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科学进展  2017 , 36 (12): 1463-1474 https://doi.org/10.18306/dlkxjz.2017.12.002

专辑|政治地理

中国政治地理学研究进展——基于国家科学基金资助的分析

安宁1, 梁邦兴2

1. 广州大学华南人文地理与城市发展研究中心,地理科学学院,广州 510006
2. 华南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广州 510631

Progress in Chinese political geographical research: A perspective based on projects supported by the Nation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China

AN Ning1, LIANG Bangxing2

1. Centre for Human Geography and Urban Development, School of Geographical Science, Guangzhou University, Guangzhou 510006, China
2. School of Geographical Science, South China Normal University, Guangzhou 510063, China

版权声明:  2017 地理科学进展 《地理科学进展》杂志 版权所有

基金资助: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701149)华南师范大学研究生创新计划资助项目(2016lkxm88)

作者简介:

作者简介:安宁(1987-),男,陕西汉中人,讲师,主要从事政治地理研究,E-mail: ning_ann@126.com

展开

摘要

国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的统称)研究立项课题旨在探究重大现实问题以及学科前沿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相关学科研究的进展和整体水平。通过分析近20年来中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社会科学基金对政治地理相关议题的资助,以及受资助人在该时期对相关议题的科研情况,得出以下结论:①2011年以来,国内政治地理学逐渐被认可和关注,并呈现出以北京、广州、昆明和上海研究机构为辐射中心的地理特征;②国内政治地理研究重点为边境与边界、环境政治、领土(主权和安全)、行政区划和管治、尺度和空间、社会和文化政治等六大议题;③国内政治地理研究日渐与国际接轨,但行政区划和管治等是独特的研究。整体而言,随着国家科学基金对政治地理研究支持力度的加大,期望能瞄准国际研究前沿和国内需求,建构符合中国国情的政治地理学学科体系。

关键词: 国家科学基金 ; 政治地理学 ; 资助情况 ; 学科发展 ; 中国

Abstract

The Nation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China (NSFC) has the purpose to support projects with the most practical value and advanced research in certain subject areas, which to a significant extent reflect the progress and the overall level of related studies.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he funding situation of NSFC (in both natural sciences and social sciences), as well as political geographical research-related journal articles published by NSFC funding recipients, this study reached the following conclusions. First, political geographical research has been recently recognized by NSFC, in particular since 2011. The main research centers are located in Beijing, Guangzhou, Kunming, and Shanghai. Second, Chinese political geographical research has primarily focused on issues of borderlands and boundaries, environmental politics, territory (sovereignty and security), administrative division and governance, scale and space, and social and cultural politics. Finally, it can be concluded that Chinese political geographical research is increasingly connected to international political geographical research despite that Chinese political geography has its own feature, such as the studies on administrative division and governance. Alongside the increasing support from NSFC, we look forward to a disciplinary development of political geography with Chinese-characteristics by focusing on the international research frontier of political geography and demands within China.

Keywords: Nation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China ; political geography ; funding situation ; subject development ; China

0

PDF (687KB) 元数据 多维度评价 相关文章 收藏文章

本文引用格式 导出 EndNote Ris Bibtex

安宁, 梁邦兴. 中国政治地理学研究进展——基于国家科学基金资助的分析[J]. 地理科学进展, 2017, 36(12): 1463-1474 https://doi.org/10.18306/dlkxjz.2017.12.002

AN Ning, LIANG Bangxing. Progress in Chinese political geographical research: A perspective based on projects supported by the Nation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China[J]. Progress in Geography, 2017, 36(12): 1463-1474 https://doi.org/10.18306/dlkxjz.2017.12.002

1 引言

政治地理学主要关注政治和地理环境之间复杂多样的关系(Agnew, 1996)。当前,它在西方受到广泛关注;反观国内,相比于其他人文地理分支学科仍处于相对弱势的位置(刘云刚, 2009)。本文尝试通过分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后续简称“国家科学基金”)对政治地理学相关研究的资助情况来讨论中国政治地理学的学科发展现状,籍此希望对国内政治地理研究脉络的明晰和梳理有所贡献。

国家科学基金是为推动国家科研发展成立的基金组织,其资助情况对于一个(分支)学科具有很强的标志意义。从国家科学基金资助情况来讨论某一学科的发展状况,在其他学科如政治学等已有涉及;在人文地理学,如女性地理学、民族地理学、旅游地理学、文化地理学等领域,也有相关梳理(唐雪琼等, 2008; 杜芳娟等, 2010; 李振, 2010; 钱丽芸等, 2011; 林清清等, 2014)。然而,通过国家科学基金资助情况和开展情况(论文发表情况)对政治地理学发展的梳理还未有涉猎。以往的研究往往通过对国家科学基金题目以及计划书摘要进行的静态分析,本文则补充了对基金开展情况的分析,可相对动态地了解一个学科的基本脉络。因此,本文将从国家科学基金资助情况和相关科研展开情况进行梳理,旨在对现今国内政治地理学研究议题及未来研究趋势进行整理。此外,近年来有通过分析政治地理核心期刊的方式探讨国际政治地理学发展趋势(安宁等, 2016),因此本文希望探讨国内与国际政治地理研究的异同。

2 数据来源与分析方法

数据主要来源于以下2个方面:一是国家科学基金对政治地理学研究的资助情况;二是受资助政治地理研究项目科研展开情况(主要通过对基金资助发表论文情况进行分析)。

首先,分析了1997-2016年期间国家科学基金对政治地理研究的资助情况。鉴于政治地理学研究的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双重属性,本文分析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的资助情况。针对国家科学基金官网给出的政治地理课题申报书关键词以及专家咨询法补充“地缘经济”、“批判地缘政治”、“地方政治”、“都市政治”等关键词社会科学基金申报没有列明政治地理类,因而需要通过自然科学基金申报的关键词进行检索。自然科学基金申报的关键词是由多年从事政治地理研究学者和国家希望资助倾斜的方向设定的。),在受资助项目列表中分别进行题目和关键词检索,再对课题题目相关性进行筛选,然后进行汇总和进一步分析。1997-2016年期间,国家科学基金共资助政治地理学方向项目84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73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资助11项。

其次,本文对84项受资助项目科研展开情况进行了分析。通过中国知网(CNKI)高级搜索检索项目功能,根据84项基金编号进行搜索,从而获得每个项目发表的论文全文。为了避免遗漏,本文还从国内外数据库检索了项目主持人在项目完成前后3年发表的文章作为分析对象,对项目间重复文章和文章内容与政治地理学相关性进行筛选,最后汇总得出最终的论文库(截至2017年3月29日,共搜集相关论文377篇)。基金立项,在开始期间需要前期作大量的准备,根据主持人前3年的工作,可以更好的分析其研究脉络的成长。后3年是针对部分基金项目立项后基本没有发表论文,而是在基金资助过后3年内发布,这些论文的前期调研等工作或多或少都获得了项目基金的支持,所以有必要对主持人前后3年的论文进行归纳,避免缺漏。根据已有文献对政治地理学研究主题的分类以及归纳总结的方法,本文对论文库文章的研究议题进行了归纳分析。如王丰龙等(2015)对尺度概念以及这一概念的引介如何推动国内政治地理学关于尺度政治话题的发展进行了讨论。这一研究内容属于已有的“尺度和空间”研究方向,故而将其归入这一方向。

3 国家科学基金对国内政治地理研究的资助特征

基于上述数据分析发现,国家科学基金对国内政治地理研究资助,从时间特征来说,主要可以分为2个历史时期:①1997-2011年,自1997年复旦大学周振鹤教授的“政治过程与地理因素对行政区划变迁的影响”立项以来,中国政治地理学正式被纳入国家科学基金资助范畴。接下来14年保持平稳,维持在每年受助约一项的水平;②2011年至今,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日渐增强,以及多项国际大型活动(奥运会、世博会、亚运会等)的成功举办,中国逐渐以负责任的大国姿态出现在国际舞台上,国内外政治活动逐渐受到关注。因此,自2011年起,国家科学基金开始在政治地理学领域投入大量资金,这一阶段保持平均每年资助10项课题。

从空间特征来说,国内政治地理学立项资助主要集中在东北地区、华北地区、华东地区、华南地区以及西南地区(图1)。除西南地区,其余4个区域均是中国经济发达的地区。由此表明,经济发展对地区科学研究有一定的促进作用。西南地区因靠近东南亚诸国以及多民族聚居,提供了良好的政治地理研究话题而受到较多资助。从更小尺度的地理单元来讲,广州研究机构受资助多达16项、北京研究机构有15项、昆明研究机构有12项、上海研究机构有9项,4个城市立项总数超过了全国立项总数的60%,可称为中国政治地理学研究的四大中心。

从具体学者来说,84项国家科学基金立项中,共有66名基金主持人。这当中有14位学者曾获得2次及以上基金支持。云南师范大学骆华松曾获得4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支持,成为现有统计数据中获得国家科学基金立项支持最多的政治地理学者。复旦大学的周振鹤和中山大学刘云刚各获得3项国家科学基金支持。另外值得关注的是,复旦大学的周振鹤、云南师范大学的武友德和中山大学的于薇均曾先后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资助。

图1   政治地理学国家科学基金受助城市分布

Fig.1   Distribution of the political geography projects funded by the Nation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China

4 国家科学基金资助的政治地理研究情况

对照已有研究对国际政治地理议题的梳理(安宁等, 2016),本文对84项受助国家科学基金项目及所展开的科研论文进行归纳分析,发现国内政治地理学关注议题主要集中在以下6个方面(图2):它们与国际政治地理研究议题大体一致,但也其独特之处。

图2   中国政治地理关注议题分类

Fig.2   Topics of China's political geographical research

4.1 边境与边界议题

边境和边界研究是国际政治地理研究的经典方向之一。经梳理发现,国内政治地理研究对边境和边界议题也颇为关注。国内的边境与边界研究主要包括国际边界效应、省际边界效应、国际边境安全、边境热点事件分析和边境生活等方面。国内政治地理学者如张耀光、胡志丁等先后针对这一议题申请国家科学基金开展相关研究。早期的关注点立足于国家间关于边界划定的博弈。张耀光等(2004)关注海域边界问题,阐明大陆架的重要性以及围绕多国在大陆架划定中的博弈情况,最终明确中国与周边国家在海域划界方面的原则。随着研究的深入,国内政治地理学者认识到边界划定仅仅解决了基本权力范围问题,但相邻的权力范围将会在边界区域进行博弈。正因如此,学者们开始从国际边境安全、国际边界效应、省际边界效应、边境热点事件影响、边境生活等方面探讨边境与边界问题的内在机理。李灿松等(2014)对国外政治地理学的边境安全研究进行了系统梳理,得出国外研究集中于对边境安全研究的理论探讨和强调自由贸易、恐怖主义、先进技术应用与边境安全间的关系探讨,指出未来国内边境安全研究可以从搭建边境研究理论体系、构建分类体系和确认边境类型研究着手。胡志丁等(2012)更为深入地把边境安全分为传统边境安全和非传统边境安全,并讨论如何进行定量评估和建立多主体、多层次的协调机构。除从理论角度出发探究边境安全问题外,熊理然(2015)则从实证角度出发,从缅北果敢冲突的时空演进情况入手,探究其对中国边境安全的直接相关性以及受影响区域差异情况。最终表明,中国西南边境从传统边境安全和非传统边境安全考虑均受到严重的冲击,但由于与直接冲突地点的距离因素影响,区域受影响的程度有着较大差异。总体而言,缅北果敢冲突的发展将持续影响中国边境安全以及东南亚和东亚的政治格局。

边界效应探讨也是近年来的主要研究方向。边界效应是指边界对跨边界区域经济行为的影响,这种影响与边界区域特有的政治、经济、文化以及社会属性有着密切的联系。边界效应包含屏蔽效应和中介效应2种,这2种效应的转化主要依靠中央政府、地方政府以及企业完成(李铁立等, 2005)。胡志丁等(2009)根据以往国内外对边界效应的研究提出从政治环境、经济发展、文化环境和社会发展4个方面对边界效应进行测度量化。省际边界研究同样是国内学者关注边界效应的重点方面,有学者对以往省际边界区研究进行梳理,指出以往研究忽视边界效应和缺乏对机制理论的研究,并以淮海经济区的六条省际边界进行了实证性研究,指出省际间边界同样存在着明显边界效应,值得学界和地方政府关注(朱传耿等, 2007)。

随着中国国际交流日渐增多,常常会出现一些关于边境边界的热点事件,国内政治地理学研究对此也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如2012年日本宣布钓鱼岛“国有化”,胡志丁等(2014)率先利用定量评估国际事件各方的地缘位势情况,以此解释为何2012年以来中国政府在钓鱼岛问题上采取积极的处理方式。再如张耀光等(2012)通过对南海断续国界线形成历史进行分析,用佐证的方法阐述中国在南海诸岛的领土合法性。近年来,国内学者紧跟国际学术潮流,边境和边界研究逐步由物理界线逐步转移到边界的社会文化建构、边境生活等话题,与国际现有人文地理研究的“文化转向”有着很好的契合。有学者基于2015年果敢冲突后大量缅甸难民涌入云南省,对中缅边境民众间的生活和交往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得出了中缅边境民众交往的基础、形式内容、频度、强度以及影响因素等,这对了解西南地区边境民众生活有着重要的意义(王博等, 2016)。

4.2 环境政治议题

在国际上,环境政治属于传统且小众的研究领域。然而,国内情况有所不同。出于中国对能源和气候等问题的关切,国家科学基金对该方面课题支持有所倾斜,郎一环、吴静等人先后对此进行深入的研究,故环境政治在国内政治地理学领域属于关注度较高的方向。从所获的研究成果数据看,发文比例占国内政治地理学的12.5%(表1)。具体来讲,国内环境政治研究主要从能源地缘政治和气候谈判两个方向展开。

表1   1996-2017年政治地理学国家科学基金资助人员发文统计

Tab.1   Articles on political geography published by the Nation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China beneficiaries (1996-2017)

年份边境与边界环境政治领土、主权和安全行政区划和管治尺度和空间社会和文化政治总计
数量比例/%数量比例/%数量比例/%数量比例/%数量比例/%数量比例/%
1996------1.00.7----1.0
1997-------------
1998-------------
1999-------------
2000-------------
2001------1.00.7----1.0
2002------3.02.2----3.0
2003--2.04.31.01.03.02.2----6.0
20041.05.61.02.11.01.02.01.5----5.0
2005--1.02.13.03.27.05.2----11.0
2006----3.03.29.06.71.02.0--13.0
20071.05.61.02.1--5.03.81.02.0-8.0
20081.05.62.04.31.01.0------4.0
20093.016.66.012.82.02.32.01.5--1.02.814.0
2010--2.04.34.04.36.04.54.08.21.02.817.0
20111.05.62.04.33.03.210.07.56.012.22.05.624.0
20123.016.67.014.912.012.95.03.83.06.1--30.0
2013--4.08.510.010.816.011.95.010.33.08.338.0
20142.011.17.014.97.07.519.014.28.016.37.019.450.0
20154.022.15.010.524.025.827.020.27.014.313.036.180.0
20161.05.67.014.920.021.517.012.712.024.58.022.265.0
20171.05.6--2.02.31.00.72.04.11.02.88.0
总计18.0100.047.0100.093.0100.0134.0100.049.0100.036.0100.0377.0

新窗口打开

首先,随着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国内能源供给呈现越来越大的需求缺口,从而迫使中国很大程度上依靠进口能源。这些能源(特别是油气资源)的流动,致使国际政治环境出现不同的变化,因而国内一些学者就这些地缘政治变化进行评估,从而为制定战略提供依据。例如郎一环等(2007)提出中国需要积极研究石油地缘政治问题,以此应对背后复杂多样的国际关系情况,认识在能源博弈中中国的地缘优劣势进而能做到“找得到”、“买得到”、“运得回”三步战略,随后又通过阐释俄罗斯如何利用能源资源作为地缘政治的杠杆,对中亚、欧洲、美国、欧佩克以及中国进行利益协调,并指出在此情况下中国应采取多途径获取原油资源、了解俄罗斯国情和发挥上合组织作用的应对策略。此外,有学者利用建模的方式分析俄罗斯1995-2010年太平洋石油管道建设对中国地缘能源安全的影响(Hu et al, 2014)。油气资源是能源地缘政治重要的组成部分,但随着一系列新能源的出现,学者们关注点也开始延伸到对生物能源的关注。王礼茂(2009)率先对生物液体燃料的发展进行详细论述,并预测未来生物燃料与欧佩克之间的矛盾将会极大地恶化并影响世界能源地缘格局。对发展中的能源输出国而言,将受到发达国家在技术与粮食双重优势的影响,并将影响其在气候变化国际谈判上的谈判地位变化。

其次,国内政治地理学者关注气候变化导致的政治问题,对各国气候谈判立场演变、谈判集团的形成以及各国需遵循的原则等话题展开研究。吴静团队较早涉足国际气候谈判领域,通过对国际谈判中的国家集团进行分析,得出欧盟、伞形集团、“77国+中国”集团均有其自身亟待解决的问题,如何平衡集团内部利益矛盾并形成合力在国际气候谈判中取得优势,成为各国值得关注的话题。经过几年的研究,得出这些主要国家气候谈判立场演变的历程及其相关减排目标(吴静等, 2013, 2016)。杨源等(2016)则从气候融资方向对气候谈判问题进行探讨,并根据联合国大会所提出的多项原则进行融资测算,最后评估得出最为合理的方案,促使气候谈判研究更为客观和量化。

4.3 领土、主权和安全议题

领土、主权和安全问题一直是经典的国际政治地理研究议题,主要包括领土纷争、主权争夺、战争和国家安全等话题的讨论。与此同时,批判地缘政治快速成为主要讨论话题之一。鉴于中国长期以来的和平环境,国家科学基金资助对此的研究方向更多地侧重于如何使竞争转化为合作关系研究。在国家科学基金的资助下,如陆大道等(2013)提出经济利益互相渗透有利于缓和国际政治利益冲突以及推动国家间良性竞争与有效合作。毛汉英(2014)针对中国国情深入地分析中国周边地缘政治及地缘经济格局,最后提出“北联、西进、南合、东拓”的地缘合作战略。李正等人则从实证探究出发,发现中、俄、朝三国在图们江地缘政治、地缘经济和资源生态利益侧重点的不同,是阻碍图们江国际通航合作的根源。因此,三国政府需要就增强地缘政治互信、多目标统筹国家利益以及制定联合管理协定等行动推动图们江区域合作(李正, 陈才等, 2013; 李正, 甘静等, 2013)。

与此同时,也有部分学者持有不同的声音,通过研究纷争、国际纷争事件对该话题进行深入的研究。袁家冬(2013)从历史上日本萨摩藩入侵中国琉球群岛事件开始,分析了中日两国在过去对海域领土主权认知的区别,佐证了明朝衰落与日本崛起的历史事实以及中日两国在东亚地区地缘政治格局的由来。彭飞等(2014)针对东海问题,以地“源”和地“原”2个方面作为切入点详细论述当前中国在东海周边的形势,据此得出当前中国东海周边环境复杂、利益争端众多(尤其是以美国借自身全球影响力嵌入东海势力环境,严重威胁中国的领土主权)的结论,并提出关于未来中国应当如何维护自身权益问题的设想。它山之石可以攻玉,国内学者同样关注国际领土和主权争端问题,并总结中国可能遇到的相关情况及其应对策略。有学者通过对韩国与日本争夺独岛主权问题的措施进行分析,进而说明中国应当如何处理钓鱼岛主权问题(李明杰等, 2010)。

随着时代的发展变迁,国家安全已不仅仅是维护领土完整和主权独立,来自非传统安全因素同样值得关注。有学者从全球化视角上界定了非传统安全的定义、特点,有助于推动未来对非传统安全研究的深入(方叶兵等, 2004)。正是由于对传统地缘政治的反思以及非传统安全问题的思考,批判地缘政治得到迅速发展。批判地缘政治的缘起是法兰克福学派的批判理论,后来真正形成是受福科(Foucault)和赛义德(Said)2位重要推动人的影响(安宁等, 2015)。福科的权力/知识生产与话语的联系是批判地缘政治的理论核心,而赛义德改造了福科的理论,将地理想象的概念与权力联系起来,进而推动了批判地缘政治理论的形成(引自Kelly, 2006)。因此,批判地缘政治非常强调媒体、社会对现实的建构及其对国际政治博弈的影响。国内批判地缘政治研究当前仍处在理论认识与搭建阶段。如葛汉文(2010)通过对传统地缘政治本体论、认识论和思想史的反思,强调批判地缘政治是对传统地缘政治道德规范和人文关怀的补充。有学者从传媒建构地缘环境角度出发,论述了传媒和地缘环境的相互关系,证明传媒重塑了地缘环境(洪菊花等, 2015)。从实证的角度讲,李灿松等(2015)利用情感地缘政治和建构主义理论对2011年密松水电站事件后缅甸排华思潮进行解读,基于缅甸各阶层情感和不同行为体的行为,从宏观和微观2个层面进行分析。由此得出,民众排华记忆、华企投资问题、非政府组织的鼓动和媒体夸大报道等是排华思潮产生的主要原因,并提出应从多个行为主体出发落实相应的对策,重新掌握空间生产的话语权。

4.4 行政区划和管治议题

与上述议题不同,行政区划和管治研究在国际政治地理学研究中极少出现,是一个极具中国特色的研究议题。国家科学基金对该方向的保持着高度的关注。如刘云刚、骆华松等多次获得相关国家基金资助。在这些受助基金的支持下,中国学者重点关注区域划分、政府规划、政策解读、社区管治、少数群体管治、边际区域合作等现象。新中国成立以来,行政区划是国家行政管理和空间管理的一个重要手段,故国家科学基金对该方面课题的资助倾斜程度较高,有力地推动了这一研究方向的发展,该方向发文成果占到总数的35.5%(表1)。

具体来说,行政区划指在国家领土范围内,综合考虑地理、历史、经济联系等条件,根据政权架构和履行职责的需要,对行政管理区域进行划分和调整(张京祥等, 2002)。周振鹤(1996, 2013)在20世纪90年代起开始关注中国行政区划改革,认为行政区划改革是为了更好地服务于社会发展,但由于缺乏科学论证和谨慎推进,忽视了中国实际国情,一刀切地进行区划调整,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经济社会发展。针对上述一刀切的问题,部分学者试图探究行政区划城市尺度调整和负向影响。刘云刚等(2014)就中山市行政区划调整案例,探求地方政府进行区划调整推动当地发展的时间效能,并提出区划调整先导型城市化概念,表明地方政府不仅要推进乡改城,还需深化管理体制改革才能真正完成行政区划调整,并进一步阐释政府合理介入能促进社会健康有序发展。有学者则从行政区划对小城镇发展的负向影响出发,以湖南省华容县沿江乡镇为例,研究发现,行政区划合并后,被撤并乡镇整体衰退较以往更为明显并出现了空心镇现象和城镇萎缩、经济空间日渐萧条的情况。因此,刘豫萍等(2015)提出需对撤并乡镇进行政策引导和经济支持。林拓等(2016)从中国的行政区划优化实践出发,总结经验,对今后的发展趋势与国家治理关系进行了深入阐述,得出行政区划优化需要重视系统性、整体性和协同性,行政区划整体格局需要与国家治理体系相协调,才能达到最佳状态。

空间管治是另外一个主要研究方向。在中国,空间管治的宏观主体是区域和城市,微观主体是地方政府、企业、社会群体、个人等。如何在特定空间内既维持各级政府的管治,又发挥各方力量的主动性,平衡各方利益,成为国内学者的重要研究方向。张京祥(2005)把行政区兼并和区域管治相结合,分析行政区兼并隐藏的关键矛盾在于不合理的体制,而改革体制的动力来自于外在力量,故引入区域管治概念。与此同时,张京祥(2005)还提出区域内合作与竞争同样需要对空间进行管治,并以长三角区域发展为例对区域合作和区域内城市竞争进行深入分析研究发现:长三角区域合作更多是在政府干预之下进行的,虽然在以往能够保持高速增长,但过多的干预以及干预的方式失衡逐渐成为发展的桎梏;区域内城市竞争,不是由市场主导的充分竞争,而是行政型竞争,这样竞争容易造成不必要的内耗;最后得出如何调整政府干预方式和协同发展,增强区域合作,保持适度市场竞争是进一步研究区域内管治关键的结论。骆华松团队针对云南省空间管治发表了系列文章,并进行“轮轴—辐条”效应的分析,得出云南省基本合作空间格局已基本形成,但其效应仍没有显现的结论。接着,在研究泛珠三角区域合作中,指出云南能够通过独特地缘位置使自身由地理边缘变为区域地缘核心的途径;通过对泛珠三角区域合作和大湄公河次区域合作中的地位进行比较分析,寻找云南作为二者间的连接点,在云南实现消费市场和自然资源有效转换(熊理然等, 2005; 蔡定昆等, 2006; 骆华松, 2006)。跨区管治存在边界,因而与区域管治不尽相同。有学者就广州—佛山同城化地区的跨界管治为例探究中国同城化跨界管治的建构模式和特点,研究表明:由于中国受计划和市场双重指令引导,因而中国同城化跨界管制区同时兼具计划和市场的双重性;中国同城化地区跨界管治建构开始由市场推动,但最终形成需要各级政府主导推动,所以政府在管治体系中发挥着关键性作用(吴蕊彤等, 2013)。刘云刚等(2016)试图运用领域化视角对城乡、政府与村民在管治中的博弈进行讨论,展现现今村庄发展管治的乱象,并给出相应的建议。国内学者不仅从政府主体对管治进行研究,同时也对作为个体、群体的主体进行管治研究。如罗小龙等(2011)就南京梅花山庄社区物管纠纷案例进行分析,研究业主、业主委员会等利益相关者间的社区管治情况,提出引导社区管治改革、完善业委会制度、增强社区居民民主精神和社区归属感的举措。

4.5 尺度和空间议题

尺度是指不同地理单元、有边界相互嵌套的空间,大家所熟知的有地方、区域、国家和国际4种尺度(Delaney et al, 1997)。国际政治地理学对这个议题十分关注,国内近年来也开始逐渐关注这项议题。近年国家科学基金对该领域的研究投入开始增大,从资助发文情况看,近5年发展迅猛。国内政治地理学者,如刘云刚等(2011a, 2011b)和王丰龙等(2011, 2013, 2015)对尺度研究中国化概念进行了解析,并在中国国情基础上开展跨尺度和尺度转换研究。

刘云刚、王丰龙等把尺度理论引入中国,介绍尺度政治及其相关理论的发展,并将其应用于“三鹿奶粉事件”的实证分析,解析该事件背后利益博弈中的尺度转换过程以及不同主体所采用的尺度政治手段,尝试解释国内“三聚氰胺”盛行的原因。随后又相继发表了西方人文地理学尺度研究的发展情况,并结合中国国情提出未来中国尺度政治发展的愿景、空间生产研究中国化探讨、政府企业化和土地利用政策等问题,以及基于二次抽象的尺度认识论角度再次分析尺度概念的演化以及尺度的本质,探寻在中国政治文化背景下的尺度概念与尺度政治课题(刘云刚等, 2011a, 2011b; 王丰龙等, 2011, 2013, 2015)。此外,马学广、晁恒等更新了前人对国外人文地理学尺度政治理论研究的进展,表明其研究方向已从原有的关注尺度政治建构到关注行动者的话语和实践,并据此得出从结构—行为—行动者视角进行研究的三个方向:整治过程中的尺度结构转变、跨尺度的政治行为与策略以及跨尺度的政治行动者联系网络(晁恒等, 2015; 马学广等, 2016)。上述学者已初步完成尺度理论中国化,明晰了尺度理论中的一些重要概念。

国内尺度研究采取理论中国化与实证研究同步进行。一部分国内学者从单一地理尺度的视角对静态政治地理现象进行分析。例如,张京祥等(2014)关注了现今地方尺度上有大量非正式、非法定的“准政府”机构,将南京市西部新城(区)开发指挥部作为案例,指出:相较于以往直接的正式法定政府管理机构(即刚性尺度),这些新城(区)开发指挥部等柔性尺度,在协调政府与民众间的关系过程中,更易获得政府及民众的认可。作者分析了柔性尺度能达到较好的管理效果,但同样也带来一定的负面效应,如有违公平竞争机制、政府公共资源分配不均等问题,并指出如何利用好柔性尺度,发挥好柔性尺度对社会管理的作用与深层次经济社会体制相结合将是极为重要的议题。单一尺度虽能解析事件内涵,但缺乏多尺度的对比。因此,也有部分学者对同一话题利用跨尺度进行分析。Song等(2017)从世界、美洲和美国本土3个尺度分析得出海洋辖区中心、唯一强权、优越自然条件为美国地缘环境特征。在实证层面,刘云刚等对日本移民动态进行了研究:在全球尺度上,分析了日本移民在世界范围内的分布以及趋势特点,并明晰了近年在中国的日本移民迅速增加,提出中国移民政策应针对此情况进行调整;在地方尺度上,对日本移民进行深入分析,并以广州市的日本移民为例,分析其在广州居住的动因、生活空间以及日常交流情况,对原因进行了探讨,得出广州当地语言、政策、制度上与日本不同以及日本移民自身文化特性导致了其活动空间相对封闭狭小的结论(刘云刚, 谭宇文, 2010; 刘云刚, 谭宇文, 周雯婷, 2010)。

上述研究讨论的是单一尺度或者跨尺度政治地理现象,但其表现形式更多是静态分析。而探讨同一事件不同尺度的转换则为相对动态的分析。如王丰龙等(2016)运用尺度理论对“一带一路”战略进行解读,指出该战略在国际、国内2个尺度均受到冲击:在国际上面临着尺度上推遇到的抵抗,同时面临着尺度下推压力,如固有边界等的挑战;在国内则受到地方政府重复建设和疆独势力国际化问题。此外,贺小婧等(2015)利用尺度政治分析2012年钓鱼岛事件中国外交部的发言,并以此作为分析中国对日本的真实政策内涵的依据。研究得出:中国在尺度转换方式上相当成功,前期作为弱势方引入国内民众使尺度上推,再以后期借日本引入第三方国家支持的时机,对第三方国家进行尺度下推,最后达到中国希望以外交谈判方式解决争端的真实政策目的。

4.6 社会和文化政治议题

受西方人文地理“文化转向”以及国际政治地理研究“文化兴起”的影响,近年来国内社会和文化政治研究议题呈现出增长态势。这方面议题主要包括社会政治和文化政治两大研究方向。

国内有一部分地理学者从社会政治的角度关注一些特殊社会现象及其内在的空间与政治实践,如非正规就业人员的空间与政治实践等。有学者分析了中国流动摊贩区位选择现象,发现流动摊贩、疏导区摊贩以及城市管理者三者考虑自身利益而进行不同程度的博弈,逐步建立广州市摊贩空间治理疏导模式。其中,流动摊贩选择的微区位主要受市场因素影响,但也有着政府管治等限制成分,因而在微区位选择上综合了经济因素和非经济因素(黄耿志等, 2015, 2016)。姚华松(2012)对广州“摩的”现象进行深入研究,了解到地方政府虽然已实施“禁摩”,但“摩的”行业依然存在并且逐渐年轻化,其原因为受特定金融危机市场环境自上而下的经营性循环圈和自下而上的空间适变性策略的影响,使得“摩的”行业与空间管制之间的冲突越发剧烈。

国内还有一部分地理学者从文化政治的角度关注文化表征、文化实践以及文化政策等因素对空间政治实践的影响。如蔡晓梅等(2016)以广州白天鹅宾馆景观变迁为例,分析国营前后新旧白天鹅人对其景观塑造及其象征意义的不同,指出不同文化表征反映了不同的政治隐喻,展现不同话语主体建构下文化表征的转变,从而得出宏观社会变迁与微观景观意义之间存在着密切的互动关系。

5 结论与展望

国家科学基金研究立项课题旨在探究重大现实问题以及学科前沿发展,可表明其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相关学科研究的进展和整体水平。由于通过搜集基金项目作为数据基础来源,难免会出现一些遗漏。本文通过分析近20年来中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社会科学基金对政治地理相关议题的资助及科研开展情况,得出以下几点结论:

(1) 2011年以来,中国政治地理学逐渐得到关注与重视,并形成了以北京、广州、昆明和上海研究机构为辐射中心的地理特征。

(2) 以国家科学基金立项为参考标准,中国政治地理研究重点为:边境与边界、环境政治、领土(主权与安全)、行政区划和管治、尺度和空间以及社会和文化政治六大议题。

(3) 相比国际上的政治地理研究议题,国内政治地理研究与国际议题一定程度上可以接轨,例如国际和国内政治地理研究都讨论边境与边界、环境政治、领土(主权与安全)、尺度和空间以及社会和文化政治议题。但国内政治地理研究在分析这些议题的时候也有其独特的切入点,例如国内环境政治侧重于讨论能源地缘政治和气候谈判,而国际地缘政治则关注气候、生态环境对政治合法性的影响。通过分析国内和国际研究的异同,本文期待国内政治地理针对国内独特的研究环境,与国际政治地理研究接轨和对话。此外,国内政治地理研究也有其独特议题,例如对行政区划和管治的研究。这些议题是国际政治地理研究未关注的,因此本文期待国内学者能瞄准国际政治地理学的研究前沿,建构符合中国国情的政治地理学学科体系。

The authors have declared that no competing interests exist.


参考文献

[47] 王礼茂. 2009.

生物液体燃料发展对能源地缘政治格局的影响

[J]. 经济地理, 29(11): 1791-1796.

URL      摘要

世界生物液体燃料的生产格局是美国、巴西和欧盟三足鼎立的局面。美国主要是玉米为原料的燃料乙醇,而巴西是以甘蔗为原料,欧盟则是以油菜籽为主的生物柴油。生物液体燃料目前的规模还不是很大,其对传统能源地缘政治格局的影响还十分有限。但如果未来纤维素乙醇技术上有重大突破,随着产量的大幅度增长,其影响会越来越大。未来"生物燃料欧佩克"和欧佩克之间的矛盾和斗争将越来越激烈,彼此之间力量的消涨对未来世界能源地缘政治格局的影响广泛而深远。生物燃料的发展,使发展中国家和石油输出国面临严峻挑战,发达国家利用技术和粮食的双重优势,一方面可以减少对石油输出国的依赖,另一方面又可以抬高国际市场的粮食价格,为提高农产品出口价格创造条件。同时发达国家利用自己在生物燃料领域的技术优势,将其纳入温室气体减排和全球气候变化谈判的框架中,进一步对发展中国家施压。

[Wang L M.2009.

The impact of Bio-fuel's development on the patterns of world energy geo-politics

[J]. Economic Geography, 29(11): 1791-1796.]

URL      摘要

世界生物液体燃料的生产格局是美国、巴西和欧盟三足鼎立的局面。美国主要是玉米为原料的燃料乙醇,而巴西是以甘蔗为原料,欧盟则是以油菜籽为主的生物柴油。生物液体燃料目前的规模还不是很大,其对传统能源地缘政治格局的影响还十分有限。但如果未来纤维素乙醇技术上有重大突破,随着产量的大幅度增长,其影响会越来越大。未来"生物燃料欧佩克"和欧佩克之间的矛盾和斗争将越来越激烈,彼此之间力量的消涨对未来世界能源地缘政治格局的影响广泛而深远。生物燃料的发展,使发展中国家和石油输出国面临严峻挑战,发达国家利用技术和粮食的双重优势,一方面可以减少对石油输出国的依赖,另一方面又可以抬高国际市场的粮食价格,为提高农产品出口价格创造条件。同时发达国家利用自己在生物燃料领域的技术优势,将其纳入温室气体减排和全球气候变化谈判的框架中,进一步对发展中国家施压。
[48] 吴静, 韩钰, 朱潜挺, . 2013.

国际气候谈判中的国家集团分析

[J]. 中国科学院院刊, 28(6): 716-724.

URL      [本文引用: 1]     

[Wu J, Han Y, Zhu Q T, et al.2013.

Analysis on climate coalitions in climate negotiation

[J]. Bulletin of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28(6): 716-724.]

URL      [本文引用: 1]     

[1] 安宁, 钱俊希, 陈晓亮, . 2016.

国际上的政治地理学研究进展与启示: 对《Political Geography》杂志2005-2015年载文的分析

[J]. 地理学报, 71(2): 217-235.

https://doi.org/10.11821/dlxb201602004      URL      [本文引用: 2]      摘要

通过对国际上的政治地理学旗舰性杂志《Political Geography》2005-2015年期间391篇成果的分析,总结出国际政治地理学研究的主要研究议题为:边境与边界、环境政治、空间与尺度、领土和主权以及安全问题、选举地理、社会和文化政治,其中空间与尺度、领土和主权以及安全问题、社会和文化政治几个方向研究成果占较大比例,而其他三个方向则相对较少。通过研究方法分析发现,国际政治地理学主要采用定性分析的方法,尤其是民族志和文本分析的方法,定量分析的使用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最后,从该杂志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机构两个方面的分析归纳出:欧美主导的发达国家(尤其是英国和美国)对世界政治地理学话题的学术霸权与世界南、北差异发展具有一定的相关性。在中国综合国力日渐增强、参与国际事务能力不断提高以及作为新兴的地缘政治力量崛起的社会历史背景下,政治地理学经世致用之能亟待被展现。因此,中国政治地理学发展作为发展中国家的声音势必将越来越洪亮。

[An N, Qian J X, Chen X L, et al.2016.

Progress in recent international political geography research: Towards an analysis of journal papers in Political Geography

[J]. Acta Geographica Sinica, 71(2): 217-235.]

https://doi.org/10.11821/dlxb201602004      URL      [本文引用: 2]      摘要

通过对国际上的政治地理学旗舰性杂志《Political Geography》2005-2015年期间391篇成果的分析,总结出国际政治地理学研究的主要研究议题为:边境与边界、环境政治、空间与尺度、领土和主权以及安全问题、选举地理、社会和文化政治,其中空间与尺度、领土和主权以及安全问题、社会和文化政治几个方向研究成果占较大比例,而其他三个方向则相对较少。通过研究方法分析发现,国际政治地理学主要采用定性分析的方法,尤其是民族志和文本分析的方法,定量分析的使用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最后,从该杂志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机构两个方面的分析归纳出:欧美主导的发达国家(尤其是英国和美国)对世界政治地理学话题的学术霸权与世界南、北差异发展具有一定的相关性。在中国综合国力日渐增强、参与国际事务能力不断提高以及作为新兴的地缘政治力量崛起的社会历史背景下,政治地理学经世致用之能亟待被展现。因此,中国政治地理学发展作为发展中国家的声音势必将越来越洪亮。
[49] 吴静, 王诗琪, 王铮. 2016.

世界主要国家气候谈判立场演变历程及未来减排目标分析

[J]. 气候变化研究进展, 12(3): 202-216.

https://doi.org/10.12006/j.issn.1673-1719.2015.169      URL      [本文引用: 1]      摘要

在以时间顺序梳理世界主要国家气候谈判立场演变历程的基础上,研究了主要国家在《京都议定书》中减排目标的执行情况,并对这些国家至2025、2030年的中长期减排目标进行了评估。研究发现,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对待气候变化问题的积极性均与执政者相关,而从当前3个国家执政党看,均表现出不积极减排的立场,至2030年,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的温室气体排放量比1990年水平下降均低于20%,远低于欧盟至2030年比1990年减排40%的水平。基础四国在国际减排谈判中由最初的反对者逐渐转变为积极参与者,其中,中国不仅提出了国内2030年左右碳排放达峰的减排目标,而且积极提供资金用于其他发展中国家的减排;南非的长期碳排放将趋于稳定,但在2025年之后有反弹的可能;巴西得益于毁林减少在气候谈判中表现积极,至2030年排放量下降显著;而印度至2030年排放路径保持上升趋势。

[Wu J, Wang S Q, Wang Z.2016.

The analysis of the evolution of climate negotiating positions in chronology and future emission targets in major countries

[J]. Advances in Climate Change Research, 12(3): 202-216.]

https://doi.org/10.12006/j.issn.1673-1719.2015.169      URL      [本文引用: 1]      摘要

在以时间顺序梳理世界主要国家气候谈判立场演变历程的基础上,研究了主要国家在《京都议定书》中减排目标的执行情况,并对这些国家至2025、2030年的中长期减排目标进行了评估。研究发现,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对待气候变化问题的积极性均与执政者相关,而从当前3个国家执政党看,均表现出不积极减排的立场,至2030年,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的温室气体排放量比1990年水平下降均低于20%,远低于欧盟至2030年比1990年减排40%的水平。基础四国在国际减排谈判中由最初的反对者逐渐转变为积极参与者,其中,中国不仅提出了国内2030年左右碳排放达峰的减排目标,而且积极提供资金用于其他发展中国家的减排;南非的长期碳排放将趋于稳定,但在2025年之后有反弹的可能;巴西得益于毁林减少在气候谈判中表现积极,至2030年排放量下降显著;而印度至2030年排放路径保持上升趋势。
[2] 安宁, 朱竑. 2015.

“东突暴恐”事件的批判地缘政治分析

[J]. 地理学报, 70(10): 1650-1663.

https://doi.org/10.11821/dlxb201510009      URL      [本文引用: 1]      摘要

以中国网络媒体对其境内“东突”极端分裂势力制造的暴力恐怖活动的话语实践以及受众群体对此类话语的回应为分析对象,援引批判(流行文化)地缘政治研究理论,利用语义分析和“网络民族志”的方法,探讨了媒体和受众群体作为地理知识生产的场所对新疆及其相关空间的地理意义进行生产和协商的方式,并讨论了由此而生的新疆地理想象与中国政府反恐策略的互动机制。研究发现,媒体以文本表征的手段生产了新疆及其相关空间的消极地理知识、建构了消极的地理想象,这些地理意义的产生在受众的“消费”过程中又不断地被协商与再生产。此外,这些地理意义的生产和协商与国家制定的反恐怖主义政策始终是一致的,它们是国家制定反恐策略的重要参考消息来源之一。从人文地理学角度来讲,将人们日常生活(包括表征和非表征的行为实践)对地理意义的生产过程纳入到人文地理的研究范畴中来。从地缘政治学的角度来讲,研究颠覆了传统的、本体论上的、客观的自然环境对国家政治决策发挥影响作用的地缘政治研究范式,将想象地理作为人文地理学的重要研究对象进行了尝试。此外,从实践意义来讲,本文对网络媒体及受众对地理知识生产的讨论对政府的话语权管理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An N, Zhu H.2015.

A critical geopolitical analysis of "East Turkistan violence and terrorism" activities in China

[J]. Acta Geographica Sinica, 70(10): 1650-1663.]

https://doi.org/10.11821/dlxb201510009      URL      [本文引用: 1]      摘要

以中国网络媒体对其境内“东突”极端分裂势力制造的暴力恐怖活动的话语实践以及受众群体对此类话语的回应为分析对象,援引批判(流行文化)地缘政治研究理论,利用语义分析和“网络民族志”的方法,探讨了媒体和受众群体作为地理知识生产的场所对新疆及其相关空间的地理意义进行生产和协商的方式,并讨论了由此而生的新疆地理想象与中国政府反恐策略的互动机制。研究发现,媒体以文本表征的手段生产了新疆及其相关空间的消极地理知识、建构了消极的地理想象,这些地理意义的产生在受众的“消费”过程中又不断地被协商与再生产。此外,这些地理意义的生产和协商与国家制定的反恐怖主义政策始终是一致的,它们是国家制定反恐策略的重要参考消息来源之一。从人文地理学角度来讲,将人们日常生活(包括表征和非表征的行为实践)对地理意义的生产过程纳入到人文地理的研究范畴中来。从地缘政治学的角度来讲,研究颠覆了传统的、本体论上的、客观的自然环境对国家政治决策发挥影响作用的地缘政治研究范式,将想象地理作为人文地理学的重要研究对象进行了尝试。此外,从实践意义来讲,本文对网络媒体及受众对地理知识生产的讨论对政府的话语权管理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50] 吴蕊彤, 李郇. 2013.

同城化地区的跨界管治研究: 以广州—佛山同城化地区为例

[J]. 现代城市研究, (2): 87-93.

URL      [本文引用: 1]      摘要

随着我国区域化战略的全面启动,各类同城化现象不断涌现,并成为我国区域协调的一种新模式.由于同城化并不是简单的城市合并,而是要让要素和资源在城市间自由流动及进行优化配置,因此同城化的核心问题是跨界的城市管治.本文引介西方国家的跨界管治理论,以广佛同城化地区为例探讨了中国同城化跨界地区的管治建构模式和特点,以及其与欧洲跨境区域管治的异同,期望能为我国其他区域化地区跨界合作的建立提供启示.

[Wu X T, Li X.2013.

Cross-boundary governance on the city integration areas: A case study of Guangzhou and Foshan

[J]. Modern Urban Research, (2): 87-93.]

URL      [本文引用: 1]      摘要

随着我国区域化战略的全面启动,各类同城化现象不断涌现,并成为我国区域协调的一种新模式.由于同城化并不是简单的城市合并,而是要让要素和资源在城市间自由流动及进行优化配置,因此同城化的核心问题是跨界的城市管治.本文引介西方国家的跨界管治理论,以广佛同城化地区为例探讨了中国同城化跨界地区的管治建构模式和特点,以及其与欧洲跨境区域管治的异同,期望能为我国其他区域化地区跨界合作的建立提供启示.
[3] 蔡定昆, 骆华松, 熊理然, . 2006.

云南面向泛珠三角的比较优势及其区域合作对策

[J]. 经济问题探索, 2006, 27(2): 89-93.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912.2006.02.019      URL      [本文引用: 1]      摘要

泛珠三角区域合作是一项重要的 区域发展战略,云南具有丰富的资源和优越的地理位置,但由于历史和体制方面的原因,云南的发展远没有将其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本文主要从云南所具有的 比较优势和制约云南区域合作的因素来分析当前存在的一些问题以及如何将比较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的对策。

[Cai D K, Luo H S, Xiong L R, et al.2006.

Yunnan's comparative advantages and promoting measures in cooperation with Pan-Pearl River zone

[J]. Inquiry into Economic Issues, 27(2): 89-93.]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912.2006.02.019      URL      [本文引用: 1]      摘要

泛珠三角区域合作是一项重要的 区域发展战略,云南具有丰富的资源和优越的地理位置,但由于历史和体制方面的原因,云南的发展远没有将其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本文主要从云南所具有的 比较优势和制约云南区域合作的因素来分析当前存在的一些问题以及如何将比较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的对策。
[51] 熊理然, 骆华松, 蔡定昆, . 2005.

云南在多边外向区域合作中的“轮轴—辐条”效应分析

[J]. 经济问题探索, (12): 112-115.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912.2005.12.026      URL      [本文引用: 1]      摘要

基于优越的地理位置,云南积极 参加周边的区域合作组织,逐步形成了“大圈套小圈”的多边外向区域合作空间格局。作为周边多个国家(地区)的合作对象,云南就像一个“轮轴”,而与此缔结 区域合作协定的国家(地区)就像“辐条”,云南可以获得特殊收益,即“轮轴—辐条”效应。但是现阶段云南在多边外向区域合作中的“轮轴—辐条”效应还未完 全显现出来,因而必须采取有效措施以优化“轮轴—辐条”效应。

[Xiong L R, Luo H S, Cai D K, et al.2005.

The" Axle-Radiate" effects of the regional cooperation grounding on many-sided outwards opening

[J]. Inquiry into Economic Issues, (12): 112-115.]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912.2005.12.026      URL      [本文引用: 1]      摘要

基于优越的地理位置,云南积极 参加周边的区域合作组织,逐步形成了“大圈套小圈”的多边外向区域合作空间格局。作为周边多个国家(地区)的合作对象,云南就像一个“轮轴”,而与此缔结 区域合作协定的国家(地区)就像“辐条”,云南可以获得特殊收益,即“轮轴—辐条”效应。但是现阶段云南在多边外向区域合作中的“轮轴—辐条”效应还未完 全显现出来,因而必须采取有效措施以优化“轮轴—辐条”效应。
[52] 熊理然, 骆华松, 付磊, . 2015.

缅北果敢冲突的时空演进及其对中国边境安全的直接影响: 基于事件数据及实地调查的解读

[J]. 热带地理, 35(4): 577-584.

[本文引用: 1]     

[Xiong L R, Luo H S, Fu L, et al.2015.

Spatial-temporal evolution of KoKang conflicts in the northern Myanmar and its immediate impacts on China's border security: Based on the event data and field survey

[J]. Tropical Geography, 35(4): 577-584.]

[本文引用: 1]     

[4] 蔡晓梅, 苏晓波. 2016.

迷失的优雅: 广州白天鹅宾馆景观演变中的文化政治

[J]. 旅游学刊, 31(3): 16-25.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2-5006.2016.03.007      URL      Magsci      摘要

以“优雅”著称的广州白天鹅宾馆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窗口,其标志性景观意义在时代变化中不断被建构与重塑。文章采用深度访谈和文本分析方法,分析时空演变过程中白天鹅宾馆的物质景观、景观的权力表征以及不同主体对景观意义的博弈,从而探讨其景观的社会文化与政治意义。研究发现白天鹅宾馆景观揭示了依附其上的经济、政治与社会文化权力关系,其景观意义的演变与权力主体不可分离,不同权力主体的博弈,导致其景观意义在流变中摇摆。研究丰富了政府与旅游企业动态关系的认识,同时引入政治经济的元素来延展景观阅读的理论,为旅游的相关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也为转型期中国宏观社会变迁与微观景观意义流变的互动关系提供了可供参考的分析框架。

[Cai X M, Su X B.2016.

Falling from grace: Cultural politics and the changing landscape of White Swan Hotel, Guangzhou

[J]. Tourism Tribune, 31(3): 16-25.]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2-5006.2016.03.007      URL      Magsci      摘要

以“优雅”著称的广州白天鹅宾馆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窗口,其标志性景观意义在时代变化中不断被建构与重塑。文章采用深度访谈和文本分析方法,分析时空演变过程中白天鹅宾馆的物质景观、景观的权力表征以及不同主体对景观意义的博弈,从而探讨其景观的社会文化与政治意义。研究发现白天鹅宾馆景观揭示了依附其上的经济、政治与社会文化权力关系,其景观意义的演变与权力主体不可分离,不同权力主体的博弈,导致其景观意义在流变中摇摆。研究丰富了政府与旅游企业动态关系的认识,同时引入政治经济的元素来延展景观阅读的理论,为旅游的相关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也为转型期中国宏观社会变迁与微观景观意义流变的互动关系提供了可供参考的分析框架。
[53] 杨源, 王铮, 吴静. 2016.

国际气候融资中的责任分担原则研究

[J]. 中国科学院院刊, 31(7): 820-829.

URL     

[Yang Y, Wang Z, Wu J.2016.

Study on principles of burden sharing in international climate financing

[J]. Bulletin of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 31(7): 820-829.]

URL     

[5] 晁恒, 马学广, 李贵才. 2015.

尺度重构视角下国家战略区域的空间生产策略: 基于国家级新区的探讨

[J]. 经济地理, 35(5): 1-8.

https://doi.org/10.15957/j.cnki.jjdl.2015.05.001      URL      [本文引用: 1]      摘要

全球化背景下,生产组织方式的变革以及资本和技术的快速转移,使区域成为重要的国家生产空间,并引致了国家—区域的治理回应。近年来逐渐出现了沿用尺度重构的理论视角来探讨区域空间生产策略,尺度重构被视为大多数国家应对区域发展问题的重要手段,而国家级新区就是这样一种具有"中国特色"的尺度重构工具。文章回顾了国家级新区设立、发展的逻辑演变,认为其是国家战略性选择的结果,将政策和优势导向特定的空间尺度,引领了区域的发展。近年来,中央政府更是加大了通过设立"国家级新区"来重塑区域空间生产策略的行动。最后,文章讨论了国家战略区域空间生产策略体系,并从制度建构、治理重构、规划整合和财税安排等四个方面对善用这种尺度重构工具提出了建议。

[Chao H, Ma X G, Li G C.2015.

Production strategy of space under the national strategy region in the perspective of scale rescaling: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he state-level new areas

[J]. Economic Geography, 35(5): 1-8.]

https://doi.org/10.15957/j.cnki.jjdl.2015.05.001      URL      [本文引用: 1]      摘要

全球化背景下,生产组织方式的变革以及资本和技术的快速转移,使区域成为重要的国家生产空间,并引致了国家—区域的治理回应。近年来逐渐出现了沿用尺度重构的理论视角来探讨区域空间生产策略,尺度重构被视为大多数国家应对区域发展问题的重要手段,而国家级新区就是这样一种具有"中国特色"的尺度重构工具。文章回顾了国家级新区设立、发展的逻辑演变,认为其是国家战略性选择的结果,将政策和优势导向特定的空间尺度,引领了区域的发展。近年来,中央政府更是加大了通过设立"国家级新区"来重塑区域空间生产策略的行动。最后,文章讨论了国家战略区域空间生产策略体系,并从制度建构、治理重构、规划整合和财税安排等四个方面对善用这种尺度重构工具提出了建议。
[54] 姚华松. 2012.

空间生产、管制与反管制: 基于广州四社区“摩的”司机的实证分析

[J]. 开放时代, (8): 118-129.

URL     

[Yao H S.2012.

Kongjian shengchan, guanzhi yu fanguanzh: Jiyu Guangzhou sishequ “Modi” siji de shizheng fenxi

[J]. Open Times, (8): 118-129.]

URL     

[6] 杜芳娟, 朱竑. 2010.

中国民族文化研究态势与审思: 基于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资助角度

[J]. 人文地理, 25(4): 72-76, 71.

URL      [本文引用: 1]     

[Du F J, Zhu H.2010.

The trend and reflection of Chinese ethnic culture research: Based on the perspective of the award of national social science fund

[J]. Human Geography, 25(4): 72-76, 71.]

URL      [本文引用: 1]     

[55] 袁家冬. 2013.

日本萨摩藩入侵琉球与东亚地缘政治格局变迁

[J]. 中国社会科学, 41(8): 188-203, 208.

URL      摘要

16世纪末至17世纪初,东亚地区的地缘政治格局发生了此消彼长的变化。明王朝内忧外患,财政疲惫,国力日渐衰落,而日本则随着丰臣秀吉统一大业的完成逐渐崛起。以明王朝为中心,建立在封贡体制下的传统东亚国际秩序受到日本的挑战。在此背景之下,日本萨摩藩入侵琉球对东亚地缘政治格局产生重要影响。随着琉球王国两属地位的确立,东亚地区中、日两强相争的地缘政治格局逐渐形成。明朝政府海洋意识淡薄,对琉球群岛地缘战略意义重要性认识不足,在对待萨摩藩入侵琉球问题上态度消极,特别是对待琉球王国两属外交的容忍,纵容了日本对琉球群岛进一步扩张的野心,最终导致近代日本对琉球王国强行吞并。可以说,日本萨摩藩对琉球王国的军事征服,预示了明王朝的衰落和日本的崛起。

[Yuan J D.2013.

The Japanese Satsuma invasion of Ryukyu and the changes in East Asian geopolitics

[J]. Social Sciences in China, 41(8): 188-203, 208.]

URL      摘要

16世纪末至17世纪初,东亚地区的地缘政治格局发生了此消彼长的变化。明王朝内忧外患,财政疲惫,国力日渐衰落,而日本则随着丰臣秀吉统一大业的完成逐渐崛起。以明王朝为中心,建立在封贡体制下的传统东亚国际秩序受到日本的挑战。在此背景之下,日本萨摩藩入侵琉球对东亚地缘政治格局产生重要影响。随着琉球王国两属地位的确立,东亚地区中、日两强相争的地缘政治格局逐渐形成。明朝政府海洋意识淡薄,对琉球群岛地缘战略意义重要性认识不足,在对待萨摩藩入侵琉球问题上态度消极,特别是对待琉球王国两属外交的容忍,纵容了日本对琉球群岛进一步扩张的野心,最终导致近代日本对琉球王国强行吞并。可以说,日本萨摩藩对琉球王国的军事征服,预示了明王朝的衰落和日本的崛起。
[7] 方叶兵, 王礼茂. 2004.

试论全球化背景下的非传统安全

[J]. 世界地理研究, 13(1): 9-15.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4-9479.2004.01.002      URL      [本文引用: 1]      摘要

非传统安全是近几年频频出现的热点问题。它是在全球化背景下显现的,尤以2001年的“9·11”事件和2003年的非典型肺炎(SARS)为其典型代表。非传统安全越来越受到各国政府和学者们的重视,但它却系不同于过去我们所认识的传统安全,在形成机理、内涵、特点及与其他安全观之间的关系至今还没有得到共识,处于理论的不成熟阶段。因此,文章就以上几点进行了初步的论述。

[Fang Y B, Wang L M.2004.

Unconventional security under the background globalization

[J]. World Regional Studies, 13(1): 9-15.]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4-9479.2004.01.002      URL      [本文引用: 1]      摘要

非传统安全是近几年频频出现的热点问题。它是在全球化背景下显现的,尤以2001年的“9·11”事件和2003年的非典型肺炎(SARS)为其典型代表。非传统安全越来越受到各国政府和学者们的重视,但它却系不同于过去我们所认识的传统安全,在形成机理、内涵、特点及与其他安全观之间的关系至今还没有得到共识,处于理论的不成熟阶段。因此,文章就以上几点进行了初步的论述。
[56] 张京祥. 2005.

全球化视野中长江三角洲区域发展的博弈与再思考

[J]. 规划师, 21(4): 14-16.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0022.2005.04.003      URL      摘要

长三角,这个中国受全球化影响最深刻的先导地区,目前还不能称得 上是真正意义的"全球城市区域",其先发优势正在转化成先发劣势.强调真正意义上的区域发展内涵与发展质量,提高区域创新能力,引导区域经济由产业集聚走 向产业集群,改变政府的角色与干预方式,提高区域竞争力是长三角目前应关注的问题.

[Zhang J X.2005.

Campaign and reflection in the regional development of the Yangtze River Delta in the context of globalization

[J]. Planners, 21(4): 14-16.]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0022.2005.04.003      URL      摘要

长三角,这个中国受全球化影响最深刻的先导地区,目前还不能称得 上是真正意义的"全球城市区域",其先发优势正在转化成先发劣势.强调真正意义上的区域发展内涵与发展质量,提高区域创新能力,引导区域经济由产业集聚走 向产业集群,改变政府的角色与干预方式,提高区域竞争力是长三角目前应关注的问题.
[8] 葛汉文. 2010.

批判地缘政治学的发展与地缘政治研究的未来

[J]. 国际观察, 31(4): 42-48.

URL      摘要

批判地缘政治学通过对传统地缘政治本体论、认识论和思想史的反思,特别深刻地批判了传统思想中的物质决定论倾向和西方中心视角,强调道德规范和人文关怀在地缘政治研究中的重要性,拓展了研究思路和范围,为地缘政治研究的未来发展做出了一定的贡献。但在体系建构和部分课题研究上批判地缘政治学还存在不足。

[Ge H W.2010.

Development of critical geopolitics and the future of geopolitical study

[J]. International Review, 31(4): 42-48.]

URL      摘要

批判地缘政治学通过对传统地缘政治本体论、认识论和思想史的反思,特别深刻地批判了传统思想中的物质决定论倾向和西方中心视角,强调道德规范和人文关怀在地缘政治研究中的重要性,拓展了研究思路和范围,为地缘政治研究的未来发展做出了一定的贡献。但在体系建构和部分课题研究上批判地缘政治学还存在不足。
[57] 张京祥, 陈浩, 胡嘉佩. 2014.

中国城市空间开发中的柔性尺度调整: 南京河西新城区的实证研究

[J]. 城市规划, 38(1): 43-49.

https://doi.org/10.11819/cpr20140109a      URL      摘要

1990年代以来,中国城市面对着竞争日益激烈的总体发展环境,城市政府也因而极大地改变了其治理模式,各种尺度调整策略在治理转型过程中被频繁使用。本文研究城市政府如何利用设立“新城(区)开发指挥部”等“柔性”的尺度调整策略进行治理模式的创新,并以南京市河西新城区的开发案例为实证,指出,柔性尺度调整释放出的制度创新在一定程度上支撑了中国城市快速增长的实现,但城市政府应该在保持适度的尺度柔性基础上,着眼于更为深刻、根本的制度性治理改革。

[Zhang J X, Chen H, Hu J P.2014.

Flexible rescaling during the development of urban space in China: A case study on Hexi new town in Nanjing

[J]. City Planning Review, 38(1): 43-49.]

https://doi.org/10.11819/cpr20140109a      URL      摘要

1990年代以来,中国城市面对着竞争日益激烈的总体发展环境,城市政府也因而极大地改变了其治理模式,各种尺度调整策略在治理转型过程中被频繁使用。本文研究城市政府如何利用设立“新城(区)开发指挥部”等“柔性”的尺度调整策略进行治理模式的创新,并以南京市河西新城区的开发案例为实证,指出,柔性尺度调整释放出的制度创新在一定程度上支撑了中国城市快速增长的实现,但城市政府应该在保持适度的尺度柔性基础上,着眼于更为深刻、根本的制度性治理改革。
[9] 贺小婧, 刘云刚, 葛岳静. 2015.

钓鱼岛事件的尺度政治与言论分析

[J]. 世界地理研究, 24(3): 24-33.

URL      [本文引用: 1]     

[He X J, Liu Y G, Ge Y J.2015.

Analysis of the Diaoyu Islands dispute by the method of politics of scale and text analysis

[J]. World Regional Studies, 24(3): 24-33.]

URL      [本文引用: 1]     

[58] 张京祥, 程大林. 2002.

由行政区划调整到都市区管治

[J]. 规划师, 18(9): 9-11, 18.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0022.2002.09.003      URL      [本文引用: 1]      摘要

都市区是现代经济发展的空间单元,管治是整合其中发展要素的重要手段.从行政区划调整的分析入手,结合国外有关经验,阐述了管治思维在都市区发展中的基本运用.

[Zhang J X, Cheng D L.2002.

From administrative demarcation to urban governance

[J]. Planners, 18(9): 9-11, 18.]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0022.2002.09.003      URL      [本文引用: 1]      摘要

都市区是现代经济发展的空间单元,管治是整合其中发展要素的重要手段.从行政区划调整的分析入手,结合国外有关经验,阐述了管治思维在都市区发展中的基本运用.
[10] 洪菊花, 骆华松. 2015.

传媒的地缘环境视角研究

[J]. 云南地理环境研究, 27(5): 1-6.

URL      [本文引用: 1]     

[Hong J H, Luo H S.2015.

The study on media under the perspective of geo-environment

[J]. Yunnan Geographic Environment Research, 27(5): 1-6.]

URL      [本文引用: 1]     

[59] 张京祥, 李建波, 芮富宏. 2005.

竞争型区域管治: 机制、特征与模式: 以长江三角洲地区为例

[J].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14(5): 670-674.

URL     

[Zhang J X, Li J B, Rui F H.2005.

Competitive regional governance: Mechanism, feature and pattern: Case study of the Yangtze River Delta

[J].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 in the Yangtze Basin, 14(5): 670-674.]

URL     

[11] 胡志丁, 刘玉立, 李灿松, . 2014.

权力、地缘环境与地缘位势评价: 以中日钓鱼岛之争为例

[J]. 热带地理, 34(1): 50-57.

URL      [本文引用: 1]      摘要

权力是国际政治的一个永恒话题,然而,国际关系学对权力的研究缺乏空间维度。考虑空间距离、地缘环境(由地理环境、地缘关系和地缘结构3部分组成)等对权力的空间制约,权力在空间的不均衡分布就是地缘位势。据此理解,文章从权力的4个来源,即军事实力、经济实力、软实力和不平等相互依赖,并结合地理衰减原理构建了地缘位势评价方法。以中日钓鱼岛之争为例,定量评价了中日两国在钓鱼岛的地缘位势,结果表明:随着中国崛起,整体经济实力、军事实力和中日之间不平等相互依赖关系的转变,至2010年中国在钓鱼岛的地缘位势已经全面超越日本。这一评价结果既可以回应国人在钓鱼岛问题上的不同声音,同时也阐释了自2012年以来中国在钓鱼岛问题上积极的处理方式。

[Hu Z D, Liu Y L, Li C S, et al.2014.

Power, geo-setting and evaluation method of geo-potential: A case study of the dispute over China and Japan on the Diaoyu Islands

[J]. Tropical Geography, 34(1): 50-57.]

URL      [本文引用: 1]      摘要

权力是国际政治的一个永恒话题,然而,国际关系学对权力的研究缺乏空间维度。考虑空间距离、地缘环境(由地理环境、地缘关系和地缘结构3部分组成)等对权力的空间制约,权力在空间的不均衡分布就是地缘位势。据此理解,文章从权力的4个来源,即军事实力、经济实力、软实力和不平等相互依赖,并结合地理衰减原理构建了地缘位势评价方法。以中日钓鱼岛之争为例,定量评价了中日两国在钓鱼岛的地缘位势,结果表明:随着中国崛起,整体经济实力、军事实力和中日之间不平等相互依赖关系的转变,至2010年中国在钓鱼岛的地缘位势已经全面超越日本。这一评价结果既可以回应国人在钓鱼岛问题上的不同声音,同时也阐释了自2012年以来中国在钓鱼岛问题上积极的处理方式。
[60] 张耀光, 刘锴, 刘桂春. 2012.

从地图看中国南海海域疆界线的形成与演进: 中国南海九条断续国界线

[J]. 地理科学, 32(9): 1033-1040.

URL     

[Zhang Y G, Liu K, Liu G C.2012.

The evolvement of the state maritime boundary in South China Sea by maps: China's Nine-dotted maritime boundary line in South China Sea

[J]. Scientia Geographica Sinica, 32(9): 1033-1040.]

URL     

[12] 胡志丁, 骆华松, 侯钰. 2009.

边界效应的测定方法新探

[J]. 世界地理研究, 18(1): 19-26.

URL     

[Hu Z D, Luo H S, Hou Y.2009.

New exploration of the measurement method in the border effect

[J]. World Regional Studies, 18(1): 19-26.]

URL     

[61] 张耀光, 王圣云, 宋欣茹, . 2004.

大陆架在国家可管辖海域划界问题研究

[J]. 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 20(3): 52-55, 108.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2-0504.2004.03.012      URL      摘要

大陆架是地质地理学研究的内容,随着人类对海洋的开发,大陆架已成为国家在海洋权益维护方面重要的内容.该文阐述了大陆架制度的形成以及在可管辖海域划界中的作用,并对我国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制度以及大陆架在我国可管辖海域划界中所面临的问题进行了分析.

[Zhang Y G, Wang S Y, Song X R, et al.2004.

Study on delimitation of continental shelf in the national jurisdictional seas

[J]. Geography and Geo-Information Science, 20(3): 52-55, 108.]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2-0504.2004.03.012      URL      摘要

大陆架是地质地理学研究的内容,随着人类对海洋的开发,大陆架已成为国家在海洋权益维护方面重要的内容.该文阐述了大陆架制度的形成以及在可管辖海域划界中的作用,并对我国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制度以及大陆架在我国可管辖海域划界中所面临的问题进行了分析.
[13] 胡志丁, 骆华松, 李灿松, . 2012.

地缘安全视角下国家边界的“三重功能”及其优化组合

[J]. 人文地理, 27(3): 73-77.

URL      摘要

国家边界长期以来都是政治地理学研究中的突出主题。冷战结束后,东亚地区涌现大量毗邻国家之间的次区域合作,同时非传统边境安全异常突起。为此,国家边界由单一的维护传统边境安全的功能转变为同时维护传统边境安全、促进次区域经济合作及保障非传统边境安全的三重功能。这三者之间存在很强的内在联系,且相互之间在一定的条件下能够转化。在分析三者之间的内在联系的基础上,我们提出了形成梯级决策模式、合理定量化评估及建立多主体、多层次的协调机构来优化组合国家边界的"三重功能"的优化思路。

[Hu Z D, Luo H S, Li C S, et al.2012.

Triple functions of country border and its concerning optimized combination under the perspective of geopolitical security

[J]. Human Geography, 27(3): 73-77.]

URL      摘要

国家边界长期以来都是政治地理学研究中的突出主题。冷战结束后,东亚地区涌现大量毗邻国家之间的次区域合作,同时非传统边境安全异常突起。为此,国家边界由单一的维护传统边境安全的功能转变为同时维护传统边境安全、促进次区域经济合作及保障非传统边境安全的三重功能。这三者之间存在很强的内在联系,且相互之间在一定的条件下能够转化。在分析三者之间的内在联系的基础上,我们提出了形成梯级决策模式、合理定量化评估及建立多主体、多层次的协调机构来优化组合国家边界的"三重功能"的优化思路。
[62] 周振鹤. 1996.

地方行政制度改革的现状及问题

[J]. 战略与管理, (5): 17-22.

URL     

[Zhou Z H.1996.

Difang xingzheng zhidu gaige de xianzhuang ji wenti

[J]. Strategy and Management, (5): 17-22.]

URL     

[14] 黄耿志, 薛德升. 2015.

非正规经济的正规化: 广州城市摊贩空间治理模式与效应

[J]. 城市发展研究, 24(3): 51-57.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3862.2015.03.008      URL      [本文引用: 1]      摘要

流动摊贩的治理一直是我国城市管理的难题。通过对流动摊贩、疏导区摊贩和城市管理者的调查,研究了广州摊贩空间疏导的模式与效应。疏导区是一种通过发挥基层政府和社会的作用,把闲置空间资源转化为摊贩经营场所的治理模式。调查显示,83%的流动摊贩对疏导区持否定和怀疑态度。究其原因,疏导区存在正负效应,前者表现在为摊贩提供了稳定的经营场所、良好的经营环境和扩大经营规模的机会,后者表现在租金商业化、空间固定化、区位限制和进入权不平等等剥夺了摊贩低成本、流动性等优势和降低了摊贩对政策的信任。寻求适度正规化,使摊贩进入疏导区后的收益大于损失,应是改善摊贩疏导政策的核心。

[Huang G Z, Xue D S.2015.

Formalization of informal economy: Effects of the policy of permitted vending places for street vendors in Guangzhou

[J]. Urban Development Studies, 24(3): 51-57.]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3862.2015.03.008      URL      [本文引用: 1]      摘要

流动摊贩的治理一直是我国城市管理的难题。通过对流动摊贩、疏导区摊贩和城市管理者的调查,研究了广州摊贩空间疏导的模式与效应。疏导区是一种通过发挥基层政府和社会的作用,把闲置空间资源转化为摊贩经营场所的治理模式。调查显示,83%的流动摊贩对疏导区持否定和怀疑态度。究其原因,疏导区存在正负效应,前者表现在为摊贩提供了稳定的经营场所、良好的经营环境和扩大经营规模的机会,后者表现在租金商业化、空间固定化、区位限制和进入权不平等等剥夺了摊贩低成本、流动性等优势和降低了摊贩对政策的信任。寻求适度正规化,使摊贩进入疏导区后的收益大于损失,应是改善摊贩疏导政策的核心。
[63] 周振鹤. 2013.

范式的转换: 沿革地理—政区地理—政治地理的进程

[J].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 人文社会科学版, 52(1): 111-121.

URL      摘要

中国历史政治地理经历了从沿革地理、政区地理到政治地理的范式转换。沿革地理依据研究内容的 发展,可分为史料编纂、考证订讹、历代大势的研究阶段。与传统的政区沿革着重于政区的历时变化不同,上世纪80年代提出的历史政区地理强调共时的政区结 构。90年代逐渐出现的政治地理学主要研究政治过程对于地理区域变迁的影响、边疆区与核心区的变迁、首都定位的地缘政治基础、行政区划与行政中心的变迁 等。对中国学者而言,不仅有丰富的文献遗存可以凭借,而且中国古代对政治与地理关系特别重视,留下大量思考成果,因此使得政治地理的研究有比其他国家更加 优越的研究空间,前景广阔。

[Zhou Z H.2013.

Conversion in the paradigm: The progress from evolutionary geography, administrative geography to political geography

[J]. Journal of Huazhong Normal University: 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 52(1): 111-121.]

URL      摘要

中国历史政治地理经历了从沿革地理、政区地理到政治地理的范式转换。沿革地理依据研究内容的 发展,可分为史料编纂、考证订讹、历代大势的研究阶段。与传统的政区沿革着重于政区的历时变化不同,上世纪80年代提出的历史政区地理强调共时的政区结 构。90年代逐渐出现的政治地理学主要研究政治过程对于地理区域变迁的影响、边疆区与核心区的变迁、首都定位的地缘政治基础、行政区划与行政中心的变迁 等。对中国学者而言,不仅有丰富的文献遗存可以凭借,而且中国古代对政治与地理关系特别重视,留下大量思考成果,因此使得政治地理的研究有比其他国家更加 优越的研究空间,前景广阔。
[15] 黄耿志, 薛德升, 金利霞. 2016.

城市流动摊贩的微区位选择机制: 基于广州市200个摊贩访谈的实证研究

[J]. 人文地理, 31(1): 57-64.

URL      [本文引用: 1]      摘要

要:流动摊贩对缓解城市失业和贫困问题发挥了重要作用。以广州为例,运用GIS空间分析和半结构式访谈的方法,研究了摊贩的空间分布特征与摊贩区位因子的微观作用机制。摊贩在不同空间尺度呈现集聚分布,在不同时间尺度呈现有规律的数量变化。摊贩的区位选择主要受市场因素作用,但同时受到住地与摆卖地之间的距离、政府管制、外部相关利益主体(商户、公共场所管理者、居民)的干预以及摊贩之间的竞争与合作的微妙影响,结果不是市场最大化原则下的最优区位,而是合理的区位。强调市场因素的内涵不仅包括人流量,还包括消费者的消费能力和需求。摊贩区位选择没有偏离现代区位论的思想,其区位决策是经济与非经济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Huang G Z, Xue D S, Jin L X.2016.

Micro-location decision making of urban street vendors: Evidence from interviews with 200 vendors in Guangzhou

[J]. Human Geography, 31(1): 57-64.]

URL      [本文引用: 1]      摘要

要:流动摊贩对缓解城市失业和贫困问题发挥了重要作用。以广州为例,运用GIS空间分析和半结构式访谈的方法,研究了摊贩的空间分布特征与摊贩区位因子的微观作用机制。摊贩在不同空间尺度呈现集聚分布,在不同时间尺度呈现有规律的数量变化。摊贩的区位选择主要受市场因素作用,但同时受到住地与摆卖地之间的距离、政府管制、外部相关利益主体(商户、公共场所管理者、居民)的干预以及摊贩之间的竞争与合作的微妙影响,结果不是市场最大化原则下的最优区位,而是合理的区位。强调市场因素的内涵不仅包括人流量,还包括消费者的消费能力和需求。摊贩区位选择没有偏离现代区位论的思想,其区位决策是经济与非经济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64] 朱传耿, 王振波, 孟召宜. 2007.

我国省际边界区域的研究进展及展望

[J]. 经济地理, 27(2): 302-305, 290.

URL      [本文引用: 1]     

[Zhu C G, Wang Z B, Meng Z Y.2007.

Recent progress of studies on the provincial border regions and its prospects in China

[J]. Economic Geography, 27(2): 302-305, 290.]

URL      [本文引用: 1]     

[16] 郎一环, 王礼茂. 2007.

俄罗斯能源地缘政治战略及中俄能源合作前景

[J]. 资源科学, 29(5): 201-206.

URL      Magsci      摘要

罗斯石油天然气产量均居世界首位,能源出口已成为俄罗斯经济复兴和人民生活改善的主要源泉,也是俄罗斯作为重振大国地位、“复兴国家”的重要武器和工具。从近年来俄罗斯能源地缘战略走势来看,主要有以下特征:①从政治关系出发,调整对独联体国家的能源政策;②“重回欧洲”大国目标出发,以“能源杠杆”制衡欧盟;③从国家经济利益出发,与欧佩克国家竞争多于合作;④从油气出口多元化出发,调整能源出口结构,向亚太国家倾斜;⑤以能源合作调剂与美国的关系。能源领域的合作是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中俄双方都很重要。为此中方应做到:①加强对俄罗斯能源政策和能源投资环境的综合考察和研究;②认真研究俄罗斯国情,充分认识处于经济体制转型时期的多民族大国的复杂性;③充分发挥中俄同为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和战略协作伙伴关系,推动能源经济合作;④严格按照国际法规和国际通行原则,规范中俄能源合作的行为。

[Lang Y H, Wang L M.2007.

Russian energy geopolitic strategy and the prospects of Sino-Russia energy cooperation

[J]. Resources Science, 29(5): 201-206.]

URL      Magsci      摘要

罗斯石油天然气产量均居世界首位,能源出口已成为俄罗斯经济复兴和人民生活改善的主要源泉,也是俄罗斯作为重振大国地位、“复兴国家”的重要武器和工具。从近年来俄罗斯能源地缘战略走势来看,主要有以下特征:①从政治关系出发,调整对独联体国家的能源政策;②“重回欧洲”大国目标出发,以“能源杠杆”制衡欧盟;③从国家经济利益出发,与欧佩克国家竞争多于合作;④从油气出口多元化出发,调整能源出口结构,向亚太国家倾斜;⑤以能源合作调剂与美国的关系。能源领域的合作是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中俄双方都很重要。为此中方应做到:①加强对俄罗斯能源政策和能源投资环境的综合考察和研究;②认真研究俄罗斯国情,充分认识处于经济体制转型时期的多民族大国的复杂性;③充分发挥中俄同为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和战略协作伙伴关系,推动能源经济合作;④严格按照国际法规和国际通行原则,规范中俄能源合作的行为。
[65] Agnew J.1996.

Political geography: A reader

[M]. London, UK: Edward Arnold.

[本文引用: 1]     

[66] Delaney D, Leitner H.1997.

The political construction of scale

[J]. Political Geography, 16(2): 93-97.

https://doi.org/10.1016/S0962-6298(96)00045-5      URL      [本文引用: 1]      摘要

The display of three-dimensional (3D) quantitative data sets is a basic topic of research in cartography, image processing, and applications related to spatial information. A new application for data visualization and analysis, which combines color vision and depth perception, has been developed using the effect known as chromo-stereoscopy based on Einthoven's theory. It enables the generation of flat color composite images from multisource data in which depth information is coded into colors. When viewed with double prism refraction ChromaDepth((TM)) glasses, a ''dramatic'' 3D effect is produced. Following a description of the method, the geometric and radiometric processing parameters are qualitatively analyzed to assess their impact on the quality of the chrome-stereoscopic images and depth perception.
[17] 李灿松, 葛岳静, 马纳, . 2015.

基于行为主体的缅甸排华思潮产生及其原因解析

[J]. 世界地理研究, 24(2): 20-30.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4-9479.2015.02.003      URL      摘要

2011 年密松水电站事件之后,缅甸排华思潮不断攀升.这一思潮伴随着缅甸民主改革的进程不断发展,成为影响中缅关系转折和思考中国外交政策转变的重要触发点,文章结合缅甸各阶层的情感和不同行为体行为、利用情感地缘政治和国际关系的建构主义理论,从缅甸排华思潮产生的国内国际地缘政治格局出发,从宏微观两个层面构建缅甸排华思潮产生的分析框架.利用框架从缅甸殖民时期以来形成的“羞辱”文化、民主改革之后缅甸局势变动、长期形成的文化心理等宏观背景,以及缅甸民众的排华记忆、民族主义盛行、对中国支持军政府的误解、华企在缅甸投资的产业结构、未能更好融入当地、对投资地各阶层利益的忽视、非政府组织对民众的错误诱导、媒体过分关注华企和华人以及过分夸大华企的影响等微观主体剖析缅甸排华思潮主要原因.结合其产生的过程和形成的机制,从国家外交政策调整、华企和华人行为的转变、加强与缅甸非政府组织联系、正确引导媒体等方面提出相应的对策.

[Li C S, Ge Y J, Ma N, et al.2015.

An analysis on the formation and cause of anti-China sentiment in Myanmar based on actant

[J]. World Regional Studies, 24(2): 20-30.]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4-9479.2015.02.003      URL      摘要

2011 年密松水电站事件之后,缅甸排华思潮不断攀升.这一思潮伴随着缅甸民主改革的进程不断发展,成为影响中缅关系转折和思考中国外交政策转变的重要触发点,文章结合缅甸各阶层的情感和不同行为体行为、利用情感地缘政治和国际关系的建构主义理论,从缅甸排华思潮产生的国内国际地缘政治格局出发,从宏微观两个层面构建缅甸排华思潮产生的分析框架.利用框架从缅甸殖民时期以来形成的“羞辱”文化、民主改革之后缅甸局势变动、长期形成的文化心理等宏观背景,以及缅甸民众的排华记忆、民族主义盛行、对中国支持军政府的误解、华企在缅甸投资的产业结构、未能更好融入当地、对投资地各阶层利益的忽视、非政府组织对民众的错误诱导、媒体过分关注华企和华人以及过分夸大华企的影响等微观主体剖析缅甸排华思潮主要原因.结合其产生的过程和形成的机制,从国家外交政策调整、华企和华人行为的转变、加强与缅甸非政府组织联系、正确引导媒体等方面提出相应的对策.
[67] Hu Z D, Ge Y J.2014.

The geopolitical energy security evaluation method and a China case application based on politics of scale

[J]. Sustainability, 6(9): 5682-5696.

https://doi.org/10.3390/su6095682      URL      摘要

Combining the theories of politics of scale from political geography, security theory from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and energy security theory, and putting the scale conversion of energy contention, geographical relationship and geo-structure in geo-setting, and the three properties of safety in consideration, this paper rebuilds a geo-energy security evaluation model and uses the model to quantitatively evaluate China’s geo-oil energy security in the Russian Pacific oil pipeline construction from 1995 to 2010. Five results could be drawn as follows: (1) from the aspect of time, an up-surging Geo-oil Safety Index of China in the Russian Pacific oil pipeline construction indicated an increasingly disadvantage of China in the geo-oil contention by politics of scale. If the United States and South Korea are involved, the competition would be further intensified; (2) from the aspect of geopolitical relationship, a general decrease occurred in the Sino-Japan Energy Competition Index, but a specific increase appeared in the competition of energy imports from Russia, by China and Japan individually; (3) from the aspect of regional strategy of energy export, an obvious downward tendency in Energy Export Strategy Index showed that Russia has changed its export destination off of Europe; (4) from the aspect of geo-security, a relatively steady proportion of China’s oil consumption, and a friendly comprehensive strategic partnership of cooperation between China and Russia, reduced the worries of China’s geo-oil energy security to some extent; (5) from the aspect of geopolitical structure, the increasing comprehensive national power in China, driven by rapid economic growth, will intensify the geo-oil competition in Northeast Asia.
[68] Kelly P.2006.

A critique of critical geopolitics

[J]. Geopolitics, 11(1): 24-53.

https://doi.org/10.1080/14650040500524053      URL      [本文引用: 1]      摘要

Comparisons between classical and critical geopolitics are made with the suggestion that both versions, although different in most respects, are equally legitimate for study and perhaps may be brought closer together, at least in ways that may complement each other, after inspection of their comparative approaches. The classical version deserves consideration as a contribution to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theory and to foreign policy making. The critical approach provides a needed and necessary critique of the classical, exposing its weaknesses and suggesting an emancipatory alternative. Accordingly, the author has selected a variety of associated characteristics that show the primary variations between the classical and the critical, illustrated by appropriate quotations and examples, with again the conclusion that both versions of geopolitics, the classical and the critical, merit credibility, and that a possibility exists where certain connections may be located between the two that could mutually clarify and strengthen their unique contributions to geopolitics as a whole.
[18] 李灿松, 胡志丁, 葛岳静, . 2014.

当前国外政治地理学边境安全研究进展

[J]. 热带地理, 34(4): 454-462.

URL      Magsci      摘要

<p>如何在边境地区最大限度地实现人流、物流和资金流等自由、快速的有效流动,从而促进国家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防止国际犯罪集团、恐怖主义、非法移民、毒品和大量破坏性武器通过边境地区进入本国,以保证边境和国家的安全,已经成为各国对边境安全研究的核心。当前围绕这一主题国外政治地理学对边境安全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边境安全研究的基本理论探讨、自由贸易与边境安全、恐怖主义与边境安全和先进技术应用与边境安全等4个方面。文章在梳理这4个专题已有研究的基础上,总结了今后边境安全需要进一步深入探讨的基本问题:1)边境安全的理论与实践之间的不一致性;2)高新技术在边境安全管理中的应用;3)边境安全管理中的双边合作;4)边境安全预警体系构建。最后,提出了国外边境安全研究对中国边境安全的一些启示。</p>

[Li C S, Hu Z D, Ge Y J, et al.2014.

Progress of foreign political geography in border security studies

[J]. Tropical Geography, 34(4): 454-462.]

URL      Magsci      摘要

<p>如何在边境地区最大限度地实现人流、物流和资金流等自由、快速的有效流动,从而促进国家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防止国际犯罪集团、恐怖主义、非法移民、毒品和大量破坏性武器通过边境地区进入本国,以保证边境和国家的安全,已经成为各国对边境安全研究的核心。当前围绕这一主题国外政治地理学对边境安全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边境安全研究的基本理论探讨、自由贸易与边境安全、恐怖主义与边境安全和先进技术应用与边境安全等4个方面。文章在梳理这4个专题已有研究的基础上,总结了今后边境安全需要进一步深入探讨的基本问题:1)边境安全的理论与实践之间的不一致性;2)高新技术在边境安全管理中的应用;3)边境安全管理中的双边合作;4)边境安全预警体系构建。最后,提出了国外边境安全研究对中国边境安全的一些启示。</p>
[19] 李明杰, 丘君. 2010.

韩国处理独岛争议措施对我国维护钓鱼岛主权的启示

[J]. 海洋开发与管理, 27(10): 58-61.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5-9857.2010.10.017      URL      [本文引用: 1]      摘要

近年来韩日之间围绕独岛(竹岛)一直纷争不断,韩国为了对独岛实施有效管理而制订了一系列政策和措施,使韩国在韩日之间独岛争议中处于有利地位。韩国处理独岛争议的措施对于我国主张钓鱼岛主权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Li M J, Qiu J.2010.

Inspiration of the measures of South Korea dealing with Dokdo dispute on the safeguard of China's sovereignty over the Diaoyu Islands

[J]. Ocean Development and Management, 27(10): 58-61.]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5-9857.2010.10.017      URL      [本文引用: 1]      摘要

近年来韩日之间围绕独岛(竹岛)一直纷争不断,韩国为了对独岛实施有效管理而制订了一系列政策和措施,使韩国在韩日之间独岛争议中处于有利地位。韩国处理独岛争议的措施对于我国主张钓鱼岛主权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20] 李铁立, 姜怀宇. 2005.

次区域经济合作机制研究: 一个边界效应的分析框架

[J]. 东北亚论坛, 14(3): 90-94.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3-7411.2005.03.019      URL      [本文引用: 1]      摘要

次区域经济合作是二战以后伴随经济全球化和经济一体化而广泛出现的一种区域合作现象,这种区域合作是边境区经济行为体的互动过程,受国家边界的影响强烈.从边界的经济属性上分析,边界对次区域经济合作的影响可归纳为屏蔽效应和中介效应.总地看,国家资源的相对稀缺性和经济行为体对外部市场拓展的愿望使各国边界屏蔽效应向中介效应转化,这是一种趋势,会不断促进次区域经济合作的发展.其转化的动力机制来自于参与合作各方的中央政府、地方政府和企业.

[Li T L, Jiang H Y.2005.

The research on mechanism of sub - regional economic cooperation: An analyzing framework from the view of border-affect

[J]. Northeast Asia Forum, 14(3): 90-94.]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3-7411.2005.03.019      URL      [本文引用: 1]      摘要

次区域经济合作是二战以后伴随经济全球化和经济一体化而广泛出现的一种区域合作现象,这种区域合作是边境区经济行为体的互动过程,受国家边界的影响强烈.从边界的经济属性上分析,边界对次区域经济合作的影响可归纳为屏蔽效应和中介效应.总地看,国家资源的相对稀缺性和经济行为体对外部市场拓展的愿望使各国边界屏蔽效应向中介效应转化,这是一种趋势,会不断促进次区域经济合作的发展.其转化的动力机制来自于参与合作各方的中央政府、地方政府和企业.
[21] 李振. 2010.

从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立项项目看中国政治学科发展状况: 基于1993-2008年国家社科基金政治学类立项项目的分析

[J]. 社会科学管理与评论, (1): 59-66.

URL      [本文引用: 1]      摘要

本文通过对1993—2008年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政治学类立项项目的统计分析,从立项数目、立项主题、项目成果形式和立项机构分布等方面呈现了中国政治学现阶段的发展状况,并分析了该学科发展过程中的经验和问题。

[Li Z.2010.

The research situations on political science in mainland China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national fund of 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

[J]. Management and Review of Social Sciences, (1): 59-66.]

URL      [本文引用: 1]      摘要

本文通过对1993—2008年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政治学类立项项目的统计分析,从立项数目、立项主题、项目成果形式和立项机构分布等方面呈现了中国政治学现阶段的发展状况,并分析了该学科发展过程中的经验和问题。
[22] 李正, 陈才. 2013.

次区域合作背景下国际河流通航利用的冲突模式: 澜沧江—湄公河与图们江的实践比较

[J]. 东北亚论坛, (2): 99-105.

URL      [本文引用: 1]     

[Li Z, Chen C.2013.

The conflict model of international river navigation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sub-regional cooperation: A practical comparison between Lancang-Mekong River and Tumen River

[J]. Northeast Asia Forum, (2): 98-105.]

URL      [本文引用: 1]     

[23] 李正, 甘静, 曹洪华. 2013.

图们江国际通航的合作困局及其应对策略

[J]. 世界地理研究, 22(1): 39-46.

URL      [本文引用: 1]     

[Li Z, Gan J, Cao H H.2013.

The cooperation dilemma of international navigation and its countermeasures in Tumen River

[J]. World Regional Studies, 22(1): 39-46.]

URL      [本文引用: 1]     

[24] 林清清, 朱竑, 陶伟. 2014.

1987年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中的旅游地理学

[J]. 地理学报, 69(8): 1159-1176.

https://doi.org/10.11821/dlxb201408011      URL      [本文引用: 1]      摘要

中国旅游地理学研究经过30多年的积累,已发展成一门独立的学科。本文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1987年至2013年近30年的旅游研究相关的资助项目为资料来源,通过历时态的方法分析了历年资助项目的数量、额度及类别的变化,从总体上了解旅游地理学研究在国家自科基金委资助下的发展情况;通过对资助项目研究内容的分析,梳理了21个研究主题的动态变化及过程。分析表明:1近30年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对旅游研究项目资助的力度大为加强,且向青年项目和地区项目倾斜明显。基金委的资助对旅游研究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2在旅游影响、旅游地演化规律、重要典型性旅游地研究、旅游理论与方法、城市旅游研究等方面获得的资助项目较多。资助项目从初期应用性研究正在走向多元、细化的深度研究阶段;3需反思的是,中国的旅游研究是否已形成了中国特点?在丰富的旅游现象背后,如何做出更有价值的理论构建?如何更有效地整合不同学科的研究力量?实用性强的旅游研究如何更好地为社会服务?

[Lin Q Q, Zhu H, Tao W.2014.

Tourism geography research funded by NSFC over the past 30 years

[J]. Acta Geographica Sinica, 69(8): 1159-1176.]

https://doi.org/10.11821/dlxb201408011      URL      [本文引用: 1]      摘要

中国旅游地理学研究经过30多年的积累,已发展成一门独立的学科。本文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1987年至2013年近30年的旅游研究相关的资助项目为资料来源,通过历时态的方法分析了历年资助项目的数量、额度及类别的变化,从总体上了解旅游地理学研究在国家自科基金委资助下的发展情况;通过对资助项目研究内容的分析,梳理了21个研究主题的动态变化及过程。分析表明:1近30年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对旅游研究项目资助的力度大为加强,且向青年项目和地区项目倾斜明显。基金委的资助对旅游研究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2在旅游影响、旅游地演化规律、重要典型性旅游地研究、旅游理论与方法、城市旅游研究等方面获得的资助项目较多。资助项目从初期应用性研究正在走向多元、细化的深度研究阶段;3需反思的是,中国的旅游研究是否已形成了中国特点?在丰富的旅游现象背后,如何做出更有价值的理论构建?如何更有效地整合不同学科的研究力量?实用性强的旅游研究如何更好地为社会服务?
[25] 林拓, 申立. 2016.

行政区划优化: 与国家治理同行

[J].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4): 77-86.

URL     

[Lin T, Shen L.2016.

Administrative division optimization: Together with National governance

[J]. Comparative Economic & Social Systems, (4): 77-86.]

URL     

[26] 刘豫萍, 罗小龙, 殷洁. 2015.

行政区划调整对小城镇发展的负向影响: 以湖南省华容县沿江乡镇为例

[J]. 城市问题, (11): 4-9.

URL     

[Liu Y P, Luo X L, Yin J.2015.

Negative influence on the development of small towns by administrative division adjustment: Taking towns aside the Yangtze River of Hua'rong County of Hunan Province

[J]. Urban Problems, (11): 4-9.]

URL     

[27] 刘云刚. 2009.

中国政治地理学研究展望

[J]. 人文地理, 24(2): 12-16, 28.

URL      [本文引用: 1]     

[Liu Y G.2009.

A research perspective on Chinese political geography

[J]. Human Geography, 24(2): 12-16, 28.]

URL      [本文引用: 1]     

[28] 刘云刚, 靳杰. 2014.

区划调整的城市化效应: 中山市的案例研究

[J]. 地理科学进展, 33(8): 1047-1057.

https://doi.org/10.11820/dlkxjz.2014.08.005      URL      Magsci      摘要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进入快速城市化发展期,地方政府在城市发展中的作用凸显,而区划调整是其最常用的行政手段之一。区划调整带来土地的快速非农化,但同时也带来了虚假城市化、被动城市化等诟病。本文通过对广东省中山市行政区划调整的案例研究,探讨了地方政府采取区划调整推动地区发展的时效性,并以此为基础,定义了“区划调整先导型城市化”的概念。即以区划调整为先导,带动乡村地区基础设施、产业结构、社会管理、居民意识等的城市化转型。这种转型过程在短期来看是“虚假”的,但从长时段来看则是一种由虚假→部分真实→真实的渐进城市化过程。对于该结论的普适性,尚待进一步的研究。

[Liu Y G, Jin J.2014.

Effect of city administrative division adjustment on urbanization: A case study of Zhongshan City

[J]. Progress in Geography, 33(8): 1047-1057.]

https://doi.org/10.11820/dlkxjz.2014.08.005      URL      Magsci      摘要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进入快速城市化发展期,地方政府在城市发展中的作用凸显,而区划调整是其最常用的行政手段之一。区划调整带来土地的快速非农化,但同时也带来了虚假城市化、被动城市化等诟病。本文通过对广东省中山市行政区划调整的案例研究,探讨了地方政府采取区划调整推动地区发展的时效性,并以此为基础,定义了“区划调整先导型城市化”的概念。即以区划调整为先导,带动乡村地区基础设施、产业结构、社会管理、居民意识等的城市化转型。这种转型过程在短期来看是“虚假”的,但从长时段来看则是一种由虚假→部分真实→真实的渐进城市化过程。对于该结论的普适性,尚待进一步的研究。
[29] 刘云刚, 谭宇文. 2010.

全球化背景下的日本移民动态研究

[J]. 世界地理研究, 19(3): 62-71.

URL     

[Liu Y G, Tan Y W.2010.

Trends of Japanese migration in the world and China

[J]. World Regional Studies, 19(3): 62-71.]

URL     

[30] 刘云刚, 谭宇文, 周雯婷. 2010.

广州日本移民的生活活动与生活空间

[J]. 地理学报, 65(10): 1173-1186.

https://doi.org/10.11821/xb201010003      URL      [本文引用: 2]      摘要

改革开放后广州对外贸易持续快 速增长,吸引了大批外籍人士迁入,其中日本移民的增长尤为显著。本文以问卷调查和半结构化访谈的方法,对居住在广州市的日本移民的生活活动空间进行研究。 从宏观上探讨其聚居形态,从微观上把握其居住、购物、饮食、教育、交友等生活活动的空间行为特征及其制约因素。研究表明,在广州的日本移民主要为受企业派 遣的旅居移民及其家属,其生活活动空间相对孤立和封闭。促成其封闭性或源于两方面因素:一是由于多语言环境、针对移民的政策法规及社会保障制度缺失等制度 环境的影响,二是由移民的生活习惯及民族性格所造成的文化特性使然。日本移民的生活空间具有主动集聚和被动隔离的特征,而提高城市的国际化水平有助于增加 其选择机会,减少封闭性的形成。

[Liu Y G, Tan Y W, Zhou W T.2010.

Japanese expatriates in Guangzhou City: The activity and living space

[J]. Acta Geographica Sinica, 65(10): 1173-1186.]

https://doi.org/10.11821/xb201010003      URL      [本文引用: 2]      摘要

改革开放后广州对外贸易持续快 速增长,吸引了大批外籍人士迁入,其中日本移民的增长尤为显著。本文以问卷调查和半结构化访谈的方法,对居住在广州市的日本移民的生活活动空间进行研究。 从宏观上探讨其聚居形态,从微观上把握其居住、购物、饮食、教育、交友等生活活动的空间行为特征及其制约因素。研究表明,在广州的日本移民主要为受企业派 遣的旅居移民及其家属,其生活活动空间相对孤立和封闭。促成其封闭性或源于两方面因素:一是由于多语言环境、针对移民的政策法规及社会保障制度缺失等制度 环境的影响,二是由移民的生活习惯及民族性格所造成的文化特性使然。日本移民的生活空间具有主动集聚和被动隔离的特征,而提高城市的国际化水平有助于增加 其选择机会,减少封闭性的形成。
[31] 刘云刚, 王丰龙. 2011

a. 尺度的人文地理内涵与尺度政治: 基于1980年代以来英语圈人文地理学的尺度研究

[J]. 人文地理, 26(3): 1-6.

URL      [本文引用: 1]     

[Liu Y G, Wang F L.2011

a. Concept of scale in human geography and politics of scale: Based on Anglophone human geography since 1980s

[J]. Human Geography, 26(3): 1-6.]

URL      [本文引用: 1]     

[32] 刘云刚, 王丰龙. 2011

b. 三鹿奶粉事件的尺度政治分析

[J]. 地理学报, 66(10): 1368-1378.

https://doi.org/10.11821/xb201110007      URL      [本文引用: 1]      摘要

本文在详细剖析西方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提出尺度政治分析的一般框架,并运用该框架分析了2008年发生在中国的三鹿奶粉事件的尺度变换过程。在此基础上,通过案例比较总结了中西方尺度政治的差异,并揭示了在中国尺度政治研究的有效性及其应用领域。对三鹿奶粉事件的分析表明,中国的社会事件含有多种利益主体和复杂的尺度政治过程,尤其是中央和地方两级政府在其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尺度政治分析清晰地再现了中央和地方政府在社会事件中由第三方向强势方转化的取向及其尺度下推行为,同时也凸显了在中国独立的第三方尺度政治相对缺失的问题。通过三鹿案例的剖析,本文进一步完善了尺度政治的理论框架,也证实了在中国进行尺度政治分析的可行性。分析表明,尺度政治源于地理思维,但它同样也可对社会学、政治学等其他学科产生影响;它不仅是对尺度概念的一种深化,更可成为解构社会现实的一个有效工具。

[Liu Y G, Wang F L.2011

b. Politics of scale in “Sanlu-Milkpowder Scandal”

[J]. Acta Geographica Sinica, 66(10): 1368-1378.]

https://doi.org/10.11821/xb201110007      URL      [本文引用: 1]      摘要

本文在详细剖析西方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提出尺度政治分析的一般框架,并运用该框架分析了2008年发生在中国的三鹿奶粉事件的尺度变换过程。在此基础上,通过案例比较总结了中西方尺度政治的差异,并揭示了在中国尺度政治研究的有效性及其应用领域。对三鹿奶粉事件的分析表明,中国的社会事件含有多种利益主体和复杂的尺度政治过程,尤其是中央和地方两级政府在其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尺度政治分析清晰地再现了中央和地方政府在社会事件中由第三方向强势方转化的取向及其尺度下推行为,同时也凸显了在中国独立的第三方尺度政治相对缺失的问题。通过三鹿案例的剖析,本文进一步完善了尺度政治的理论框架,也证实了在中国进行尺度政治分析的可行性。分析表明,尺度政治源于地理思维,但它同样也可对社会学、政治学等其他学科产生影响;它不仅是对尺度概念的一种深化,更可成为解构社会现实的一个有效工具。
[33] 刘云刚, 仵明霞. 2016.

领域化视角下的珠三角乡村城市化再思考: 以广州市旧水坑村为例

[J]. 地理科学, 36(12): 1834-1842.

URL      摘要

从领域视角看,改革开放以来出现的自下而上的乡村城市化过程即是乡村地域的重新领域化与再/去领域化过程。以广州市旧水坑村为案例,运用实地调查、访谈的方法,对乡村城市化过程中社会、市场和行政力量等领域化主体的作用机制进行了剖析。研究发现,村民代表的社会力量是乡村领域化的设计者,而行政力量、市场力量试图通过在其中构建独立领域以增强话语权。叠置的领域和差异悬殊的空间资源支配能力致使资源争夺加剧及非均衡的空间-权力结构形成,并导致村庄发展管治的混乱。因此,需要尽快构建多元主体有机组合的领域单元及均衡的领域政治体系,以实现乡村地域的可持续发展。

[Liu Y G, Wu M X.2016.

Rural urbanization and territorialization in the Pearl River Delta: A case study of Jiu-Shui-Keng Village in Guangzhou City

[J]. Scientia Geographica Sinica, 36(12): 1834-1842.]

URL      摘要

从领域视角看,改革开放以来出现的自下而上的乡村城市化过程即是乡村地域的重新领域化与再/去领域化过程。以广州市旧水坑村为案例,运用实地调查、访谈的方法,对乡村城市化过程中社会、市场和行政力量等领域化主体的作用机制进行了剖析。研究发现,村民代表的社会力量是乡村领域化的设计者,而行政力量、市场力量试图通过在其中构建独立领域以增强话语权。叠置的领域和差异悬殊的空间资源支配能力致使资源争夺加剧及非均衡的空间-权力结构形成,并导致村庄发展管治的混乱。因此,需要尽快构建多元主体有机组合的领域单元及均衡的领域政治体系,以实现乡村地域的可持续发展。
[34] 陆大道, 杜德斌. 2013.

关于加强地缘政治地缘经济研究的思考

[J]. 地理学报, 68(6): 723-727.

URL      摘要

大国间的争霸与兴衰更替,无疑不受地缘政治和地缘经济法则的支配。冷战结束以来,随着中国等新兴国家经济的迅速发展,国际权力结构正发生深刻重组,世界正在进入新的地缘政治、地缘经济大时代,中国和平发展亟需地缘政治学、地缘经济学的理论支撑。本文在总结世界地缘政治和地缘经济发展态势的基础上,从思想渊源上论述了地理学在地缘政治学和地缘经济学发展中的基础性作用,剖析了当前中国地理学在地缘政治地缘经济领域研究中的不足,进而提出了地理学界如何加强地缘政治地缘经济研究的几点建议。

[Lu D D, Du D B.2013.

Some thoughts on the strengthening of geopolitical and geo-economic studies

[J]. Acta Geographica Sinica, 68(6): 723-727.]

URL      摘要

大国间的争霸与兴衰更替,无疑不受地缘政治和地缘经济法则的支配。冷战结束以来,随着中国等新兴国家经济的迅速发展,国际权力结构正发生深刻重组,世界正在进入新的地缘政治、地缘经济大时代,中国和平发展亟需地缘政治学、地缘经济学的理论支撑。本文在总结世界地缘政治和地缘经济发展态势的基础上,从思想渊源上论述了地理学在地缘政治学和地缘经济学发展中的基础性作用,剖析了当前中国地理学在地缘政治地缘经济领域研究中的不足,进而提出了地理学界如何加强地缘政治地缘经济研究的几点建议。
[35] 罗小龙, 陈果, 殷洁. 2011.

谁能代表我们: 转型期城市社区管治研究: 基于南京梅花山庄社区物管纠纷的实证分析

[J]. 城市观察, (1): 158-165.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4-7178.2011.01.017      URL      摘要

在单位制城市社区向物业小区的城市社区转型中,业主、业主委员会、物业服务公司、居委会等利 益相关者大量涌现,社区管治也随之出现。但转型期居委会基层组织和房地产行政主管部门“双线”管理的社区管治结构在物业管理纠纷时并非有效。本研究对南京 市梅花山庄社区物业管理纠纷进行实证研究,透视转型期社区管治的问题,并对改善社区管治提出一些建议。

[Luo X L, Chen G, Yin J.2011.

Who can represent us: A case study on community governance

[J]. Urban Insight, (1): 158-165.]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4-7178.2011.01.017      URL      摘要

在单位制城市社区向物业小区的城市社区转型中,业主、业主委员会、物业服务公司、居委会等利 益相关者大量涌现,社区管治也随之出现。但转型期居委会基层组织和房地产行政主管部门“双线”管理的社区管治结构在物业管理纠纷时并非有效。本研究对南京 市梅花山庄社区物业管理纠纷进行实证研究,透视转型期社区管治的问题,并对改善社区管治提出一些建议。
[36] 骆华松. 2006.

云南与泛珠三角区域合作和大湄公河次区域合作

[J]. 东南亚, (1): 28-34.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4-6392.2006.01.005      URL      [本文引用: 1]      摘要

自上世纪90年代初期以来,云南省凭借其独特的地理区位优势,从不同层面积极参与各种对内对外的区域经济合作,其中包括对外的大湄公河次区域(以下简称GMS)经济合作、东盟-湄公河流域开发合作、黄金四角经济合作、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以及对内的西南六省区七方合作、南贵昆

[Luo H S.2006.

Yunnan - Pan Pearl River Dalta cooperation and GMS cooperation

[J]. Southeast Asian, (1): 28-34.]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4-6392.2006.01.005      URL      [本文引用: 1]      摘要

自上世纪90年代初期以来,云南省凭借其独特的地理区位优势,从不同层面积极参与各种对内对外的区域经济合作,其中包括对外的大湄公河次区域(以下简称GMS)经济合作、东盟-湄公河流域开发合作、黄金四角经济合作、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以及对内的西南六省区七方合作、南贵昆
[37] 马学广, 李鲁奇. 2016.

尺度重组中海洋国家战略区域的策略与制度建构: 以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为例

[J]. 经济地理, 36(12): 8-14.

https://doi.org/10.15957/j.cnki.jjdl.2016.12.002      URL      [本文引用: 1]      摘要

基于对尺度重组现有分析框架和研究路径的探讨,运用“策略—制度”分析思路,以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为例分析了以海洋为定位的国家战略区域的建构.其中,策略建构旨在获得不同行动者的支持,关注“蓝色”话语的建构和基于领导权话语的尺度跳跃等策略;制度建构以区域制度架构的形成为目标,关注尺度结构本身的建构和重组,表现为区域协调组织的建立和调整、尺度间行政权限的转移、行政地域空间的整合和跨边界合作.这一思路结合了尺度研究的政治经济路径和后结构路径,对其它国家战略区域的分析也有一定借鉴意义.此外,研究还表明尺度重组是一个多元的概念和多向的过程,并同地方上特定的发展条件和行动者之间复杂的权力关系相关联.

[Ma X G, Li L Q.2016.

Strategic and institutional construction of marine national strategic region based on rescaling: A case study of Shandong Peninsula blue economic zone

[J]. Economic Geography, 36(12): 8-14.]

https://doi.org/10.15957/j.cnki.jjdl.2016.12.002      URL      [本文引用: 1]      摘要

基于对尺度重组现有分析框架和研究路径的探讨,运用“策略—制度”分析思路,以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为例分析了以海洋为定位的国家战略区域的建构.其中,策略建构旨在获得不同行动者的支持,关注“蓝色”话语的建构和基于领导权话语的尺度跳跃等策略;制度建构以区域制度架构的形成为目标,关注尺度结构本身的建构和重组,表现为区域协调组织的建立和调整、尺度间行政权限的转移、行政地域空间的整合和跨边界合作.这一思路结合了尺度研究的政治经济路径和后结构路径,对其它国家战略区域的分析也有一定借鉴意义.此外,研究还表明尺度重组是一个多元的概念和多向的过程,并同地方上特定的发展条件和行动者之间复杂的权力关系相关联.
[38] 毛汉英. 2014.

中国周边地缘政治与地缘经济格局和对策

[J]. 地理科学进展, 33(3): 289-302.

URL     

[Mao H Y.2014.

Geopolitical and geo-economic situation around and China’s strategies

[J]. Progress in Geography, 33(3): 289-302.]

URL     

[39] 彭飞, 韩增林. 2014.

东海问题的周边地缘环境解析

[J]. 世界地理研究, 23(2): 35-42.

URL     

[Peng F, Han Z L.2014.

The geopolitical environment of greater neighborhood of the East China Sea

[J]. World Regional Studies, 23(2): 35-42.]

URL     

[40] 钱丽芸, 朱竑. 2011.

从国家基金立项看文化地理学研究的状况和趋势: 基于知识生产的视角

[J]. 地理科学进展, 30(10): 1289-1297.

URL      [本文引用: 1]     

[Qian L Y, Zhu H.2011.

Progress in cultural geography research reflected by the projects supported by the nation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China: A perspective of knowledge production

[J]. Progress in Geography, 30(10): 1289-1297.]

URL      [本文引用: 1]     

[41] 唐雪琼, 朱竑, 王浩. 2008.

从国家社科基金资助情况看中国女性研究的发展态势

[J]. 妇女研究论丛, (5): 76-82.

URL      [本文引用: 1]      摘要

中国的女性研究起步较晚,但在众多学者的关注和国家社科基金等的 支持下,取得了较大的发展.本文通过对1993-2007年批准立项的国家社科基金有关女性项目进行归类统计,运用文献分析的方法,分析国家社科基金女性 研究项目的时空分布、学科类别、研究内容、研究成果、承担单位和主持人性别等方面的特征,以此反映近15年来中国女性研究的学术轨迹,旨在为中国女性研究 学者了解和把握中国女性研究的热点和发展趋势及申请相关基金项目提供参考.

[Tang X Q, Zhu H, Wang H.2008.

Assessing women's studies based on the funding of the national social sciences fund over years

[J]. Collection of Women's Studies, (5): 76-82.]

URL      [本文引用: 1]      摘要

中国的女性研究起步较晚,但在众多学者的关注和国家社科基金等的 支持下,取得了较大的发展.本文通过对1993-2007年批准立项的国家社科基金有关女性项目进行归类统计,运用文献分析的方法,分析国家社科基金女性 研究项目的时空分布、学科类别、研究内容、研究成果、承担单位和主持人性别等方面的特征,以此反映近15年来中国女性研究的学术轨迹,旨在为中国女性研究 学者了解和把握中国女性研究的热点和发展趋势及申请相关基金项目提供参考.
[42] 王博, 李旭阳, 胡志丁, . 2016.

基于问卷和访谈的中缅边民交往探究: 以南红坝―南伞镇―尖坪村段为例

[J]. 热带地理, 35(2): 260-266.

URL      [本文引用: 1]     

[Wang B, Li X Y, Hu Z D, et al.2016.

Communication between the inhabitants of Sino-Burmese border areas based on the questionnaire and interview: A case study of the section between Nanhong, Nansan Town and Jianping Villages, Yunnan

[J]. Tropical Geography, 35(2): 260-266.]

URL      [本文引用: 1]     

[43] 王丰龙, 刘云刚. 2011.

空间的生产研究综述与展望

[J]. 人文地理, 26(2): 13-19, 30.

URL      [本文引用: 1]      摘要

伴随人文地理学空间概念的“社会转向”和社会学中的”空间转向”,社会空间问题成为当今学术研究的一个新的热点,“空间的生产”理论则.作为一种新的理论视角,日益被越来越多的中国学者所认同和运用。然而,总体来看,目前国内对空间的生产的研究还有待完善,尤其缺乏一个整体的、能够跨越学科界限的理论框架。本文在梳理现有国内外有关空间的生产的研究的基础上,根据研究对象将现有理论归纳为三大方向(宏观、微观和一般研究),然后,重点从宏观和微观角度对现有研究进行了归纳;借鉴卡斯特尔斯等人的分析框架,构建了包含在地化和去地化两大核心过程的空间的生产理论分析框架,并基于此框架指出,资本的循环过程、转型期的社会运动、政府的企业化和土地利用政策、规划和空间正义是顺应中国实际需求的、未来有待进一步深化的研究话题。最后,作者也指出了空间生产研究方法上需要注意的集中倾向。

[Wang F L, Liu Y G.2011.

A review of researches on the production of space

[J]. Human Geography, 26(2): 13-19, 30.]

URL      [本文引用: 1]      摘要

伴随人文地理学空间概念的“社会转向”和社会学中的”空间转向”,社会空间问题成为当今学术研究的一个新的热点,“空间的生产”理论则.作为一种新的理论视角,日益被越来越多的中国学者所认同和运用。然而,总体来看,目前国内对空间的生产的研究还有待完善,尤其缺乏一个整体的、能够跨越学科界限的理论框架。本文在梳理现有国内外有关空间的生产的研究的基础上,根据研究对象将现有理论归纳为三大方向(宏观、微观和一般研究),然后,重点从宏观和微观角度对现有研究进行了归纳;借鉴卡斯特尔斯等人的分析框架,构建了包含在地化和去地化两大核心过程的空间的生产理论分析框架,并基于此框架指出,资本的循环过程、转型期的社会运动、政府的企业化和土地利用政策、规划和空间正义是顺应中国实际需求的、未来有待进一步深化的研究话题。最后,作者也指出了空间生产研究方法上需要注意的集中倾向。
[44] 王丰龙, 刘云刚. 2013.

空间生产再考: 从哈维到福柯

[J]. 地理科学, 33(11): 1293-1301.

URL      [本文引用: 1]      摘要

针对目前空间生产的研究中存在的2个潜在问题——对理论运用的简单化和理解的宽泛化,在国内外现有的相关研究的基础上,对哈维和福柯关于空间生产的理论或思想重新进行了梳理。研究认为,哈维和福柯都对空间给予了长期关注,并发展了2种互补的、值得借鉴的研究方法;总体上,资本、阶级和上层建筑是哈维的空间生产理论框架的3个要素,而工具性空间、生产性空间和空间合理性则构成了福柯的空间研究的三大视角。尽管这2个视角存在很大差异,但是都强调空间生产背后的不平衡逻辑并追求主体性的解放,从而为未来研究的深入提供了方向;最后,结合福柯对知识-权力的讨论,呼吁建立一个更为求真、自省的学术体系。

[Wang F L, Liu Y G.2013.

Revisiting production of space: From Harvey to Foucault

[J]. Scientia Geographica Sinica, 33(11): 1293-1301.]

URL      [本文引用: 1]      摘要

针对目前空间生产的研究中存在的2个潜在问题——对理论运用的简单化和理解的宽泛化,在国内外现有的相关研究的基础上,对哈维和福柯关于空间生产的理论或思想重新进行了梳理。研究认为,哈维和福柯都对空间给予了长期关注,并发展了2种互补的、值得借鉴的研究方法;总体上,资本、阶级和上层建筑是哈维的空间生产理论框架的3个要素,而工具性空间、生产性空间和空间合理性则构成了福柯的空间研究的三大视角。尽管这2个视角存在很大差异,但是都强调空间生产背后的不平衡逻辑并追求主体性的解放,从而为未来研究的深入提供了方向;最后,结合福柯对知识-权力的讨论,呼吁建立一个更为求真、自省的学术体系。
[45] 王丰龙, 刘云刚. 2015.

尺度概念的演化与尺度的本质: 基于二次抽象的尺度认识论

[J]. 人文地理, 30(1): 9-15.

URL      摘要

尺度是人文地理学的核心概念。为了深化对尺度的理解,本文详尽梳理了目前西方研究中的尺度认知,从隐喻、实践和认识论角度对尺度进行了理解和定义;在此基础上,基于二次抽象的视角,探讨了尺度的本质含义及其分析框架。本文认为,尺度本质上是对基本地理维度(如地方、网络和领土)的二次抽象,是一种建构的概念,因此讨论尺度真假并无实质意义;另一方面,尺度的划分不单纯是容器,而是与各种社会—权力关系相交织,并被不断重构和利用,从而形成了各种尺度化实践和尺度政治。因此,对尺度的研究和运用更应关注其解释力和影响力。最后,本文基于这一理解,探讨了中国政治文化背景中的尺度概念和尺度政治课题。

[Wang F L, Liu Y G.2015.

An analytical framework of scale based on second abstraction

[J]. Human Geography, 30(1): 9-15.]

URL      摘要

尺度是人文地理学的核心概念。为了深化对尺度的理解,本文详尽梳理了目前西方研究中的尺度认知,从隐喻、实践和认识论角度对尺度进行了理解和定义;在此基础上,基于二次抽象的视角,探讨了尺度的本质含义及其分析框架。本文认为,尺度本质上是对基本地理维度(如地方、网络和领土)的二次抽象,是一种建构的概念,因此讨论尺度真假并无实质意义;另一方面,尺度的划分不单纯是容器,而是与各种社会—权力关系相交织,并被不断重构和利用,从而形成了各种尺度化实践和尺度政治。因此,对尺度的研究和运用更应关注其解释力和影响力。最后,本文基于这一理解,探讨了中国政治文化背景中的尺度概念和尺度政治课题。
[46] 王丰龙, 张衔春, 杨林川, . 2016.

尺度理论视角下的“一带一路”战略解读

[J]. 地理科学, 36(4): 502-511.

URL      摘要

目前,“一带一路”已成为中国的核心发展战略之一。借鉴尺度重构和尺度政治理论,分析“一带一路”战略的内涵、影响和风险。研究发现“一带一路”战略重构了现有的国家角色和地域形式,催生了以跨国基础设施为基础、以资本和经贸合作为支撑的新尺度。该尺度一方面被国际和国内的资本和权力关系不断重构,另一方面也在重构着现有的权力关系和资本积累过程。还从尺度政治视角出发探讨了“一带一路”战略中的风险因素。在国际层面,中国既面临着基于多边国际关系和地方抵抗的尺度上推力量,也面临着基于旧有边界和尺度化表达的尺度下推因素。在国内,“一带一路”战略既面临着地方政府基于政策争夺和地方保护主义产生的重复建设问题,也存在疆独势力等通过国际联系复杂化地方趋势的风险。为了更好地推行“一带一路”战略,中国必须积极应对这些尺度政治的挑战,深入研究尺度政治的机制和破解之道,努力化解海外投资、国际合作和地方治理中的风险。

[Wang F L, Zhang X C, Yang L C, et al.2016.

Rescaling and scalar politics in the 'One Belt, One Road' strategy

[J]. Scientia Geographica Sinica, 36(4): 502-511.]

URL      摘要

目前,“一带一路”已成为中国的核心发展战略之一。借鉴尺度重构和尺度政治理论,分析“一带一路”战略的内涵、影响和风险。研究发现“一带一路”战略重构了现有的国家角色和地域形式,催生了以跨国基础设施为基础、以资本和经贸合作为支撑的新尺度。该尺度一方面被国际和国内的资本和权力关系不断重构,另一方面也在重构着现有的权力关系和资本积累过程。还从尺度政治视角出发探讨了“一带一路”战略中的风险因素。在国际层面,中国既面临着基于多边国际关系和地方抵抗的尺度上推力量,也面临着基于旧有边界和尺度化表达的尺度下推因素。在国内,“一带一路”战略既面临着地方政府基于政策争夺和地方保护主义产生的重复建设问题,也存在疆独势力等通过国际联系复杂化地方趋势的风险。为了更好地推行“一带一路”战略,中国必须积极应对这些尺度政治的挑战,深入研究尺度政治的机制和破解之道,努力化解海外投资、国际合作和地方治理中的风险。
[69] Song T, Lu D D, Liang Y, et al.2017.

Progress in international geopolitical research from 1996 to 2015

[J]. Journal of Geographical Sciences, 27(4): 497-512.

https://doi.org/10.1007/s11442-016-1389-1      URL      摘要

Focusing on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geography, geopolitics exerts powerful influences on the course of economic and political development in the world. In the tide of globalization and information technology, geopolitics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subject for global pattern interpretation and policy making. It is essentially important to have a scientific and systematic review on international geopolitics to promote its development. Based on the bibliometric statistics, the paper reviews the research development of geopolitics on the Web of Science from 1996 to 2015. The history, journals, papers and key research areas of geopolitics have been revealed in the paper. By the analysis of bibliometric statistics, the number of papers recently published in the journals of political geography and related geography journals continues to increase. The key areas of geopolitical papers which are globally highly cited include geopolitical interpretation of the countries and borders, critical geopolitics, emotional geopolitics, feminist geopolitics and other topics. Before the year of 2000, the state and borders were hot topics of the geopolitical research. Yet since 2000, it has been the trend that the geopolitics is increasingly set in the context of geographical implications. At the same time, critical geopolitics appears to be the main area of geopolitical research, especially transitioning from traditional geopolitics towards the humanism-embeddedness(such as emotional geopolitics, feminist geopolitics). The paper then systematically reviews the branch trends of geopolitical research, including the borders and the territory, global geo-culture and geo-economics, Chinese models of geopolitics, resource conflicts and ecological politics, as well as emotional geopolitics. Finally, it puts forward the implication that Chinese geopolitical studies should reinforce the importance of geographical space and scale, use the process of description and multiple methods, as well as integrate humanistic thoughts, in order to further enrich the theories and practices of geopolitical researc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