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科学进展 ›› 2010, Vol. 29 ›› Issue (11): 1433-1441.doi: 10.11820/dlkxjz.2010.11.042
叶玉瑶, 张虹鸥, 刘凯, 吴旗韬
收稿日期:
2010-01-01
修回日期:
2010-07-01
出版日期:
2010-11-25
发布日期:
2010-11-25
作者简介:
叶玉瑶(1980-)|女|汉族|四川乐山人。博士|助理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为区域发展与城市规划。
基金资助: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2006BAJ05A10);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001385);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0451007003005043);广东省科学院院长基金项目。
YE Yuyao, ZHANG Hongou, LIU Kai, WU Qitao
Received:
2010-01-01
Revised:
2010-07-01
Online:
2010-11-25
Published:
2010-11-25
摘要:
以珠江三角洲地区为研究对象,利用1988、1998、2006 年3 个时相的建设用地解译数据,运用GIS 空间分析手段,定量分析了地理区位因子对建设用地扩展的影响。结果表明,地理区位因子,包括离城市中心距离、离干线公路距离、离海岸线距离以及地形等因素会对建设用地扩展的方向、规模、强度等产生重要影响。地理区位因子对建设用地扩展具有明显的空间指向作用,受中心城市集聚与扩散作用以及交通可达性的影响,建设用地扩展围绕城市中心呈现距离递变规律,并向郊区、临路、临海以及平原区等优势区位集聚,从而使建设用地扩展表现出明显的空间指向性,即郊区指向、道路指向、海洋指向和平原区指向。
叶玉瑶, 张虹鸥, 刘凯, 吴旗韬. 地理区位因子对建设用地扩展的影响分析——以珠江三角洲为例[J]. 地理科学进展, 2010, 29(11): 1433-1441.
YE Yuyao, ZHANG Hongou, LIU Kai, WU Qitao. Impact of Site Factors on Expansion of Construction Land: A Case Study in the Pearl River Delta[J]. PROGRESS IN GEOGRAPHY, 2010, 29(11): 1433-1441.
|
[1] | 谭敏, 刘凯, 柳林, 朱远辉, 王大山. 基于随机森林模型的珠江三角洲30 m格网人口空间化[J]. 地理科学进展, 2017, 36(10): 1304-1312. |
[2] | 丁俊, 王开泳. 珠江三角洲城市群工业生产空间格局、形态特征及影响因素[J]. 地理科学进展, 2016, 35(5): 610-621. |
[3] | 李涛, 曹小曙, 杨文越. 珠江三角洲客货运量位序—规模分布特征及其变化[J]. 地理科学进展, 2016, 35(1): 108-117. |
[4] | 周春山, 金万富, 史晨怡. 新时期珠江三角洲城市群发展战略的思考[J]. 地理科学进展, 2015, 34(3): 302-312. |
[5] | 李珽, 符文颖. 珠江三角洲城市空间形态及其演化机制对比[J]. 地理科学进展, 2014, 33(5): 678-688. |
[6] | 李燕, 贺灿飞. 1998-2009 年珠江三角洲制造业空间转移特征及其机制[J]. 地理科学进展, 2013, 32(5): 777-787. |
[7] | 张乐勤, 陈素平, 王文琴, 许信旺. 基于STIRPAT模型的安徽省池州市建设用地扩展驱动因子测度[J]. 地理科学进展, 2012, 31(9): 1235-1242. |
[8] | 李琳娜, 曹小曙, 黄晓燕. 世界大都会区城际轨道交通的发展规律[J]. 地理科学进展, 2012, 31(2): 221-230. |
[9] | 丁宇, 李贵才, 路旭, 高梅. 空间异质性及绿色空间对大气污染的削减效应——以大珠江三角州为例[J]. 地理科学进展, 2011, 30(11): 1415-1421. |
[10] | 王蓓, 刘卫东, 陆大道. 中国大都市区科技资源配置效率研究——以京津冀、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为例[J]. 地理科学进展, 2011, 30(10): 1233-1239. |
[11] | 李阔,李国胜. 珠江三角洲地区风暴潮重现期及增水与环境要素的关系[J]. 地理科学进展, 2010, 29(4): 433-438. |
[12] | 张杜鹃, 刘科伟, 陈忠暖,王联兵. 基于UGIS 的珠江三角洲城市群 经济增长缓冲空间分析[J]. 地理科学进展, 2009, 28(2): 259-263. |
[13] | 胡伟平, 吴志峰, 何建邦. 基于遥感的珠江三角洲城镇等级规模研究[J]. 地理科学进展, 2002, 21(4): 365-373.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