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刘宇,吕一河,傅伯杰,刘国华. 137Cs示踪法土壤侵蚀量估算的本底值问题[J]. 地理研究, 2010, 29(7): 1171
-1181
. |
[2] |
何春阳, 史培军, 陈晋, 周宇宇. 北京地区土地利用/覆盖变化研究[J]. 地理研究, 2001, 20(6): 679
-687
. |
[3] |
赵松乔. 罗布荒漠的自然特征和罗布泊的“游移”问题[J]. 地理研究, 1983, 2(2): 88
-98
. |
[4] |
尤联元. 分汊型河床的形成与演变——以长江中下游为例[J]. 地理研究, 1984, 3(4): 12
-24
. |
[5] |
徐丽芬, 许学工, 罗涛, 朱高儒, 马宗文. 基于土地利用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当量修订方法——以渤海湾沿岸为例[J]. 地理研究, 2012, 31(10): 1775
-1784
. |
[6] |
陶伟, 刘锋, 刘家明. 宁夏回族民俗旅游资源开发研究[J]. 地理科学进展, 1999, 18(3): 279
-284
. |
[7] |
全华. 尼泊尔威士特山区旅游开发效应[J]. 地理科学进展, 1996, 15(1): 19
-22
. |
[8] |
Anne Buttimer. Diverse Perspectives on Society and Environment——Plenary Lecture at the 32th International Geographical Congress[J]. 地理科学进展, 2013, 32(3): 332
-340
. |
[9] |
路紫, 匙芳, 王然, 韩冰, 吴士锋, 韩瑞玲. 中国现实地理空间与虚拟网络空间的比较[J]. 地理科学, 2008, 28(5): 601
-606
. |
[10] |
刘三超, 张万昌, 高懋芳, 柳钦火. 分布式水文模型结合遥感研究地表蒸散发[J]. 地理科学, 2007, 27(3): 354
-358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