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科学进展 ›› 2012, Vol. 31 ›› Issue (5): 625-631.doi: 10.11820/dlkxjz.2012.05.011
邹悦, 张勃
收稿日期:
2011-10-01
修回日期:
2012-02-01
出版日期:
2012-05-25
发布日期:
2012-05-25
通讯作者:
张勃(1963-),E-mail:zhangbo@nwnu.edu.cn
E-mail:zhangbo@nwnu.edu.cn
作者简介:
邹悦(1985-),女,汉族,河北唐山人,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区域生态环境与水资源开发、水文模拟方面的研究。E-mail:zouyue521@yahoo.com.cn
基金资助: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0961038);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KZCX2-YW-Q10-4);公益性行业(气象)科研专项(GYHY200806021-07);生态经济学省级重点学科项目(5001-021)。
ZOU Yue, ZHANG Bo
Received:
2011-10-01
Revised:
2012-02-01
Online:
2012-05-25
Published:
2012-05-25
摘要: 生态需水是当前水问题研究中的一个热点问题, 对于生态环境急剧恶化的内陆干旱区来说, 这一研究尤为紧迫。气候变化及人类活动导致水文变异, 进而改变了当地生态系统的水文及生态平衡状况。文章采用黑河流域莺落峡站1947-2006 年月径流序列资料, 运用差积曲线-秩检验联合法来识别水文过程变异点并分析变异成因, 然后对各月平均流量序列用线性矩法推求GEV分布参数, 求出概率密度最大流量, 将其视为相应月河道内生态流量, 可以得到黑河莺落峡站河道内生态需水情况。结果表明, 基于水文变异情况分析河道内生态需水的计算方法在黑河上游是可行的;水文变异前后, 站点满足生态需水频率会发生显著变化, 因气候原因而导致的径流量变化是很难避免的, 科学合理计算生态需水对干旱区河流生态管理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有重要作用和意义。
邹悦, 张勃. 黑河流域莺落峡站河道内生态需水研究[J]. 地理科学进展, 2012, 31(5): 625-631.
ZOU Yue, ZHANG Bo. The Study of Ecological Water Demand at Yingluoxia Station of Heihe River[J]. PROGRESS IN GEOGRAPHY, 2012, 31(5): 625-631.
[1] 徐宗学, 李景玉. 水文科学研究进展的回顾与展望. 水科学进展, 2010, 21(4): 450-459.[2] Zhang Q, Xu C Y, Singh V P. Multi-scale variability ofsediment load and streamflow of the Lower Yangtze Riverbasin: Possible causes and implications. Journal of Hydrology,2009, 368(1-4): 96-104.[3] 张丽, 李丽娟, 梁丽乔, 等. 流域生态需水的理论及计算研究进展. 农业工程学报, 2008, 24(7): 307-312.[4] 王雁林, 王文科, 杨泽元. 陕西省渭河流域生态环境需水量探讨. 自然资源学报, 2004, 19(1): 69-78.[5] 李丽娟, 郑红星. 海滦河流域河流系统生态环境需水量计算. 地理学报, 2000, 55(4): 495-500.[6] 万东辉, 夏军, 宋献方, 等. 基于水文循环分析的雅砻江流域生态需水量计算. 水利学报, 2008, 39(8): 994-1000.[7] 宋兰兰, 陆桂华. 水文指数法确定河流生态需水. 水利学报, 2006, 37(11): 1336-1341.[8] 郭斌, 王新平, 李瑛, 等. 基于生态恢复的塔里木河干流生态需水量预测. 地理科学进展, 2010, 29(9):1121-1128.[9] 陈敏建, 王浩, 王芳, 等. 内陆河干旱区生态需水分析.生态学报, 2004, 24(10): 2136-2142.[10] 鲍超, 方创林.干旱区水资源开发利用对生态环境影响的研究进展与展望. 地理科学进展, 2008, 27(3): 38-46.[11] 王根绪, 程国栋. 干旱内陆流域生态需水量及其估算:以黑河流域为例. 中国沙漠, 2002, 22(2): 129-134.[12] 肖生春, 肖洪浪, 蓝永超, 等. 近50a 来黑河流域水资源问题与流域集成管理. 中国沙漠, 2011, 31(2): 529-535.[13] 宁宝英, 何元庆, 和献中, 等. 黑河流域水资源研究进展. 中国沙漠, 2008, 28(6): 1180-1185.[14] 何志斌, 赵文智, 方静.黑河中游地区植被生态需水量估算. 生态学报, 2005, 25(4): 705-710.[15] 李强坤.额济纳地区绿洲恢复生态需水量研究[D]. 西安: 西安理工大学, 2006.[16] Mackenzie A, Ball A S, Virdee S R. Instant Notes in Ecology(Instant Notes Series). 2nd ed. UK: BIOS ScientificPublishers Ltd., 2001: 20-63.[17] 王文圣, 丁晶, 金菊良. 随机水文学. 北京: 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2008.[18] 赖景耀, 王春林. 概率与统计. 兰州: 兰州大学出版社,2001.[19] 于延胜, 陈兴伟. 水文序列变异的差积曲线-秩检验联合识别法在闽江流域的应用: 以竹岐站年径流序列为例.资源科学, 2009, 31(10): 1717-1721.[20] 李剑锋, 张强, 陈晓宏, 等. 考虑水文变异的黄河干流河道内生态需水研究. 地理学报, 2011, 66(1): 99-110.[21] Embrechts P. Modelling Extrernal Events for Insuranceand Finance. New York: Springer, 1997: 152-168.[22] 丛树铮. 水科学技术中的概率统计方法. 北京: 科学出版社, 2010.[23] 季学武, 王俊. 水文分析计算与水资源评价. 北京: 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2008.[24] 李栋梁, 冯建英, 陈雷, 等. 黑河流量和祁连山气候的年代际变化. 高原气象, 2003, 22(2): 104-110.[25] 张凯, 王润元, 韩海涛, 等. 黑河流域气候变化的水文水资源效应. 资源科学, 2007, 29(1): 77-83.[26] 邹悦, 张勃, 戴声佩, 等. 黑河流域莺落峡站水文过程变异点的识别与分析. 资源科学, 2011, 33(7): 1264-1271.[27] 郭巧玲, 杨云松, 畅祥生, 等. 1957-2008 年黑河流域径流年内分配变化. 地理科学进展, 2011, 30(5): 550-556.[28] 杨明金, 张勃. 黑河莺落峡站径流变化的影响因素分析. 地理科学进展, 2010, 29(2): 166-172.[29] 张利平, 陈小凤, 赵志鹏, 等. 气候变化对水文水资源影响的研究进展. 地理科学进展, 2008, 27(3): 60-67[30] 赵雪花.河川径流演变规律的挖掘与识别技术[D]. 西安: 西安理工大学, 2005.[31] 李栋梁, 刘洪兰. 黑河流量对祁连山气候年代际变化的响应. 中国沙漠, 2004, 24(4): 385-391.[32] 冯建英, 李栋梁. 甘肃省河西内陆河流量长期变化特征. 气候与环境研究, 2001, 6(4): 478-484.[33] 姜晓勇. 黑河上游地区径流量的变化趋势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D]. 兰州: 西北师范大学, 2008. |
[1] | 郭巧玲, 杨云松, 畅祥生, 陈志辉. 1957-2008年黑河流域径流年内分配变化[J]. 地理科学进展, 2011, 30(5): 550-556. |
[2] | 杨明金|张勃. 黑河莺落峡站径流变化的影响因素分析[J]. 地理科学进展, 2010, 29(2): 166-172. |
[3] | 金明,于静洁. 生态保护和植树造林对黑河流域河川径流的影响[J]. 地理科学进展, 2008, 27(3): 47-54. |
[4] | 贾艳红,赵传燕,南忠仁. 西北干旱区黑河下游植被覆盖变化研究综述[J]. 地理科学进展, 2007, 26(4): 64-74. |
[5] | 贾艳红,赵传燕,南忠仁. 西北干旱区黑河下游植被覆盖变化研究综述[J]. 地理科学进展, 2006, 25(5): 64-74. |
[6] | 齐善忠, 王涛, 罗芳, 罗万银, 郭坚. 黑河流域环境退化特征分析及防治研究[J]. 地理科学进展, 2004, 23(1): 30-37. |
[7] | 王中根, 刘昌明, 黄友波. SWAT模型的原理、结构及应用研究[J]. 地理科学进展, 2003, 22(1): 79-86.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