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程占红, 吴必虎, 牛莉芹. 从事旅游业者对旅游影响认知水平的测量[J]. 地理研究, 2007, 26(1): 141
-148
. |
[2] |
侯伟, 张树文, 卜坤, 张养贞, 李颖, 常丽萍. 三江平原浓江、别拉洪河地区湿地退缩过程及其成因[J]. 地理研究, 2005, 24(4): 501
-512
. |
[3] |
何剑锋, 庄大方. 长江三角洲地区城镇时空动态格局及其环境效应[J]. 地理研究, 2006, 25(3): 388
-396
. |
[4] |
周尚意, 杨鸿雁, 孔翔. 地方性形成机制的结构主义与人文主义分析——以798和M50两个艺术区在城市地方性塑造中的作用为例[J]. 地理研究, 2011, 30(9): 1566
-1576
. |
[5] |
蒋忠信. 山地降水垂直分布模式讨论[J]. 地理研究, 1988, 7(1): 73
-78
. |
[6] |
秦贤宏, 魏也华, 陈雯, 段学军. 南京都市区人口空间扩张与多中心化[J]. 地理研究, 2013, 32(4): 711
-719
. |
[7] |
戴特奇, 张玉韩, 王姣娥, 陶卓霖. 基于优化模型的中国民用运输机场人口覆盖评价[J]. 地理研究, 2014, 33(4): 710
-720
. |
[8] |
吴丽娟, 李洪波. 乡村旅游目的地乡村性非使用价值评估——以福建永春北溪村为例[J]. 地理科学进展, 2010, 29(12): 1606
-1612
. |
[9] |
张利, 雷军, 李雪梅, 高超, 曾玮瑶. 1997-2007年中国城市用地扩张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 地理科学进展, 2011, 30(5): 607
-614
. |
[10] |
刘玉, 刘毅. 区域政策研究的回顾与展望[J]. 地理科学进展, 2002, 21(2): 153
-162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