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科学进展 ›› 2011, Vol. 30 ›› Issue (9): 1180-1186.doi: 10.11820/dlkxjz.2011.09.014
张丽娟1, 李文亮1, 刘栋1, 周东颖1, P.H.Verburg2
收稿日期:
2011-03-01
修回日期:
2011-06-01
出版日期:
2011-09-25
发布日期:
2011-09-25
作者简介:
张丽娟(1965-),女,河北唐山人,教授,博士,主要从事生态系统模拟研究。Email: zlj19650205@163.com
基金资助:
国家科技部“973”项目(2010CB950903);哈尔滨师范大学科技发展预研项目(08XYG-07)。
ZHANG Lijuan1, LIWenliang1, LIU Dong1, ZHOU Dongying1, P.H.Verburg2
Received:
2011-03-01
Revised:
2011-06-01
Online:
2011-09-25
Published:
2011-09-25
摘要: CLUE-S模型是研究中小尺度规模高分辨率土地利用变化空间模拟模型,哈大齐工业走廊面积为3451044hm2,属于大尺度规模的研究区域。本研究基于哈大齐工业走廊1990、2000、2005 年的Landsat TM遥感影像资料,利用CLUE-S模型首先对哈大齐工业走廊所属的7 个市县土地利用变化分别进行模拟,然后将各市县土地利用变化模拟图进行拼接,采用面积优先法解决拼接时所遇到的行政区边界出现的土地利用类型不连续面,实现了利用CLUE-S模型模拟大尺度规模的土地利用变化空间模拟。研究结果表明,哈大齐工业走廊地区2015 年土地利用变化主要趋势表现为耕地数量将略有增加,约增加2.62%,建设用地将明显增加,约增加24.37%,林地、草地和水域面积减少较为突出,分别减少11.17%、6.44%、18.04%,未利用地减少约5.58%。
张丽娟, 李文亮, 刘栋, 周东颖, P.H.Verburg. 哈大齐工业走廊土地利用空间变化动态模拟[J]. 地理科学进展, 2011, 30(9): 1180-1186.
ZHANG Lijuan, LIWenliang, LIU Dong, ZHOU Dongying, P.H.Verburg. Dynamic Simulation of the Spatial Changes of Land Use in the Ha-Da-Qi Industrial Corridor[J]. PROGRESS IN GEOGRAPHY, 2011, 30(9): 1180-1186.
[1] 唐华俊, 陈佑启, 邱建军, 等. 中国土地利用/土地覆盖变化研究. 北京: 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3:199-203.[2] 朱利凯, 蒙吉军. 国际LUCC模型研究进展及趋势. 地理科学进展, 2009, 28(5): 782-790.[3] 蔺卿, 罗格平, 陈曦. LUCC驱动力模型研究综述. 地理科学进展, 2005, 24(5): 79-86.[4] 杜灵通. 基于遥感技术的宁夏南部山区LUCC研究. 地理科学进展, 2006, 25(6): 95-101.[5] Orekan V O A. Implementation of the Local Land-useand Land-cover Change Model CLUE-S for Central Beninby Using Socio-economic and Remote Sensing Data.Germany: Shaker Verlag GmbH, 2009.[6] Lin Y P, Wu P J, Hong N M. The effects of changing theresolution of land-use modeling on simulations ofland-use patterns and hydrology for a watershed land-useplanning assessment in Wu-Tu, Taiwan. Landscape andUrban Planning, 2008, 87(1): 54-56.[7] Huigen M G A, Overmars K P, de Groot W T. Multiactormodeling of settling decisions and behavior in San Marianowatershed, the Philippines: A first application with theMameLuke framework. Ecology and Society, 2006, 11(2): 33.[8] 尹昌应, 罗格平, 汤发树. 乡镇尺度绿洲土地利用空间格局动态模拟与分析. 中国沙漠, 2009, 29(1): 68-75.[9] 段增强, Verburg P H, 张凤荣, 等. 土地利用动态模拟模型的构建及其应用: 以北京市海淀区为例. 地理学报,2004, 59(6): 1037-1047.[10] 魏伟, 周婕, 许峰. 大城市边缘区土地利用时空格局模拟: 以武汉市洪山区为例.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06,15(2): 570-971.[11] 张学儒, 王卫, Verburg P H, 等. 唐山海岸带土地利用格局的情景模拟. 资源科学, 2009, 31(8): 1392-1399.[12] 摆万奇, 张永民, 阎建忠, 等. 大渡河上游地区土地利用动态模拟分析. 地理研究, 2005, 24(2): 206-212.[13] 董建军, 王秀梅. 内蒙古鄂托克旗土地利用变化动态模拟. 内蒙古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2008, 39(6): 638-642.[14] 张永民, 赵士洞, Verburg P H, 等. CLUE-S 模型及其在奈曼旗土地利用时空动态变化模拟中的应用. 自然资源学报, 2003, 18(3): 310-318.[15] 邓祥征, 林英志, 战金艳, 等. 基于栅格数据的土地利用格局解释模型及应用. 地理科学进展, 2009, 28(6):912-918.[16] 王计平, 陈利顶, 汪亚峰. 黄土高原地区景观格局演变研究综述. 地理科学进展, 2010, 29(5): 535-542.[17] Verburg P H, Soepboer W, Veldkamp A. Land use changemodelling at the regional scale: The CLUE-S Model.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2002, 30(3): 391-405.[18] Verburg P H, Veldkamp A, Koning G H J. A spatial explicitallocation procedure for modelling the pattern ofland use change based upon actual land use. EcologicalModelling, 1999, 116(1): 45-61.[19] Verburg P H,Veldkamp A. Projecting land use transitionsat forest fringes in the Philippines at two spatial scales.Landscape Ecology, 2004, 19(1): 77-98.[20] 徐建华. 现代地理学中的数学方法.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370-790. |
[1] | 姜凯斯,刘正佳,李裕瑞,王永生,王昱. 黄土丘陵沟壑区典型村域土地利用变化及对区域乡村转型发展的启示[J]. 地理科学进展, 2019, 38(9): 1305-1315. |
[2] | 马冰滢, 黄姣, 李双成. 基于生态-经济权衡的京津冀城市群土地利用优化配置[J]. 地理科学进展, 2019, 38(1): 26-37. |
[3] | 崔学刚, 方创琳, 李君, 刘海猛, 张蔷. 城镇化与生态环境耦合动态模拟模型研究进展[J]. 地理科学进展, 2019, 38(1): 111-125. |
[4] | 任涵, 张静静, 朱文博, 王丽园, 张立娟, 朱连奇. 太行山淇河流域土地利用变化对生境的影响[J]. 地理科学进展, 2018, 37(12): 1693-1704. |
[5] | 孙云华, 郭涛, 崔希民. 昆明市土地利用变化的强度分析与稳定性研究[J]. 地理科学进展, 2016, 35(2): 245-254. |
[6] | 韩会然, 杨成凤, 宋金平. 北京市土地利用空间格局演化模拟及预测[J]. 地理科学进展, 2015, 34(8): 976-986. |
[7] | 田义超, 任志远. 基于CLUE-S模型的黄土台塬区土地利用变化模拟——以陕西省咸阳台塬区为例[J]. 地理科学进展, 2012, 31(9): 1224-1234. |
[8] | 孙雁, 刘志强, 王秋兵, 刘洪彬. 1910-2010 年沈阳城市土地利用空间结构演变特征[J]. 地理科学进展, 2012, 31(9): 1204-1211. |
[9] | 潘佩佩, 杨桂山, 苏伟忠. 土地利用变化对土地生产力的影响研究进展[J]. 地理科学进展, 2012, 31(5): 539-550. |
[10] | 吴健生, 王政, 张理卿, 宋静. 景观格局变化驱动力研究进展[J]. 地理科学进展, 2012, 31(12): 1739-1746. |
[11] | 吴健生, 冯喆, 高阳, 黄秀兰, 刘洪萌, 黄力. CLUE-S模型应用进展与改进研究[J]. 地理科学进展, 2012, (1): 3-10. |
[12] | 孙晔然, 杜云艳, 苏奋振, 周成虎. 土地利用变化预测CBR方法的适应性分析[J]. 地理科学进展, 2011, 30(7): 912-919. |
[13] | 朱会义, 李义. 西北干旱区耕地扩张原因的实证分析[J]. 地理科学进展, 2011, 30(5): 615-620. |
[14] | 郭欢欢, 李波, 侯鹰, 孙特生. 元胞自动机和多主体模型在土地利用变化模拟中的应用[J]. 地理科学进展, 2011, 30(11): 1336-1344. |
[15] | 刘淑燕, 余新晓, 信忠保, 李庆云, 李海光, 雷凤燕. 黄土丘陵沟壑区典型流域土地利用变化对水沙关系的影响[J]. 地理科学进展, 2010, 29(5): 565-571.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