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闻大中. 我国东北地区农业生态系统的力能学研究. 生 态学杂志, 1986,5(4):1~25.
[2] 刘巽浩. 我国不同地区农田生态系统能量转换效率的 初步研究. 北京农业大学学报, 1982,8(1):47~53.
[3] 韩纯儒. 农业生态系统的能流结构及效率. 农村生态环 境,1985, 3:6~8.
[4] Odum H T. Environmental Accounting: Emergy and Environmental Decision Making, John Wiley, N.Y,1996.
[5] Rosen M A. Evaluation of energy utilization efficiency in Canada using energy and energy analyses. Energy, 1992, 17 (4): 339~350.
[6] Chen G Q, Chen B. Resource analysis of the Chinese society 1980~2002 based on energy—Part 5: Resource structure and intensity, Energy Policy, 2007,(35):2087~2095.
[7] Herendeen R. Energy analysis and EMERGY analysis—a comparison, 2004,(178):227~237.
[8] 陈冬冬, 高旺盛, 陈源泉, 生态足迹分析方法研究进展. 应用生态学报, 2006,17(10):1983~1988.
[9] 刘巽浩. 能量投入产出研究在农业上的应用. 农业现代 化研究, 1984, 4:15~19.
[10] 李连禄, 黄育珠, 韩纯儒. 农业生态系统工业能投的折 能系数探讨. 农村生态环境, 1989,(4):32~36.
[11] 栾城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 栾城年鉴. 北京: 方志出版 社, 2006, 54~55.
[12] 胡春胜, 曾江海. 栾城县种植业结构演替的功能效应分 析. 生态农业研究, 1998, 6(2): 51~54.
[13] 栾城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 栾城县志. 北京: 新华出版 社1994.
[14] 封志明, 刘爱民. 现代种植业系统能流转化效率分析及 评价. 地理科学进展, 1998,17(4): 33~38.
[15] 骆世明. 农业生态学. 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 2001,3: 448~453.
[16] 河北省栾城县统计局. 栾城县国民经济统计资料,1984, 1995, 2000~2006.
[17] 高德明,陈丽娟,胡芬,梅旭荣. 晋东豫西旱农试验区农 业生态系统能流特征. 生态学报, 1997, 17(5):529~536.
[18] 王宏广. 中国农业(问题.潜力.道路.效益). 北京:农业出版 社, 1991,123.
[19] 王宏广. 黄淮海平原农田生态系统能量转化物质循环研 究(硕士学位论文). 北京: 北京农业大学,1986,107.
[20] 吕富保. 一个农牧果系统的能流分析. 生态农业研究, 1994, 2(3): 40~4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