):479-489.[5] 李春晖, 郑小康, 崔嵬, 等. 衡水湖流域生态系统健康评价. 地理研究, 2008, 27(3): 565-573.[6] 周炳中, 杨浩, 包浩生, 等. PSR模型及在土地可持续利用评价中的应用. 自然资源学报, 2002, 17(5): 541-548.[7] 刘晓辉, 吕宪国. 湿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变化的驱动力分析.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2009, 23(1): 24-28.[10] 邵晓梅, 王静. 小城镇耕地集约利用评价方法比较研究: 以浙江省慈溪市为例.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08,17(1): 93-97.[11] 陈瑜琦, 李秀彬. 1980 年以来中国耕地利用集约度的结构特征. 地理学报, 2009, 64(4): 469-478.[12] Duraiappah A K, Ikiara G, Manundu M, et al. Land Tenure,Land Use, Environmental Degradation and ConflictResolution: A PASIR Analysis for the Narok District, Kenya.Working Paper No.33, 2000. International Institutefor Environment and Development, London, and Institutefor Environmental Studies, Amsterdam, 2000.[13] Ishiyama N. Environmental justice and American IndianTribal sovereignty: Case study of a land-use conflict inSkull Valley, Utah. Biological Conservation, 2003, 84(3): 223-234[14] Brown M J, Daly J, Hamlin K. Guatemala Land ConflictAssessment[EB/OL]. 2005-01-20 [2007-07-04]. Http: //pdf.dec.org/pdf_docs/PNADC728.pdf.[15] 朱会义. 北方土石山区的土地压力及其缓解途径. 地理学报, 2010, 65(4): 476-484.[16] 权佳. 自然保护区管理快速评价和有线确定性方法及应用. 生态学杂志, 2009, 28(6): 1206-1212.[17] 甄霖, 谢高地, 杨丽, 等.人类活动对泾河流域村落尺度土地利用格局的影响及冲突.资源科学, 2007, 29(2):201-207[18] 王爱民, 马学广, 闫小培. 基于行动者网络的土地利用冲突及其治理机制研究: 以广州市海珠区果林保护区为例. 地理科学, 2010, 30(1): 80-85.[19] 许月卿, 王静, 崔丽, 等. 基于多元数据集成的农用地集约利用评价. 资源科学, 2009, 31(7): 1117-1124. |
[1] | 姜凯斯,刘正佳,李裕瑞,王永生,王昱. 黄土丘陵沟壑区典型村域土地利用变化及对区域乡村转型发展的启示[J]. 地理科学进展, 2019, 38(9): 1305-1315. |
[2] | 杨奎,张宇,赵小风,文琦,钟太洋. 乡村土地利用结构效率时空特征及影响因素[J]. 地理科学进展, 2019, 38(9): 1393-1402. |
[3] | 李极恒, 龚岳, 李贵才. 珠三角村镇建成区的空间型态:特征、类型和产业影响因素[J]. 地理科学进展, 2019, 38(6): 829-839. |
[4] | 刘紫玟, 尹丹, 黄庆旭, 何春阳, 薛飞. 生态系统服务在土地利用规划研究和应用中的进展——基于文献计量和文本分析法[J]. 地理科学进展, 2019, 38(2): 236-247. |
[5] | 马冰滢, 黄姣, 李双成. 基于生态-经济权衡的京津冀城市群土地利用优化配置[J]. 地理科学进展, 2019, 38(1): 26-37. |
[6] | 黄琳珊, 陈彦光, 李双成. 京津冀城镇用地空间结构的多分维谱分析[J]. 地理科学进展, 2019, 38(1): 50-64. |
[7] | 赵静湉, 陈彦光, 李双成. 京津冀城市用地形态的双分形特征及其演化[J]. 地理科学进展, 2019, 38(1): 77-87. |
[8] | 崔学刚, 方创琳, 李君, 刘海猛, 张蔷. 城镇化与生态环境耦合动态模拟模型研究进展[J]. 地理科学进展, 2019, 38(1): 111-125. |
[9] | 张凤, 陈彦光, 李晓松. 京津冀城市生长和形态的径向维数分析[J]. 地理科学进展, 2019, 38(1): 65-76. |
[10] | 任涵, 张静静, 朱文博, 王丽园, 张立娟, 朱连奇. 太行山淇河流域土地利用变化对生境的影响[J]. 地理科学进展, 2018, 37(12): 1693-1704. |
[11] | 戴尔阜, 马良. 土地变化模型方法综述[J]. 地理科学进展, 2018, 37(1): 152-162. |
[12] | 徐苏, 张永勇, 窦明, 花瑞祥, 周宇建. 长江流域土地利用时空变化特征及其径流效应[J]. 地理科学进展, 2017, 36(4): 426-436. |
[13] | 李元征, 尹科, 周宏轩, 王晓琳, 胡聃. 基于遥感监测的城市热岛研究进展[J]. 地理科学进展, 2016, 35(9): 1062-1074. |
[14] | 刘超, 许月卿, 孙丕苓, 刘佳. 土地利用多功能性研究进展与展望[J]. 地理科学进展, 2016, 35(9): 1087-1099. |
[15] | 杜国明, 孙晓兵, 王介勇. 东北地区土地利用多功能性演化的时空格局[J]. 地理科学进展, 2016, 35(2): 232-244.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