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廖永丰, 王五一, 张 莉, 杨林生. 到达中国陆面的生物有效紫外线辐射强度分布[J]. 地理研究, 2007, 26(4): 821
-828
. |
[2] |
孙惠民, 何江, 吕昌伟, 高兴东, 樊庆云, 薛红喜. 乌梁素海氮污染及其空间分布格局[J]. 地理研究, 2006, 25(6): 1003
-1012
. |
[3] |
吴传钧. 访问意大利、匈牙利和西德以及参加有关国际学术活动的情况[J]. 地理研究, 1982, 1(2): 88
-90
. |
[4] |
周伟, 曹银贵, 王静, 袁春, 乔陆印. 基于GIS和DEA的三峡库区城镇建设用地变化与效益评价[J]. 地理科学进展, 2010, 29(11): 1420
-1426
. |
[5] |
赵玲玲, 王中根, 夏军, 陈喜, 秦年秀. Priestley-Taylor公式的改进及其在互补蒸散模型中的应用[J]. 地理科学进展, 2011, 30(7): 805
-810
. |
[6] |
金钊,董云社,齐玉春. 综论土壤呼吸各组分区分方法[J]. 地理科学进展, 2006, 25(4): 22
-33
. |
[7] |
李凤霞, 伏洋, 肖建设, 时兴合, 刘宝康. 长江源头湿地消长对气候变化的响应[J]. 地理科学进展, 2011, 30(1): 49
-56
. |
[8] |
黄廷林,戴栋超,王震,解岳,钟建红. 漂浮植物修复技术净化城市河湖水体试验研究[J]. 地理科学进展, 2006, 25(6): 62
-67
. |
[9] |
张秀梅, 梁涛, 耿元波. 河口、海湾沉积磷在全球变化区域响应研究中的意义[J]. 地理科学进展, 2001, 20(2): 161
-168
. |
[10] |
顾康康1, 2|刘景双2|王洋2. 辽中地区矿业城市生态承载力分析与预测[J]. 地理科学进展, 2009, 28(6): 870
-876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