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李秀彬. 全球变化研究的核心领域———土地利用/ 土地覆盖变化的国际动向. 地理学报, 1996, (6): 553~558.
[2] 陈百明. 试论中国土地利用和土地覆被变化及其人类驱动力研究自然资源, 1997, (2):31~36.
[3] 史培军, 宫鹏, 李晓兵等. 土地利用/土地覆盖变化研究的方法与实践. 北京科学出版社, 1999.
[4] 何春阳, 史培军, 陈晋等. 北京地区土地利用/覆盖变化研究. 地理研究, 2001, (6):679~687.
[5] 史培军, 陈晋, 潘耀忠. 深圳市土地利用变化机制研究. 地理研究, 2000, (2):151~160.
[6] 朱会义, 李秀彬等. 环渤海地区土地利用的时空变化分析. 地理学报, 2001, (3):253~260.
[7] 杨桂山. 长江三角洲近50 年耕地变化及其驱动机制研究. 自然资源学报,2001, (2):111~117.
[8] 黎夏. 珠江口三角洲发展走廊1988~1977 土地利用变化特征的时空分析. 自然资源学报, 2004, ( 3) : 307~315.
[9] Uneso. Experl panel on MAB project 7: Ecology and Rational use of island Ecosystems .MAB report series No.11, Unsco, Paries, 1973.
[10]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人类属于地球. 北京出版社, 1990, (1): 15、62~68.
[11] TurnerⅡ B L, skole DL, Sanderson S, et al. Land Use and Land Clover change, science research plan [R]. IGBP Report No.35 and IHDP Report No.11. Stochkholm: IGBP, 1995.
[12] (LOICZ) (Land- Ocean interactions in the coastal zone),http://www.nioz.n1/coicz/toc.htm
[13] 刘瑞玉, 胡敦欣. 中国的海岸带陆海相互作用( LOICZ) 研究. 地学前缘, 1997, ( 1~2) : 194.
[14] 长海县县志编纂委员会编. 长海县县志. 长海县人民政府, 1984, 66~67.
[15] 张耀光, 胡宜鸣. 辽宁海岛资源开发与海洋产业布局. 辽宁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 181~205.
[16] 王秀兰, 包玉海. 土地利用动态变化研究方法探讨. 地理科学进展, 1999, ( 1) : 81~87.
[17] 刘纪远. 中国资源环境遥感宏观调查与动态研究. 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6, 158~188.
[18] 尹田主编. 中国海域物权制度研究. 中国法制出版社, 2004, 176~177.
[19] 吴海川, 陈艳. 级差地租理论与海域使用金的确定. 海洋开发与管理, 2005, (4):92~94.
[20] 李斌. 海域使用权与土地同等重要.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06- 06- 19.
[21] 大连市海洋局等. 大连市大比例尺海洋功能区划报告, 2000- 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