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科学进展 ›› 2008, Vol. 27 ›› Issue (1): 75-81.doi: 10.11820/dlkxjz.2008.01.010
邵晓梅,王静
收稿日期:
2007-09-01
修回日期:
2007-11-01
出版日期:
2008-01-25
发布日期:
2008-01-25
作者简介:
邵晓梅(1972-),女,河北承德人,博士,副研究员,主要从事土地资源利用研究.E- mail:shaoxmbj@sina.com;shaoxiaomei@ mail.clspi.org.cn
基金资助:
科技部小城镇科技发展项目(2003BA808A22- 4);2007 年度国土资源部百名优秀科技人才计划;国土资源大调查研 究性项目"土地调查监测成果综合分析"(kd07112301- 111)等项目资助.
SHAO Xiaomei,WANG Jing
Received:
2007-09-01
Revised:
2007-11-01
Online:
2008-01-25
Published:
2008-01-25
摘要:
以浙江省慈溪市小城镇开发区、工业区块土地利用的自身特点和现状数据为基础,建立土地集约利用评价 指标体系,采用综合评价法,选择评价模型并确定指标的权重,根据评价标准计算出慈溪市小城镇开发区、工业区 块土地集约利用程度。评价结果表明,慈溪市小城镇开发区、工业区块仅1 处属于II 级土地利用较集约,其余均属 于III 级土地利用基本集约和IV 级土地利用不集约;进一步分析表明,不同级别开发区土地投入强度、利用程度和 持续状况差异显著,不同产业类型开发区土地利用效率差异较显著。由此可见,政策因素对小城镇开发区土地集约 利用的影响起基础性作用。
邵晓梅,王静. 小城镇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研究 ———以浙江省慈溪市为例[J]. 地理科学进展, 2008, 27(1): 75-81.
SHAO Xiaomei,WANG Jing. Appr aisal of Intensive Land Use of Development Zones in Small Towns ———A Case Study of Cixi in Zhejiang Province[J]. PROGRESS IN GEOGRAPHY, 2008, 27(1): 75-81.
[1] 孙文盛. 谁给我们土地—节约集约用地一百例(新编). 北京:中国大地出版社,2005. [2] 孙文盛. 大力推进节约集约用地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 展—在市长研讨班暨厅局长座谈会上的讲话. 国土资源 通讯,2005,14:24~29. [3] 温家宝.高度重视加强领导加快建设节约型社会. 中国 国土资源报,2005,7,5. [4] 邵晓梅,刘庆,张衍毓. 土地集约利用的研究进展及展 望. 地理科学进展,2006,25(2):85~95. [5] 陈莹,刘康,郑伟元等. 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潜力评价 的应用研究. 中国土地科学,2002,16(4):26~29. [6] 查志强. 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潜力- 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浙江统计,2002,4:9~11. [7] 刘力,邱道持,粟辉等. 城市土地集约利用评价. 西 南师范大学学报,2004,29(5):887~890. [8] 张富刚,郝晋珉,姜广辉,丁忠义等.中国城市土地利用 集约度时空变异分析. 中国土地科学,2005,19(1):23~29. [9] 吴旭芬,孙军. 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的问题探讨. 中国 土地科学,2000,14(2):18~21. [10] 王梅,曲福田. 昆山开发区企业土地集约评价指标构 建与应用研究. 中国土地科学,2004,18(6):22~27. [11] 潘锡辉,雷涯邻. 开发区土地资源集约利用评价的指标 体系研究. 技术经济与管理,2004,17(202):35~39. [12] “小城镇土地使用与管理体制改革”课题组. 中国小城镇 发展与用地管理. 北京:中国大地出版社,1998. [13] 陈美球,吴次芳. 我国小城镇土地利用问题剖析及其对 策探讨. 中国农村经济,2002,4:15~21. [14] 刘成刚,孙翠兰. 当前我国农村土地集约利用存在的问 题和对策. 资源论坛,2005,4:10~11. [15] 陈美球,黄细花. 我国小城镇土地集约利用的对策探讨. 国土经济,2001,3:19~22. [16] 薛俊菲,邱道持,卫欣等. 小城镇土地集约利用水平综 合评价探讨—以重庆市北碚区为例. 地域研究与开发, 2002,21(4):46~50. [17] 宋戈. 中国城镇化过程中土地利用问题研究. 北京:中 国农业出版社,2005. |
[1] | 陈睿山, 赵志强, 徐迪, 陈轶. 城市和城市群可持续发展指数研究进展[J]. 地理科学进展, 2021, 40(1): 61-72. |
[2] | 齐文平, 王艳慧, 万圆, 黄涛. 基于G-TOPSIS模型的贫困农户多目标发展评价——以云南福贡县为例[J]. 地理科学进展, 2020, 39(6): 1024-1036. |
[3] | 宋周莺, 虞洋. “一带一路”沿线贸易便利化发展格局研究[J]. 地理科学进展, 2020, 39(3): 355-366. |
[4] | 王辉, 宋长春. 三江平原湿地区域生态风险评价研究[J]. 地理科学进展, 2019, 38(6): 872-882. |
[5] | 赵鹏军, 刘迪. 中国小城镇基础设施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关联分析[J]. 地理科学进展, 2018, 37(9): 1245-1256. |
[6] | 王成, 马小苏, 唐宁, 李颢颖, 周明茗, 何焱洲. 农户行为视角下的乡村生产空间系统运行机制及重构启示[J]. 地理科学进展, 2018, 37(5): 636-646. |
[7] | 谌丽, 张文忠, 褚峤, 王鹏, 李加忠. 北京城市街区尺度对居民交通评价的影响[J]. 地理科学进展, 2018, 37(4): 525-534. |
[8] | 李久枫, 余华飞, 付迎春, 赵耀龙. 广东省“人口—经济—土地—社会—生态”城市化协调度时空变化及其聚类模式[J]. 地理科学进展, 2018, 37(2): 287-298. |
[9] | 易峥, 李继珍, 冷炳荣, 陈敏. 基于微博语义分析的重庆主城区风貌感知评价[J]. 地理科学进展, 2017, 36(9): 1058-1066. |
[10] | 周侃, 樊杰, 徐勇. 面向重建规划的灾后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应急评价范式[J]. 地理科学进展, 2017, 36(3): 286-295. |
[11] | 曹可, 张志峰, 马红伟, 杨正先, 索安宁. 基于海洋功能区划的海域开发利用承载力评价——以津冀海域为例[J]. 地理科学进展, 2017, 36(3): 320-326. |
[12] | 贾克敬, 张辉, 徐小黎, 祁帆. 面向空间开发利用的土地资源承载力评价技术[J]. 地理科学进展, 2017, 36(3): 335-341. |
[13] | 李云玲, 郭旭宁, 郭东阳, 王晓红. 水资源承载能力评价方法研究及应用[J]. 地理科学进展, 2017, 36(3): 342-349. |
[14] | 樊杰, 周侃, 王亚飞. 全国资源环境承载能力预警(2016版)的基点和技术方法进展[J]. 地理科学进展, 2017, 36(3): 266-276. |
[15] | 余建辉, 张文忠, 李佳洺. 资源环境耗损过程评价方法及其应用[J]. 地理科学进展, 2017, 36(3): 350-358.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