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Huang Q, Zhao X H. Factors affecting runoff changeinthe upper reaches of the Yellow River. Progress in NaturalScience, 2004, 14(9): 811-816.[2] 蓝永超, 文军, 赵国辉, 等. 黄河河源区径流对气候变化的敏感性分析. 冰川冻土, 2010, 32(1): 176-181.[3] 蓝永超, 林舒, 李州英, 等. 近50a 来黄河上游水循环要素变化分析. 中国沙漠, 2006, 26(5): 849-854.[4] 孙卫国, 程炳岩, 李荣. 黄河源区径流量的季节变化及其与区域气候的小波相关. 中国沙漠, 2010, 30 (3):712-721.[5] 李林, 汪青春, 张国胜, 等. 黄河上游气候变化对地表水的影响. 地理学报, 2004, 59(5): 716-722.[6] 赖祖铭. 气候变化对青藏高原大江河径流的影响. 冰川冻土, 1996, 18(增刊): 31-43.[7] 蓝永超, 林舒, 李州英, 等. 近50a 来黄河上游水循环要素变化分析. 中国沙漠, 2006, 26(5): 849-854.[8] 许吟隆, 张颖娴, 林万涛, 等.“三江源”地区未来气候变化的模拟分析. 气候与环境研究, 2007, 12(5): 667-675.[9] 范丽军, 符宗斌, 陈德亮. 统计降尺度方法对未来气候变化情景预估的研究进展. 地球科学进展, 2005, 20(3):320-329.[10] 高桥浩一郎. 从月平均气温、月降水量来推算蒸发量的公式. 天气, 1979, 26(12): 29-32[11] 李林, 李凤霞, 郭安红, 等. 近43 年来“三江源”地区气候变化趋势及其突变研究. 自然资源学报, 2006, 21(1):79-85.[12] 孙卫国. 气候资源学. 北京:气象出版社, 2008: 150-220.[13] 施雅风. 气候变化对西北华北水资源的影响. 济南: 山东科学出版社, 1995: 127-141.[14] 常国刚, 李林, 朱西德. 黄河源区地表水资源变化及其影响因子研究. 地理学报, 2007, 62(3): 312-320.[15] Nakicenovic N, Alcamo J, Davis G, et al. Special Reporton Emissions Scenarios. A Special Report of WorkingGroup III of the International Panel on Climate Change.Cambridge, United Kingdom and New York, U.S.A: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00: 599-611.[16] 赵传燕, 南忠仁, 程国栋, 等. 统计降尺度对西北地区未来气候变化预估. 兰州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2008, 44(5): 12-18.[17] 林而达, 许吟隆, 蒋金鹤, 等. 气候变化国家评估报(II)气候变化的影响与适应. 气候变化研究进展, 2006, 2(2):51-61.[18] 赵宗慈, 丁一汇, 徐影, 等. 人类活动对20 世纪中国西北地区气候变化影响监测和21 世纪预测. 气候与环境研究, 2003, 8(1): 26-34.[19] 赵芳芳, 徐宗学. 黄河源区未来气候变化的水文响应.资源科学, 2009, 31(5): 722-73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