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于法稳. 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 生态经济,2004(11):52~55
[2] 温家宝. 加快建设节约型社会. 人民日报,2005- 07- 04(2).
[3] 在全国开展资源节约活动. 人民日报,2004- 04- 16(1).
[4] Asafu Adjaye J.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lectricity Consumption, Electricity Prices and Economic Growth: Time Series Evidence from Asia and developing Countries. Energy Economics, 2000, 22: 615~625.
[5] Olivier Blanchard. Macroeconomics. Prentice Hall, Inc, 1997.
[6] 叶蔚,于忠军, 汤建泉. 浅谈资源节约型社会指标体系的构建. 煤炭经济研究,2004,11(281): 8~9.
[7] 常健. 资源节约型社会面面观. 科学决策,2005,(9):14~16
[8] 李桂香, 赵明华,牟文龙等. 资源节约型社会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初探. 济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20(4):350~353.
[9] 季昆森. 循环经济与资源节约型社会. 决策咨询,2004(7):42~43.
[10] 刘晓洁, 沈镭. 资源节约型社会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自然资源学报,2006,21(3):382~391.
[11] 周立三: 16 年前倡建“节约型国民经济体系” [EB/OL]. http://www.js.xinhuanet.com/xin_wen_zhong_xin/2005- 08/06/content_ 4818101.htm. 2005- 08- 06
[12] 周立三院士诞辰95 周年暨“建设节约型社会”学术座谈会召开 [EB/OL]. http://www.info.gov.cn/html/1/53/1666_1.html, 2006- 03- 21
[13] 陆大道. 建立资源节约型社会经济体系的初步构想.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1993,3(4):24~30.
[14] 李兵. 全民动员,建设节约型社会. 人民论坛,2004( 7) :18~21.
[15] 曾智泽,白雪秋,曹存良. 努力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 前线,2004(11):30~34.
[16] 杜宜瑾. 加快发展循环经济促进资源节约型社会建设. 天津社会科学, 2005( 2) :70~72,88.
[17] 李艳芳. 系统化建构中的循环经济立法.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6(3):21~29.
[18] 陈莹,赵勇,刘昌明. 节水型社会的内涵及评价指标体系研究初探. 干旱区研究,2004,21(2):125~129.
[19] 左其亭,吴泽宁. 可持续水资源管理量化研究的关键问题. 西北水资源与水工程,2002,13(3):1~4.
[20] 曹利军,王华东. 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建立原理与方法研究. 环境科学学报,1998,18(3):526~5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