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丁一汇, 任国玉, 石广玉. 气候变化国家评估报告Ⅰ: 中国气候变化的历史和未来趋势. 气候变化研究进展, 2006, 2(1): 3-8.
[2] Jones P D, Groisman P Y, Coughlan M, et al. Assessment of urbanization effects in time series of surface air temperature over land. Nature, 1990, 347(4): 169-172.
[3] Karl T R, Diaz H F, Kukla G. Urbanization: It’s detection and effect in the United States climate record. Journal of Climate, 1988, (1): 1099-1123.
[4] 赵宗慈. 近39 年中国的气温变化与城市化影响. 气象, 1991, 17 (4): 14-17.
[5] 唐国利, 任国玉. 近百年来中国地表气温变化趋势的再分析. 气候与环境研究, 2005, 10(4): 792-798.
[6] 林学椿, 于淑秋, 唐国利. 北京城市化进程与热岛强度关系的研究. 自然科学进展, 2005, 15(7): 882-886.
[7] 方锋, 白虎志, 赵红岩, 等. 中国西北地区城市化效应及其在增暖中的贡献率. 高原气象, 2007, 26(3): 579-585.
[8] 初子莹, 任国玉. 北京地区城市热岛强度变化对区域温度序列的影响. 气象学报, 2005, 63(4): 534-540.
[9] 林学椿, 于淑秋. 北京地区气温的年代际变化和热岛效应. 地球物理学报, 2005, 48(1): 39-45.
[10] 陈燕, 蒋维楣, 吴涧, 等. 利用区域边界层模式对杭州市热岛的模拟研究. 高原气象, 2004, 23(4): 519-528.
[11] 李文莉, 李栋梁, 杨民. 近50 年兰州城乡气温变化特征及其周末效应. 高原气象, 2006, 25(6): 1161-1167.
[12] 白虎志, 任国玉, 张爱英, 等. 城市热岛效应对甘肃省温度序列的影响. 高原气象, 2006, 5(1): 90-94.
[13] 程建刚, 解明恩. 近50 年云南区域气候变化特征分析. 地理科学进展, 2008, 27(5): 19-26.
[14] 程建刚, 王学锋, 范立张, 等. 近50年来云南气候带的变化特征. 地理科学进展, 2009, 28(1): 18-24.
[15] 陈铁喜, 陈星. 近50年中国气温日较差的变化趋势分析. 高原气象, 2007, 26(1): 150-157.
[16] 张一平, 何云玲, 马友鑫, 等. 昆明城市热岛效应立体分布特征. 高原气象, 2002, 21(6): 604-609.
[17] 张一平, 彭贵芬, 李佑荣, 等. 低纬高原地区城市化对室内外气温的影响研究. 高原气象, 2001, 20(3): 311-317.
[18] 何萍, 陈辉, 李宏波, 等. 云南高原楚雄市热岛效应因子的灰色分析. 地理科学进展, 2009, 28(1): 25-32.
[19] 魏凤英. 现代气候统计诊断与预测技术. 北京: 气象出版社, 2007: 63-66.
[20] 石广玉, 王标, 张华, 等. 大气气溶胶的辐射与气候效应. 大气科学, 2008, 32(4): 826-840.
[21] 任丽新, 游荣高, 吕位秀, 等. 城市大气气溶胶的物理化学特性及其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气候与环境研究, 1999, 4(1): 67-73.
[22] 郑思轶, 刘树华. 北京城市化发展对温度、相对湿度和降水的影响. 气候与环境研究, 2008, 13(2): 123-13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