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地型民族旅游村寨群落地方性重构的影响路径研究——基于贵州雷公山32个村寨的定性比较分析
|
李雨凤, 杨洋, 殷红梅, 徐颖儿, 周星
|
Influence path of placeness reconstruction of mountainous ethnic tourism villages:Based on the qualitative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32 villages in Leigongshan, Guizhou Province
|
LI Yufeng, YANG Yang, YIN Hongmei, XU Ying'er, ZHOU Xing
|
|
表1 地方性评估指标体系
|
Tab.1 Evaluation indicators of placeness
|
|
维度 | 测量题项 | 权重 | 参考文献 | 物质景观 | (1) 社区建筑与文化基因融合程度 | 0.0532 | [13,18,23]
| (2) 社区历史遗迹保护程度(包含梯田) | 0.0600 | (3) 村寨景观和谐程度 | 0.0470 | 地方文化 | (1) 地方方言土语交流程度 | 0.0649 | [10,15,19,28] | (2) 当地名人名言或重要事件流传程度 | 0.0617 | (3) 社区传统非遗文化(苗绣、苗银等)传承程度 | 0.0617 | (4) 社区传统风俗习惯或节事活动传承程度 | 0.0575 | (5) 社区族群或祭祖文化传承程度 | 0.0575 | (6) 当地居民的自然崇拜或信仰行为 | 0.0636 | 社会结构与生活氛围 | (1) 当地居民的互动程度 | 0.0604 | [5,14,16]
| (2) 当地居民之间的信誉程度 | 0.0613 | (3) 当地人的家族关系或者邻里结构稳定程度 | 0.0633 | (4) 居民幸福程度 | 0.0410 | 地方情感与价值 | (1) 当地居民地方依恋程度 | 0.0593 | [22,25,29]
| (2) 村寨事物对于当地居民生活的联系紧密程度 | 0.0643 | (3) 当地居民对地方仪式的态度与继承行为 | 0.0640 | (4) 村寨对于当地居民的吸引程度 | 0.0592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