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科学进展 ›› 2002, Vol. 21 ›› Issue (1): 25-34.doi: 10.11820/dlkxjz.2002.01.003
何书金, 李秀彬, 刘盛和
收稿日期:
2001-10-01
修回日期:
2001-11-01
出版日期:
2002-01-24
发布日期:
2002-01-24
作者简介:
何书金(1964-),男,湖南人,副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为土地利用与农村发展。先后在国内外学术刊物和学术会议上发表论文30余篇。
基金资助: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49831020)
HE Shu jin, LI Xiu bin, LIU Sheng he
Received:
2001-10-01
Revised:
2001-11-01
Online:
2002-01-24
Published:
2002-01-24
摘要: 环渤海地区滩涂资源不仅占全国的 1 /3以上 ,而且滩涂面积随着河流泥沙人海淤积不断增加 ,具有巨大的开发潜力。但滩涂生态环境脆弱 ,其开发利用必须遵循综合、立体、高效和持续利用的原则。因地制宜地采用保护性农业综合开发、鱼塘 -台田立体生态利用、农田生态林网建设、滨海草地综合改良、绿色环保产业与海水养殖、海侵防治保高产技术和生态旅游开发利用等模式进行滩涂资源的持续开发利用。
中图分类号:
何书金, 李秀彬, 刘盛和. 环渤海地区滩涂资源特点与开发利用模式[J]. 地理科学进展, 2002, 21(1): 25-34.
HE Shu jin, LI Xiu bin, LIU Sheng he . Beach Resource Characteristics and Development Model in Bohai Rim[J]. PROGRESS IN GEOGRAPHY, 2002, 21(1): 25-34.
[1] 《中国海岸带土地利用》编写组.中国海岸带土地利用[M].北京:海洋出版社,1993.[2] 杨宝国.中国的海洋海涂资源[J].自然资源学报,1997(4).[3] 朱会义,李秀彬,何书金.环渤海地区土地利用的时空变化分析[J].地理学报,2001,56(3):253-260.[4] Zhu H u iyi,L i X iub in,H e Shu jin.L and u se change in Bohai R im:a Sp atial2tem po ral A nalysis[J].J ou rna l of Geog rap h ica l S ciences,2001,11(3):305-312.[5] 陆国庆.沿海滩涂资源开发利用研究[J].中国土地科学,1996(2).[6] 赵羿等.海岸带的景观生态特征及其管理[J].应用生态学报,1990(4).[7] 彭建等.我国沿海滩涂景观生态初步研究[J].地理研究,2000(3).[8] 陆大道.中国环渤海地区持续发展战略研究[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5.[9] 毛汉英.黄河三角洲地区可持续发展的问题与对策[J].地理研究,1997,16(增刊).[10] 叶青超.黄河断流对黄河三角洲环境的恶性影响[J].地理学报,1998,53(5):385-392.[11] 许学工.黄河三角洲土地结构分析[J].地理学报,1997,52(1):18-26.[12] 东营市人民政府.东营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内部资料),1994.[13] 东营市土地管理局.东营市土地后备资源开发指南(内部资料),1998.[14] 罗明,王军.中国土地整理的区域差异及对策[J].地理科学进展2001,20(2):97-103.[15] 钟功甫.基塘系统的特征及其实践意义[J].地理科学,1988(1).[16] 冯久田.鲁北绿色产业战略:资源、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的统一[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0(1).[17] 林振耀.海水入侵防治研究[M].北京:气象出版社,1991.[18] 刘盛和,何书金.莱州市海侵地综合整治技术初探[J].中国土地科学,1999(4).[19] 史同广,刘兆德.东营市经济发展条件及开发模式探讨[J].地域研究与开发,1996,15(4).[20] 孟宪民.湿地与全球环境变化[J].地理科学,1999(5).[21] 余国营.湿地研究的若干基本科学问题初论[J].地理科学进展,2001,20(2):177-183 |
[1] | 陈沛然, 王成金, 刘卫东. 中国海外港口投资格局的空间演化及其机理[J]. 地理科学进展, 2019, 38(7): 973-987. |
[2] | 李钢, 陈未雨, 杨兰, 刘倩, 陈曦亮. 武汉市快递自提点的空间格局与集聚模式研究[J]. 地理科学进展, 2019, 38(3): 407-416. |
[3] | 王甫园, 王开泳. 珠江三角洲城市群区域绿道与生态游憩空间的连接度与分布模式[J]. 地理科学进展, 2019, 38(3): 428-440. |
[4] | 崔丹, 吴昊, 吴殿廷. 京津冀协同治理的回顾与前瞻[J]. 地理科学进展, 2019, 38(1): 1-14. |
[5] | 胡银根, 董文静, 余依云, 徐小峰, 代兵. 土地整治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与乡村重构——潜江“华山模式”实证研究[J]. 地理科学进展, 2018, 37(5): 731-738. |
[6] | 符婷婷, 张艳, 柴彦威. 大城市郊区居民通勤模式对健康的影响研究——以北京天通苑为例[J]. 地理科学进展, 2018, 37(4): 547-555. |
[7] | 刘艳华, 徐勇. 扶贫模式可持续减贫效应的分析框架及机理探析[J]. 地理科学进展, 2018, 37(4): 567-578. |
[8] | 韩增林, 吴爱玲, 彭飞, 孙嘉泽, 夏康. 基于非期望产出和门槛回归模型的环渤海地区生态效率[J]. 地理科学进展, 2018, 37(2): 255-265. |
[9] | 李久枫, 余华飞, 付迎春, 赵耀龙. 广东省“人口—经济—土地—社会—生态”城市化协调度时空变化及其聚类模式[J]. 地理科学进展, 2018, 37(2): 287-298. |
[10] | 周灿, 曾刚, 宓泽锋, 鲜果. 区域创新网络模式研究——以长三角城市群为例[J]. 地理科学进展, 2017, 36(7): 795-805. |
[11] | 苏文松, 方创琳. 京津冀城市群高科技园区协同发展动力机制与合作共建模式——以中关村科技园为例[J]. 地理科学进展, 2017, 36(6): 657-666. |
[12] | 陈世莉, 李郇, 赖安琪, 樊琦, 王雪梅. 广佛同城化发展的热岛效应研究[J]. 地理科学进展, 2017, 36(6): 720-731. |
[13] | 曹可, 张志峰, 马红伟, 杨正先, 索安宁. 基于海洋功能区划的海域开发利用承载力评价——以津冀海域为例[J]. 地理科学进展, 2017, 36(3): 320-326. |
[14] | 贾克敬, 张辉, 徐小黎, 祁帆. 面向空间开发利用的土地资源承载力评价技术[J]. 地理科学进展, 2017, 36(3): 335-341. |
[15] | 周侃, 樊杰, 刘汉初. 环渤海地区水污染物排放的时空格局及其驱动因素[J]. 地理科学进展, 2017, 36(2): 171-181.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