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科学进展 ›› 2005, Vol. 24 ›› Issue (2): 69-79.doi: 10.11820/dlkxjz.2005.02.008
所属专题: 人口与城市研究
杜宏茹1,2, 刘毅1
收稿日期:
2004-11-01
修回日期:
2005-02-01
出版日期:
2005-03-25
发布日期:
2005-03-25
作者简介:
杜宏茹(1974-),女,河北唐县人,助研,在读博士。主要从事城市与区域可持续发展方面的研究。
基金资助:
国家自然基金项目(40371041)。
DU Hongru1,2, LIU Yi1
Received:
2004-11-01
Revised:
2005-02-01
Online:
2005-03-25
Published:
2005-03-25
摘要:
绿洲城市是干旱区内部人类活动最为集中、人地关系最为敏感的区域,绿洲城市研究具有积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本文在回顾绿洲城市研究历程和不同时期研究重点的基础上,分析总结我国干旱区绿洲城市研究中的代表性论题及其主要结论,对绿洲城市不同空间尺度的组织结构特色、绿洲城市化影响因素和机制、绿洲城市发展扩张的区域环境响应以及在水资源约束下绿洲城市发展等方面的理论和实证研究进行了概括评述。今后绿洲城市研究面临良好机遇,通过研究内容扩展、学科交叉综合、新技术方法应用等途径能够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和深入。
杜宏茹,刘毅. 我国干旱区绿洲城市研究进展[J]. 地理科学进展, 2005, 24(2): 69-79.
DU Hongru, LIU Yi. Progress on the Study of Oasis Cities in Arid Zone of China[J]. PROGRESS IN GEOGRAPHY, 2005, 24(2): 69-79.
|
[1] | 杨晴青, 杨新军, 高岩辉. 1980年以来黄土高原半干旱区乡村人居环境系统脆弱性时序演变——以陕西省佳县为例[J]. 地理科学进展, 2019, 38(5): 756-771. |
[2] | 王平, 张学静, 王田野, POZDNIAKOV Sergey P. 估算干旱区地下水依赖型植物蒸散发的White法评述[J]. 地理科学进展, 2018, 37(9): 1159-1170. |
[3] | 孙才志, 马奇飞, 赵良仕. 中国东、中、西三大地区水资源绿色效率时空演变特征与收敛性分析[J]. 地理科学进展, 2018, 37(7): 901-911. |
[4] | 孙倩, 阿丽亚·拜都热拉. 基于GRACE卫星和GLDAS系统的地下水水位估算模型——以和田地区克里雅河流域为例[J]. 地理科学进展, 2018, 37(7): 912-922. |
[5] | 王平. 西北干旱区间歇性河流与含水层水量交换研究进展与展望[J]. 地理科学进展, 2018, 37(2): 183-197. |
[6] | 李云玲, 郭旭宁, 郭东阳, 王晓红. 水资源承载能力评价方法研究及应用[J]. 地理科学进展, 2017, 36(3): 342-349. |
[7] | 鲍超, 贺东梅. 京津冀城市群水资源开发利用的时空特征与政策启示[J]. 地理科学进展, 2017, 36(1): 58-67. |
[8] | 申元村, 王秀红, 程维明, 吴金凤, 卢琦, 冯益明. 中国戈壁综合自然区划研究[J]. 地理科学进展, 2016, 35(1): 57-66. |
[9] | 艳燕, 张弛, 匡文慧, 罗格平, 陈春波. 天山北坡城市群非渗透面下的土壤有机碳特征[J]. 地理科学进展, 2015, 34(6): 781-789. |
[10] | 张军以, 王腊春, 苏维词, 曾春芬. 岩溶地区人类活动的水文效应研究现状及展望[J]. 地理科学进展, 2014, 33(8): 1125-1135. |
[11] | 花婷, 王训明. 东亚干旱半干旱区沙漠化与气候变化相互影响研究进展[J]. 地理科学进展, 2014, 33(6): 841-852. |
[12] | 桑燕芳, 王中根, 刘昌明. 小波分析方法在水文学研究中的应用现状及展望[J]. 地理科学进展, 2013, 9(9): 1413-1422. |
[13] | 张显峰, 赵杰鹏, 刘羽. 一种改进的土壤水分微波遥感反演模型[J]. 地理科学进展, 2013, 32(1): 78-86. |
[14] | 孙倩, 塔西甫拉提·特依拜, 丁建丽, 张飞, 买买提·沙吾提, 韩桂红. 干旱区典型绿洲土地利用/覆被变化及其对土壤盐渍化的效应研究——以新疆沙雅县为例[J]. 地理科学进展, 2012, 31(9): 1212-1223. |
[15] | 郭斌, 李卫红, 郝兴明, 李宝富, 曹志超. 极端干旱区不同下垫面土壤凝结水试验研究[J]. 地理科学进展, 2012, 31(9): 1171-1179.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