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李双成, 蔡运龙. 地理尺度转换若干问题的初步探讨. 地 理研究, 2005, 24(1): 11-18.
[2] 蔡运龙. 贵州喀斯特高原土地系统变化空间尺度综合的 一个研究方案. 地球科学进展, 2009, 24(12): 1301-1308.
[3] 陈佑启, Verburg P, 徐斌. 中国土地利用变化及其影响的 空间建模分析. 地理科学进展, 2000, 19(2): 116-127.
[4] 邵景安, 陈兰, 李阳兵, 等. 未来区域土地利用驱动力研 究的重要命题: 尺度依赖. 资源科学, 2008, 30(1): 58-63.
[5] Lesschen J P, Verburg P H, Staal S J. Statistical methods for analysing the spatial dimension of changes in land use and farming systems-LUCC Report Series 7. International Livestock Research Institute and LUCC Focus 3 Office, 2005, 63.
[6] Gibson C C, Ostrom E, Ahn T K. The concept of scale and the human dimensions of global change: A survey. Ecological Economics, 2000, 32(2): 217-239.
[7] Dungan J L, Perry J N, Dale M R T. et al. A balanced view of scale in spatial statistical analysis. Ecography, 2002, 25(5): 626-640.
[8] Marceau D J, Hay G J. Remote sensing contributions to the scale issue. Canadian journal of remote sensing, 1999, 25(4): 357-366.
[9] 瓦哈甫·哈力克, 塔西甫拉提·特依拜, 海米提·依米提, 等. 新疆于田绿洲土地利用变化的人文驱动力分析. 干 旱区资源与环境, 2007, 21(6): 1-6.
[10] 张希彪, 周天林, 上官周平, 等. 黄土高原耕地变化趋势 及驱动力研究: 以甘肃陇东地区为例. 干旱区地理, 2006, 29(5): 731-735.
[11] 高啸峰, 王树德, 宫阿都, 等. 基于主成分分析法的土地 利用/覆被变化驱动力研究. 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 2009, 25(1): 36-39.
[12] 郭杰, 欧名豪, 刘琼, 等. 江苏省耕地资源动态变化及驱 动力研究.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09, 18(2): 139-145.
[13] 李月臣, 刘春霞. 1987-2006 年北方13 省土地利用/覆盖 变化驱动力分析. 干旱区地理, 2009, 32(1): 37-46.
[14] 马礼, 唐毅, 牛东宇. 北方农牧交错带耕地面积变化驱动 力研究: 以沽源县近15 年为例. 人文地理, 2008, 23(5): 17-21.
[15] 谢花林, 李波. 基于logistic 回归模型的农牧交错区土地 利用变化驱动力分析: 以内蒙古翁牛特旗为例. 地理研 究, 2008, 27(2): 296-306.
[16] Overmars K P, de Koning G H J, Veldkamp A. Spatial autocorrelation in multi-scale land use models. Ecological Modelling, 2003, 164(2-3): 257-270.
[17] 谢花林, 刘黎明, 李波, 等. 土地利用变化的多尺度空间 自相关分析: 以内蒙古翁牛特旗为例. 地理学报, 2006, 61(4): 390-411.
[18] 邱炳文, 王钦敏, 陈崇成, 等. 福建省土地利用多尺度空 间自相关分析. 自然资源学报, 2007, 22(2): 311-322.
[19] 朱闪闪, 赵言文. 浙江省土地利用变化及社会经济驱动 因素.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08, 17(A1): 1-7.
[20] 唐菊华, 吕昌河, 杨续超. 苏锡常地区1995 年至2005 年 城市用地扩展的驱动力分析. 资源科学, 2009, 31(5): 801-806.
[21] 焦锋, 秦伯强. GIS 支持下的小尺度土地驱动力研究: 以 宜兴市湖滏小流域为例.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03, 12 (3): 205-210.
[22] 郝兴明, 李卫红, 陈亚宁, 等. 塔里木河干流土地利用/覆 盖变化的社会经济驱动力分析. 中国沙漠, 2007, 27(3): 405-411.
[23] 张勃, 毛彦成, 柳景峰. 黑河中游土地利用/覆盖变化驱 动力的定量分析. 干旱区地理, 2006, 29(5): 726-731.
[24] 邱炳文. 福建省龙海市土地利用空间分布影响因子的尺 度效应分析. 自然资源学报, 2007, 22(1): 70-78.
[25] 邓祥征, 战金艳. 中国北方农牧交错带土地利用变化驱 动力的尺度效应分析. 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 2004, 20 (3): 64-69.
[26] 陈佑启, Verburg P. 中国土地利用/土地覆盖的多尺度空 间分布特征分析. 地理科学, 2000, 20(3): 197-202.
[27] 邵景安, 李阳兵, 魏朝富, 等. 区域土地利用变化驱动力 研究前景展望. 地球科学进展, 2007, 22(8):798-809.
[28] Conway T M. The impact of class resolution in land use change models. Computers Environment and Urban Systems, 2009, 33(4): 269-277.
[29] 邬建国. 景观生态学: 格局、过程、尺度与等级. 北京: 高 等教育出版社, 2000: 142-150.
[30] Marceau D J. The scale issue in social and natural sciences. Canadian Journal of Remote Sensing, 1999, 25(4): 347-356.
[31] Dark S J, Bram D. The modifiable areal unit problem (MAUP) in physical geography. Progress in Physical Geography, 2007, 31(5): 471-479.
[32] Gehlke C E, Biehl K. Certain Effects of Grouping Upon the Size of the Correlation Coefficient in Census Tract Material.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Statistical Association, 1934, 29(185): 169-170.
[33] Robinson W S. Ecological correlations and the behavior of individuals. American Sociological Review, 1950,15 (3): 351-357.
[10] 张希彪, 周天林, 上官周平, 等. 黄土高原耕地变化趋势 及驱动力研究: 以甘肃陇东地区为例. 干旱区地理, 2006, 29(5): 731-735.
[11] 高啸峰, 王树德, 宫阿都, 等. 基于主成分分析法的土地 利用/覆被变化驱动力研究. 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 2009, 25(1): 36-39.
[12] 郭杰, 欧名豪, 刘琼, 等. 江苏省耕地资源动态变化及驱 动力研究.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09, 18(2): 139-145.
[13] 李月臣, 刘春霞. 1987-2006 年北方13 省土地利用/覆盖 变化驱动力分析. 干旱区地理, 2009, 32(1): 37-46.
[14] 马礼, 唐毅, 牛东宇. 北方农牧交错带耕地面积变化驱动 力研究: 以沽源县近15 年为例. 人文地理, 2008, 23(5): 17-21.
[15] 谢花林, 李波. 基于logistic 回归模型的农牧交错区土地 利用变化驱动力分析: 以内蒙古翁牛特旗为例. 地理研 究, 2008, 27(2): 296-306.
[16] Overmars K P, de Koning G H J, Veldkamp A. Spatial autocorrelation in multi-scale land use models. Ecological Modelling, 2003, 164(2-3): 257-270.
[17] 谢花林, 刘黎明, 李波, 等. 土地利用变化的多尺度空间 自相关分析: 以内蒙古翁牛特旗为例. 地理学报, 2006, 61(4): 390-411.
[18] 邱炳文, 王钦敏, 陈崇成, 等. 福建省土地利用多尺度空 间自相关分析. 自然资源学报, 2007, 22(2): 311-322.
[19] 朱闪闪, 赵言文. 浙江省土地利用变化及社会经济驱动 因素.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08, 17(A1): 1-7.
[20] 唐菊华, 吕昌河, 杨续超. 苏锡常地区1995 年至2005 年 城市用地扩展的驱动力分析. 资源科学, 2009, 31(5): 801-806.
[21] 焦锋, 秦伯强. GIS 支持下的小尺度土地驱动力研究: 以 宜兴市湖滏小流域为例.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03, 12 (3): 205-210.
[22] 郝兴明, 李卫红, 陈亚宁, 等. 塔里木河干流土地利用/覆 盖变化的社会经济驱动力分析. 中国沙漠, 2007, 27(3): 405-411.
[23] 张勃, 毛彦成, 柳景峰. 黑河中游土地利用/覆盖变化驱 动力的定量分析. 干旱区地理, 2006, 29(5): 726-731.
[24] 邱炳文. 福建省龙海市土地利用空间分布影响因子的尺 度效应分析. 自然资源学报, 2007, 22(1): 70-78.
[25] 邓祥征, 战金艳. 中国北方农牧交错带土地利用变化驱 动力的尺度效应分析. 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 2004, 20 (3): 64-69.
[26] 陈佑启, Verburg P. 中国土地利用/土地覆盖的多尺度空 间分布特征分析. 地理科学, 2000, 20(3): 197-202.
[27] 邵景安, 李阳兵, 魏朝富, 等. 区域土地利用变化驱动力 研究前景展望. 地球科学进展, 2007, 22(8):798-809.
[28] Conway T M. The impact of class resolution in land use change models. Computers Environment and Urban Systems, 2009, 33(4): 269-277.
[29] 邬建国. 景观生态学: 格局、过程、尺度与等级. 北京: 高 等教育出版社, 2000: 142-150.
[30] Marceau D J. The scale issue in social and natural sciences. Canadian Journal of Remote Sensing, 1999, 25(4): 347-356.
[31] Dark S J, Bram D. The modifiable areal unit problem (MAUP) in physical geography. Progress in Physical Geography, 2007, 31(5): 471-479.
[32] Gehlke C E, Biehl K. Certain Effects of Grouping Upon the Size of the Correlation Coefficient in Census Tract Material.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Statistical Association, 1934, 29(185): 169-170.
[33] Robinson W S. Ecological correlations and the behavior of individuals. American Sociological Review, 1950,15 (3): 351-35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