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科学进展 ›› 2001, Vol. 20 ›› Issue (4): 324-330.doi: 10.11820/dlkxjz.2001.04.004
王思远, 张增祥, 赵晓丽, 刘斌, 周全斌
收稿日期:
2001-09-01
修回日期:
2001-11-01
出版日期:
2001-12-24
发布日期:
2001-12-24
作者简介:
王思远(1972-),男,博士生。主要从事GIS、模式识别、环境遥感等方面研究工作。
基金资助:
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大项目(KZCX1-Y-02)
WANG Si yuan, ZHANG Zeng xiang, ZHAO Xiao li, LIU Bin, ZHOU Quan bin
Received:
2001-09-01
Revised:
2001-11-01
Online:
2001-12-24
Published:
2001-12-24
摘要: 在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技术支持下 ,分析了不同生态背景下的我国土地利用、土地覆盖特征的空间分布。具体表现为对不同温度带、不同降雨带、不同高程带上的土地利用的时空特征进行了研究分析 ,结果表明 :总体上我国的土地主要分布在寒温带以下、降雨<2 5 0 mm的干旱带、高程在 1 0 0 0~ 3 5 0 0 m的地区。其中耕地主要分布在中温带、降雨在 40 0~ 80 0 mm的半湿润带、高程在 1 0 0 m以下的低平原区 ;林地分布在中温带、降雨为 40 0~ 80 0 mm的半湿润带、高程在 1 0 0 0~ 3 5 0 0 m的中山区为最多 ;草地主要分布在寒温带以下、降雨 <2 5 0 mm的干旱区、高程 1 0 0 0~ 3 5 0 0 m的中山区 ;建设用地则主要分布在暖温带、降雨 40 0~ 80 0 mm的半湿润带、低平原区 ;未利用地主要分布在寒温带以下、降雨 <2 5 0 mm的干旱区、高程在 1 0 0 0~ 3 5 0 0 m的中山区。
中图分类号:
王思远, 张增祥, 赵晓丽, 刘斌, 周全斌. GIS支持下不同生态背景的土地利用空间特征分析[J]. 地理科学进展, 2001, 20(4): 324-330.
WANG Si yuan, ZHANG Zeng xiang, ZHAO Xiao li, LIU Bin, ZHOU Quan bin . The Analysis on Spatial Feature of Land Use under the Defferent Background of Eco-Environment Based on GIS[J]. PROGRESS IN GEOGRAPHY, 2001, 20(4): 324-330.
[1] | 施利锋,黄贤金. 中国大运河沿线城市扩张时空差异研究[J]. 地理科学进展, 2019, 38(8): 1206-1216. |
[2] | 张翼鸥, 谷人旭, 马双. 中国城市间技术转移的空间特征与邻近性机理[J]. 地理科学进展, 2019, 38(3): 370-382. |
[3] | 刘樱, 周春山, 黄婉玲, 朱倩琼. 大都市区农村土地非农化空间特征及机理——以广州市为例[J]. 地理科学进展, 2018, 37(8): 1119-1130. |
[4] | 周尚意, 许伟麟. 时空压缩下的中国乡村空间生产——以广州市域乡村投资为例[J]. 地理科学进展, 2018, 37(5): 647-654. |
[5] | 朱阿兴, 杨琳, 樊乃卿, 曾灿英, 张甘霖. 数字土壤制图研究综述与展望[J]. 地理科学进展, 2018, 37(1): 66-78. |
[6] | 何丹, 金凤君, 戴特奇, 孙颖, 周真杨. 北京市公共文化设施服务水平空间格局和特征[J]. 地理科学进展, 2017, 36(9): 1128-1139. |
[7] | 张建伟, 石江江, 王艳华, 赵建吉. 长江经济带创新产出的空间特征和时空演化[J]. 地理科学进展, 2016, 35(9): 1119-1128. |
[8] | 冯健, 柴宏博. 定性地理信息系统在城市社会空间研究中的应用[J]. 地理科学进展, 2016, 35(12): 1447-1458. |
[9] | 余亮, 孟晓丽. 基于地理格网分级法提取的中国传统村落空间分布[J]. 地理科学进展, 2016, 35(11): 1388-1396. |
[10] | 郭泉恩, 孙斌栋. 中国高技术产业创新空间分布及其影响因素——基于面板数据的空间计量分析[J]. 地理科学进展, 2016, 35(10): 1218-1227. |
[11] | 吴旗韬, 张虹鸥, 孙威, 叶玉瑶. 基于矢量—栅格集成法的厦深高铁影响空间分布——以广东东部地区为例[J]. 地理科学进展, 2015, 34(6): 707-715. |
[12] | 周成虎. 全空间地理信息系统展望[J]. 地理科学进展, 2015, 34(2): 129-131. |
[13] | 罗静, 陈琼, 刘峰贵, 张镱锂, 周强. 青藏高原河谷地区历史时期耕地格局重建方法探讨——以河湟谷地为例[J]. 地理科学进展, 2015, 34(2): 207-. |
[14] | 李启权, 王昌全, 岳天祥, 李冰, 张新, 高雪松, 张毅, 袁大刚. 基于定性和定量辅助变量的土壤有机质空间分布预测——以四川三台县为例[J]. 地理科学进展, 2014, 33(2): 259-269. |
[15] | 郑清菁, 戴特奇, 陶卓霖, 张萌萌. 重力模型参数空间差异研究——以中国城市间铁路客流为例[J]. 地理科学进展, 2014, 33(12): 1659-1665.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