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要素视角的城乡关系演化理论分析
杜国明, 刘美

A factor-based theoretical analysis of urban-rural relationship change
DU Guoming, LIU Mei
表1 城乡关系演化过程中的要素状态差异、要素流动与城乡功能差异
Tab.1 Differences in the state of elements, elements flow, and urban-rural functional differences in the evolution of urban-rural relationship
城乡关系演化阶段 城乡要素状态差异 城乡要素流动 城乡功能差异
城乡分化 乡村人口远超过城镇人口;城镇数量少、规模小,乡村居民点数量众多、广泛分布;经济发展以第一产业为主 人口、农产品低强度从乡村向城镇流动 城镇的主要功能是政治、军事功能;乡村的主要功能是农业生产功能
城乡对立 城镇人口数量超过乡村人口,城镇数量和规模不断增加;城乡经济水平、公共服务、基础设施等差距逐渐增大;城乡之间建立起不同的管理制度 人口、农产品中高强度从乡村向城镇流动;工业产品由城镇向乡村输出,城镇文化缓慢向乡村扩散 城镇功能不断增加,在承担政治、军事功能的基础上,增加了工业生产、商业、服务等功能;乡村以农业生产功能为主
城乡融合 乡村人口、乡村居民点用地及第一产业增加值占比不断降低,但城乡基础设施、公共服务、人均收入等的差距逐渐缩小,城镇人口、城镇建设用地和二、三产业比例不断增加 多种城乡要素的高效率双向流动 城镇功能进一步完善,是重要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科技及交通的中心;乡村功能也不断提升,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除生活功能和生产功能外,还承担重要的生态功能和文化功能
城乡一体 乡村居民点普遍村镇化,农业人口职业化,城乡基础设施互联、公共服务共享,城乡人均收入差异较小,经济社会一体化同步发展 城乡要素实现自由、平等、双向的良性互动,要素配置均衡 城乡功能等值化,仅在服务规模、半径、层次上有所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