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Peter H. Gleick 著, 左强, 林启美等译. 世界之水, 第3 章: 大型水坝的状况———一个时代的终结?北京: 中 国农业大学出版社, 2000, 10.
[2] 程晓冰. 对水利水电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思考. 中国水利, 2004, 16: 44~45.
[3] 大坝与环境———第16 届国际大坝会议专题论文集, 长江水利委员会技术情报室, 长江水资源保护局, 水利水电勘测设计情报协作组, 1990.
[4] Goldsmith E, and Hildyard N.( eds.) .The Social and Environmental Impacts of Large Dams. Wadebridge Ecological Center, Cornell, United Kingdom, 1986.
[5] McCully P. Silence River: The Ecology and Politics of Large Dams. Zed Books, London, 1996.
[6] 田口胜也. 大坝的环境设计.水利水电快报, 2000, 21( 22) : 1~5.
[7] Postel,S., Richter, B. Rivers for life: Managing water for people and Nature. Island Press, 2003.
[8] 梁漪莉, 王家鸿. 大坝景观设计问题浅析.人民长江, 1996, 27( 6) : 36~38.
[9] 孙丹峰, 李红, 林培. 长江三峡库区移民工程土地利用和景观格局变化遥感监测研究. 农业工程学报, 2003, 19( 5) 218~224.
[10] 李春晖, 杨志峰, 郭乔羽. 黄河拉西瓦水电站建设对区域景观格局的影响.安全与环境学报, 2003, 4( 3) : 27~31.
[11] 谭开鸥, 李玉生. 长江三峡工程水库蓄水后旅游景观变化预测.中国岩溶, 1998, ( 17) 3: 296~300.
[12] 罗小勇. 水利水电工程景观及视觉影响评价方法研究.水电站设计, 2002, 4( 18) : 55~57.
[13] 张承龙. 水利水电项目的景观环境影响评价.云南水力发电, 2002, 19( 1) : 51~54.
[14] 陈凯麒, 王东胜, 刘兰芬, 李振海. 流域梯级规划环境评价的特征及研究方向.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 学报, 2005, 6( 3) : 79~84.
[15] 陆雍森. 环境评价( 第二版) .上海: 同济大学出版社, 1999.
[16] 李秀清. 三峡工程淹没区文物保护及旅游协调发展.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1999, ( 8) 1: 30~37.
[17] Leonard Ortolano, 华南环境科学研究所译, 蔡亲颜, 刘少宁校. 环境规划与决策.北京: 中国环境科学出版 社, 1988.
[18] 尹魁浩, 翁立达. 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在水资源开发利用和保护领域中的应用. 水资源保护, 1999, 1: 10~ 14.
[19] 杨逸畴. 怒江大峡谷—20 世纪末的一次重大地理发现.地理研究, 1996, 13( 4) : 1~9.
[20] 杨桂华, 余小华. 云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旅游开发.山地学报, 1997, 15( 4) : 257~260.
[21] 陶犁.云南怒江州旅游资源评价.学术探索, 2002, 2: 98~10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