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科学进展 ›› 2012, Vol. 31 ›› Issue (10): 1289-1294.doi: 10.11820/dlkxjz.2012.10.006
柳坤, 申玉铭, 刘辉
收稿日期:
2012-01-01
修回日期:
2012-05-01
出版日期:
2012-10-25
发布日期:
2012-10-25
通讯作者:
申玉铭(1968-),男,河南浚县人,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服务业与服务业地理研究。E-mail:shenyuming@263.net
E-mail:shenyuming@263.net
作者简介:
柳坤(1987-),男,河南新县人,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生产性服务业与服务业地理。E-mail:hisen.liu@yahoo.com.cn
基金资助: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0871069)。
LIU Kun, SHEN Yuming, LIU Hui
Received:
2012-01-01
Revised:
2012-05-01
Online:
2012-10-25
Published:
2012-10-25
摘要: 选择京津冀都市区、长三角城市群及珠三角城市群地区地级及以上城市2000-2010 年服务业增加值数据, 运用位序—规模法则和分形理论, 分析并阐释了区域内服务业规模结构的演化特征。结果表明:①以服务业增加值数据构建的京津冀都市区服务业规模分布符合位序—规模法则, 判定系数显示拟合效果较好;②根据分维值比较发现, 长三角城市群服务业规模结构接近理想状态并且比较稳定, 首位城市上海在区域服务业发展中发挥良好的辐射作用。珠三角城市群、京津冀都市区服务业规模结构体系并不均衡, 由于高位序城市服务业的规模效应和惯性优势, 目前的结构现状短期内难以改观;③北京和上海分别作为服务业的区域中心性城市的理论地位与实际较为接近, 并且北京显示出明显的集聚作用, 而广州的区域服务业中心性地位面临弱化的威胁。
柳坤, 申玉铭, 刘辉. 中国三大城市群服务业规模结构及演化特征[J]. 地理科学进展, 2012, 31(10): 1289-1294.
LIU Kun, SHEN Yuming, LIU Hui. Services Size Structure and Evolution of Three Major Urban Systems[J]. PROGRESS IN GEOGRAPHY, 2012, 31(10): 1289-1294.
[1] 管驰明, 高雅娜. 我国城市服务业集聚程度及其区域差异研究. 城市发展研究, 2011, 18(2): 108-113.[2] 申玉铭, 邱灵, 任旺兵, 等. 我国服务业发展的基本特征与空间差异研究. 人文地理, 2007, 22(6): 1-5.[3] 林彰平, 闫小培. 转型期广州市金融服务业的空间格局变动. 地理学报, 2006, 61(8): 818-828.[4] 任英华, 游万海, 徐玲. 现代服务业集聚形成机理空间计量分析. 人文地理, 2011, 26(1): 82-87.[5] 申玉铭, 邱灵, 任旺兵, 等. 中国服务业空间差异的影响因素与空间分异特征. 地理研究, 2007, 26(6):1255-1264.[6] 毕秀晶, 李仙德. 上海现代服务业外资企业空间格局及其机理研究. 城市规划学刊, 2010(1): 64-70.[7] 陈彦光, 刘继生. 豫北地区城镇规模分布的分形研究.人文地理, 1998, 13(1): 22-29.[8] 许学强, 周一星, 宁越敏. 城市地理学.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9: 165-166.[9] 仵宗卿, 戴学珍, 杨吾扬. 帕雷托公式重构及其与城市体系演化. 人文地理, 2000, 15(1): 15-19.[10] 代合治. 中国城市规模分布类型及其形成机制研究. 人文地理, 2001, 16(5): 40-43, 57.[11] 谈明洪, 吕昌河. 以建成区面积表征的中国城市规模分布. 地理学报, 2003, 58(2): 285-293.[12] 陈勇, 陈蝾, 艾南山, 等. 城市规模的分形研究. 经济地理, 1993, 13(3): 48-53.[13] 刘继生, 陈彦光. 城市地理学的分形研究的回顾与前瞻. 地理科学, 2000, 20(2): 166-171.[14] Chen Y G, Zhou Y X. Multi-fractal measures of city-sizedistributions based on the three-parameter Zipf model.Chaos, Solitons and Fractals, 2004, 22(4): 793-805.[15] 谈明洪, 范存会. Zipf 维数和城市规模分布的分维值的关系探讨. 地理研究, 2004, 23(2): 243-248.[16] 崔世林, 龙毅, 周侗, 等. 基于元分维模型的江苏城镇体系空间均衡特征分析. 地理科学, 2009, 29(2): 188-194.[17] 苏飞, 张平宇. 辽中南城市群城市规模分布演变特征.地理科学, 2010, 30(3): 33-349.[18] Makse A H. Modeling urban growth patterns with correlatedpercolation. Phys.Rev.E, 1998, 58(6): 7054-7062.[19] Damiam H Z, Susanna C M. Role of intermittency in urbandevelopment: A model of large-scale city formation.Physical Review Letters, 1998, 79(3): 523-526.[20] Sehweitzer F, Steinbrink J. Estimation of megaeitygrowth: Simple rules versus complex phenomena. AppliedGeography, 1998, 18(1): 69-81.[21] 张利, 雷军, 李雪梅, 等. 1997-2007 年中国城市用地扩张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地理科学进展, 2011, 30(5):607-614.[22] 宋吉涛, 方创琳, 宋敦江. 中国城市群空间结构的稳定性分析. 地理学报, 2006, 61(12): 1311-1325. |
[1] | 杨忍,罗秀丽,陈燕纯. 中国县域乡村地域多功能格局及影响因素识别[J]. 地理科学进展, 2019, 38(9): 1316-1328. |
[2] | 罗静,蒋亮,罗名海,田玲玲,陈国磊,田野,吴益坤. 武汉市新城区乡村发展水平评价及规模等级结构研究[J]. 地理科学进展, 2019, 38(9): 1370-1381. |
[3] | 杨奎,张宇,赵小风,文琦,钟太洋. 乡村土地利用结构效率时空特征及影响因素[J]. 地理科学进展, 2019, 38(9): 1393-1402. |
[4] | 施利锋,黄贤金. 中国大运河沿线城市扩张时空差异研究[J]. 地理科学进展, 2019, 38(8): 1206-1216. |
[5] | 朱鹤, 刘家明, 龙江智, 余玲, 李涛. “空间-主题”框架下中美城市旅游研究对比——以2008—2017年城市旅游博士论文为例[J]. 地理科学进展, 2019, 38(7): 1056-1068. |
[6] | 高卿, 骆华松, 王振波, 宋金平. 美丽中国的研究进展及展望[J]. 地理科学进展, 2019, 38(7): 1021-1033. |
[7] | 陈沛然, 王成金, 刘卫东. 中国海外港口投资格局的空间演化及其机理[J]. 地理科学进展, 2019, 38(7): 973-987. |
[8] | 周亮, 赵琪, 杨帆. 基于POI与NPP/VIIRS灯光数据的城市群边界定量识别[J]. 地理科学进展, 2019, 38(6): 840-850. |
[9] | 贺灿飞, 胡绪千, 罗芊. 全球-地方出口溢出效应对新企业进入出口市场的影响[J]. 地理科学进展, 2019, 38(5): 731-744. |
[10] | 钱超峰, 杜德斌, 胡璇, 段德忠. 地区间基因差异会影响技术转移吗?——基于中国2001—2005年省际专利转让数据[J]. 地理科学进展, 2019, 38(5): 745-755. |
[11] | 胡伟, 胡志丁, 葛岳静. 中国地缘环境研究进展与思考[J]. 地理科学进展, 2019, 38(4): 477-488. |
[12] | 刘丽敏, 钟林生, 虞虎. 冰川旅游研究进展与启示[J]. 地理科学进展, 2019, 38(4): 533-545. |
[13] | 刘丽, 李宁, 张正涛, 冯介玲, 陈曦, 白扣, 黄承芳. 中国省域尺度17部门资本存量的时空特征分析[J]. 地理科学进展, 2019, 38(4): 546-555. |
[14] | 李鲁奇, 马学广, 鹿宇. 飞地经济的空间生产与治理结构——基于国家空间重构视角[J]. 地理科学进展, 2019, 38(3): 346-356. |
[15] | 张翼鸥, 谷人旭, 马双. 中国城市间技术转移的空间特征与邻近性机理[J]. 地理科学进展, 2019, 38(3): 370-38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