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叶岱夫. 人地关系地域系统与可持续发展的相互作用机理初探[J]. 地理研究, 2001, 20(3): 307
-314
. |
[2] |
刘惠清, 许嘉巍, 吕新苗. 吉林省西部土地沙化动态变化[J]. 地理研究, 2004, 23(2): 249
-256
. |
[3] |
粟路军, 黄福才. 服务公平性、消费情感与旅游者忠诚关系——以乡村旅游者为例[J]. 地理研究, 2011, 30(3): 463
-476
. |
[4] |
葛淼, 郭彩玲, 南秀琴, 岳大鹏, 张川民, 裘国永. 血沉参考值(温氏法)与中国地理因素的关系[J]. 地理研究, 1996, 15(3): 85
-89
. |
[5] |
丁建军. 武陵山片区经济增长益贫性与空间差异演变——基于2000-2011年县域数据的实证分析[J]. 地理研究, 2014, 33(5): 948
-960
. |
[6] |
贾绍凤, 张军岩, 张士锋. 区域水资源压力指数与水资源安全评价指标体系[J]. 地理科学进展, 2002, 21(6): 538
-545
. |
[7] |
温家洪,Jianping Yan,尹占娥,孟庆洁,叶欣梁. 中国地震灾害风险管理[J]. 地理科学进展, 2010, 29(7): 771
-777
. |
[8] |
陈育峰. 自然植被对气候变化响应的研究:建模[J]. 地理科学进展, 1997, 16(3): 24
-28
. |
[9] |
郑度, 杨勤业. 杰出成就 卓越贡献——庆贺黄秉维先生85华诞[J]. 地理科学进展, 1998, 17(1): 1
-4
. |
[10] |
王力. 探索地球环境变化的新设想——IGBP[J]. 地理科学进展, 1988, 7(3): 59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