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陈永刚, 汤孟平, 施拥军, 葛宏立, 胡芸. 样方形状对空间点格局的性能影响分析——以天目山阔叶林为例[J]. 地理研究, 2012, 31(4): 665
-671
. |
[2] |
陈志钢, 保继刚. 典型旅游城市游憩商业区空间形态演变及影响机制——以广西阳朔县为例[J]. 地理研究, 2012, 31(7): 1339
-1351
. |
[3] |
梁昊光. 知识经济贡献度测度及其对北京城市发展的启示[J]. 地理研究, 2014, 33(9): 1629
-1635
. |
[4] |
李猷1,2|王仰麟1|彭建1|刘珍环2|吴健生2. 海平面上升的生态损失评估——以深圳市蛇口半岛为例[J]. 地理科学进展, 2009, 28(3): 417
-423
. |
[5] |
刘湘南, 许红梅, 曹文. 吉林省前郭县土地利用变化空间差异的机制分析[J]. 地理科学进展, 2001, 20(1): 60
-66
. |
[6] |
A.B.根别雷, 汪秉仁. 海洋与陆地间的相互作用[J]. 地理科学进展, 1985, 4(4): 51
-55
. |
[7] |
许民, 叶柏生, 赵求东. 2002-2010年长江流域GRACE水储量时空变化特征[J]. 地理科学进展, 2013, 32(1): 68
-77
. |
[8] |
A.A.阿纳琴, S.B.拉夫罗夫, V.A.拉齐宁斯基, 云浦. 苏联社会经济地理学的任务[J]. 地理科学进展, 1984, 3(1): 36
-38
. |
[9] |
张艳. 生活方式对开封城市家庭采暖碳排放的影响[J]. 地理科学进展, 2013, 32(7): 1072
-1081
. |
[10] |
丁金学, 金凤君, 王成金, 王姣娥, 刘东. 交通枢纽的空间演进与发展机理[J]. 地理科学进展, 2012, 31(4): 484
-490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