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基本/基准站地面气温资料城市化偏差订正
温康民, 任国玉, 李娇, 任玉玉, 孙秀宝, 周雅清, 张爱英

Adjustment of urbanization bias in surface air temperature over the mainland of China
Kangmin WEN, Guoyu REN, Jiao LI, Yuyu REN, Xiubao SUN, Yaqing ZHOU, Aiying ZHANG
表1 中国及区域地面气温中城市化偏差的评价
Tab.1 Assessment of urbanization bias for surface air temperature in China
文献 地区 时段 数据集 结果
赵宗慈(1991) 中国 1951—1989年 160站月平均气温 大城市和次大城市39 a平均增暖约0.27 ℃和0.45 ℃,次小城市和小城市变暖约0.12 ℃和0.04 ℃
Portman(1993) 华北地区 1954—1983年 60站气候要素和205站气温和降水数据集 21个城市站年平均气温城市化偏差为0.19 ℃/30 a,其中7个大城市站为0.26 ℃/30 a,14个小城市站为0.15 ℃/30 a
Zhou等(2004) 中国东南部 1979—1998年 671站月平均最高和最低气温,NCEP R-2再分析数据 年平均温度的城市化偏差为0.05 ℃/10 a
初子莹等(2005) 北京地区 1961—2000年 北京地区20站月平均温度 国家基本、基准站城市化偏差为0.16 ℃/10 a,城市化贡献率为71.0%
张爱英等(2005) 山东省 1963—2002年 山东省88个国家基本/基准站及一般站月平均气温 国家基本/基准站和城市站年平均气温的城市化影响贡献率分别为27.2%和21.7%
周雅清等(2005) 华北地区 1961—2000年 华北地区282站月平均气温 国家基本、基准站相对城市化偏差为37.9%
陈正洪等(2005) 湖北省 1961—2000年 湖北省71站逐月地表平均、最高、最低气温 年平均气温相对城市化偏差武汉为64.5%,全省城市代表站可达75.0%以上,全省基本和基准站可达60.0%以上
白虎志等(2006) 甘肃省 1961—2002年 甘肃省38站月平均、平均最高、平均最低气温 基本/基准站和城市站年平均温度的城市化贡献率分别为18.5%、37.6%
唐国利等(2008) 西南地区 1961—2004年 西南地区322站月平均气温 相对城市化偏差大中城市站和国家站分别为57.6%和45.3%,小城市为19.9%
张爱英等(2010) 中国 1961—2004年 2300站均一化月平均气温 国家基本、基准站地面年平均气温中相对城市化偏差为27.3%
Yang等(2011) 中国东部 1981—2007年 463站月平均气温和NCEP/NCAR再分析气温 中国东部相对城市化偏差为24.2%
Ren等(2011) 中国 1961—2004年 672国家基本/基准站均一化月气温 国家基本/基准站年平均温度中的城市化影响偏差为0.06 ℃/10 a,城市化影响贡献率为23.0%
Yang等(2013) 安徽省 1970—2008年 安徽52站月平均、平均最高、平均最低气温 年平均、年最高、年最低气温的城市化贡献率分别为35.82%、14.29%和45.16%
Wu等(2013) 中国东部 1979—2008年 中国东部312站均一化日平均气温 长三角地区夏季相对城市化偏差为36.0%~68.0%,京津冀地区冬季相对城市化偏差为12.0%~24.0%
He等(2013) 河北省 1978—2008年 京津冀地区69站月平均气温 相对城市化偏差为44.1%
Li等(2013) 中国 1979—2010年 752站月气温和NCEP/NCAR再分析月平均气温 核心大城市和边缘型小城市的增暖速率分别为0.22 ℃/10 a和0.12 ℃/10 a
Ren等(2015) 中国 1961—2004年 825基本/基准站均一化月气温 国家基本/基准站年平均温度中的城市化影响为0.074 ℃/10 a,城市化贡献率为24.9%
Wang等(2015) 中国 1951—2010年 728基本/基准站均一化月气温 在站点水平上,强城市化站点和中度城市化影响站点的城市化影响贡献率分别为24%和21%
Sun等(2016) 中国 1961—2013年 2419站均一化月气温和CMIP56气候模式月平均气温 相对城市化偏差为33.3%
Wang等(2017) 中国东部 1980—2009年 753站均一化日气温和ERA-中期再分析数据 中国东部日平均及最低气温中相对城市化偏差分别为4.0%、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