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刘苏峡, 张士锋, 刘昌明. 黄河流域水循环研究的进展和展望[J]. 地理研究, 2001, 20(3): 257
-265
. |
[2] |
龙花楼, 李秀彬. 长江沿线样带土地利用变化时空模拟及其对策[J]. 地理研究, 2001, 20(6): 660
-668
. |
[3] |
孙鹏, 张强, 陈晓宏. 鄱阳湖流域枯水径流演变特征、成因与影响[J]. 地理研究, 2011, 30(9): 1702
-1712
. |
[4] |
葛全胜, 郑景云. “过去2000年全球典型暖期的形成机制及其影响研究”进展[J]. 地理研究, 2012, 31(4): 769
. |
[5] |
. 地理学学位论文摘要[J]. 地理研究, 1988, 7(2): 111
-114
. |
[6] |
文云朝, 汪一鸣. 土地规划与农村整治──比利时瓦隆区国土整治经验借鉴*[J]. 地理研究, 1998, 17(2): 201
-207
. |
[7] |
柴彦威, 申悦, 马修军, 赵莹. 北京居民活动与出行行为时空数据采集与管理[J]. 地理研究, 2013, 32(3): 441
-451
. |
[8] |
马学广, 李贵才. 世界城市网络研究方法论[J]. 地理科学进展, 2012, 31(2): 255
-263
. |
[9] |
李洪权, 范广洲, 周定文, 华维, 刘雅勤, 李学敏. 青藏高原春季植被变化特征及其对夏季气温的影响[J]. 地理科学, 2008, 28(2): 259
-265
. |
[10] |
张佳华, 孔昭宸, 杜乃秋. 主成分分析对恢复过去植被和环境作用的再分析——以北京坟庄剖面为例[J]. 地理科学, 1997, 17(4): 316
-322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