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科学进展 ›› 2012, Vol. 31 ›› Issue (2): 176-182.doi: 10.11820/dlkxjz.2012.02.006
王静1,2, 杨小唤1, 石瑞香1
收稿日期:
2011-01-01
修回日期:
2011-05-01
出版日期:
2012-02-25
发布日期:
2012-02-25
基金资助:
WANG Jing1,2, YANG Xiaohuan1, SHI Ruixiang1
Received:
2011-01-01
Revised:
2011-05-01
Online:
2012-02-25
Published:
2012-02-25
摘要: 人口空间分布具有一定的尺度依赖性,从不同尺度上对人口空间分布格局进行分析,可以更确切、真实地揭示人口的空间分布规律,为制定区域发展规划、灾害评价、环境保护等提供科学依据。本文以山东省为研究区,运用空间自相关方法和统计相关分析方法,比较市级、县级、1 km三个尺度上人口分布的空间自相关性及其与环境—经济因子的统计相关性,试图探讨不同尺度下人口的空间分布模式及影响(指示)因素,从不同尺度揭示人口的空间分布格局特征。结果表明:①从不同尺度对人口的空间分布格局进行分析,可以得到从宏观到微观不同详细程度的信息。从市级尺度分析,可以得到山东省整体的人口空间分布特征;从县级尺度分析,可以得到山东省各市内部的人口空间分布特征;从1 km尺度分析,可以得到山东省各县内部的人口空间分布特征。②不同尺度上,人口的空间分布格局特征不同。市级和县级尺度上,人口分布受环境—经济因子的影响表现出与一些因子显著相关,而受空间集聚的作用较小;1 km尺度上,人口分布与环境—经济因子的相关性较小,而主要受空间集聚的作用,在县内部,人口往往集中分布于某一区域,呈现出典型的集聚分布模式。
王静, 杨小唤, 石瑞香. 山东省人口空间分布格局的多尺度分析[J]. 地理科学进展, 2012, 31(2): 176-182.
WANG Jing, YANG Xiaohuan, SHI Ruixiang.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the Population in Shandong Province at Multi-Scales[J]. PROGRESS IN GEOGRAPHY, 2012, 31(2): 176-182.
[1] 王桂新. 中国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差异与人口迁移关系之研究. 人口与经济, 1997(1): 50-56. [2] 廖顺宝, 孙九林. 青藏高原人口分布与环境关系的定量研究.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03, 13(3): 62-67. [3] 高志强, 刘纪远, 庄大方. 基于遥感和GIS的中国土地资源生态环境质量同人口分布的关系研究. 遥感学报, 1999, 3(1): 66-70. [4] 孙根年. 国家铁路网密度与人口密度,人均GNP 关系的统计分析.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2000, 28 (4): 98-103. [5] 韩惠, 刘勇, 刘瑞雯. 中国人口分布的空间格局及其成因探讨. 兰州大学学报, 2000, 84(4): 16-21. [6] 刘峰, 马金辉, 宋艳华. 基于空间统计分析与GIS 的人口空间分布模式研究: 以甘肃省天水市为例. 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 2004, 20(6): 18-22. [7] 封志明, 唐焰, 杨艳昭. 中国地形起伏度及其与人口分布的相关性. 地理学报, 2007, 62(10): 1073-1082. [8] 杜国明, 张树文, 张有全. 城市人口分布的空间自相关分析: 以沈阳市为例. 地理研究, 2007, 26(2): 383-390. [9] Yang X H, Ma H Q. Natural environment suitability of China and its relationship with population distribution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Research and Public Health, 2009, 6(12): 3025-3039. [10] Doll C N H, Pachauri S. Estimating rural populations without access to electricity in developing countries through night-time light satellite imagery. Energy Policy, 2010, 38(10): 5661-5670. [11] 杨小唤, 江东, 王乃斌. 人口数据空间化的处理方法. 地理学报, 2002, 57(增刊): 70-75. [12] Yang X H, Huang Y H, Dong P. An updating system for the gridded population database of China based on remote sensing, GIS and spatial database technologies. Sensors, 2009, 9(2): 1128-1140. [13] Deichmann U, Balk D, Yetman J. Transforming population data for Interdisciplinary Usages: From census to grid, 2001. http://sedac.ciesin.columba.edu/plue/gpw/index.html?min.html&2 [14] Guerra C A, Snow R W, Hay S I. Mapping the global extent of malaria in 2005. Trends in Parasitology, 2006, 22 (8): 353-358. [15] 李双成, 蔡运龙. 地理尺度的转换若干问题的初步探讨. 地理研究, 2005, 24(1): 11-18. [16] 杜国名, 张树文, 张有全. 城市人口密度的尺度效应: 以沈阳市为例. 中科院研究生院学报, 2007, 24(2): 186- 192. [17] 刘红辉, 江东, 杨小唤. 基于遥感的全国GDP1km 格网的空间化表达. 地球信息科学, 2005, 7(2): 121-123. [18] 徐建华. 现在地理学中的数学方法.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2: 37-38. [19] 王劲峰, 廖一兰, 刘鑫. 空间数据分析教程. 北京: 科学出版社, 2010: 101-111. [20] 杨小唤, 刘业森, 江东. 一种改进人口数据空间化的方法: 农村居住地重分类. 地理科学进展, 2006, 25(3): 62-69. |
[1] | 朱青,廖凯华,赖晓明,刘亚,吕立刚. 流域多尺度土壤水分监测与模拟研究进展[J]. 地理科学进展, 2019, 38(8): 1150-1158. |
[2] | 高俊峰,高永年,张志明. 湖泊型流域水生态功能分区的理论与应用[J]. 地理科学进展, 2019, 38(8): 1159-1170. |
[3] | 周玉科. 青藏高原植被NDVI对气候因子响应的格兰杰效应分析[J]. 地理科学进展, 2019, 38(5): 718-730. |
[4] | 刘丽, 李宁, 张正涛, 冯介玲, 陈曦, 白扣, 黄承芳. 中国省域尺度17部门资本存量的时空特征分析[J]. 地理科学进展, 2019, 38(4): 546-555. |
[5] | 李少星, 王先芝, 纪小乐, 张烨. 乡镇尺度上的山东省人口老龄化空间格局演变与影响因素研究[J]. 地理科学进展, 2019, 38(4): 567-576. |
[6] | 李鲁奇, 马学广, 鹿宇. 飞地经济的空间生产与治理结构——基于国家空间重构视角[J]. 地理科学进展, 2019, 38(3): 346-356. |
[7] | 张百平. 中国南北过渡带研究的十大科学问题[J]. 地理科学进展, 2019, 38(3): 305-311. |
[8] | 韩冬, 乔家君, 马玉玲. 基于空间界面视角的新时期乡村性空间分异机理——以河南省巩义市为例[J]. 地理科学进展, 2018, 37(5): 655-666. |
[9] | 廖凯华, 吕立刚. 东南湿润区坡面土壤水文过程研究进展与展望[J]. 地理科学进展, 2018, 37(4): 476-484. |
[10] | 谌丽, 张文忠, 褚峤, 王鹏, 李加忠. 北京城市街区尺度对居民交通评价的影响[J]. 地理科学进展, 2018, 37(4): 525-534. |
[11] | 安宁, 马凌, 朱竑. 政治地理视野下的粤港澳大湾区发展思考[J]. 地理科学进展, 2018, 37(12): 1633-1643. |
[12] | 张虹鸥, 王洋, 叶玉瑶, 金利霞, 黄耿志. 粤港澳区域联动发展的关键科学问题与重点议题[J]. 地理科学进展, 2018, 37(12): 1587-1596. |
[13] | 江颖慧, 焦利民, 张博恩. 城市地表温度与NDVI空间相关性的尺度效应[J]. 地理科学进展, 2018, 37(10): 1362-1370. |
[14] | 赵燊, 陈少辉. 基于台站和MOD16数据的山东省蒸散及潜在蒸散时空变化[J]. 地理科学进展, 2017, 36(8): 1040-1047. |
[15] | 张家旗, 陈爽. 坦桑尼亚人口分布空间格局及演变特征[J]. 地理科学进展, 2017, 36(5): 610-617.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