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科学进展 ›› 2010, Vol. 29 ›› Issue (8): 920-926.doi: 10.11820/dlkxjz.2010.08.004
刘玉1,2, 刘彦随1,2, 郭丽英3
收稿日期:
2010-03-01
修回日期:
2010-05-01
出版日期:
2010-08-25
发布日期:
2010-08-25
通讯作者:
刘彦随(1965-),男,陕西绥德人,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土地利用和农业与农村发展研究。发表论文180 余篇,出版著作9部。E-mail: liuys@igsnrr.ac.cn。
E-mail:liuys@igsnrr.ac.cn
作者简介:
刘玉(1982-),男,河北石家庄人,博士生,研究方向为土地利用、区域农业与农村发展。E-mail:liuy.08b@igsnrr.ac.cn
基金资助: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40635029);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项目(20090460408)。
LIU Yu1,2, LIU Yan-sui1,2, GUO Li-ying3
Received:
2010-03-01
Revised:
2010-05-01
Online:
2010-08-25
Published:
2010-08-25
摘要:
粮食生产地域功能具有显著的空间异质性和时间变异性。深入开展区域粮食生产地域功能的评价分级及动态变化研究有助于强化县域粮食生产功能、保障粮食安全和提高农民收入。本文以环渤海地区327个县域为研究单元,通过构建粮食生产功能指数及考核模型,计算了1990和2007年的指数并分析其变动规律。结果表明:粮食生产地域功能一级区主要分布在辽宁中部平原的北部,太行山山前平原区、海河冲积平原区县域的粮食生产功能次之,山地丘陵区、坝上高原区及人口稠密的市辖区等的粮食生产功能弱。环渤海地区各县粮食生产功能总体呈上升趋势,平原区县域粮食生产功能位显著提高,退耕还林还草等政策实施使山地丘陵区的粮食生产功能逐渐降低,市辖区及周边市县的粮食生产功能位快速下降。基于指数的评价分析,结合区域粮食总产量和区域发展定位,将研究区划分为国家级商品粮基地区、省级商品粮基地区、地级市商品粮基地区、一般粮食产区等4个类型区。依据各县域的粮食生产功能定位,进一步探讨强化县域粮食生产功能与优化生产要素配置的财政转移支付、区域经济补偿、政绩考核等创新机制和政策。
刘玉,刘彦随,郭丽英. 环渤海地区粮食生产地域功能综合评价与优化调控[J]. 地理科学进展, 2010, 29(8): 920-926.
LIU Yu,LIU Yan-sui,GUO Li-ying.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and Optimization Strategy of the Territorial Function for Grain Production: A Case of the Area along Bohai Rim in China[J]. PROGRESS IN GEOGRAPHY, 2010, 29(8): 920-926.
|
[1] | 王成, 马小苏, 唐宁, 李颢颖, 周明茗, 何焱洲. 农户行为视角下的乡村生产空间系统运行机制及重构启示[J]. 地理科学进展, 2018, 37(5): 636-646. |
[2] | 韩增林, 吴爱玲, 彭飞, 孙嘉泽, 夏康. 基于非期望产出和门槛回归模型的环渤海地区生态效率[J]. 地理科学进展, 2018, 37(2): 255-265. |
[3] | 周侃, 樊杰, 刘汉初. 环渤海地区水污染物排放的时空格局及其驱动因素[J]. 地理科学进展, 2017, 36(2): 171-181. |
[4] | 陈呈奕, 张文忠, 湛东升, 李雪丽. 环渤海地区城市人居环境质量评估及影响因素[J]. 地理科学进展, 2017, 36(12): 1562-1570. |
[5] | 党云晓, 余建辉, 张文忠, 李业锦, 谌丽, 湛东升. 环渤海地区城市居住环境满意度评价及影响因素分析[J]. 地理科学进展, 2016, 35(2): 184-194. |
[6] | 季珏, 高晓路, 刘星辰. 城市交通效率的多目标评价方法研究——以北京市城六区为例[J]. 地理科学进展, 2016, 35(1): 118-125. |
[7] | 李瑞, 郭谦, 贺跻, 吴殿廷, 殷红梅, 叶倩. 环渤海地区城市旅游业发展效率时空特征及其演化阶段——以三大城市群为例[J]. 地理科学进展, 2014, 33(6): 773-785. |
[8] | 王国刚, 刘彦随, 方方. 环渤海地区土地利用效益综合测度及空间分异[J]. 地理科学进展, 2013, 32(4): 649-656. |
[9] | 杨忍, 刘彦随, 郭丽英, 李玉恒. 环渤海地区农村空心化程度与耕地利用集约度的时空变化及其耦合关系[J]. 地理科学进展, 2013, 32(2): 181-190. |
[10] | 陈文峰, 孟德友, 贺振. 河南省城市化水平综合评价及区域格局分析[J]. 地理科学进展, 2011, 30(8): 978-985. |
[11] | 郑景云, 何凡能, 吴文祥. 中国能源与水资源保障风险综合评价研究的若干问题[J]. 地理科学进展, 2010, 29(9): 1027-1031. |
[12] | 李瑞, 殷红梅. 民族县域旅游发展定量综合评价——以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16 个民族县域为例[J]. 地理科学进展, 2010, 29(10): 1263-1272. |
[13] | 高永年|高俊峰.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对汉江中下游流域生态环境影响的综合评价[J]. 地理科学进展, 2010, 29(1): 59-64. |
[14] | 曹志宏1|梁流涛2|郝晋珉1. 黄淮海地区社会经济空间分异及集聚发展模式[J]. 地理科学进展, 2009, 28(6): 984-990. |
[15] | 唐宏1,2|杨德刚1|乔旭宁1,3|杨莉1,2|王国刚1,2. 天山北坡区域发展与生态环境协调度评价[J]. 地理科学进展, 2009, 28(5): 805-813.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