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科学进展 ›› 2011, Vol. 30 ›› Issue (7): 938-944.doi: 10.11820/dlkxjz.2011.07.021
• 土地利用与生态环境 • 上一篇
周松秀, 田亚平, 刘兰芳
收稿日期:
2011-02-01
修回日期:
2011-05-01
出版日期:
2011-07-25
发布日期:
2011-07-25
通讯作者:
田亚平(1958-),女,博士,教授,主要从事自然地理学教学与研究。Email: typnj@163.com
作者简介:
周松秀(1968-),女,本科,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资源与环境管理。E-mail: zhousongxiu@163.com
基金资助: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0971067);湖南省人文地理学重点建设学科资助项目湖南省地理科学特色专业资助项目;湖南省高校科技创新团队支持计划项目。
ZHOU Songxiu, TIAN Yaping, LIU Lanfang
Received:
2011-02-01
Revised:
2011-05-01
Online:
2011-07-25
Published:
2011-07-25
摘要: 生态脆弱性已成为当前全球变化与可持续发展研究的热点问题。南方丘陵区是典型的生态脆弱区,因此,首先,本文给出了农业生态环境脆弱性的概念,并分析了其脆弱性的内涵。然后,以衡阳盆地为例构建南方丘陵区农业生态环境脆弱性的评价指标体系,包括自然、社会、经济因素3 个方面13 个具体指标,以县域为评价单元,采用主成分分析法进行研究。最后,在主成分分析基础上,分析了南方丘陵区农业生态环境脆弱性的驱动力。结果表明:研究区脆弱性有4 大驱动力,自然环境背景和经济发展状况是首要驱动力,农民生活水平和农业水利设施状况次之;从驱动力类型来看,胁迫型脆弱性驱动力为主要驱动力,结构型脆弱性驱动力为次要驱动力,落后的社会、经济生产方式是农业生态环境脆弱性的强大驱动力。
周松秀, 田亚平, 刘兰芳. 南方丘陵区农业生态环境脆弱性的驱动力分析——以衡阳盆地为例[J]. 地理科学进展, 2011, 30(7): 938-944.
ZHOU Songxiu, TIAN Yaping, LIU Lanfang. Analysis of Driving Forces of Agricultural Eco-environmental Vulnerability in the Hilly Area in Southern China: A Case Study in Hengyang Basin[J]. PROGRESS IN GEOGRAPHY, 2011, 30(7): 938-944.
[1] 徐广才, 康慕谊, 贺丽娜, 等. 生态脆弱性及其研究进展. 生态学报, 2009, 29(5): 2580-2588.[2] 牛文元. 生态脆弱带(ECOTONE)的基础判定. 生态学报, 1990, 9(2): 97-105.[3] 朱震达. 中国脆弱生态带与土地荒漠化. 中国沙漠, 1991, 11(4): 11-22.[4] 张龙生, 王建宏, 尚立照. 基于土地退化的甘肃省生态脆弱性评价研究. 中国沙漠, 2010, 30(4): 783-787.[5] 尚立照, 张龙生. 基于“成因—结果”指标的甘肃各县区生态脆弱性定量评价. 中国水土保持, 2010(6): 11-13, 23.[6] 蒙吉军, 张彦儒, 周平. 中国北方农牧交错带生态脆弱性评价: 以鄂尔多斯市为例. 中国沙漠研究, 2010, 30 (4): 850-856.[7] 束龙仓, 柯婷婷, 刘丽红, 等. 基于综合法的岩溶山区生态系统脆弱性评价: 以贵州省普定县为例. 中国岩溶, 2010, 29(2): 141-144.[8] 郑文武, 曾永年, 吴桂平, 等. 遥感和GIS 支持下的湘西北喀斯特农业生态环境脆弱度评价. 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 2010, 26(2): 93-96.[9] 沈彦, 刘明亮, 石丹丹. 湿地生态脆弱性评价及其恢复与重建研究: 以洞庭湖区为例. 资源开发与市场, 2007, 23(6): 492-495.[10] 张鑫, 杜朝阳, 蔡焕杰. 黄河中游区佳芦河流域生态脆弱性评价.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10, 20(3): 155-158[11] 田亚平, 刘沛林, 郑文武. 南方丘陵区的生态脆弱度评估: 以衡阳盆地为例. 地理研究, 2005, 24(6): 843-852.[12] 刘兰芳, 关欣, 唐云松. 农业旱灾脆弱性评价及生态减灾研究: 以湖南省衡阳市为例. 水土保持通报, 2005, 25 (2): 69-73.[13] 强妮, 陈英. 基于主成分分析法的区域耕地变化驱动力分析: 以张掖市为例. 安徽农业科学, 2009, 37(3): 1271-1274.[14] 袁本华, 董铮. 襄樊市耕地面积动态变化特征及驱动力分析. 湖北农业科学, 2010, 49(8): 1869-1872, 1876.[15] 蔡承智, 梁颖, 廖承红. 论全球生态经济系统的不可持续性: 基于农业生态系统承载力视角. 生态环境学报, 2010, 19(9): 2265-2268.[16] 方修琦, 殷培红. 弹性、脆弱性和适应: IHDP 三个核心概念综述. 地理科学进展, 2007, 26(5): 11-22.[17] 刘燕华, 李秀彬. 脆弱生态环境与可持续发展. 北京: 商务印书馆, 2001: 1-8.[18] Gogu R C, Dassargues A. Current trends and future challenges in groundwater vulnerability assessment usingoverlay and index methods. Environment Geology, 2000, 39(6): 549- 559.[19] 蔡运龙. 全球气候变化下中国农业的脆弱性与适应对策. 地理学报, 1996, 51(3): 202-212.[20] 邓祥征, 姜群鸥, 战金艳. 中国土地生产力变化的情景分析. 生态环境学报, 2009, 18(5): 1835-1843.[21] 陈萍, 陈晓玲. 全球环境变化下人-环境耦合系统的脆弱性研究综述. 地理科学进展, 2010, 29(4): 454-462.[22] 冯利华, 黄亦君. 生态环境脆弱度的综合评价. 热带地理, 2003, 23(2): 102-104, 114.[23] 张超, 杨秉庚. 计量地理学基础.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2: 145-159.[24] 吕昌河, 程量. 土地利用变化与生态服务功能冲突: 以安塞县为例. 干旱区研究, 2007, 24(3): 302-306. |
[1] | 陈明星, 黄莘绒, 黄耿志, 杨燕珊. 新型城镇化与非正规就业:规模、格局及社会融合[J]. 地理科学进展, 2021, 40(1): 50-60. |
[2] | 姜宛贝, 刘卫东, 刘志高, 韩梦瑶. 中国化石能源燃烧碳排放强度非均衡性及其演变的驱动力分析[J]. 地理科学进展, 2020, 39(9): 1425-1435. |
[3] | 钱家乘, 张佰林, 刘虹吾, 高阳, 王昭颖, 连小云. 东部旅游特色山区乡村发展分化及其驱动力——以浙江省平阳县为例[J]. 地理科学进展, 2020, 39(9): 1460-1472. |
[4] | 薛倩, 谢苗苗, 郭强, 王亚男, 武蓉蓉, 刘琦. 地理学视角下城市高温热浪脆弱性评估研究进展[J]. 地理科学进展, 2020, 39(4): 685-694. |
[5] | 杨晴青, 杨新军, 高岩辉. 1980年以来黄土高原半干旱区乡村人居环境系统脆弱性时序演变——以陕西省佳县为例[J]. 地理科学进展, 2019, 38(5): 756-771. |
[6] | 刘洋, 吕建树, 毕军. 流域陆地生态系统水体净化服务表征及驱动力分析[J]. 地理科学进展, 2019, 38(4): 588-599. |
[7] | 叶超, 尹梁明, 殷清眉, 徐建华. 地理学是一门脆弱的学科吗?——哈佛大学撤销地理系事件及其反思[J]. 地理科学进展, 2019, 38(3): 312-319. |
[8] | 张会, 李铖, 程炯, 吴志峰, 吴艳艳. 基于“H-E-V”框架的城市洪涝风险评估研究进展[J]. 地理科学进展, 2019, 38(2): 175-190. |
[9] | 刘艳华, 徐勇. 扶贫模式可持续减贫效应的分析框架及机理探析[J]. 地理科学进展, 2018, 37(4): 567-578. |
[10] | 郭思慧, 文聪聪, 何云, 裴韬. 居民出行活动特征与收入水平的关系——以上海市为例[J]. 地理科学进展, 2017, 36(9): 1158-1166. |
[11] | 鲁大铭, 石育中, 李文龙, 杨新军. 西北地区县域脆弱性时空格局演变[J]. 地理科学进展, 2017, 36(4): 404-415. |
[12] | 陈呈奕, 张文忠, 湛东升, 李雪丽. 环渤海地区城市人居环境质量评估及影响因素[J]. 地理科学进展, 2017, 36(12): 1562-1570. |
[13] | 石育中, 王俊, 王子侨, 鲁大铭, 杨新军. 农户尺度的黄土高原乡村干旱脆弱性及适应机理[J]. 地理科学进展, 2017, 36(10): 1281-1293. |
[14] | 石先武, 国志兴, 张尧, 方佳毅, 胡可嘉, 刘钦政. 风暴潮灾害脆弱性研究综述[J]. 地理科学进展, 2016, 35(7): 889-897. |
[15] | 李飞, 成升魁, 于会录, 秦奇, 刘晓洁, 徐增让, 吴良, 张丹, 李欣, 初冬梅. 国家地缘脆弱性探索——缅甸案例及对中国地缘战略启示[J]. 地理科学进展, 2016, 35(6): 737-746.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