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科学进展 ›› 2010, Vol. 29 ›› Issue (5): 586-592.doi: 10.11820/dlkxjz.2010.05.011
曾祥坤, 王仰麟, 李贵才
收稿日期:
2009-08-01
修回日期:
2010-01-01
出版日期:
2010-05-25
发布日期:
2010-05-25
作者简介:
曾祥坤,男,湖北武汉人,博士生,主要从事景观生态和土地利用方面的学习和研究.E-mail:cosbeta@gmail.com
基金资助: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40635028);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40830747).
ZENG Xiangkun, WANG Yanglin, LI Guicai
Received:
2009-08-01
Revised:
2010-01-01
Online:
2010-05-25
Published:
2010-05-25
摘要:
本文系统回顾了10多年来我国城市水土保持研究进展.首先从城市水土保持研究的阶段划分入手,将研究历程分为1995-1999年的问题导向型研究阶段和2000年至今的目标导向型研究阶段,并分析了不同阶段我国城市水土保持研究的重点和特色;其次,根据城市水土保持研究的理论框架从理论基础研究、形成机制研究、状况评价研究、保持措施研究四个方面进行了归纳与总结,另外对相关学科和理论发展也进行了介绍;最后,总结当前城市水土保持研究所存在的问题,提出结合城市土地利用开展基于城市水土保持的功能导向型研究,对未来研究发展的主要趋势和重点问题进行了探讨.
曾祥坤, 王仰麟, 李贵才. 中国城市水土保持研究综述[J]. 地理科学进展, 2010, 29(5): 586-592.
ZENG Xiangkun, WANG Yanglin, LI Guicai. Urban Water and Soil Conservation Research: Status, Issues and Trend[J]. PROGRESS IN GEOGRAPHY, 2010, 29(5): 586-592.
|
[1] | 沈静,曹媛媛. 全球价值链绿色化的概念性认知及其研究框架[J]. 地理科学进展, 2019, 38(10): 1462-1472. |
[2] | 王成, 李颢颖. 乡村生产空间系统的概念性认知及其研究框架[J]. 地理科学进展, 2017, 36(8): 913-923. |
[3] | 周晓艳, 张文妍, 叶信岳, 甘甜, 韩项. 1992-2012年国际生态足迹研究文献计量分析[J]. 地理科学进展, 2014, 33(3): 336-346. |
[4] | 齐兰兰, 周素红, 闫小培, 古杰. 医学地理学发展趋势及当前热点[J]. 地理科学进展, 2013, 32(8): 1276-1285. |
[5] | 张永勇, 夏军, 翟晓燕. 闸坝的水文水环境效应及其量化方法探讨[J]. 地理科学进展, 2013, 32(1): 105-113. |
[6] | 李鹏, 濮励杰, 章锦河. 旅游活动对土壤环境影响的国内研究进展[J]. 地理科学进展, 2012, 31(8): 1097-1105. |
[7] | 王圣云. 多维转向与福祉地理学研究框架重构[J]. 地理科学进展, 2011, 30(6): 739-745. |
[8] | 方创琳, 陈田, 刘盛和. 走进新时代的中国城市地理学——建所70周年城市地理与城市发展研究成果及展望[J]. 地理科学进展, 2011, 30(4): 397-408. |
[9] | 张雷, 高菠阳, 刘卫东, 陆大道, 陈汉欣, 赵令勋. 中国工业地理学的回顾与展望——建所70周年工业地理学研究成果与发展前景[J]. 地理科学进展, 2011, 30(4): 426-432. |
[10] | 方创琳, 周尚意, 柴彦威, 陆玉麒, 朱竑, 冯健, 刘云刚. 中国人文地理学研究进展与展望[J]. 地理科学进展, 2011, 30(12): 1470-1478. |
[11] | 樊杰, 孙威. 中国人文—经济地理学科进展及展望[J]. 地理科学进展, 2011, 30(12): 1459-1469. |
[12] | 张芳怡, 濮励杰, 邢志远, 丁蕾, 彭补拙. 中国资源地理学发展的现状与趋势[J]. 地理科学进展, 2010, 29(5): 543-548. |
[13] | 郭腾云. 北京产业结构演变与发展阶段的灰色关联判断[J]. 地理科学进展, 2010, 29(2): 193-198. |
[14] | 高江波, 黄姣, 李双成, 蔡运龙. 中国自然地理区划研究的新进展与发展趋势[J]. 地理科学进展, 2010, 29(11): 1400-1407. |
[15] | 尼玛扎西. 西藏粮油生产与供给的发展趋势[J]. 地理科学进展, 1999, 18(3): 245-254.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