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科学进展 ›› 2012, Vol. 31 ›› Issue (7): 970-977.doi: 10.11820/dlkxjz.2012.07.016
陈春阳1,2, 戴君虎1, 王焕炯1,2, 刘亚辰3
收稿日期:
2012-01-01
修回日期:
2012-05-01
出版日期:
2012-07-25
发布日期:
2012-07-25
通讯作者:
戴君虎(1968-),男,陕西蓝田人,副研究员,主要从事物候学、植物地理学和气候变化影响研究。E-mail:daijh@igsnrr.ac.cn
E-mail:daijh@igsnrr.ac.cn
作者简介:
陈春阳(1988-),女,湖北襄阳人,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全球变化研究。E-mail:chency.10s@igsnrr.ac.cn
基金资助: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2009BAC61B05);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项目(2012CB955304);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171043)。
CHEN Chunyang1,2, DAI Junhu1, WANG Huanjiong1,2, LIU Yachen3
Received:
2012-01-01
Revised:
2012-05-01
Online:
2012-07-25
Published:
2012-07-25
摘要: 本文采用千年生态系统评估(Millennium Ecosystem Assessment, MA)的理论框架, 结合市场价值法、影子工程法、机会成本法等方法, 以土地利用变化数据、社会经济调查资料为数据源, 对三江源地区1985、1996、2000、2008 年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进行了评估, 评估的生态系统服务类型包括食物生产、调节气候、净化空气、水源涵养、控制侵蚀、废弃物降解、营养物质循环7 项。结果表明:三江源地区1985、1996、2000、2008 年生态系统服务总价值分别达到602.94 亿元、601.58 亿元、603.60 亿元、669.90 亿元, 整体呈现先降低后增加的趋势。其中, 调节气候、涵养水源的价值占据较大比例。三江源地区的生态系统服务所蕴含的巨大经济价值将对维持该地区生态平衡、保障区域可持续发展发挥重要作用。
陈春阳, 戴君虎, 王焕炯, 刘亚辰. 基于土地利用数据集的三江源地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变化[J]. 地理科学进展, 2012, 31(7): 970-977.
CHEN Chunyang, DAI Junhu, WANG Huanjiong, LIU Yachen. Changes of the Value of Ecosystem Services in the Sanjiangyuan Region Based on Land Use Data[J]. PROGRESS IN GEOGRAPHY, 2012, 31(7): 970-977.
[1] Millennium Ecosystem Assessment. 生态系统与人类福祉: 评估框架. 张永民, 译. 北京: 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7: 213-214.[2] Costanza R, d’Arge R, de Groot R, et al. The value of theworld’s ecosystem services and natural capital. Nature,1997, 387: 253-260.[3] Pimentel D, Wilson C, McCulum A. Economic and Environmentalbenefits of biodiversity. Bioscience, 1997, 47(11): 747-757.[4] Sutton P C, Constanza R. Global estimates of market andnon-market values derived from nighttime satellite imagery,land cover, and ecosystem service valuation. EcologicalEconomics, 2002, 41(3): 509-527.[5] 欧阳志云, 王效科, 苗鸿. 中国陆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及其生态经济价值的初步研究. 生态学报, 1999, 19(5):607-613.[6] 潘耀忠, 史培军, 朱文泉, 等. 中国陆地生态系统生态资产遥感定量测量. 中国科学: D辑, 2004, 34(4): 375-384.[7] 毕晓丽, 葛剑平. 基于IGBP土地覆盖类型的中国陆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评估. 山地学报, 2004, 22(1):48-53.[8] 薛达元, 包浩生, 李文华. 长白山自然保护区森林生态系统间接经济价值评估. 中国环境科学, 2000, 20(2):141-145.[9] Gren I M, Groth K H, Sylvén M. Economic Values ofDanube Floodplains.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1995, 45(4): 333-345.[10] 谢高地, 鲁春霞, 冷允法, 等. 青藏高原生态资产的价值评估. 自然资源学报, 2003, 18(2): 189-196.[11] Lambin E F, Baulies X, Bockstael N, et al. Land-Useand Land-Cover Change, Implementation Strategy. IGBPReport No.48/IHDP Report No.10 Stockholm: IGBP,1999.[12] 赵新全, 周华坤. 三江源区生态环境退化、恢复治理及其可持续发展. 科技与社会, 2005, 20(6): 471-476.[13] Liu Jiyuan, Liu Mingliang, Zhuang Dafang, et al. Studyon spatial pattern of land-use change in China during1995-2000. Science in China: Series D, 2003, 46(4):373-384.[14] 青海省统计局, 国家统计局青海调查总队. 青海统计年鉴2001. 北京: 中国统计出版社, 2001.[15] 中国生物多样性国情研究报告编写组. 中国生物多样性国情研究报告. 北京: 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 1997.[16] 卢玲, 李新, Frank V. 中国西部地区植被净初级生产力的时空格局. 生态学报, 2005, 25(5): 1026-1032.[17] 马新辉, 孙根年, 任志远. 西安市植被净化大气物质量的测定及其价值评价.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2002, 16(4):83-86.[18] 赵同谦, 欧阳志云, 郑华, 等. 中国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及其价值评价. 自然资源学报, 2004, 19(4): 480-491.[19] 叶文虎, 魏斌, 仝川. 城市生态补偿能力衡量和应用. 中国环境科学, 1998, 8(4): 298-301.[20] 赵同谦, 欧阳志云, 贾良清, 等. 中国草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间接价值评价. 生态学报, 2004, 24(6): 1101-1110.[21] 刘敏超, 李迪强, 温琰茂, 等. 三江源地区土壤保持功能空间分析及其价值评估. 中国环境科学, 2005, 25(5):627-631.[22] Renard K G, Foster G R, Weesles D K, et al. Predictingsoil erosion by water: A guide to conservation planningwith the revised universal soil loss equation. AgricultureHandbook, USDA, 1996: 703.[23] 杨子生, 谢应齐. 云南省土壤侵蚀损失直接经济价值计算方法和区域特征. 云南大学学报, 1994, 16(Supp. 1):99-106.[24] 秦彧, 李晓忠, 姜文清, 等. 西藏主要作物与牧草营养成分及其营养类型研究. 草业学报, 2010, 19(5): 122-129.[25]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畜牧兽医司, 全国畜牧兽医总站. 中国草地资源. 北京: 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6:359-360.[26] 曾贤刚, 王克, 程磊磊, 等. 三江源区生态资源非使用价值评价. 中国环境科学, 2009, 29(6): 589-593.[27] 刘敏超, 李迪强, 温琰茂, 等. 三江源地区生态系统生态功能分析及其价值评估. 环境科学学报, 2005, 25(9):1280-1286.[28] 刘敏超, 李迪强, 栾晓峰, 等. 三江源地区生态系统生态功能与价值评估. 植物资源与环境学报, 2005, 14(1):40-43. |
[1] | 刘紫玟, 尹丹, 黄庆旭, 何春阳, 薛飞. 生态系统服务在土地利用规划研究和应用中的进展——基于文献计量和文本分析法[J]. 地理科学进展, 2019, 38(2): 236-247. |
[2] | 赵文武, 刘月, 冯强, 王亚萍, 杨思琪. 人地系统耦合框架下的生态系统服务[J]. 地理科学进展, 2018, 37(1): 139-151. |
[3] | 孙传谆, 甄霖, 王超, 胡洁, 杜秉贞. 天然林资源保护一期工程生态成效评估——以甘肃小陇山地区为例[J]. 地理科学进展, 2017, 36(6): 732-740. |
[4] | 徐卫华, 杨琰瑛, 张路, 肖燚, 王效科, 欧阳志云. 区域生态承载力预警评估方法及案例研究[J]. 地理科学进展, 2017, 36(3): 306-312. |
[5] | 武文欢, 彭建, 刘焱序, 胡熠娜. 鄂尔多斯市生态系统服务权衡与协同分析[J]. 地理科学进展, 2017, 36(12): 1571-1581. |
[6] | 冯喆, 许学工, 周建, 高阳. 基于生态系统服务视角的“土地分离与共享框架”解析[J]. 地理科学进展, 2016, 35(9): 1100-1108. |
[7] | 刘利花, 尹昌斌, 钱小平. 稻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测算方法与应用——以苏州市域为例[J]. 地理科学进展, 2015, 34(1): 92-99. |
[8] | 孙鸿烈, 陈宜瑜, 于贵瑞, 于秀波. 国际重大研究计划与中国生态系统研究展望——中国生态大讲堂百期学术演讲暨2014年春季研讨会评述[J]. 地理科学进展, 2014, 33(7): 865-873. |
[9] | 傅伯杰, 张立伟. 土地利用变化与生态系统服务:概念、方法与进展[J]. 地理科学进展, 2014, 33(4): 441-446. |
[10] | 魏晓旭, 赵军, 魏伟, 颉斌斌. 基于县域单元的中国生态经济系统协调度及空间演化[J]. 地理科学进展, 2014, 33(11): 1535-1545. |
[11] | 魏晓旭, 赵军, 魏伟, 颉斌斌. 基于县域单元的中国生态经济系统协调度及空间演化[J]. 地理科学进展, 2014, 33(11): 1535-1545. |
[12] | 马程, 李双成, 刘金龙, 高阳, 王阳. 基于SOFM网络的京津冀地区生态系统服务分区[J]. 地理科学进展, 2013, 32(9): 1383-1393. |
[13] | 戴君虎, 王焕炯, 王红丽, 陈春阳. 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理论框架与生态补偿实践[J]. 地理科学进展, 2012, 31(7): 963-969. |
[14] | 陈春阳, 陶泽兴, 王焕炯, 戴君虎. 三江源地区草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J]. 地理科学进展, 2012, 31(7): 978-984. |
[15] | 李正, 王军, 白中科, 郭义强, 余莉. 贵州省土地利用及其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与灰色预测[J]. 地理科学进展, 2012, 31(5): 577-583.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