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 | 模型/方法 | 地类 | 影响因子 | 时段/年 | 数据结构 | 空间分辨率 | 空间尺度 | Ramankutty et al, 1999 (SAGE) | 比例修正法 | 耕地 | 现代土地利用格局 | 1700年至今 | 比例型 | 0.5° | 全球 | Hurtt et al, 2006 | 土地类型转化模型 | 耕地、草地 | HYDE数据集、潜在生物量 | 1700年至今 | 比例型 | 0.5° | 全球 | Klein Goldewijk et al, 1997(HYDE) | 基于土地适宜性的空间配置模型 | 耕地、草地 | 人口、地形坡度、与河流距离、城镇分布、林地分布、潜在植被 | 10000 BC -2000 AD | 比例型 | 5′ | 全球 | Pongratz et al, 2008 | 比例修正法 | 耕地、草地 | 人口、潜在植被 | 800-1700 | 比例型 | 0.5° | 全球 | Liu et al, 2010 | 历史土地空间配置模型 | 耕地、林地、城市用地 | 人口密度、2000年土地利用现状 | 1700-2005 | 比例型、布尔型 | 10 km | 中国 | Li et al, 2015 (CHCD) | 历史耕地数据网格化重建模型 | 耕地 | 坡度、高程、气候生产力潜力 | 1661、1724、1784、1820、1873、1933、1980、1996 | 比例型 | 10 km | 中国 | He et al, 2015 | 网格化重建模型 | 林地 | 高程、坡度、气候生产潜力 | 1700-2000,每隔20年一个断面 | 比例型 | 10 km | 中国 | 冯永恒等, 2014 | 分区网格化模型 | 耕地 | 坡度、高程、人口密度、现代耕地垦殖率 | 1913、1933、1950、1970、1990、2000 | 比例型 | 10 km | 中国 | 林珊珊等, 2008 | 网格化重建模型 | 耕地 | 海拔、坡度、人口 | 1820 | 比例型 | 60 km | 中国传统农区 | 何凡能等, 2011 | 网格化重建模型 | 耕地 | 海拔、坡度、人口 | 1077 | 比例型 | 60 km | 中国传统农区 | Yang, Jin, et al, 2015 (HCTC) | 分区同步历史耕地重建模型 | 耕地 | 坡度、高程、水系距离、降水、居民点 | 1661、1724、1820、1887、1933、1952 | 布尔型 | 1 km | 中国传统农区 | 张洁等, 2007 | 网格化重建模型 | 耕地、林地、水域 | 现代土地利用格局 | 1724、1784、1820、1887、1933、1955 | 比例型 | 0.5° | 中国东部 | 李士成等, 2014 | 网格化重建模型 | 林地 | 地形(海拔、坡度)、气候生产潜力 | 1780、1940 | 比例型 | 10 km | 东北三省 | 叶瑜, 方修琦, 任玉玉等, 2009 | 垦殖率重建法 | 耕地 | 人口数量 | 1683、1735、1780、1908、1914等14个断面 | 数量和垦殖率 | 分县 | 东北三省 | 姜蓝齐等, 2015 | 网格化重建模型 | 耕地 | 聚落、水源、地形 | 1908 | 比例型 | 1 km | 松嫩平原 | 张丽娟等, 2014 | 垦殖倾向指数模型 | 耕地 | 聚落、地形、水系 | 1900 s | 比例型 | 1 km | 黑龙江省 | 何凡能等, 2014 | 网格化重建模型 | 林地 | 地形(海拔、坡度)、气候生产潜力 | 1724、1784、1820、1873、1911 | 比例型 | 10 km | 云南、贵州、四川和重庆 | 李士成等, 2012 | 网格化重建模型 | 耕地 | 海拔、坡度、气候生产潜力、人口密度 | 1661、1724、1784、1820、1873、1911 | 比例型 | 10 km | 云南、贵州、四川和重庆 | Long et al, 2014 | 历史耕地重建模型 | 耕地 | 土壤侵蚀、pH、有机质、居民点、水体 | 1661、1820、1887、1933、1980 | 布尔型 | 1 km | 江苏 | 李士成等, 2012 | 历史耕地数据网格化重建模型 | 耕地 | 坡度、高程 | 1910、1960、1980、2000 | 比例型 | 1 km | 青海与西藏 | Yang, Guo, et al, 2015 | 历史耕地重建模型 | 耕地 | 坡度、高程、水系距离、土壤侵蚀、土壤肥力 | 1661、1685、1724、1753、1820、1873、1887、1933 | 布尔型 | 1 km | 山东 | 李柯等, 2011 | 网格化重建模型 | 耕地 | 海拔、坡度 | 1671、1827 | 比例型 | 90 m | 云南省 | 颉耀文等, 2013 | 网格化重建模型 | 耕地 | 海拔、坡度、人口 | 2、140、753、1290 | 比例型 | 5 km | 黑河流域中游 | 罗静等, 2014 | 基于土地适宜性的空间配置模型 | 耕地 | 海拔、坡度、气候生产潜力 | 1726 | 比例型 | 2 km | 青藏高原东北河湟谷地 | 白淑英等, 2007 | 土地利用数字重建模型 | 全地类 | 光、热、水、土等自然条件和人口、居民点、道路等社会经济条件 | 1950 s、1930 s | 布尔型 | 县 | 黑龙江大庆市杜尔伯特县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