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关于编制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的意见(国发〔2007〕21 号).
[2] 樊杰. 我国主体功能区划的科学基础. 地理学报, 2007, 62(4):339~350.
[3] 马润潮. 西方经济地理学之演变及海峡两岸地理学者应有的认识. 地理研究, 2004, 23(5): 573~581.
[4] 樊杰,曹忠祥,张文忠等. 中国西部开发战略创新的经济 地理学理论基础. 地理学报, 2001, 56(6):711~720.
[5] Peter King, David Annandale, John Bailey. Integrated economic and environmental planning in Asia: A review of progress and proposals for policy reform. Progress in Planning, 2003, 59: 233~315.
[6] 陆大道. 关于地理学的“人—地系统”理论研究. 地理研 究, 2002, 21(2):135~145.
[7] 陆大道. 关于“点- 轴”空间结构系统的形成机理分析. 地理科学, 2002, (2):1~4.
[8] 韩增林,王泽宇,王利. 交通经济带产业规划方法初探- 以大连市旅顺北路为例. 世界地理研究, 2005,14(4):28~ 34.
[9] 韩增林,刘伟,王利. “点- 轴系统”理论在中小尺度区域 交通经济带规划中的应用- 以大连旅顺北路产业规划为 例. 经济地理, 2005, 25(5):662~666.
[10] 王泽宇,韩增林,王利. 东北乡镇工业园区建设与小城镇 发展的互动机制- 大连市甘井子区营城子镇案例剖析. 地域研究与开发, 2006, 25(3):34~38.
[11] 朱传耿, 仇方道等. 地域主体功能区划理论与方法的初 步研究. 地理科学, 2007, 27(2):136~141.
[12] 董锁成,李泽红,李斌等. 中国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问题 与战略探索.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07, 17(5):12~17.
[13] 董锁成, 曲鸿敏. 城市生活垃圾资源潜力与产业化对策. 资源科学, 2001, 23(2):14~16.
[14] 陆大道,刘毅,樊杰. 我国区域政策实施效果与区域发展 的基本态势. 地理学报, 1999, 54(6):497~507.
[15] 樊杰. 我国煤矿城市产业结构转换问题研究. 地理学报, 1993, 48(3):218~226.
[16] 陈雯,段学军,陈江龙等. 空间开发功能区划的方法. 地 理学报, 2004, 59(增刊):53~58.
[17] 孙娟,崔功豪. 国外区域规划发展与动态. 城市规划汇刊, 2002, (2):48~50.
[18] Brian H Roberts, Alan T Murray. National and regional corporate spatial structure. The Annals of Regional Science, 2002, 36: 347~368.
[19] Michael B Teitz. Progress and planning in America over the past 30 years. Progress in Planning, 2002,57:179~203.
[20] 傅伯杰, 刘国华, 陈利顶. 中国生态区划方案. 生态学报, 2001, 21(1):1~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