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科学进展 ›› 2003, Vol. 22 ›› Issue (1): 79-86.doi: 10.11820/dlkxjz.2003.01.010
王中根1, 刘昌明1, 黄友波2
收稿日期:
2002-10-01
修回日期:
2002-11-01
出版日期:
2003-01-25
发布日期:
2003-01-25
作者简介:
王中根(1973-),男,河南潢川人,中国科学院地理与资源研究所博士后,主要从事水文水资源方面的研究工作。
基金资助: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项目(G19990436-01):中科院知识创新工程项目课题(KZCX1-10-03)
WANG Zhong gen1, LIU Chang ming1, Huang You bo2
Received:
2002-10-01
Revised:
2002-11-01
Online:
2003-01-25
Published:
2003-01-25
摘要: SWAT(SoilandWaterAssessmentTool)是一个具有很强物理机制的长时段的流域分布式水文模型。它能够利用GIS和RS提供的空间数据信息,模拟复杂大流域中多种不同的水文物理过程,包括水、沙、化学物质和杀虫剂的输移与转化过程。本文着重探讨SWAT模型的水文学原理和模型的基本结构与独特的分布式运行控制方式,并将其成功应用于西北寒区(黑河莺落峡以上流域)的分布式日径流过程的模拟。
中图分类号:
王中根, 刘昌明, 黄友波. SWAT模型的原理、结构及应用研究[J]. 地理科学进展, 2003, 22(1): 79-86.
WANG Zhong gen, LIU Chang ming, Huang You bo. The Theory of SWAT Model and its Application in Heihe Basin[J]. PROGRESS IN GEOGRAPHY, 2003, 22(1): 79-86.
[1] | 郭禹含, 王中根, 伍玉良. 多源再分析降水数据在拉萨河流域应用对比研究[J]. 地理科学进展, 2017, 36(8): 1033-1039. |
[2] | 聂可, 王振声, 杜清运, 罗平. 网络约束点格局分析研究综述[J]. 地理科学进展, 2017, 36(10): 1196-1207. |
[3] | 赵安周, 刘宪锋, 朱秀芳, 潘耀忠, 李宜展. 于SWAT模型的渭河流域干旱时空分布[J]. 地理科学进展, 2015, 34(9): 1156-1166. |
[4] | 王晓蕾, 孙林, 张宜清, 罗毅. 中亚阿姆河上游产流过程特征研究[J]. 地理科学进展, 2015, 34(3): 364-372. |
[5] | 江净超, 朱阿兴, 秦承志, 刘军志, 陈腊娇, 吴辉. 分布式水文模型软件系统研究综述[J]. 地理科学进展, 2014, 33(8): 1090-1100. |
[6] | 刘军志, 朱阿兴, 秦承志, 陈腊娇, 吴辉, 江净超. 分布式水文模型的并行计算研究进展[J]. 地理科学进展, 2013, 32(4): 538-547. |
[7] | 郭巧玲, 杨云松, 畅祥生, 陈志辉. 1957-2008年黑河流域径流年内分配变化[J]. 地理科学进展, 2011, 30(5): 550-556. |
[8] | 初京刚, 张弛, 周惠成. SWAT与MODFLOW模型耦合的接口及框架结构研究及应用[J]. 地理科学进展, 2011, 30(3): 335-342. |
[9] | 李润奎, 朱阿兴, 李宝林, 裴韬, 秦承志. 流域水文模型对土壤数据响应的多尺度分析[J]. 地理科学进展, 2011, 30(1): 80-86. |
[10] | 冯夏清,章光新,尹雄锐. 基于SWAT模型的乌裕尔河流域气候变化 的水文响应[J]. 地理科学进展, 2010, 29(7): 827-832. |
[11] | 叶许春1,2|张奇1|刘健1,2|李丽娇1,2|左海军1,2. 土壤数据空间分辨率对水文过程模拟的影响[J]. 地理科学进展, 2009, 28(4): 575-583. |
[12] | 王中根,朱新军,夏军,李建新. 海河流域分布式SWAT模型的构建[J]. 地理科学进展, 2008, 27(4): 1-6. |
[13] | 朱新军, 王中根, 夏军, 于磊. 基于分布式模拟的流域水平衡分析研究———以海河流域为例[J]. 地理科学进展, 2008, 27(4): 23-27. |
[14] | 金明,于静洁. 生态保护和植树造林对黑河流域河川径流的影响[J]. 地理科学进展, 2008, 27(3): 47-54. |
[15] | 张奇. 湖泊集水域地表—地下径流联合模拟[J]. 地理科学进展, 2007, 26(5): 1-1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