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综合思维的认知结构及其检验——基于高中生样本的研究
卢晓旭, 罗茜, 陆玉麒, 朱征, 米雪, 范亚俐

Cognitive structure testing of the geographical synthetic thinking: Based on the samples of se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LU Xiaoxu, LUO Xi, LU Yuqi, ZHU Zheng, MI Xue, FAN Yali
表1 地理综合思维小类和评价依据
Tab.1 Subdivided categories and evaluation bases of geographical synthetic thinking
大类 小类 内涵 评价依据(5分)
要素综合思维
(A)
要素体系思维
(A1)
知道自然要素和社会经济要素所包含的多个要素,并能定势成从地理要素角度思考地理事象的习惯,同时有主导要素的意识(全面、系统) 在思考地理事象时无须任何提示、能自然而然地分层次考虑所有地理要素,并有把握主导要素的意识
要素联系思维
(A2)
知道地理要素相互联系、制约和渗透,具备地理要素的联系意识(系统) 在思考地理事象时无须任何提示、能自然而然地从要素联系的角度分析问题
时空综合思维
(B)
整体分异思维
(B1)
知道区域地理事象整体内有小尺度的区域差异,具备地理事象的整体性意识和区域分异思想(全面、系统) 在分析相关地理事象时无须任何提示、能自然而然地从区域整体或空间分异的角度分析区域
时间变化思维
(B2)
知道地理事象及地理要素会随时间而发生演变,具备地理事象和地理要素演变的动态思维(动态) 在分析相关地理事象时无须任何提示、能自然而然地从时间变化的角度认识区域地理事象的发展变化
地方综合思维
(C)
区域内综合思维
(C1)
知道区域内各地理要素通过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形成区域地理特征(系统) 在认识区域地理事象时无须任何提示、能自然而然地从地理要素相互作用和影响的角度综合解释区域地理事象,并能提取形成地理事象的主导要素
区域间综合思维
(C2)
知道外区域作为一个特殊的地理要素对本区域地理特征的形成有影响(系统) 在认识区域间联系时无须任何提示、能自然而然地把其他区域理解为本区域的发展或演化要素,并从区域联系角度综合解释区域地理特征和提出区域发展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