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计可持续性视角下精准扶贫的政策效应评估及其分异研究——以武陵山区石柱县为例
刘倩, 雷洋洋, 喻忠磊, 唐红林, 叶文丽, 杨新军

Policy effect and differentiation of targeted poverty alleviatio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livelihood sustainability:Taking Shizhu County, Wuling Mountains as an example
LIU Qian, LEI Yangyang, YU Zhonglei, TANG Honglin, YE Wenli, YANG Xinjun
表2 生计可持续性指标体系与权重
Tab.2 Evaluation indicator system for livelihood sustainability of households and indicator weights
维度 一级指标 二级指标 指标释义与赋值 权重
生计资本 自然资本 生物生产面积x1 生物生产面积=耕地面积×2.8+林果面积×1.1+林地面积×1.1 +鱼塘×0.2+园地×0.5 (hm2) 0.073
物质资本
住房结构x2 住房结构:土/木房=0,砖瓦/砖木=0.25,砖混(平层)=0.5,楼房(2层)=0.75,楼房(3层及以上)=1 0.115
固定资产x3 微型农业机械设备(小型拖拉机、农用排灌动力机、收割机、脱粒机等)与常用家庭耐用消费品(电脑、洗衣机、电视机、摩托车、电瓶车、冰箱、空调、小汽车、货车等)的数量之和 0.107
牲畜养殖x4 牲畜数量=牛×1+驴×0.8+羊×0.6+猪×0.4+鸡×0.2(羊单位) 0.063
人力资本
劳动力数量x5 成年劳动力(16~65岁)数量(人) 0.092
健康水平x6 劳动力健康水平之和:无法自理(患重大疾病)=0,部分自理(频发疾病且影响生产生活)=0.25,基本健康(偶发疾病且轻微影响生产生活)=0.5,较健康(偶发疾病但不影响生产生活)=0.75,非常健康(无患病)=1 0.108
金融资本 人均收入x7 年总收入与家庭人口比值(以对数化处理)(元/人) 0.125
信贷机会x8 可获得政策性贷款(例如,小额信贷或贴息贷款等):是=1,否=0 0.078
社会资本 社会网络x9 获得帮助的人数和关系网络支持种类(如现金借款、就业提携、子女上学帮扶、实用技术传授等):无=0,1种=0.25,2种=0.5,3种=0.75,4种=1 0.087
公共参与x10 现场参加或微信群参加村内公共事务(例如集体选举或表决、公共工程修建等):从不参与=0,较少参与(参与度约25%)=0.25,一般情况参与(参与度约50%)=0.5,经常参与(参与度约75%)=0.75,全部参与=1 0.060
社会信任x11 对村干部或驻村工作队的信任程度:几乎没有=0,较少=0.25,一般=0.5,较多=0.75,非常信任=1 0.092
生计环境 基础设施条件 生产生活设施x12 生产生活设施之和。是否有安全饮用水/新建饮水点:是=1,否(旱季饮用江湖水/人畜饮水困难)=0;生活用电是否稳定:是=1,否(停电天数≥7 d)=0;庭院是否硬化:是=1,否=0;是否有新修灌溉水网/蓄水池/冷库/农产品临时收储点等:是=1,否=0 0.118
交通设施建设x13 入户道路类型:山路、陡坡路(仅能供畜力运输工具通行)=0,村间小道(能通行摩托车)=0.25,村道支道(能通行小型农用车)=0.5,村主干道=0.75,乡镇道路=1 0.144
道路可达性计算公式: B i = d i / d - B i为农村道路可达系数, d i为农户i到达最近国道、省道或县道等高等级公路的路程, d -为到达高等级公路的平均里程 0.105
农村信息化设施x14 是否至少有1台上网设备或至少1部手机:是(可流畅使用互联网)=1,否=0 0.204
公共服务 医疗卫生服务x15 村内是否拥有卫生所/卫生室:是=1,否=0 0.113
农业生产组织x16 参加村内农业生产合作社/互助社/龙头企业/集体经济组织:是=1,否=0 0.156
社会保障 社会保障x17 已享有社会福利保障(农村居民养老保险、新农合、大病险、低保、农村特困供养、残疾补助、高龄补助)的数量 0.160
代际发展
能力
教育状况 受教育水平x18 青壮年劳动力(15~45周岁)的受教育程度:文盲=0,小学=0.25,初中=0.5,高中及大专=0.75,本科及以上=1 0.307
教育政策支持x19 子女是否享受“雨露计划”/三免一补/营养餐/学生特困救助/助学贷款等政策支持:是=1,否=0 0.196
技能状况 技术水平x20 青壮年劳动力(15~45周岁)的技术水平:无技能(无业)=0,农业生产技能(仅从事农业经营的劳动者)=0.25,初级技工+农业生产(从事打零工且具有农业经营的劳动者)=0.5,中级技工或自主经营(从事长期务工或自主经营)=0.75,高级技能(从事具有一定专业或高技术劳动者或企事业单位人员)=1 0.208
技术运用x21 劳动力对新种养殖技术或新职业技能运用情况:未运用无帮助(未获得收益增加)=0,有运用且有一定帮助(获得收益且增加的收益≤原家庭收入的50%)=0.5,有运用且帮助较大(获得收益且增加的收益>原家庭收入的50%)=1 0.2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