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薛倩, 谢苗苗, 郭强, 王亚男, 武蓉蓉, 刘琦. 地理学视角下城市高温热浪脆弱性评估研究进展[J]. 地理科学进展, 2020, 39(4): 685-694. |
[2] |
高更和, 王玉婵, 徐祖牧, 郭雅琪, 牛宁. 农民工回流务工区位研究——以河南省45个村为例[J]. 地理科学进展, 2020, 39(12): 2083-2093. |
[3] |
韩冬, 乔家君, 马玉玲. 基于空间界面视角的新时期乡村性空间分异机理——以河南省巩义市为例[J]. 地理科学进展, 2018, 37(5): 655-666. |
[4] |
李二玲, 胥亚男, 雍雅君, 魏莉霞. 农业结构调整与中国乡村转型发展——以河南省巩义市和鄢陵县为例[J]. 地理科学进展, 2018, 37(5): 698-709. |
[5] |
王喜, 鲁丰先, 秦耀辰, 孙艳芳. 河南省碳源碳汇的时空变化研究[J]. 地理科学进展, 2016, 35(8): 941-951. |
[6] |
曹原, 葛岳静, 王淑芳, 胡志丁. 经济途径对地缘政治格局的影响机制及其空间表现研究进展[J]. 地理科学进展, 2016, 35(3): 265-275. |
[7] |
谢明霞, 王家耀, 陈科. 地理国情分类区划模型构建及实证研究——以河南省为例[J]. 地理科学进展, 2016, 35(11): 1360-1368. |
[8] |
张海军. 河南省火灾影响因素的空间分析[J]. 地理科学进展, 2014, 33(7): 958-968. |
[9] |
杨慧敏, 高更和, 李二玲. 河南省农民工务工地选择及影响因素分析[J]. 地理科学进展, 2014, 33(12): 1634-1641. |
[10] |
陈太政, 李二玲, 李琬. 1989-2009年河南省农作物地理集聚及其演化机制[J]. 地理科学进展, 2013, 32(8): 1237-1245. |
[11] |
苏坤慧, 延军平, 白晶, 张立伟, 王晓喆, 李建山, 田青霞. 河南省境内淮河南北气候变化的小麦适应度比较[J]. 地理科学进展, 2012, (1): 63-71. |
[12] |
陈文峰, 孟德友, 贺振. 河南省城市化水平综合评价及区域格局分析[J]. 地理科学进展, 2011, 30(8): 978-985. |
[13] |
何念鹏, 王秋凤, 刘颖慧, 任伟, 于贵瑞. 区域尺度陆地生态系统碳增汇途径及其可行性分析[J]. 地理科学进展, 2011, 30(7): 788-794. |
[14] |
陈瑜琦, 李秀彬, 朱会义, 张雯. 劳动力务农机会成本对农户耕地利用决策的影响以河南省唯县为例[J]. 地理科学进展, 2010, 29(9): 1067-1074. |
[15] |
孙强,蔡运龙,王文博. 北京耕地流失的时空动态与调控途径研究[J]. 地理科学进展, 2006, 25(6): 108-11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