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科学进展  2016 , 35 (9): 1129-1143 https://doi.org/10.18306/dlkxjz.2016.09.008

研究论文

基于农户视角的耕地细碎化程度评价——以湖北省“江夏区—咸安区—通山县”为例

文高辉, 杨钢桥*, 汪文雄, 赵微

华中农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武汉 430070

Evaluation of cultivated land fragmentation degree based on farmers' perspective:A case of Jiangxia District, Xian'an District, and Tongshan County in Hubei Province

WEN Gaohui, YANG Gangqiao*, WANG Wenxiong, ZHAO Wei

College of Public Administration, Huazhong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Wuhan 430070, China

通讯作者:  通讯作者:杨钢桥(1966-),男,湖南邵东人,博士,博导,教授,主要从事土地利用与管理研究,E-mail: ygq@mail.hzau.edu.cn

收稿日期: 2016-06-1

修回日期:  2016-08-1

网络出版日期:  2016-09-20

版权声明:  2016 地理科学进展 《地理科学进展》杂志 版权所有

基金资助: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项目(2662015PY127)Foundation: Fundamental Research Funds for the Central Universities, No.2662015PY127

作者简介:

作者简介:文高辉(1990-),男,江西萍乡人,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土地利用与管理研究,E-mail: wengaohui360101@sina.com

展开

摘要

农户是耕地最主要的经营主体,基于农户视角构建耕地细碎化程度评价指标体系更为合理。本文选取湖北省“江夏区—咸安区—通山县”作为研究区域,采用改进的TOPSIS法,利用农户问卷调查数据,对耕地细碎化程度评价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①耕地细碎化程度衡量指标的选取应基于耕地细碎化的属性特征,从农户微观视角,选取地块平均面积、地块数量、地块间的平均距离3个指标,衡量某一区域的耕地细碎化程度;②耕地细碎化在岗地平原地区与低山丘陵地区间存在显著差异,岗地平原地区的耕地细碎化程度低于低山丘陵地区;③研究区域地形地貌呈现出“北部岗地平原—南部低山丘陵”的分布特征,耕地细碎化的综合程度基本上呈现出“北部低—南部高”的分布规律;④在不同经济发展水平地区耕地细碎化存在显著差异,在岗地平原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越高的地区,耕地细碎化程度越高;而在低山丘陵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越高的地区,耕地细碎化程度越低。

关键词: 耕地细碎化 ; 农户 ; 评价指标 ; TOPSIS法 ; 湖北省

Abstract

Farmers are the most important actors of economic activities and the most basic decision-making units in rural China and the main managers of cultivated land, and therefore it is important to examine cultivated land fragmentation degree based on farmers' perspective. This study used average distance between parcels to characterize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parcels, and developed an evaluation indicator system of cultivated land fragmentation degree. Taking Jiangxia District, Xian'an District, and Tongshan County in Hubei Province as cases, the improved TOPSIS method was employed to evaluate cultivated land fragmentation degree based on data from a farming household sampling survey. The results are as follows. (1) Selection of indicators of cultivated land fragmentation should be based on the characteristics of cultivated land fragmentation, that is, the area, number, and distribution of land parcels. Therefore, average area of parcels, number of parcels, and average distance between parcels were selected to measure the degree of cultivated land fragmentation. (2) There we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cultivated land fragmentation between hillock and plain area and low mountain and hilly area. The average area of parcels in the hillock and plain area in the north of the study area was larger than that in the low mountain and hilly area in the south. The number of parcels in the hillock and plain area was more than that in the low mountain and hilly area; the average distance between parcels or the average distance from parcels to home in the hillock and plain area was shorter than that in the low mountain and hilly area; and cultivated land fragmentation degree in the hillock and plain area was lower than that in the low mountain and hilly area. (3) Due to the difference in landform in the study area, cultivated land fragmentation degree showed a general pattern of low in the northern hillock and plain area and high in the southern low mountain and hilly area. (4) Cultivated land fragmentation showed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areas with different economic development level. In the hillock and plain area, the higher the level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of the area, the higher the degree of cultivated land fragmentation; while in the low mountain and hilly area, the higher the level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of the area, the lower the degree of cultivated land fragmentation.

Keywords: cultivated land fragmentation ; farming household ; evaluation indicator ; TOPSIS method ; Hubei Province

0

PDF (5187KB) 元数据 多维度评价 相关文章 收藏文章

本文引用格式 导出 EndNote Ris Bibtex

文高辉, 杨钢桥, 汪文雄, 赵微. 基于农户视角的耕地细碎化程度评价——以湖北省“江夏区—咸安区—通山县”为例[J]. , 2016, 35(9): 1129-1143 https://doi.org/10.18306/dlkxjz.2016.09.008

WEN Gaohui, YANG Gangqiao, WANG Wenxiong, ZHAO Wei. Evaluation of cultivated land fragmentation degree based on farmers' perspective:A case of Jiangxia District, Xian'an District, and Tongshan County in Hubei Province[J]. 地理科学进展, 2016, 35(9): 1129-1143 https://doi.org/10.18306/dlkxjz.2016.09.008

1 引言

耕地细碎化现象由来已久,是与土地规模经营相对应的土地利用格局,也是许多国家农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之一(孙雁, 刘友兆, 2010)。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和农业现代化的发展,耕地细碎化现象及其影响引起了学术界的广泛关注。一些研究发现,耕地细碎化对农业生产有负面影响,主要表现为:增加农业生产成本(Jabarin et al, 1994; van Hung et al, 2007; 卢华等, 2015),降低农业产出(Nguyen et al, 1996; Wan et al, 2001; Rahman et al, 2009)和农业生产技术效率(Rahman et al, 2009; 张海鑫等, 2012; 黄祖辉等, 2014)。但也有研究得出了截然不同的结论,认为耕地细碎化在某种程度上可以提高农业生产技术效率(李谷成等, 2008; 李谷成等, 2010),降低农业生产风险(Heston et al, 1983; Bentley, 1987),提高农民收入(李功奎等, 2006; 许庆等, 2008)。

耕地细碎化这一土地利用格局对农业生产的影响之所以会出现2种截然不同的解释,主要原因为:①对耕地细碎化内涵的界定尚未统一,其衡量指标不尽相同(赵凯, 2011; 连雪君等, 2013);②在不同地区,由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差异,细碎化的效应可能不同(许庆等, 2008; 吕晓等, 2011; 赵凯, 2011);③在同一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不同阶段,细碎化的效应可能不同(秦立建等, 2011; 连雪君等, 2013)。因此,为客观、合理地反映耕地细碎化对农业生产的影响,首先应清楚界定耕地细碎化的内涵,在此基础上构建其衡量指标体系;其次,应选择合适的视角来研究耕地细碎化及其效应。沈陈华等(2012)认为,区域中观尺度与农户微观尺度相比,被合并地块空间相互作用增强,导致平原区与丘陵区耕地细碎化现象倒置。20世纪80年代初,农户就已成为中国广大农村地区最主要的经济活动主体和最基本的决策单元,目前农户仍是耕地最主要的经营主体。因此,应从农户微观视角来研究耕地细碎化及其效应。鉴于此,本文基于农户视角构建耕地细碎化程度评价指标体系,采用改进的TOPSIS法,利用农户问卷调查数据,对耕地细碎化程度进行评价,为研究耕地细碎化及其效应奠定基础。

2 耕地细碎化的内涵及其度量

2.1 耕地细碎化的内涵

耕地细碎化内涵界定是其度量的前提,通过梳理有关耕地细碎化的文献发现,学者们对耕地细碎化内涵的表述存在一定的差异。King等(1982)认为,耕地细碎化是指农户拥有分散的、面积不等的几块耕地。Nguyen等(1996)认为,耕地细碎化是指农户经营至少一块以上且分开的耕地。苏旭霞等(2002)认为,耕地细碎化是指每个农户的耕地分为零碎的几块,农户所拥有耕地的地块大小不一,距离远近不等。许庆等(2007)和叶春辉等(2008)认为,耕地细碎化就是农户经营分布在家居周围的、相互不连接的,但在一定合理距离之内的一块以上的耕地。王兴稳等(2008)认为,耕地细碎化通常指农户拥有多块耕地,其中多数地块面积较小,互不相邻;多块耕地互不相邻并且面积较小是2个必须同时具备的必要条件。赵凯(2011)认为,耕地细碎化是由于中国自然因素、经济因素、社会因素、制度和政策因素的影响,从而形成的一种农户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出现的耕地地块数量相对较多、单个地块面积较小且存在差异、肥沃程度不一、家庭距离地块的远近不同的耕地经营形式。连雪君等(2014)认为,土地细碎化的基本物理结构特征是在一个地理空间范畴内,土地被细分成分散的条块状,以众多的、占用大量田埂为其物理界限,由此农户不得不经营分布在家周围的、相互不连接的、但在一定合理距离之内的一块以上的土地。

上述关于耕地细碎化内涵的阐述,均是从农户微观尺度进行概括。而孙雁、赵小敏(2010)从区域中观尺度定义了土地细碎化,认为土地细碎化是受人为或自然条件的影响,以及土地利用类型的不同,某一土地利用类型难以成片、集中、规模经营,土地利用呈插花、分散、无序的状态。在空间地理数据库图形上,它表现为研究区由数量繁多、形状不一、大小不一的图斑镶嵌而成,每个图斑代表不同的土地利用类型。该定义不再是单独阐述耕地细碎化,而是考虑了所有土地利用类型的情况。李鑫等的研究也是基于区域中观层面,但只考虑了耕地这一土地利用类型,认为耕地细碎化是由于自然或人为割裂因素,耕地被分成零碎的、分散的、大小不一的几块,而呈现出分散和无序状态(李鑫等, 2011; 李鑫等, 2012)。

从上述观点来看,不管是农户微观视角,还是区域中观视角,耕地细碎化的属性特征不外乎包括以下3个方面:地块数量、地块面积、地块空间分布。也有学者将引起耕地细碎化的原因纳入耕地细碎化的内涵中,但本文认为这已超出了耕地细碎化内涵的范畴。因此,可以将耕地细碎化界定为农户经营多块面积大小不一且分散的耕地的现象。

2.2 耕地细碎化的衡量

目前,学术界衡量耕地细碎化程度有农户微观和区域中观等2个视角,单一指标法和综合指标法等2种方法。农户微观视角的耕地细碎化衡量指标主要包括:地块数量、地块平均面积和地块间的平均距离或地块到农户家的平均距离(万广华等, 1996; 谭淑豪等, 2003; 谭淑豪等, 2006; 李谷成等, 2010; 李庆东等, 2010; 许恒周等, 2012; 章立等, 2012)。King等(1982)基于此构建了 S指数、 J指数和 I指数等3个衡量耕地细碎化程度的综合指数,其公式分别为:

S=1-i=1nαi2i=1nαi2(1)

J=i=1nαii=1nαi(2)

I=ni=1nαi×1100×ω(3)

式中: αi为农户第 i个地块的面积; n指农户拥有的地块数量; ω为地块间的距离或地块到农户家的距离。 S指数和 J指数值均介于0~1之间, S指数值越大,耕地细碎化程度越高;而 J指数值越小,耕地细碎化程度越高; I指数值越大,耕地细碎化程度越高。但这3个综合指数也不全面,如 S指数和 J指数难以区分到底是地块数量还是地块面积主导的影响;此外,未能将地块间的距离纳入模型,难以反映地块的空间分布情况。沈陈华等(2012)在 S指数基础上,引入空间邻近矩阵,给出考虑地块空间邻近相互作用的 S指数的数学演绎过程,改进了耕地细碎化指数的计算方法。而 I指数尽管引入了距离这一变量,但对距离的规定较模糊,导致一些学者采用地块间的距离来表达,一些学者采用地块到农户家的距离来衡量(李功奎, 2006)。当农户拥有几块相邻却面积很小的地块,该农户的耕地本应存在细碎化现象,但采用地块间的距离测算的 I指数为0,不能很好地反映这一现象。

而区域中观视角的耕地细碎化衡量指标一般是借助GIS技术和景观生态学,除考虑了地块数量、地块平均面积等指标外,还考虑了包括地块形状、地块空间分布等在内的景观指数,对耕地细碎化地块空间分布这一空间属性的描述更加深刻(King et al, 1982; Bentley, 1987; 孙雁, 赵小敏, 2010; 李鑫等, 2011; 陈红宇等, 2012)。但是,区域中观视角的耕地细碎化程度评价忽视了耕地的经营主体。改革开放以来,农户已成为中国广大农村地区最主要的经济活动主体和最基本的决策单元,也是耕地最主要的经营主体。从农户视角来衡量,耕地细碎化包括自然因素导致的细碎化和产权因素导致的细碎化;而从区域中观视角并借助GIS技术,只能刻画自然因素导致的细碎化,不能刻画产权因素导致的细碎化,可能会人为地低估耕地细碎化程度。因此,从耕地的经营主体——农户视角选取指标来评价耕地细碎化程度更为合理。

根据前人的研究成果,以及笔者对耕地细碎化内涵的理解,耕地细碎化程度衡量指标的选取要基于耕地细碎化的属性特征,因此选择地块平均面积、地块数量、地块间的平均距离作为衡量耕地细碎化程度的指标。值得注意的是,地块的空间分布归根到底是某一地块相对于其他地块的距离,而地块到农户家的距离不能准确地反映地块是如何分布的。因此,选择地块间的平均距离来表征耕地细碎化的空间属性特征。耕地细碎化程度衡量指标及其公式如下:

(1) 地块平均面积( a̅)

a̅=i=1nain(4)

式中: ai表示地块 i( i=1,2,,n)的面积/hm2; n表示地块数量。 a̅是逆向指标,即地块平均面积越大,耕地细碎化程度越低。

(2) 地块数量( n)

n为正向指标,即若耕地面积一定,地块数量越多,耕地细碎化程度越高。

(3) 地块间的平均距离( d̅)

d̅=j=1mdjm,m=n(n-12(5)

式中: dj表示地块间的距离/km; m表示两两地块的组合数; d̅为正向指标,即地块间的平均距离越长,耕地细碎化程度越高。

(4) 地块到农户家的平均距离( d̅)

d̅=i=1ndin(6)

式中: di表示地块 i到农户家的距离/km; d̅为正向指标,即地块到农户家的平均距离越长,耕地细碎化程度越高。

3 研究区域与数据来源

3.1 研究区域

根据研究目的,研究区域应能较好地反映地形地貌差异,同时结合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本文选取湖北省“江夏区—咸安区—通山县”作为研究区域(图1a)。江夏区是武汉市的远郊城区,位于江汉平原向鄂南丘陵山地的过渡地带,最主要地形地貌是平原和岗地,2014年地区生产总值为583.37亿元,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5101元,城镇化水平为36.14%;咸安区是咸宁市城区所在地,地处幕阜山系和江汉平原的过渡地带,主要地形地貌是平原、岗地、丘陵和低山,2014年地区生产总值为225.15亿元,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2080元,城镇化水平为34.50%;通山县隶属于咸宁市,位于鄂东南,主要地形地貌是丘陵和低山,2014年地区生产总值为90.10亿元,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8050元,城镇化水平为20.00%。江夏区的经济发展水平校高,其次是咸安区,通山县最低。可见,这3个地区能够较好地满足研究需要。选定了研究区域后,再根据上述3个区(县)的地形分布情况,选取一定数量的乡(镇、街道)来代表该区(县),如图1b所示的斜线阴影区域。由于所调查的区域处于平原向丘陵山地的过渡地带,据现场考察,岗地与平原、低山与丘陵难以明确区分,因此将地形地貌归为岗地平原和低山丘陵两大类。位于江夏区的调查区域地形地貌为岗地平原,位于咸安区的调查区域的地形地貌主要包括岗地平原和低山丘陵2类,位于通山县的调查区域的地形地貌为低山丘陵。

图1   研究区域(a)与调查区域(b)

Fig.1   The study area

3.2 数据来源

考虑到样本的代表性,本文将调查样本数确定为500份左右,调研时按照区(县)进行平均分配,再根据该区(县)的乡(镇、街道)的行政区划面积按比例分配,并结合地貌类型面积比例合理分配。农户问卷调查分为预调查和正式调查,问卷调查采取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2015年11月27-28日课题组在武汉市江夏区乌龙泉街道和郑店街道部分村庄进行了预调查,根据预调查发现的问题,对问卷内容进行修改,以确保调查方案的可操作性和问卷设计的合理性。2015年12月课题组在江夏区、咸安区和通山县分别调研了5个街道19个行政村、7个街道(镇)17个行政村和6个乡(镇)16个行政村,分别收回有效样本164份、158份和155份(表1)。在调研中,对行政村的选取,参考了样本点与中心集镇的距离远近、经济发展水平、地形特征、农作物种植结构等因素;对受访农户的选取,主要参考农户的年龄、性别、受教育程度、家庭收入等个人特征和家庭社会经济特征。

表1   样本分布

Tab.1   Sample distribution

区(县)乡(镇、街道)行政村样本数地形地貌


纸坊街道丰收村、林港村18岗地平原
郑店街道崇岭村、关山村、莲花桥村、廖桥村35岗地平原
乌龙泉街道四一村、团结村、新建村、幸福村35岗地平原
安山街道茶园村、马鞍村、青春村、山巷村、胜利村44岗地平原
山坡街道保福村、大咀村、光星村、群力村32岗地平原
小计164


贺胜桥镇贺胜村、花坪村、万秀村27岗地平原
横沟桥镇李堡桥村、杨畈村20岗地平原
官埠桥镇渡船村、雨坛村、紫潭村30岗地平原
浮山街道龙潭村、太乙村20低山丘陵
温泉街道肖桥村6低山丘陵
马桥镇曾铺村、马桥村、钱庄村29低山丘陵
桂花镇白沙村、柏墩村、毛坪村26低山丘陵
小计158


大路乡杨狮坑村、余长畈村19低山丘陵
南林桥镇罗城村、南林村、石门村29低山丘陵
通羊镇李渡村、茅田村、石宕村28低山丘陵
闯王镇坳坪村、宝石村、仙崖村30低山丘陵
厦铺镇花纹村、藕塘村、厦铺村29低山丘陵
杨芳林乡郭家岭村、杨芳林村20低山丘陵
小计155
合计477

新窗口打开

3.3 样本特征

受访农户的基本特征如表2所示。从数据分布来看,江夏区、咸安区和通山县受访农户的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是否当过村干部、目前从事工作、人均年收入和农业收入比重等情况基本一致。受访男性比例高于女性比例,男性比例均占70%以上;受访者年龄服从正态分布,集中在40~69岁之间,占样本总体的83.44%;受访者受教育程度多为初中及以下,占样本总体的87.42%;受访者中有91.40%的农民未曾担任过村干部;受访者多以务农为主;受访农户家庭收入多以非农收入为主,其中,农业收入比重低于10%的农户占样本总体的71.70%;农户人均年收入主要集中于0~2万元之间,占样本总体的82.18%,其中江夏区人均年收人为13577.46元/人,咸安区为12740.39元/人,通山县为12643.62元/人。承包地面积在两类地形地貌地区具有显著差异,江夏区农户承包地面积主要集中于0.2~0.8 hm2和>1.0 hm2,占样本总体的83.54%,户均承包地面积为0.74 hm2;咸安区农户承包地面积主要集中于0.2~0.6 hm2之间,占样本总体的58.23%,户均承包地面积0.53 hm2;通山县农户承包地面积主要集中于0.2~0.4 hm2之间,占样本总体的47.10%,户均承包地面积为0.38 hm2;可见江夏区农户承包地面积最大,其次是咸安区,通山县最低。

表2   受访农户的基本特征

Tab.2   Basic characteristics of the surveyed farmers

特征类别江夏区咸安区通山县
样本数比例/%样本数比例/%样本数比例/%
性别11871.9511472.1512781.94
4628.054427.852818.06
年龄/岁<4053.0585.0674.52
40~492414.633018.992012.90
50~595332.324629.116139.36
60~695634.155132.285736.77
≥702615.852314.56106.45
受教育程度小学及以下7948.177648.109863.22
初中6338.416138.614025.81
高中2112.811912.02159.68
大学及以上10.6121.2721.29
是否担任过村干部14890.2414289.8714694.19
169.761610.1395.81
目前从事工作纯农业10161.589560.139863.22
农业为主,非农为辅137.932314.5695.81
非农为主,农业为辅159.152616.452616.77
纯非农1710.3774.43138.39
丧失劳动力或退休1810.9774.4395.81
承包地面积/hm2≤0.284.882213.922818.06
0.2~0.43018.294830.387347.10
0.4~0.64024.394427.854327.74
0.6~0.83320.122113.2963.87
0.8~1.01911.59116.9642.58
>1.03420.73127.6010.65
人均年收入/(万元/人)≤16036.596339.876038.71
1~27545.736239.247246.45
2~32314.023119.621710.97
>363.6621.2763.87
农业收入比重/%≤1011469.5110667.0912278.71
10~303320.122415.19159.68
30~5053.0585.0642.58
50~7031.8395.7042.58
70~9063.6674.4331.93
>9031.8342.5374.52

新窗口打开

4 研究方法

4.1 改进的TOPSIS法

TOPSIS法称为“逼近理想解的排序方法”,它是一种常用的有限方案多目标决策分析法。通过归一化后的数据规范化矩阵,找出多个目标中最优目标和最劣目标(即正理想解和负理想解),分别计算各评价目标与正理想解和负理想解的距离,获得各评价目标与正理想解的贴近度,以此作为评价目标优劣的依据(李浩等, 2007)。与传统的TOPSIS法相比较,改进的TOPSIS法主要对评价对象与正理想解和负理想解的评价值公式进行了改进(鲁春阳等, 2011)。该方法现已广泛应于土地利用(鲁春阳等, 2011; 朱珠等, 2012; 李灿等, 2013)、土地整治(罗文斌等, 2012; 韦俊敏等, 2013; 文高辉等, 2014)、耕地保护(吴泽斌等, 2009; 余亮亮等, 2015)等土地科学相关研究。

4.1.1 数据规范化处理

采用极值标准化法对评价指标原始数据进行规范化处理,可反映评价指标实际值在该指标权重中所处的位置,得到规范化向量 rij,并建立其规范化决策矩阵:

rij=xij-xjminxjmax-xjmin正向指标(7)

rij=xjmax-xijxjmax-xjmin逆向指标(8)

式中: xij表示第 i个农户第 j个指标的实际值; xjmaxxjmin分别表示第 j个指标的最大值和最小值。耕地细碎化衡量指标中,地块数量和地块间的平均距离(或地块到农户家的平均距离)为正向指标,地块平均面积为逆向指标。

4.1.2 构建权重规范化矩阵

根据指标权重和规范化决策矩阵,建立关于加权规范化值 vij的加权规范化决策矩阵:

vij=wj×rij(9)

式中: wj表示第 j个指标的权重。

4.1.3 确定理想解和贴近度

(1) 确定正理想解和负理想解。根据加权规范化值 vij来确定正理想解 V+和负理想解 V-

V+={max1imvij|j=1,2,,n}={v1+,v2+,,vn+}(10)

V-={min1imvij|j=1,2,,n}={v1-,v2-,,vn-}(11)

(2) 计算距离尺度

计算距离尺度,即计算每个评价目标到正理想解和负理想解的距离,距离尺度可以通过欧几里得距离来计算。评价目标到正理想解的距离为 Di+,到负理想解的距离为 Di-

Di+=j=1n(vij-vj+)2(i=1,2,,m)(12)

Di-=j=1n(vij-vj-)2,i=1,2,,m(13)

式中: Di+表示各评价目标与最优目标的接近程度, Di+值越小,说明农户耕地细碎化程度距离正理想解越近,细碎化程度越高; Di-表示各评价目标与最劣目标的接近程度, Di-值越小,说明农户耕地细碎化程度距离负理想解越近,细碎化程度越低。

(3) 计算正理想解的贴近度 Ci

Ci=Di-(Di++Di-),(i=1,2,,m)(14)

式中: 0Ci1, Ci越大,表明第 i个农户的耕地细碎化程度越高。当 Ci=0时,表明第 i个农户的耕地细碎化程度最低;当 Ci=1时,表明第 i个农户的耕地细碎化程度最高。采用某一地区所有受访农户耕地细碎化程度的均值来反映该地区的耕地细碎化程度,并为区分不同衡量指标测算的耕细碎化程度,将基于地块平均面积、地块数量和地块间的平均距离3个衡量指标测算的耕地细碎化程度用C表示;而基于地块平均面积、地块数量和地块到农户家的平均距离3个指标测算的耕地细碎化程度用C'表示。

4.2 指标权重的确定

在中国,目前农户仍然是耕地最主要的经营主体,农户对自家的承包地情况和农业生产情况最为了解,因此,农户可作为耕地细碎化程度的评价主体。借鉴专家打分法(本文称其为农户打分法),即农户对耕地细碎化程度衡量指标进行打分确定权重。受访者或为户主,或为家庭农业主要生产能手,其对自家承包地情况和农业生产情况都很了解,以确保农户打分的可信度。限于调查的可操作性,受访农户仅对耕地细碎化程度衡量指标进行一轮打分,有效样本为477份。通过计算,求得地块平均面积、地块数量和地块间的平均距离的主观权重分别为0.332、0.332和0.336(表3)。同理,求得地块平均面积、地块数量和地块到农户家的平均距离的主观权重分别为0.334、0.334和0.332。

表3   耕地细碎化程度评价指标权重

Tab.3   Weights of cultivated land fragmentation degree evaluation indicators

指标层含义赋值样本数总分平均值权重
地块平均面积a̅地块面积越小,对农业生产越不方便、越不利5=认同;4=较认同;3=一般(说不清);2=较不认同;1=不认同47717643.6980.332
地块数量n耕地面积一定,地块数量越多,对农业生产越不方便、越不利5=认同;4=较认同;3=一般(说不清);2=较不认同;1=不认同47717623.6940.332
地块间的平均距离d̅地块间的距离越远,对农业生产越不方便、越不利5=认同;4=较认同;3=一般(说不清);2=较不认同;1=不认同47717843.7400.336

新窗口打开

5 结果与分析

5.1 数据描述性分析

5.1.1 基于区(县)层面的分析

表4表示按区(县)与地形地貌2种分类的耕地细碎化程度衡量指标的基本特征。从耕地细碎化衡量指标在3个调查区域的均值情况来看,江夏区农户承包地地块平均面积最大,为0.071 hm2;其次是咸安区,为0.059 hm2;通山县最小,为0.044 hm2。而江夏区农户承包地地块数量最多,为12.201块;其次是咸安区,为10.259块;通山县最少,为9.594块。通山县农户承包地地块间的平均距离最长,为0.517 km;其次是江夏区,为0.492 km;咸安区最短,为0.397 km。通山县农户承包地地块到农户家的平均距离最长,为0.627 km;其次是江夏区,为0.594 km;咸安区最短,为0.568 km。综上所述,无法简单地判断哪个地区的耕地细碎化程度最高或最低,需进一步分析。

表4   耕地细碎化程度衡量指标的特征

Tab.4   Characteristic values of cultivated land fragmentation degree evaluation indicators

指标江夏区咸安区通山县
最小值最大值均值标准差最小值最大值均值标准差最小值最大值均值标准差
a̅/hm20.0200.4000.0710.0500.0170.2670.0590.0310.0130.2670.0440.025
n/块15512.2018.07214010.2596.4251419.5945.149
d̅/km0.0003.2700.4920.4950.0003.9550.3970.3990.0006.9020.5170.628
d̅/km0.0003.5000.5940.4750.0024.0000.5680.5220.0403.5250.6270.457
指标岗地平原地区低山丘陵地区
最小值最大值均值标准差最小值最大值均值标准差
a̅/hm20.0200.4000.0700.0460.0130.2670.0470.024
n/块15511.6317.7251419.7715.473
d̅/km0.0003.2700.4470.4290.0006.9020.4900.592
d̅/km0.0004.0000.5830.4990.0203.5250.6090.472

新窗口打开

从耕地细碎化衡量指标在岗地平原和低山丘陵地区的均值情况来看,岗地平原地区农户承包地地块平均面积(0.070 hm2)大于低山丘陵地区(0.047 hm2);岗地平原地区农户承包地地块数量(11.631块)多于低山丘陵地区(9.771块);岗地平原地区农户承包地地块间的平均距离(0.447 km)小于低山丘陵地区(0.490 km);岗地平原地区农户承包地地块到农户家的平均距离(0.583 km)小于低山丘陵地区(0.609 km)。因此,也无法直接判断岗地平原地区和低山丘陵地区耕地细碎化程度孰高孰低,仍需进一步分析。

5.1.2 基于乡(镇、街道)层面的分析

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各乡(镇、街道)的耕地细碎化衡量指标的分布情况。基于ArcGIS工具,用Natural Breaks (Jenks)法将耕地细碎化程度衡量指标分为3个等级(陈红宇等, 2012; 何孝沛等, 2015; 吴健生等, 2016),输出调查区域耕地细碎化空间分布图(图2a-2d)。地块平均面积3个等级分别为:Ⅰ类(0.03792~0.04757 hm2)、Ⅱ类(0.04758~0.06390 hm2)、Ⅲ类(0.06391~0.07627 hm2);地块数量的3个等级分别为:Ⅰ类(7.26667~8.50000块)、Ⅱ类(8.50001~10.94444块)、Ⅲ类(10.94445~14.56818块);地块间的平均距离3个等级分别为:Ⅰ类(0.32540~0.41924 km)、Ⅱ类(0.41925~0.55191 km)、Ⅲ类(0.55192~0.62130 km);地块到农户家的平均距离的3个等级分别为:Ⅰ类(0.42149~0.45629 km)、Ⅱ类(0.45630~0.60626 km)、Ⅲ类(0.60627~0.74769 km)。

图2   调查区域耕地细碎化分布情况

Fig.2   Distribution of cultivated land fragmentation degrees in the surveyed area

图2a反映了调查区域各乡(镇、街道)的地块平均面积分布情况。岗地平原地区各乡(镇、街道)的地块平均面积最主要为Ⅲ类,其次为Ⅱ类;低山丘陵地区各乡(镇、街道)的地块平均面积最主要为Ⅰ类,其次为Ⅱ类。可见,岗地平原地区的地块平均面积普遍大于低山丘陵地区。此外,在岗地平原地区,江夏区各乡(镇、街道)的地块平均面积最主要为Ⅲ类,其次为Ⅱ类;咸安区岗地平原区各乡(镇、街道)的地块平均面积最主要为Ⅱ类,其次为Ⅲ类;且江夏区的地块平均面积(0.071 hm2)大于咸安区岗地平原区(0.066 hm2)。而在低山丘陵地区,咸安区低山丘陵区各乡(镇、街道)的地块平均面积主要为Ⅱ类和Ⅰ类;通山县各乡(镇、街道)的地块平均面积最主要为Ⅰ类,其次为Ⅱ类;且咸安区低山丘陵区的地块平均面积(0.052 hm2)大于通山县(0.044 hm2)。可见,经济发展水平越高的地区,地块平均面积越大。

图2b反映了调查区域各乡(镇、街道)的地块数量分布情况。岗地平原地区各乡(镇、街道)的地块数量最主要为Ⅲ类,其次为Ⅱ类和Ⅰ类;低山丘陵地区各乡(镇、街道)的地块数量最主要为Ⅱ类,其次为Ⅰ类和Ⅲ类。可见,岗地平原地区的地块数量普遍多于低山丘陵地区。此外,在岗地平原地区,江夏区各乡(镇、街道)的地块数量最主要为Ⅲ类,其次为Ⅱ类;咸安区岗地平原区各乡(镇、街道)的地块数量最主要为Ⅲ类,其次为Ⅰ类;且江夏区的地块数量(12.201块)多于咸安区岗地平原区(10.416块)。而在低山丘陵地区,咸安区低山丘陵区各乡(镇、街道)的地块数量最主要为Ⅲ类,其次为Ⅱ类和Ⅰ类;通山县各乡(镇、街道)的地块数量最主要为Ⅱ类,其次为Ⅰ类;且咸安区低山丘陵区的地块数量(10.111块)多于通山县(9.594块)。可见,经济发展水平越高的地区,地块数量越多。

图2c反映了调查区域各乡(镇、街道)的地块间的平均距离分布情况。岗地平原地区各乡(镇、街道)的地块间的平均距离最主要为Ⅰ类,其次为Ⅱ类和Ⅲ类;低山丘陵地区各乡(镇、街道)的地块间的平均距离也最主要为Ⅰ类,其次为Ⅱ类和Ⅲ类,但低山丘陵地区的地块间的平均距离在Ⅱ类和Ⅲ类的乡(镇、街道)个数比例(60.00%)大于岗地平原地区(37.50%)。可见,岗地平原地区的地块间的平均距离普遍小于低山丘陵地区。此外,在岗地平原地区,江夏区各乡(镇、街道)的地块间的平均距离主要为Ⅰ类和Ⅱ类,其次为Ⅲ类;咸安区岗地平原区各乡(镇、街道)的地块间的平均距离主要为Ⅰ类;且江夏区的地块间的平均距离(0.492 km)大于咸安区岗地平原区(0.353 km)。而在低山丘陵地区,咸安区低山丘陵区各乡(镇、街道)的地块间的平均距离最主要为Ⅰ类,其次为Ⅲ类;通山县各乡(镇、街道)的地块间的平均距离最主要为Ⅱ类,其次为Ⅲ类和Ⅰ类;且咸安区低山丘陵区的地块间的平均距离(0.438 km)小于通山县(0.517 km)。可见,在岗地平原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越高的地区,地块间的平均距离越长;而在低山丘陵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越高的地区,地块间的平均距离越短。

图2d反映了调查区域各乡(镇、街道)的地块到农户家的平均距离分布情况。岗地平原地区各乡(镇、街道)的地块到农户家的平均距离最主要为Ⅱ类和Ⅲ类,其次为Ⅰ类;低山丘陵地区各乡(镇、街道)的地块到农户家的平均距离也最主要为Ⅱ类和Ⅲ类,其次为Ⅰ类,但低山丘陵地区的地块到农户家的平均距离在Ⅱ类和Ⅲ类的乡(镇、街道)个数比例(80.00%)略大于岗地平原地区(75.00%)。可见,岗地平原地区的地块到农户家的平均距离略小于低山丘陵地区。此外,在岗地平原地区,江夏区各乡(镇、街道)的地块到农户家的平均距离最主要为Ⅱ类,其次为Ⅲ类;咸安区岗地平原区各乡(镇、街道)的地块到农户家的平均距离最主要为Ⅰ类,其次为Ⅲ类;且江夏区的地块到农户家的平均距离(0.594 km)大于咸安区岗地平原区(0.561 km)。而在低山丘陵地区,咸安区低山丘陵区各乡(镇、街道)的地块到农户家的平均距离最主要为Ⅰ类,其次为Ⅱ类和Ⅲ类;通山县各乡(镇、街道)的地块到农户家的平均距离主要为Ⅱ类和Ⅲ类;且咸安区低山丘陵区地块到农户家的平均距离(0.575 km)小于通山县(0.627 km)。可见,在岗地平原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越高的地区,地块到农户家的平均距离越长;而在低山丘陵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越高的地区,地块到农户家的平均距离越短。

表4可知,地块间的平均距离普遍小于地块到农户家的平均距离。对比图2c和图2d可知,地块间的平均距离和地块到农户家的平均距离在各乡(镇、街道)的等级存在显著差异,各乡(镇、街道)的地块到农户家的平均距离的等级普遍高于地块间的平均距离的等级,但也存在等级下降的现象。如通山县最南端的厦铺镇和闯王镇,厦铺镇的地块间的平均距离的等级(Ⅱ类)低于闯王镇(Ⅲ类)(图2c),而厦铺镇的地块到农户家的平均距离的等级(Ⅲ类)高于闯王镇(Ⅱ类)(图2d)。

5.2 耕地细碎化程度评价

运用改进的TOPSIS法计算得到各地区的耕地细碎化程度(表5)。由表5可知,采用地块间的平均距离来表征耕地细碎化的空间属性特征时,岗地平原地区的耕地细碎化程度为0.413,低于低山丘陵地区(0.426);采用地块到农户家的平均距离来表征耕地细碎化的空间属性特征时,岗地平原地区的耕地细碎化程度为0.431,也低于低山丘陵地区(0.443)。可见,从地形地貌特征来看,低山丘陵地区的耕地细碎化程度高于岗地平原地区。从3个调查区域来看,江夏区的耕地细碎化程度最低,其次是咸安区,通山县最高,此结果印证了地形地貌分类的评价结果。

表5   耕地细碎化程度评价结果

Tab.5   Results of cultivated land fragmentation degree evaluation

地区江夏区咸安区通山县岗地平原地区低山丘陵地区
耕地细碎化程度C0.4150.4160.4280.4130.426
耕地细碎化程度C'0.4330.4340.4450.4310.443

新窗口打开

在总体分析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各乡(镇、街道)的耕地细碎化程度的分布情况。同样基于ArcGIS工具,用Natural Breaks (Jenks)法将耕地细碎化程度分为3个等级(图2e-2f),耕地细碎化程度C的3个等级分别为:Ⅰ类(0.39455~0.40509)、Ⅱ类(0.40510~0.42075)、Ⅲ类(0.42076~0.44104);耕地细碎化程度C'的3个等级分别为Ⅰ类(0.42100~0.42503)、Ⅱ类(0.42504~0.43731)、Ⅲ类(0.43732~0.45276)。

图2e可以看出,岗地平原地区各乡(镇、街道)的耕地细碎化程度C最主要为Ⅱ类,其次为Ⅰ类;低山丘陵地区各乡(镇、街道)的耕地细碎化程度C最主要为Ⅲ类,其次为Ⅱ类。可见,岗地平原地区的耕地细碎化程度普遍低于低山丘陵地区。此外,在岗地平原地区,江夏区各乡(镇、街道)的耕地细碎化程度C最主要为Ⅱ类,其次为Ⅰ类;咸安区岗地平原区各乡(镇、街道)的耕地细碎化程度C也最主要为Ⅱ类,其次为Ⅰ类;但江夏区的耕地细碎化程度C为0.415,大于咸安区岗地平原区(0.409)。而在低山丘陵地区,咸安区低山丘陵区各乡(镇、街道)的耕地细碎化程度C主要为Ⅱ类和Ⅲ类;通山县各乡(镇、街道)的耕地细碎化程度C最主要为Ⅲ类,其次为Ⅱ类;但咸安区低山丘陵区的耕地细碎化程度C为0.423,小于通山县(0.428)。可见,在岗地平原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越高的地区,耕地细碎化程度越高;而在低山丘陵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越高的地区,耕地细碎化程度越低。

图2f可以看出,岗地平原地区各乡(镇、街道)的耕地细碎化程度C'最主要为Ⅱ类,其次为Ⅰ类;低山丘陵地区各乡(镇、街道)的耕地细碎化程度C'最主要为Ⅲ类,其次为Ⅱ类和Ⅰ类。可见,岗地平原地区的耕地细碎化程度普遍低于低山丘陵地区。此外,在岗地平原地区,江夏区各乡(镇、街道)的耕地细碎化程度C'最主要为Ⅱ类,其次为Ⅰ类;咸安区岗地平原区各乡(镇、街道)的耕地细碎化程度C'也最主要为Ⅱ类,其次为Ⅰ类;但江夏区的耕地细碎化程度C'为0.433,大于咸安区岗地平原区(0.428)。而在低山丘陵地区,咸安区低山丘陵区各乡(镇、街道)的耕地细碎化程度C'主要为Ⅱ类和Ⅲ类;通山县各乡(镇、街道)的耕地细碎化程度C'最主要为Ⅲ类,其次为Ⅰ类;但咸安区低山丘陵区的耕地细碎化程度C'为0.440,小于通山县(0.445)。可见,在岗地平原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越高的地区,耕地细碎化程度越高;而在低山丘陵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越高的地区,耕地细碎化程度越低。

值得注意的是,在图2f中,位于通山县的调查区域的东北部——通羊镇耕地细碎化程度显著低于同属低山丘陵地形地貌的其他乡(镇、街道)。这是由于:虽然通羊镇大体上属于低山丘陵区,但有不少村庄处于河谷区,农户傍山而居,耕地处在两山之间,地势较为平坦,承包地分布相对集中,地块面积较大,地块数量较少,从而使得农户承包地细碎化程度相对较小。

对比图2e和图2f可知,耕地细碎化程度C和耕地细碎化程度C'在各乡(镇、街道)的等级极其相似。那么在表征耕地细碎化的空间属性特征时,是否可以将地块到农户家的平均距离替代地块间的平均距离?但由表4可知,各地区的耕地细碎化程度C均小于耕地细碎化程度C',这主要是由于地块间的平均距离小于地块到农户家的平均距离的结果。因此,采用地块间的平均距离或地块到农户家的平均距离表征耕地细碎化的空间属性特征来测算耕地细碎化程度,均可以较好地比较各地区的耕地细碎化程度的相对高低,但不能准确反映某一地区耕地细碎化程度的绝对值。这是由于地块到农户家的距离不能表征某一地块与其他地块的相对空间分布情况,而地块间的距离则能较好地反映这一点。如图3所示,图3a-3c反映了某一农户4块耕地到农户家的距离相同的3种情况,但这3种情况的耕地地块分布均不一样。由此可以看出,地块到农户家的距离不能准确反映地块是如何分布的。但是,如果给出农户所有地块相互间的距离,即可清晰地知道农户所有地块的相对空间分布。因此,选择地块间的平均距离来表征耕地细碎化的空间属性特征更为合理。

图3   地块空间分布

Fig.3   Land parcel distribution patterns

6 结论与讨论

6.1 结论

(1) 在中国,农户是耕地最主要的经营主体,基于农户视角构建耕地细碎化程度评价指标体系更为合理。耕地细碎化程度衡量指标的选取应基于耕地细碎化的属性特征,即地块面积、地块数量、地块空间分布。据此,从农户微观视角选取地块平均面积、地块数量、地块间的平均距离3个指标来衡量耕地细碎化程度,可以真实地反映某一区域的耕地细碎化程度。

(2) 耕地细碎化在岗地平原地区与低山丘陵地区间存在显著差异。岗地平原地区的地块平均面积大于低山丘陵地区,地块数量多于低山丘陵地区,地块间的平均距离(或地块到农户家的平均距离)小于低山丘陵地区。岗地平原地区的耕地细碎化程度低于低山丘陵地区。

(3) 研究区域地形地貌呈现出“北部岗地平原—南部低山丘陵”的分布特征,耕地细碎化的综合程度基本上呈现出“北部低—南部高”的分布规律。

(4) 耕地细碎化在不同经济发展水平地区存在显著差异。经济发展水平越高的地区,地块平均面积越大、地块数量越多。在岗地平原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越高的地区,地块间的平均距离(或地块到农户家的平均距离)越长;而在低山丘陵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越高的地区,地块间的平均距离(或地块到农户家的平均距离)越短。在岗地平原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越高的地区,耕地细碎化程度越高;而在低山丘陵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越高的地区,耕地细碎化程度越低。

6.2 讨论

(1) 虽然本文所选的研究区域基本满足了研究需求,但仍存在不足。据现场考察,研究区域的地形地貌特征中,岗地与平原、山地与丘陵难以清晰地区分,因此,只能将地形地貌划分为岗地平原、低山丘陵2类。因而,不能较好地比较平原、岗地、丘陵、山地等多种地形地貌类型的耕地细碎化程度的差异,今后应进一步扩大调查区域进行对比分析。同时,在不同地形地貌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与耕地细碎化的内在关联存在差异,也有待今后扩大调查区域进行验证。

(2) 中国耕地细碎化是地形地貌、水文等自然条件,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下的土地均分制度、农村集体土地调整、市场机制等制度产权因素,以及人多地少的资源禀赋条件等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万广华等, 1996; 田传浩等, 2005; 王兴稳等, 2008; 李谷成等, 2010)。其中,地区人口密度及耕地资源禀赋起到关键作用,决定了农户初始人均承包地面积,并在土地均分制度的作用下形成了该地区独特的地块面积、地块数量和地块空间分布情况。随着城镇化的快速发展,带动农村劳动力向城镇转移,农地流转市场也逐渐活跃,改变了农户对耕地的利用格局。因此,在相同地形地貌类型区,若人口密度不同或城镇化水平不同,农户耕地细碎化程度也会有所差异,有待于今后作进一步的探讨。

(3) 耕地细碎化包括自然因素导致的细碎化和产权因素导致的细碎化,区域中观视角只能刻画自然因素导致的细碎化,不能刻画产权因素导致的细碎化,因而可能会低估耕地细碎化程度的评价。而基于耕地经营主体——农户微观视角的评价,既能刻画自然因素导致的细碎化,又能刻画产权因素导致的细碎化,但是其研究区域受限,因为研究区域越大,需要的农户样本量越大,难度越大。如何将区域中观视角和农户微观视角有机结合,有待进一步研究。

(4) 耕地细碎化严重阻碍了农业科技的推广和应用,不利于农业的机械化、规模化和产业化经营。农地整治一直被理论界认为是治理耕地细碎化的一种有效模式(van Dijk, 2007; Demetriou et al, 2012; 田孟等, 2015),国际上已有较多的研究成果和成功案例(Demetriou et al, 2012; Lisec et al, 2014)。而农地整治解决耕地细碎化的关键在于土地平整和土地权属调整。其中,土地平整是根据地形条件和耕作要求,将需整治区域的耕地划分成较为规整的耕作田块,以耕作田块作为平整单元,在同一平整单元内挖高填低、整平废弃沟道与田埂,以满足灌溉排水和机械化耕作的要求。通过土地平整,可使相邻的几块大小不一、形状不规则且高低不平的地块变成一块或少数几块田面平整且形状规则的地块。因此,农地整治中的土地平整可有效地解决耕地自然细碎化问题。土地权属调整是农地整治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在地方政府有关部门和村委会的指导下,按照自愿协商、等量交换、等质替代等原则,村组之间以及农户之间进行土地置换。通过权属调整,可使农户分散的承包地集中于一处,便于经营管理。因此,农地整治中的土地权属调整可有效解决地耕地产权细碎化问题。

(5) 在岗地平原地区,耕地相对平坦,适合大型机械化耕作,细碎化形成的主要原因是家庭承包责任制下的土地均分制度等产权因素,其次是水文条件,因而形成了地块面积较小、地块数量多、地块分散的耕地利用格局。因此,在岗地平原地区,农地整治治理耕地细碎化的重点首先是土地权属调整,其次是土地平整,根据土地权属调整方案对农户耕地进行归并与平整。在低山丘陵地区,耕地高低不平,形状不规则,田间道路狭窄,农业机械难以下田,耕地利用格局首先受制于地形地貌条件,而家庭承包责任制下的土地均分制度等产权因素进一步加剧了耕地的分割。因此,在低山丘陵地区,农地整治治理耕地细碎化的重点首先是土地平整,其次才是土地权属调整,根据地形条件和耕作要求,挖高填低,并结合权属调整,将耕地划分成规整的农田或梯田。

The authors have declared that no competing interests exist.


参考文献

[1] 陈红宇, 朱道林, 郧文聚, . 2012.

嘉兴市耕地细碎化和空间集聚格局分析

[J]. 农业工程学报, 28(4): 235-242.

Magsci      [本文引用: 2]      摘要

为了探索耕地细碎化与区域社会经济的空间格局耦合关系,该文基于土地利用现状数据,获得嘉兴市耕地细碎化指数及其空间分布。基于空间自相关性分析的耕地细碎化结果表明,嘉兴市3个耕地细碎化指数的空间聚集程度顺序是斑块面积指数>斑块分散指数>斑块形状指数;嘉兴市3个耕地细碎化指数的局部空间自相关集中在H-H型(高-高关联)和L-L型(低-低关联)的镇(街道)占到了80%以上。耕地斑块面积指数强势H-H型主要分布在嘉兴地区西部的桐乡市和海宁市,耕地斑块分散指数强势H-H型主要分布在嘉兴地区东部的平湖市、南湖区和海盐县,耕地斑块形状指数强势H-H型主要分布在嘉兴地区东部的平湖市和嘉善县。进行耕地细碎化和社会经济发展的空间耦合性分析表明,农村居民点分散度指标和斑块面积指数以及斑块分散指数的空间耦合性最好。分析嘉兴市耕地细碎化空间格局及其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关系能够为耕地保护在空间格局优化上提供参考和建议,对于农村土地整治和土地利用效率的提升具有指导意义。

[Chen H Y, Zhu D L, Yun W J, et al.2012.

Analysis on cultivated land fragmentation and spatial agglomeration pattern in Jiaxing City

[J]. Transactions of the Chinese Society of Agricultural Engineering, 28(4): 235-242.]

Magsci      [本文引用: 2]      摘要

为了探索耕地细碎化与区域社会经济的空间格局耦合关系,该文基于土地利用现状数据,获得嘉兴市耕地细碎化指数及其空间分布。基于空间自相关性分析的耕地细碎化结果表明,嘉兴市3个耕地细碎化指数的空间聚集程度顺序是斑块面积指数>斑块分散指数>斑块形状指数;嘉兴市3个耕地细碎化指数的局部空间自相关集中在H-H型(高-高关联)和L-L型(低-低关联)的镇(街道)占到了80%以上。耕地斑块面积指数强势H-H型主要分布在嘉兴地区西部的桐乡市和海宁市,耕地斑块分散指数强势H-H型主要分布在嘉兴地区东部的平湖市、南湖区和海盐县,耕地斑块形状指数强势H-H型主要分布在嘉兴地区东部的平湖市和嘉善县。进行耕地细碎化和社会经济发展的空间耦合性分析表明,农村居民点分散度指标和斑块面积指数以及斑块分散指数的空间耦合性最好。分析嘉兴市耕地细碎化空间格局及其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关系能够为耕地保护在空间格局优化上提供参考和建议,对于农村土地整治和土地利用效率的提升具有指导意义。
[2] 何孝沛, 梁阁, 丁志伟, . 2015.

河南省城镇化质量空间格局演变

[J]. 地理科学进展, 34(2): 257-264.

https://doi.org/10.11820/dlkxjz.2015.02.014      Magsci      [本文引用: 1]      摘要

从经济发展、居民生活、可持续发展、城乡统筹和社会发展5个方面出发,构建城镇化质量综合评价体系,运用熵值法对2003-2012年河南省省辖市城镇化质量进行综合测度,并对其空间演变原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①河南省省辖市城镇化质量总体上呈逐年上升态势,但发展不够稳定;②城镇化质量空间格局受原有格局的影响较大,相对较高等级区域位于郑州及河南西北部地区空间格局变化不大,城镇化质量空间格局变动主要在相对第三、第四与第五等级之间;③城镇化质量空间格局变化的根本原因在于各省辖市间衡量城镇化质量5个方面的发展速度不同,其中经济发展、居民生活和城乡统筹的发展速度相对较为一致,社会发展和可持续发展质量的发展速度差别较大。依据分析结果提出:要积极稳妥地推进新型城镇化的发展,更多地关注可持续发展和城乡统筹发展这两个相对薄弱环节,针对不同省辖市城镇化质量区别对待,因地制宜,促进河南省新型城镇化的健康、稳定、持续发展。

[He X P, Liang G, Ding Z W, et al.2015.

Spatial evolution of the urbanization quality in Henan Province

[J]. Progress in Geography, 34(2): 257-264.]

https://doi.org/10.11820/dlkxjz.2015.02.014      Magsci      [本文引用: 1]      摘要

从经济发展、居民生活、可持续发展、城乡统筹和社会发展5个方面出发,构建城镇化质量综合评价体系,运用熵值法对2003-2012年河南省省辖市城镇化质量进行综合测度,并对其空间演变原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①河南省省辖市城镇化质量总体上呈逐年上升态势,但发展不够稳定;②城镇化质量空间格局受原有格局的影响较大,相对较高等级区域位于郑州及河南西北部地区空间格局变化不大,城镇化质量空间格局变动主要在相对第三、第四与第五等级之间;③城镇化质量空间格局变化的根本原因在于各省辖市间衡量城镇化质量5个方面的发展速度不同,其中经济发展、居民生活和城乡统筹的发展速度相对较为一致,社会发展和可持续发展质量的发展速度差别较大。依据分析结果提出:要积极稳妥地推进新型城镇化的发展,更多地关注可持续发展和城乡统筹发展这两个相对薄弱环节,针对不同省辖市城镇化质量区别对待,因地制宜,促进河南省新型城镇化的健康、稳定、持续发展。
[3] 黄祖辉, 王建英, 陈志钢. 2014.

非农就业、土地流转与土地细碎化对稻农技术效率的影响

[J]. 中国农村经济, (11): 4-16.

URL      [本文引用: 1]      摘要

土地租赁市场发展迅速、劳动力流转频繁和农业机械化率大幅上升对农业生产具有重要影响。本文基于江西省2011年325户稻农783个水稻地块的投入产出微观数据,运用一步随机前沿分析方法,考察了稻农土地流转市场参与、地块来源(租入或集体分配)、非农就业程度、土地细碎化状态对稻农籼稻生产技术效率的影响。研究发现:被调查区域稻农全年籼稻生产的技术效率值在0.613和0.997之间,平均技术效率值为0.973;实际耕种面积在2公顷以上的稻农的平均技术效率显著较高;发生土地流转的稻农的技术效率高于未发生土地流转的稻农,但对发生土地流转的稻农而言,其集体分配地块与租入地块的技术效率无显著差异;非农就业机会对稻农技术效率有显著的正向影响;稻农土地细碎化程度越高,其技术效率越低。

[Huang Z H, Wang J Y, Chen Z G.2014.

Feinong jiuye, tudi liuzhuan yu tudi xisuihua dui daonong jishu xiaolv de yingxiang

[J]. Chinese Rural Economy, (11): 4-16.]

URL      [本文引用: 1]      摘要

土地租赁市场发展迅速、劳动力流转频繁和农业机械化率大幅上升对农业生产具有重要影响。本文基于江西省2011年325户稻农783个水稻地块的投入产出微观数据,运用一步随机前沿分析方法,考察了稻农土地流转市场参与、地块来源(租入或集体分配)、非农就业程度、土地细碎化状态对稻农籼稻生产技术效率的影响。研究发现:被调查区域稻农全年籼稻生产的技术效率值在0.613和0.997之间,平均技术效率值为0.973;实际耕种面积在2公顷以上的稻农的平均技术效率显著较高;发生土地流转的稻农的技术效率高于未发生土地流转的稻农,但对发生土地流转的稻农而言,其集体分配地块与租入地块的技术效率无显著差异;非农就业机会对稻农技术效率有显著的正向影响;稻农土地细碎化程度越高,其技术效率越低。
[4] 李灿, 张凤荣, 朱泰峰, . 2013.

基于熵权TOPSIS模型的土地利用绩效评价及关联分析

[J]. 农业工程学报, 29(5): 217-227.

Magsci      [本文引用: 1]      摘要

为深入了解区域土地利用的综合效果和发展能力,把握土地资源利用的发展方向,该文从经济效益、社会效应和生态安全3个方面选取了16个指标构建了土地利用绩效评价框架,采用基于熵权的TOPSIS(technique for order preference by similarity to ideal solution)模型,评价了北京市顺义区在1996-2010年的土地利用绩效状态,并运用灰色关联方法分析了影响土地利用绩效的重点因素。研究结果:1996-2000年,顺义区处于向工业化转变的过程中,土地利用综合绩效变化稳定并表现出略微下降的趋势;2001-2010年,在城镇化和新型工业化的推动下,土地利用综合绩效快速上升,并保持良好的增长态势。土地利用经济绩效在1996-2002年上升缓慢,自2003年开始大幅度提升;土地社会绩效在1996-2000年变化相对稳定,之后呈现整体上升趋势;土地生态绩效在1996-2000年变化平稳,2000-2005年表现为急速下降,之后有所起伏,至研究期末开始抬升。土地利用绩效变化较好地印证了3个“五年”计划下的土地利用重点,表明各个阶段的土地利用政策得到了有效地执行。土地利用社会效应与生态安全因素对土地利用整体质量的影响更加显著,而工业发展对经济绩效的推动作用明显,导致人均土地资源享有水平迅速变化的城镇化因素,成为反映土地利用社会效应的重点,生态用地则成为影响土地利用生态安全绩效变化的主导因素。

[Li C, Zhang F R, Zhu T F, et al.2013.

Evaluation and correlation analysis of land use performance based on entropy-weight TOPSIS method

[J]. Transactions of the Chinese Society of Agricultural Engineering, 29(5): 217-227.]

Magsci      [本文引用: 1]      摘要

为深入了解区域土地利用的综合效果和发展能力,把握土地资源利用的发展方向,该文从经济效益、社会效应和生态安全3个方面选取了16个指标构建了土地利用绩效评价框架,采用基于熵权的TOPSIS(technique for order preference by similarity to ideal solution)模型,评价了北京市顺义区在1996-2010年的土地利用绩效状态,并运用灰色关联方法分析了影响土地利用绩效的重点因素。研究结果:1996-2000年,顺义区处于向工业化转变的过程中,土地利用综合绩效变化稳定并表现出略微下降的趋势;2001-2010年,在城镇化和新型工业化的推动下,土地利用综合绩效快速上升,并保持良好的增长态势。土地利用经济绩效在1996-2002年上升缓慢,自2003年开始大幅度提升;土地社会绩效在1996-2000年变化相对稳定,之后呈现整体上升趋势;土地生态绩效在1996-2000年变化平稳,2000-2005年表现为急速下降,之后有所起伏,至研究期末开始抬升。土地利用绩效变化较好地印证了3个“五年”计划下的土地利用重点,表明各个阶段的土地利用政策得到了有效地执行。土地利用社会效应与生态安全因素对土地利用整体质量的影响更加显著,而工业发展对经济绩效的推动作用明显,导致人均土地资源享有水平迅速变化的城镇化因素,成为反映土地利用社会效应的重点,生态用地则成为影响土地利用生态安全绩效变化的主导因素。
[5] 李功奎. 2006.

农地细碎化、劳动力利用与农民收入: 基于江苏省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实证研究[D]

. 南京: 南京农业大学.

[本文引用: 2]     

[Li G K. 2006.

Farmland fragmentation, labor utilization, and farmer's income: A position study of the underdeveloped regions of Jiangsu

[D]. Nanjing, China: Nanjing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本文引用: 2]     

[6] 李功奎, 钟甫宁. 2006.

农地细碎化、劳动力利用与农民收入: 基于江苏省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实证研究

[J]. 中国农村经济, (4): 42-48.

URL      摘要

本文以江苏省经济欠发达地区为例,通过建立计量经济模型对农地细碎化、劳动力利用以及农民收入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估计结果表明,在人多地少并存在大量农业剩余劳动力的特定条件下,农地细碎化的存在,有利于农户进行多元化种植,合理配置并充分利用农村劳动力,以维持或增加农户的种植业净收入。

[Li G K, Zhong F N.2006.

Nongdi xisuihua, laodongli liyong yu nongmin shouru: Jiyu Jiangsusheng jingji qianfada diqu de shizheng yanjiu

[J]. Chinese Rural Economy, (4): 42-48.]

URL      摘要

本文以江苏省经济欠发达地区为例,通过建立计量经济模型对农地细碎化、劳动力利用以及农民收入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估计结果表明,在人多地少并存在大量农业剩余劳动力的特定条件下,农地细碎化的存在,有利于农户进行多元化种植,合理配置并充分利用农村劳动力,以维持或增加农户的种植业净收入。
[7] 李谷成, 冯中朝, 范丽霞. 2010.

小农户真的更加具有效率吗? 来自湖北省的经验证据

[J]. 经济学(季刊), 9(1): 95-124.

URL      [本文引用: 3]      摘要

对农业效率与农户规模负向关系的研究一直是农业经济学的热点,本文以1999—2003年湖北农户数据为证据,从土地生产率、劳动生产率、成本利润率、TFP和技术效率等角度,多维度检视农户效率与农户规模的关系,从家庭禀赋角度对农户效率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农业效率与农户规模负向关系假说需要放到更宽阔的视野内全面审视,小农户是否享有相对大农户的效率比较优势取决于宏观导向上优先考虑的政策目标。通过各种政策工具提高农业效率的潜力巨大,可以妥善利用。

[Li G C, Feng Z C, Fan L X.2010.

Is the small-sized rural household more efficient? The empirical evidence from Hubei Province

[J]. China Economic Quarterly, 9(1): 95-124.]

URL      [本文引用: 3]      摘要

对农业效率与农户规模负向关系的研究一直是农业经济学的热点,本文以1999—2003年湖北农户数据为证据,从土地生产率、劳动生产率、成本利润率、TFP和技术效率等角度,多维度检视农户效率与农户规模的关系,从家庭禀赋角度对农户效率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农业效率与农户规模负向关系假说需要放到更宽阔的视野内全面审视,小农户是否享有相对大农户的效率比较优势取决于宏观导向上优先考虑的政策目标。通过各种政策工具提高农业效率的潜力巨大,可以妥善利用。
[8] 李谷成, 冯中朝, 占绍文. 2008.

家庭禀赋对农户家庭经营技术效率的影响冲击: 基于湖北省农户的随机前沿生产函数实证

[J]. 统计研究, 25(1): 35-42.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2-4565.2008.01.009      URL      [本文引用: 1]      摘要

本文采用超越对数生产函数形式的随机前沿模型,以湖北省农户的微观面板数据作为实证,对影响农户家庭经营技术效率的外生性因素进行了系统分析,归纳出以下几点结论: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以农村教育和技术培训为代表的人力资本投资、农村信息化建设和耕地的细碎化耕种会给技术效率带来明显的正效应,农户的干部身份、外出务工以及获得的银行信用支持会在不同程度上恶化其技术效率水平,经营规模的扩大可以改善技术效率水平,但盲目扩大规模往往会得不偿失。在此基础上,文章还归纳出一系列政策建议来试图改善农户家庭经营的技术效率水平。

[Li G C, Feng Z C, Zhan S W.2008.

An empirical analysis about the effect of household endowments on the technical efficiency of farmer's household management: Evidence from the farmers of Hubei Province

[J]. Statistical Research, 25(1): 35-42.]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2-4565.2008.01.009      URL      [本文引用: 1]      摘要

本文采用超越对数生产函数形式的随机前沿模型,以湖北省农户的微观面板数据作为实证,对影响农户家庭经营技术效率的外生性因素进行了系统分析,归纳出以下几点结论: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以农村教育和技术培训为代表的人力资本投资、农村信息化建设和耕地的细碎化耕种会给技术效率带来明显的正效应,农户的干部身份、外出务工以及获得的银行信用支持会在不同程度上恶化其技术效率水平,经营规模的扩大可以改善技术效率水平,但盲目扩大规模往往会得不偿失。在此基础上,文章还归纳出一系列政策建议来试图改善农户家庭经营的技术效率水平。
[9] 李浩, 罗国富, 谢庆生. 2007.

基于应用服务提供商的动态联盟制造资源评估模型研究

[J]. 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 13(5): 862-868.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5911.2007.05.006      URL      [本文引用: 1]      摘要

在分析制造资源评估复杂性及现有方法局限性的基础上,采用层次分析法建立了制造资源评估模型。采用理想点方法构造评价函数,使用熵权系数法确定制造资源评价指标的权重系数,求解评价函数的最优解作为评价目标的最优解,最后使用实例进行了应用验证。实践证明,集成了熵权系数法的理想点法,在基于应用服务提供商的动态联盟制造资源评估中减小了人为因素的影响,提高了评价结果的科学性和公平性。

[Li H, Luo G F, Xie Q S.2007.

Evaluation model of dynamic allied manufacturing resources based on application service provider

[J]. Computer Integrated Manufacturing Systems, 13(5): 862-868.]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5911.2007.05.006      URL      [本文引用: 1]      摘要

在分析制造资源评估复杂性及现有方法局限性的基础上,采用层次分析法建立了制造资源评估模型。采用理想点方法构造评价函数,使用熵权系数法确定制造资源评价指标的权重系数,求解评价函数的最优解作为评价目标的最优解,最后使用实例进行了应用验证。实践证明,集成了熵权系数法的理想点法,在基于应用服务提供商的动态联盟制造资源评估中减小了人为因素的影响,提高了评价结果的科学性和公平性。
[10] 李庆东, 王秋兵, 钱凤魁, . 2010.

农户耕地经营细碎化分析: 以辽宁省昌图县为例

[J]. 广东农业科学, 37(6): 230-232.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4-874X.2010.06.093      URL      [本文引用: 1]      摘要

以辽宁省昌图县为例,利用实地调查数据从地块数量、地块面积、地 块间的距离3个方面考察农户耕地经营的细碎化程度,结合研究区的农户耕地经营现状分析了导致耕地细碎化的原因,认为耕地经营细碎化主要是由家庭联产承包责 任制下的土地分配制度、人口压力和继承分家传统、土地市场化流转程度不高引起的.

[Li Q D, Wang Q B, Qian F K, et al.2010.

Analysis on fragmentation of cultivated land in typical region: A case of Changtu County in Liaoning Province

[J]. Guangdong Agricultural Sciences, 37(6): 230-232.]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4-874X.2010.06.093      URL      [本文引用: 1]      摘要

以辽宁省昌图县为例,利用实地调查数据从地块数量、地块面积、地 块间的距离3个方面考察农户耕地经营的细碎化程度,结合研究区的农户耕地经营现状分析了导致耕地细碎化的原因,认为耕地经营细碎化主要是由家庭联产承包责 任制下的土地分配制度、人口压力和继承分家传统、土地市场化流转程度不高引起的.
[11] 李鑫, 欧名豪, 马贤磊. 2011.

基于景观指数的细碎化对耕地利用效率影响研究: 以扬州市里下河区域为例

[J]. 自然资源学报, 26(10): 1758-1767.

https://doi.org/10.11849/zrzyxb.2011.10.012      Magsci      [本文引用: 2]      摘要

从中观尺度研究细碎化对耕地利用效率影响,探寻遏制细碎化水平降低因素,以为高效农地利用政策制定提供依据。选取景观指数量化耕地细碎化水平,用数据包络分析(DEA)法对耕地利用效率进行评价,最后采用计量经济模型检验细碎化对耕地利用效率影响。结果表明:研究区扬州市里下河区域30个乡镇的耕地利用综合效率、纯技术效率与规模效率的平均值分别是0.949 3、0.972 2和0.977 0,具有一定提升空间;表征细碎化的第一主成分与地块平均面积、地块密度、面积加权形状指数和面积加权分维数的载荷值大于88%,第二主成分与边界密度指数载荷值大于91%;第一主成分对纯技术效率与规模效率的影响弹性是-0.002 7和-0.085 6,第二主成分对纯技术效率与规模效率的影响弹性是-0.001 1和-0.002 4。细碎化对耕地利用规模效率与纯技术效率产生显著负影响,且对规模效率影响大于对纯技术效率影响;应从地块面积、分布与形状等方面来降低细碎化程度以提高耕地生产能力。

[Li X, Ou M H, Ma X L.2011.

Analysis on impact of fragmentation based on landscape index to cultivated land use efficiency: A case on Lixiahe District in Yangzhou City

[J]. Journal of Natural Resources, 26(10): 1758-1767.]

https://doi.org/10.11849/zrzyxb.2011.10.012      Magsci      [本文引用: 2]      摘要

从中观尺度研究细碎化对耕地利用效率影响,探寻遏制细碎化水平降低因素,以为高效农地利用政策制定提供依据。选取景观指数量化耕地细碎化水平,用数据包络分析(DEA)法对耕地利用效率进行评价,最后采用计量经济模型检验细碎化对耕地利用效率影响。结果表明:研究区扬州市里下河区域30个乡镇的耕地利用综合效率、纯技术效率与规模效率的平均值分别是0.949 3、0.972 2和0.977 0,具有一定提升空间;表征细碎化的第一主成分与地块平均面积、地块密度、面积加权形状指数和面积加权分维数的载荷值大于88%,第二主成分与边界密度指数载荷值大于91%;第一主成分对纯技术效率与规模效率的影响弹性是-0.002 7和-0.085 6,第二主成分对纯技术效率与规模效率的影响弹性是-0.001 1和-0.002 4。细碎化对耕地利用规模效率与纯技术效率产生显著负影响,且对规模效率影响大于对纯技术效率影响;应从地块面积、分布与形状等方面来降低细碎化程度以提高耕地生产能力。
[12] 李鑫, 欧名豪, 肖长江, . 2012.

基于景观指数的细碎化对耕地生产效率影响研究

[J].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1(6): 707-713.

Magsci      [本文引用: 1]      摘要

<p>研究细碎化对耕地生产规模效益和技术效率影响,以对农地政策制定提供一定依据。综合考虑地块面积、形状和分布因素,用景观指数量化耕地细碎化水平,把细碎化变量代入CD生产函数,研究细碎化对耕地生产规模效益影响,用SFA方法测度耕地生产技术效率,用多元线性回归研究细碎化对耕地生产技术效率影响。结果表明:表征细碎化的第一主成分和地块平均面积、地块密度、面积加权形状指数和面积加权分维数载荷值大于88%,第二主成分和边界密度指数载荷值大于91%;在CD生产函数中代入细碎化变量后所有单元规模弹性下降;表征细碎化的第一主成分和第二主成分对耕地生产技术效率影响系数分别是-0077、-0.011,且通过显著性检验。研究结论认为基于景观指数的细碎化对耕地生产规模效益和技术效率有显著负影响;应从农地市场培育和农地整理两方面减轻细碎化程度,提高耕地生产规模效益和技术效率</p>

[Li X, Ou M H, Xiao C J, et al.2012.

Study on impacts of landscape fragmentation to cultivated land production efficiency

[J].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 in the Yangtze Basin, 21(6): 707-713.]

Magsci      [本文引用: 1]      摘要

<p>研究细碎化对耕地生产规模效益和技术效率影响,以对农地政策制定提供一定依据。综合考虑地块面积、形状和分布因素,用景观指数量化耕地细碎化水平,把细碎化变量代入CD生产函数,研究细碎化对耕地生产规模效益影响,用SFA方法测度耕地生产技术效率,用多元线性回归研究细碎化对耕地生产技术效率影响。结果表明:表征细碎化的第一主成分和地块平均面积、地块密度、面积加权形状指数和面积加权分维数载荷值大于88%,第二主成分和边界密度指数载荷值大于91%;在CD生产函数中代入细碎化变量后所有单元规模弹性下降;表征细碎化的第一主成分和第二主成分对耕地生产技术效率影响系数分别是-0077、-0.011,且通过显著性检验。研究结论认为基于景观指数的细碎化对耕地生产规模效益和技术效率有显著负影响;应从农地市场培育和农地整理两方面减轻细碎化程度,提高耕地生产规模效益和技术效率</p>
[13] 连雪君, 毛雁冰. 2013.

土地细碎化必然导致土地生产效率降低? 对土地细碎化与土地生产效率研究的批判性分析

[J].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6): 109-115.

URL      [本文引用: 2]      摘要

通过文献研究,讨论土地细碎化的内涵及其形成原因,发现对于土地 细碎化与土地生产效率关系的研究主要采用地块大小和地块数量2个指标,来自世界各地的经验研究结果显示,农户拥有的地块数量对土地生产效率具有负面作用, 地块大小对其具有正面作用.从地块数量和地块大小对土地生产效率的作用合力来看,土地细碎化导致土地生产效率低下这一传统观点并没有得到完全验证.分析国 内外关于世界各地土地细碎化与土地生产效率的经验研究的评述和理论发现,土地细碎化在不同的生产条件下对土地生产效率会产生不同影响,土地细碎化并不必然 导致土地生产效率的降低.提出在推动农村向土地规模化生产转变进程中,应严格考察不同地区土地细碎化及与之相匹配的农户生产条件,特别是农村人地比例的变 化,才能得出可靠的土地制度改革方向.

[Lian X J, Mao Y B.2013.

Does land fragmentation necessarily reduce land production efficiency? Critical analysis on research of land fragmentation and land production efficiency

[J]. Journal of Huazhong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Social Sciences Edition, (6): 109-115.]

URL      [本文引用: 2]      摘要

通过文献研究,讨论土地细碎化的内涵及其形成原因,发现对于土地 细碎化与土地生产效率关系的研究主要采用地块大小和地块数量2个指标,来自世界各地的经验研究结果显示,农户拥有的地块数量对土地生产效率具有负面作用, 地块大小对其具有正面作用.从地块数量和地块大小对土地生产效率的作用合力来看,土地细碎化导致土地生产效率低下这一传统观点并没有得到完全验证.分析国 内外关于世界各地土地细碎化与土地生产效率的经验研究的评述和理论发现,土地细碎化在不同的生产条件下对土地生产效率会产生不同影响,土地细碎化并不必然 导致土地生产效率的降低.提出在推动农村向土地规模化生产转变进程中,应严格考察不同地区土地细碎化及与之相匹配的农户生产条件,特别是农村人地比例的变 化,才能得出可靠的土地制度改革方向.
[14] 连雪君, 毛雁冰, 王红丽. 2014.

细碎化土地产权、交易成本与农业生产: 来自内蒙古中部平原地区乌村的经验调查

[J].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4(4): 86-92.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2-2104.2014.04.012      URL      摘要

土地细碎化也是对产权的细碎 化,即将一束产权分割成多束产权。在集体生产的相互作用下,细碎化土地产权在地理空间上呈分离与交叉的排列形式与农户决策和生产管理之间形成了一种新的生 产结构。通过SPSS 17.0对乌村的经验数据进行相关和回归分析发现,细碎化土地产权增加了集体协商成本和监督管理成本,也增加了农户的信息成本。为了进一步深入认识细碎化 土地产权对农业生产的作用过程,文章通过对乌村的访谈案例对这些实证结果进行了讨论,发现:①细碎化土地产权造成集体在灌溉系统的投资过程中协商成本高 昂,以至土地质量难以得到改良;②农户因细碎化土地产权产生额外的保护和监督费用,使农户对土地产权的使用效率降低;③细碎化土地产权增加了农户的信息成 本,造成部分农户种植决策的困难,但生产经验丰富的老农户能够克服细碎化土地产权产生的信息成本,Sen早年提出的土地规模与生产效率的逆向关系只适合农 村的部分群体。细碎化土地产权对农业生产过程产生了负面作用。有学者认为中国土地制度的发展应实行土地私有化模式,实现规模化经营,虽然私有化对于提高土 地经济绩效和土地的流转有着重要的作用,但其显然没有意识到细碎化土地产权的独特属性会降低私有化的经济意义。国家解决这一困境首先应改变细碎化土地产权 的结构,实现单个农户产权的局部集中。细碎化土地产权制度的改革不仅可以实现农户规模化经营,进一步推动农业生产发展,同时也为提高整个村庄集体土地产 出、土地市场价值和解决土地流转困境提供一个制度基础。

[Lian X J, Mao Y B, Wang H L.2014.

Fragmentated land property rights, transaction cost and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Based the survey from Wu Village of Inner Mongolia central plains

[J]. China Population,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 24(4): 86-92.]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2-2104.2014.04.012      URL      摘要

土地细碎化也是对产权的细碎 化,即将一束产权分割成多束产权。在集体生产的相互作用下,细碎化土地产权在地理空间上呈分离与交叉的排列形式与农户决策和生产管理之间形成了一种新的生 产结构。通过SPSS 17.0对乌村的经验数据进行相关和回归分析发现,细碎化土地产权增加了集体协商成本和监督管理成本,也增加了农户的信息成本。为了进一步深入认识细碎化 土地产权对农业生产的作用过程,文章通过对乌村的访谈案例对这些实证结果进行了讨论,发现:①细碎化土地产权造成集体在灌溉系统的投资过程中协商成本高 昂,以至土地质量难以得到改良;②农户因细碎化土地产权产生额外的保护和监督费用,使农户对土地产权的使用效率降低;③细碎化土地产权增加了农户的信息成 本,造成部分农户种植决策的困难,但生产经验丰富的老农户能够克服细碎化土地产权产生的信息成本,Sen早年提出的土地规模与生产效率的逆向关系只适合农 村的部分群体。细碎化土地产权对农业生产过程产生了负面作用。有学者认为中国土地制度的发展应实行土地私有化模式,实现规模化经营,虽然私有化对于提高土 地经济绩效和土地的流转有着重要的作用,但其显然没有意识到细碎化土地产权的独特属性会降低私有化的经济意义。国家解决这一困境首先应改变细碎化土地产权 的结构,实现单个农户产权的局部集中。细碎化土地产权制度的改革不仅可以实现农户规模化经营,进一步推动农业生产发展,同时也为提高整个村庄集体土地产 出、土地市场价值和解决土地流转困境提供一个制度基础。
[15] 卢华, 胡浩. 2015.

土地细碎化增加农业生产成本了吗? 来自江苏省的微观调查

[J]. 经济评论, (5): 129-140.

URL      [本文引用: 1]      摘要

本文基于农户生产行为理论,利用江苏省扬州市、淮安市和徐州市的农户实地调查数据,实证检验了土地细碎化对单位产量成本的影响。研究发现:辛普森指数对单位产量成本具有显著影响,辛普森指数增加一个单位,对应的每单位产量总成本增加19.4%,劳动力成本增加18.22%,化肥成本增加29.2%,其他物质费用下降11.4%。伴随辛普森指数增大,农户会合理调整不同生产要素在地块之间的投入量,会加大对劳动力及化肥使用,减少对现代农业机械等新技术的运用。单位产量成本随农户经营规模的扩大而减少,在不增加地块数情景下,意味着存在实现规模经济的可能。本文最后认为,政府应创造更多可供选择的市场机会和稳定的非农就业机会,完善土地所有权和用益物权建设,进一步增强农业生产能力。

[Lu H, Hu H.2015.

Does land fragmentation increase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costs? A microscopic investigation from Jiangsu Province

[J]. Economic Review, (5): 129-140.]

URL      [本文引用: 1]      摘要

本文基于农户生产行为理论,利用江苏省扬州市、淮安市和徐州市的农户实地调查数据,实证检验了土地细碎化对单位产量成本的影响。研究发现:辛普森指数对单位产量成本具有显著影响,辛普森指数增加一个单位,对应的每单位产量总成本增加19.4%,劳动力成本增加18.22%,化肥成本增加29.2%,其他物质费用下降11.4%。伴随辛普森指数增大,农户会合理调整不同生产要素在地块之间的投入量,会加大对劳动力及化肥使用,减少对现代农业机械等新技术的运用。单位产量成本随农户经营规模的扩大而减少,在不增加地块数情景下,意味着存在实现规模经济的可能。本文最后认为,政府应创造更多可供选择的市场机会和稳定的非农就业机会,完善土地所有权和用益物权建设,进一步增强农业生产能力。
[16] 鲁春阳, 文枫, 杨庆媛, . 2011.

基于改进TOPSIS法的城市土地利用绩效评价及障碍因子诊断: 以重庆市为例

[J]. 资源科学, 33(3): 535-541.

Magsci      [本文引用: 2]      摘要

城市土地利用绩效评价及障碍因子诊断是城市土地可持续利用的重要基础。论文从土地投入水平、土地利用程度、土地利用效益、土地利用可持续性四个方面构建了城市土地利用绩效评价指标,采用改进TOPSIS法和障碍度模型,根据重庆市1997年-2007年的城市土地利用数据和社会经济统计资料,评价其土地利用绩效水平及障碍因子。结果显示:①重庆市城市土地利用绩效逐渐提升,1997年-2007年绩效指数从0.1866增加到0.7707,土地绩效程度经历了低级绩效—中级绩效—良好绩效的演变历程;②2005年以前,土地利用生态可持续性是影响城市土地利用绩效的最大障碍因子,其中人均公共绿地面积的影响最大;2005年后,土地投入水平是最大障碍因子,地均从业人数的影响最大;③长远来看,土地利用程度是影响城市土地利用绩效的首要因素。土地利用程度和土地投入水平障碍度以年均9.66%、1.47%的速度增加,而土地利用效益和土地利用生态可持续性障碍度以年均3.00%和1.44%的速度下降。最后,根据重庆市城市土地利用绩效现状提出提升土地利用绩效的主要路径。

[Lu C Y, Wen F, Yang Q Y, et al.2011.

An evaluation of urban land use performance based on the improved TOPSIS method and diagnosis of its obstacle indicators: A case study of Chongqing

[J]. Resources Science, 33(3): 535-541.]

Magsci      [本文引用: 2]      摘要

城市土地利用绩效评价及障碍因子诊断是城市土地可持续利用的重要基础。论文从土地投入水平、土地利用程度、土地利用效益、土地利用可持续性四个方面构建了城市土地利用绩效评价指标,采用改进TOPSIS法和障碍度模型,根据重庆市1997年-2007年的城市土地利用数据和社会经济统计资料,评价其土地利用绩效水平及障碍因子。结果显示:①重庆市城市土地利用绩效逐渐提升,1997年-2007年绩效指数从0.1866增加到0.7707,土地绩效程度经历了低级绩效—中级绩效—良好绩效的演变历程;②2005年以前,土地利用生态可持续性是影响城市土地利用绩效的最大障碍因子,其中人均公共绿地面积的影响最大;2005年后,土地投入水平是最大障碍因子,地均从业人数的影响最大;③长远来看,土地利用程度是影响城市土地利用绩效的首要因素。土地利用程度和土地投入水平障碍度以年均9.66%、1.47%的速度增加,而土地利用效益和土地利用生态可持续性障碍度以年均3.00%和1.44%的速度下降。最后,根据重庆市城市土地利用绩效现状提出提升土地利用绩效的主要路径。
[17] 罗文斌, 吴次芳. 2012.

中国农村土地整理绩效区域差异及其影响机理分析

[J]. 中国土地科学, 26(6): 35-41, 91.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1-8158.2012.06.007      URL      [本文引用: 1]      摘要

研究目的:在阐述农村土地整理项目绩效概念的基础上,构建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对2003--2007年中国31个省(区、市)的农村土地整理项目绩效进行评价并分析其区域差异特征和影响机理。研究方法:P—S—R框架法、信息熵权TOPSIS法。研究结果:(1)2003—2007年中国农村土地整理项目绩效水平总体呈现出有降有升的趋势,其中2006年最高,绩效值为0.5985;(2)区域差异特征显示,粮食主产省的绩效水平普遍较高,经济发达地区的绩效水平普遍较低。研究结论:中国农村土地整理项目耕地资源保障绩效的区域差异的影响机理在于:(1)经济发展水平不同引起的建设占用压力对整理绩效的影响;(2)后备土地资源禀赋状态对整理绩效的影响;(3)整理补充耕地响应程度对整理绩效的影响。

[Luo W B, Wu C F.2012.

Regional differences of rural land consolidation performance and the impacts mechanism in China

[J]. China Land Sciences, 26(6): 35-41, 91.]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1-8158.2012.06.007      URL      [本文引用: 1]      摘要

研究目的:在阐述农村土地整理项目绩效概念的基础上,构建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对2003--2007年中国31个省(区、市)的农村土地整理项目绩效进行评价并分析其区域差异特征和影响机理。研究方法:P—S—R框架法、信息熵权TOPSIS法。研究结果:(1)2003—2007年中国农村土地整理项目绩效水平总体呈现出有降有升的趋势,其中2006年最高,绩效值为0.5985;(2)区域差异特征显示,粮食主产省的绩效水平普遍较高,经济发达地区的绩效水平普遍较低。研究结论:中国农村土地整理项目耕地资源保障绩效的区域差异的影响机理在于:(1)经济发展水平不同引起的建设占用压力对整理绩效的影响;(2)后备土地资源禀赋状态对整理绩效的影响;(3)整理补充耕地响应程度对整理绩效的影响。
[18] 吕晓, 黄贤金, 钟太洋, . 2011.

中国农地细碎化问题研究进展

[J]. 自然资源学报, 26(3): 530-540.

https://doi.org/10.11849/zrzyxb.2011.03.020      Magsci      [本文引用: 1]      摘要

为掌握中国农地细碎化问题研究进展,论文采用概括和比较分析的手段,从农地细碎化的概念内涵、主要研究内容、研究方法等方面对农地细碎化研究进行梳理和概括。归纳出已有研究的几个特点:①农地细碎化的内涵较为清晰且已经得到了广泛认可,但对细碎化程度的衡量方法还需进一步深入;②目前的中国农地细碎化研究主要集中在细碎化成因及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方面,以其负面影响的研究最为丰富;③农地细碎化与农地流转、土地整理的关系引起了研究的重视,但是目前主要集中于农地流转对减轻细碎化程度的探讨,土地整理对细碎化作用的研究十分缺乏;④农地细碎化研究涉及的主要是回归分析、生产函数模型等经济学研究方法,利用地理空间分析方法和景观生态学方法探讨农地细碎化问题的研究尚未见报道。最后探讨了还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的内容。

[Lv X, Huang X J, Zhong T Y, et al.2011.

Review on the research of farmland fragmentation in China

[J]. Journal of Natural Resources, 26(3): 530-540.]

https://doi.org/10.11849/zrzyxb.2011.03.020      Magsci      [本文引用: 1]      摘要

为掌握中国农地细碎化问题研究进展,论文采用概括和比较分析的手段,从农地细碎化的概念内涵、主要研究内容、研究方法等方面对农地细碎化研究进行梳理和概括。归纳出已有研究的几个特点:①农地细碎化的内涵较为清晰且已经得到了广泛认可,但对细碎化程度的衡量方法还需进一步深入;②目前的中国农地细碎化研究主要集中在细碎化成因及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方面,以其负面影响的研究最为丰富;③农地细碎化与农地流转、土地整理的关系引起了研究的重视,但是目前主要集中于农地流转对减轻细碎化程度的探讨,土地整理对细碎化作用的研究十分缺乏;④农地细碎化研究涉及的主要是回归分析、生产函数模型等经济学研究方法,利用地理空间分析方法和景观生态学方法探讨农地细碎化问题的研究尚未见报道。最后探讨了还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的内容。
[19] 秦立建, 张妮妮, 蒋中一. 2011.

土地细碎化、劳动力转移与中国农户粮食生产: 基于安徽省的调查

[J]. 农业技术经济, (11): 16-23.

URL      [本文引用: 1]      摘要

本文采用随机前沿生产函数研究了土地细碎化、劳动力转移对农户粮食生产的影响,发现土地细碎化降低了农户的粮食生产效率,减少了粮食产量。土地细碎化降低粮食产量的传导路径有两个,一是减少农户化肥等农业生产资料投入,从而抑制了本应生产出来的粮食产量;二是增加了农户的投工量;劳动力的非农转移减少了农户的农业生产投工量,降低了粮食生产效率,表明中国的农业发展已经处于后刘易斯转折点阶段;农户家庭的医疗支出负向影响对农业生产资料的投入,医疗支出对农业生产资料的投入产生了显著的“挤出效应”。

[Qin L J, Zhang N N, Jiang Z Y.2011.

Tudi xisuihua, laodongli zhuanyi yu Zhongguo nonghu liangshi shengchan: Jiyu Anhuisheng de diaocha

[J]. Journal of Agrotechnical Economics, (11): 16-23.]

URL      [本文引用: 1]      摘要

本文采用随机前沿生产函数研究了土地细碎化、劳动力转移对农户粮食生产的影响,发现土地细碎化降低了农户的粮食生产效率,减少了粮食产量。土地细碎化降低粮食产量的传导路径有两个,一是减少农户化肥等农业生产资料投入,从而抑制了本应生产出来的粮食产量;二是增加了农户的投工量;劳动力的非农转移减少了农户的农业生产投工量,降低了粮食生产效率,表明中国的农业发展已经处于后刘易斯转折点阶段;农户家庭的医疗支出负向影响对农业生产资料的投入,医疗支出对农业生产资料的投入产生了显著的“挤出效应”。
[20] 沈陈华, 冯电军, 王旭姣, . 2012.

农地细碎化度测度指数计算的改进

[J]. 资源科学, 34(12): 2242-2248.

URL      摘要

为了使得农地细碎化度的测度指数更加符合实际,论文采用概括和理 论分析的手段,改进了测度指数的计算方法。首先,从农地细碎化的概念出发,从农地完整性视角,研究了农地完整度与细碎化之间的关系,认为完整度可以描述农 地细碎化程度。其次,在不考虑地块空间邻近相互作用的情况下,用泰勒公式展开了农地细碎化度的测度指数函数,利用边界条件,给出了测度指数的计算公式。之 后,在考虑地块在空间邻近相互作用的情况下,引入空间邻近矩阵,建立基于地块间空间相互作用的测度指数计算公式,分析该测度指数的相关特征。最后,用改进 的农地细碎化度的测度指数计算方法,计算了江苏省仪征市新集镇的农地细碎化指数,对方法进行了验证。

[Shen C H, Feng D J, Wang X J, et al.2012.

Simpson index calculation of land fragmentation

[J]. Resources Science, 34(12): 2242-2248.]

URL      摘要

为了使得农地细碎化度的测度指数更加符合实际,论文采用概括和理 论分析的手段,改进了测度指数的计算方法。首先,从农地细碎化的概念出发,从农地完整性视角,研究了农地完整度与细碎化之间的关系,认为完整度可以描述农 地细碎化程度。其次,在不考虑地块空间邻近相互作用的情况下,用泰勒公式展开了农地细碎化度的测度指数函数,利用边界条件,给出了测度指数的计算公式。之 后,在考虑地块在空间邻近相互作用的情况下,引入空间邻近矩阵,建立基于地块间空间相互作用的测度指数计算公式,分析该测度指数的相关特征。最后,用改进 的农地细碎化度的测度指数计算方法,计算了江苏省仪征市新集镇的农地细碎化指数,对方法进行了验证。
[21] 苏旭霞, 王秀清. 2002.

农用地细碎化与农户粮食生产: 以山东省莱西市为例的分析

[J]. 中国农村观察,(3): 22-8, 80.

URL      摘要

土地细碎化是指每个农户的土地 分为零碎的几块。本文以小麦和玉米为例 ,运用常  规生产函数模型和前沿生产函数模型分析土地细碎化对农户粮食生产的影响 ,估计结果  表明土地细碎化不仅降低了粮食生产的规模效应 ,而且对技术效率有显著的负影响。经  预测 ,土地归整为一块将使粮食产量显著提高

[Su X X, Wang X Q.2002.

Study on land fragmentation and grain production in the farming sector: A case of Laixi City in Shangdong Province

[J]. China Rural Survey,(3): 22-8, 80.]

URL      摘要

土地细碎化是指每个农户的土地 分为零碎的几块。本文以小麦和玉米为例 ,运用常  规生产函数模型和前沿生产函数模型分析土地细碎化对农户粮食生产的影响 ,估计结果  表明土地细碎化不仅降低了粮食生产的规模效应 ,而且对技术效率有显著的负影响。经  预测 ,土地归整为一块将使粮食产量显著提高
[22] 孙雁, 刘友兆. 2010.

基于细碎化的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 以江西分宜县为例

[J]. 自然资源学报, 25(5): 802-810.

https://doi.org/10.11849/zrzyxb.2010.05.011      Magsci      [本文引用: 1]      摘要

<p><span style="font-size: 9pt; font-family: 宋体; mso-ascii-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 mso-bidi-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 mso-ansi-language: EN-US; mso-fareast-language: ZH-CN; mso-bidi-language: AR-SA; mso-font-kerning: 1.0pt">站在细碎化的角度研究土地可持续利用能力,构建基于细碎化视角下的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指标体系,并对江西省分宜县</span><span lang="EN-US" style="font-size: 9pt; font-family: &quot;Times New Roman&quot;; mso-ansi-language: EN-US; mso-fareast-language: ZH-CN; mso-bidi-language: AR-SA; mso-font-kerning: 1.0pt; mso-fareast-font-family: 宋体">10</span><span style="font-size: 9pt; font-family: 宋体; mso-ascii-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 mso-bidi-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 mso-ansi-language: EN-US; mso-fareast-language: ZH-CN; mso-bidi-language: AR-SA; mso-font-kerning: 1.0pt">乡镇</span><span lang="EN-US" style="font-size: 9pt; font-family: &quot;Times New Roman&quot;; mso-ansi-language: EN-US; mso-fareast-language: ZH-CN; mso-bidi-language: AR-SA; mso-font-kerning: 1.0pt; mso-fareast-font-family: 宋体">2004</span><span style="font-size: 9pt; font-family: 宋体; mso-ascii-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 mso-bidi-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 mso-ansi-language: EN-US; mso-fareast-language: ZH-CN; mso-bidi-language: AR-SA; mso-font-kerning: 1.0pt">年土地可持续利用进行综合评价。采用文献资料法、景观格局指数法、综合指数法和</span><span lang="EN-US" style="font-size: 9pt; font-family: &quot;Times New Roman&quot;; mso-ansi-language: EN-US; mso-fareast-language: ZH-CN; mso-bidi-language: AR-SA; mso-font-kerning: 1.0pt; mso-fareast-font-family: 宋体">AHP</span><span style="font-size: 9pt; font-family: 宋体; mso-ascii-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 mso-bidi-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 mso-ansi-language: EN-US; mso-fareast-language: ZH-CN; mso-bidi-language: AR-SA; mso-font-kerning: 1.0pt">方法,得到以下研究结果:分宜县南部乡镇土地细碎化程度最低,其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能力最高;北部土地细碎化程度最高,其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能力最低;位于中部平原区乡镇,其土地细碎化水平处于中间水平,其可持续利用能力在全县处于中间水平。论文构建的基于土地细碎化视角下的乡镇级土地可持续利用评价指标体系能够反映区域细碎化对土地可持续利用的影响。</span></p>

[Sun Y, Liu Y Z.2010.

Evaluation of land use sustainability based on land fragmentation: A case on Fenyi County, Jiangxi Province

[J]. Journal of Natural Resources, 25(5): 802-810.]

https://doi.org/10.11849/zrzyxb.2010.05.011      Magsci      [本文引用: 1]      摘要

<p><span style="font-size: 9pt; font-family: 宋体; mso-ascii-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 mso-bidi-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 mso-ansi-language: EN-US; mso-fareast-language: ZH-CN; mso-bidi-language: AR-SA; mso-font-kerning: 1.0pt">站在细碎化的角度研究土地可持续利用能力,构建基于细碎化视角下的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指标体系,并对江西省分宜县</span><span lang="EN-US" style="font-size: 9pt; font-family: &quot;Times New Roman&quot;; mso-ansi-language: EN-US; mso-fareast-language: ZH-CN; mso-bidi-language: AR-SA; mso-font-kerning: 1.0pt; mso-fareast-font-family: 宋体">10</span><span style="font-size: 9pt; font-family: 宋体; mso-ascii-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 mso-bidi-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 mso-ansi-language: EN-US; mso-fareast-language: ZH-CN; mso-bidi-language: AR-SA; mso-font-kerning: 1.0pt">乡镇</span><span lang="EN-US" style="font-size: 9pt; font-family: &quot;Times New Roman&quot;; mso-ansi-language: EN-US; mso-fareast-language: ZH-CN; mso-bidi-language: AR-SA; mso-font-kerning: 1.0pt; mso-fareast-font-family: 宋体">2004</span><span style="font-size: 9pt; font-family: 宋体; mso-ascii-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 mso-bidi-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 mso-ansi-language: EN-US; mso-fareast-language: ZH-CN; mso-bidi-language: AR-SA; mso-font-kerning: 1.0pt">年土地可持续利用进行综合评价。采用文献资料法、景观格局指数法、综合指数法和</span><span lang="EN-US" style="font-size: 9pt; font-family: &quot;Times New Roman&quot;; mso-ansi-language: EN-US; mso-fareast-language: ZH-CN; mso-bidi-language: AR-SA; mso-font-kerning: 1.0pt; mso-fareast-font-family: 宋体">AHP</span><span style="font-size: 9pt; font-family: 宋体; mso-ascii-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 mso-bidi-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 mso-ansi-language: EN-US; mso-fareast-language: ZH-CN; mso-bidi-language: AR-SA; mso-font-kerning: 1.0pt">方法,得到以下研究结果:分宜县南部乡镇土地细碎化程度最低,其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能力最高;北部土地细碎化程度最高,其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能力最低;位于中部平原区乡镇,其土地细碎化水平处于中间水平,其可持续利用能力在全县处于中间水平。论文构建的基于土地细碎化视角下的乡镇级土地可持续利用评价指标体系能够反映区域细碎化对土地可持续利用的影响。</span></p>
[23] 孙雁, 赵小敏. 2010.

分宜县土地细碎化的中观尺度研究

[J]. 中国土地科学, 24(4): 25-31.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1-8158.2010.04.005      URL      [本文引用: 1]      摘要

研究目的:借鉴土地格局领域的研究思路,在中观尺度上研究土地细碎化,以期在研究方法、数据获取等方面寻求突破,并利用2004年分宜县遥感影像解译的土地利用矢量对10个乡镇土地利用细碎化进行研究。研究方法:文献资料法,景观格局指数法,聚类分析法。研究结果:在中观尺度上研究土地细碎化问题,得到与微观尺度研究截然不同的结论——低山区土地细碎化程度最低,其次是平原区,而丘陵区的土地破碎化程度最高。研究结论:分宜县各乡镇土地利用细碎度指标的聚类结果空间分布规律特征十分显著。

[Sun Y, Zhao X M.2010.

Research on land fragmentation of Fenyi County on meso-level

[J]. China Land Science, 24(4): 25-31.]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1-8158.2010.04.005      URL      [本文引用: 1]      摘要

研究目的:借鉴土地格局领域的研究思路,在中观尺度上研究土地细碎化,以期在研究方法、数据获取等方面寻求突破,并利用2004年分宜县遥感影像解译的土地利用矢量对10个乡镇土地利用细碎化进行研究。研究方法:文献资料法,景观格局指数法,聚类分析法。研究结果:在中观尺度上研究土地细碎化问题,得到与微观尺度研究截然不同的结论——低山区土地细碎化程度最低,其次是平原区,而丘陵区的土地破碎化程度最高。研究结论:分宜县各乡镇土地利用细碎度指标的聚类结果空间分布规律特征十分显著。
[24] 谭淑豪, Heerink N, 曲福田. 2006.

土地细碎化对中国东南部水稻小农户技术效率的影响

[J]. 中国农业科学, 39(12): 2467-2473.

Magsci      [本文引用: 1]      摘要

【目的】水稻生产是中国广大稻区农民收入和减轻贫困的重要途径,而土地细碎化可能是目前进一步提高农业生产率和减轻农村贫困的主要瓶颈之一。【方法】采用详实的农户调查以及作物水平和地块层次的数据,用两阶段法分析了土地细碎化对中国东南部一个水稻主要产区农户技术效率的影响。【结果】研究区早稻的平均技术效率为0.85,晚稻为0.83,而单季稻为0.79。稻田平均地块大小对早、中、晚3种水稻的技术效率都有显著的正影响。此外,家庭规模和农地规模对3种水稻生产的技术效率也有显著影响。人口较多的家庭或规模较大的农场技术效率较小家庭或小农场要高。【结论】在现有技术状态下,水稻小农户的技术效率仍可得到可观的提高。研究揭示,减轻土地细碎度的项目如果能够与促进农村劳动力市场发育的措施结合起来,将是提高水稻生产技术效率行之有效的途径。

[Tan S H, Heerink N, Qu F T.2006.

Impact of land fragmentation on small rice farmers' technical efficiency in southeast China

[J]. Scientia Agricultura Sinica, 39(12): 2467-2473.]

Magsci      [本文引用: 1]      摘要

【目的】水稻生产是中国广大稻区农民收入和减轻贫困的重要途径,而土地细碎化可能是目前进一步提高农业生产率和减轻农村贫困的主要瓶颈之一。【方法】采用详实的农户调查以及作物水平和地块层次的数据,用两阶段法分析了土地细碎化对中国东南部一个水稻主要产区农户技术效率的影响。【结果】研究区早稻的平均技术效率为0.85,晚稻为0.83,而单季稻为0.79。稻田平均地块大小对早、中、晚3种水稻的技术效率都有显著的正影响。此外,家庭规模和农地规模对3种水稻生产的技术效率也有显著影响。人口较多的家庭或规模较大的农场技术效率较小家庭或小农场要高。【结论】在现有技术状态下,水稻小农户的技术效率仍可得到可观的提高。研究揭示,减轻土地细碎度的项目如果能够与促进农村劳动力市场发育的措施结合起来,将是提高水稻生产技术效率行之有效的途径。
[25] 谭淑豪, 曲福田, 尼克·哈瑞柯. 2003.

土地细碎化的成因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J]. 中国农村观察,(6): 24-30, 74.

URL      [本文引用: 1]      摘要

中国加入WTO后农业将受到巨大冲击 ,应对冲击的策略之一是调整产业结构及削减生产成本。土地细碎化是农业结构调整和成本降低的一个重要障碍。本文运用计量经济模型从村级和农户层次探讨了土地细碎化的成因及其影响因素 ,认为目前中国的土地细碎化主要是由供给面因素引起的 ,需求面因素也有一定影响。建议在制定减轻土地细碎化的相关政策时 ,要权衡供给面和需求面的影响 ,兼顾效率与公平。

[Tan S H, Qu F T, Heerink N.2003.

Tudi xisuihua de chengyin jiqi yingxiang yinsu fenxi

[J]. China Rural Survey,(6): 24-30, 74.]

URL      [本文引用: 1]      摘要

中国加入WTO后农业将受到巨大冲击 ,应对冲击的策略之一是调整产业结构及削减生产成本。土地细碎化是农业结构调整和成本降低的一个重要障碍。本文运用计量经济模型从村级和农户层次探讨了土地细碎化的成因及其影响因素 ,认为目前中国的土地细碎化主要是由供给面因素引起的 ,需求面因素也有一定影响。建议在制定减轻土地细碎化的相关政策时 ,要权衡供给面和需求面的影响 ,兼顾效率与公平。
[26] 田传浩, 陈宏辉, 贾生华. 2005.

农地市场对耕地零碎化的影响: 理论与来自苏浙鲁的经验

[J]. 经济学(季刊), 4(3): 769-784.

URL      [本文引用: 1]      摘要

农地市场可能是矫正耕地零碎化的一个工具。但是,由于存在较高的交易费用,农户自发交易耕地对耕地零碎化的影响可能是不显著的。此时,村集体介入农地市场可能降低交易费用,促进土地集中和规模经营,从而降低耕地零碎化程度。本文利用2000年苏浙鲁1083个农户的调查数据对以上假说进行了验证。

[Tian C H, Chen H H, Jia S H.2005.

The effects of the rental market on land fragmentation: Theory and evidence from three provinces

[J]. China Economic Quarterly, 4(3): 769-784.]

URL      [本文引用: 1]      摘要

农地市场可能是矫正耕地零碎化的一个工具。但是,由于存在较高的交易费用,农户自发交易耕地对耕地零碎化的影响可能是不显著的。此时,村集体介入农地市场可能降低交易费用,促进土地集中和规模经营,从而降低耕地零碎化程度。本文利用2000年苏浙鲁1083个农户的调查数据对以上假说进行了验证。
[27] 田孟, 贺雪峰. 2015.

中国的农地细碎化及其治理之道

[J].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2): 88-96.

URL      [本文引用: 1]      摘要

农村土地细碎化是我国的基本国情。当前两种主要的反土地细碎化思路,即土地流转和土地整治,虽然效果明显,但是存在相应不足。通过土地调整来反土地细碎化,具有可行性。破解土地细碎化问题需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允许土地调整符合当前农村的实际情况和农民的实际需要,不仅有利于归并地权和地块,解决细碎化问题,便利农业生产和农民生活,而且有助于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将农民真正有效地组织起来。

[Tian M, He X F.2015.

Zhongguo de nongdi xisuihua jiqi zhili zhi dao

[J]. Journal of Jiangxi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 (2): 88-96.]

URL      [本文引用: 1]      摘要

农村土地细碎化是我国的基本国情。当前两种主要的反土地细碎化思路,即土地流转和土地整治,虽然效果明显,但是存在相应不足。通过土地调整来反土地细碎化,具有可行性。破解土地细碎化问题需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允许土地调整符合当前农村的实际情况和农民的实际需要,不仅有利于归并地权和地块,解决细碎化问题,便利农业生产和农民生活,而且有助于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将农民真正有效地组织起来。
[28] 万广华, 程恩江. 1996.

规模经济、土地细碎化与我国的粮食生产

[J]. 中国农村观察,(3): 31-36, 64.

URL      [本文引用: 2]      摘要

本文利用最新家计调查资料进行土地细碎化及规模经济的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土地分块对粮食产量的影响不仅为负,而且在统计上非常显著。同时发现,在目前的生产技术及土地制度下,我国的粮食生产中规模经济几乎不存在。

[Wan G H, Cheng E J.1996.

Guimo jingji, tudi xisuihua yu woguo de liangshi shengchan

[J]. China Rural Survey,(3): 31-36, 64.]

URL      [本文引用: 2]      摘要

本文利用最新家计调查资料进行土地细碎化及规模经济的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土地分块对粮食产量的影响不仅为负,而且在统计上非常显著。同时发现,在目前的生产技术及土地制度下,我国的粮食生产中规模经济几乎不存在。
[29] 王兴稳, 钟甫宁. 2008.

土地细碎化与农用地流转市场

[J]. 中国农村观察,(4): 29-34, 80.

URL      [本文引用: 1]      摘要

土地细碎化导致效率损失,改善土地产权制度安排、完善土地流转市场可以减少乃至消除土地细碎化,这已经被许多人视为常识。但是,长达千年的土地细碎化历史对此常识提出了挑战。本文从中国人多地少的事实出发,提出现阶段农用地仍然具有不可替代性、就业保障功能、难以分割等性质,导致土地交易成本远远超过地块的规模经济,因而,在农民内部难以通过市场调整合并地块。只有农户大幅度减少并实现永久性向城市移民,才能逐步改变土地的上述性质,使农业用地的市场化调整具备必要条件。

[Wang X W, Zhong F N.2008.

Land fragmentation and the land transfer market

[J]. China Rural Survey,(4): 29-34, 80.]

URL      [本文引用: 1]      摘要

土地细碎化导致效率损失,改善土地产权制度安排、完善土地流转市场可以减少乃至消除土地细碎化,这已经被许多人视为常识。但是,长达千年的土地细碎化历史对此常识提出了挑战。本文从中国人多地少的事实出发,提出现阶段农用地仍然具有不可替代性、就业保障功能、难以分割等性质,导致土地交易成本远远超过地块的规模经济,因而,在农民内部难以通过市场调整合并地块。只有农户大幅度减少并实现永久性向城市移民,才能逐步改变土地的上述性质,使农业用地的市场化调整具备必要条件。
[30] 韦俊敏, 胡宝清. 2013.

基于改进TOPSIS法的土地整治合理度评价: 以广西农垦国有金光等4个农场为例

[J]. 资源科学, 35(7): 1407-1414.

URL      [本文引用: 1]      摘要

以广西农垦国有金光、黔江、新兴及良圻等4个农场的土地整治项目为例,从土地整治项目投入、土地整治实施强度、土地利用结构及土地整治效益输出4个方面选取16个评价指标建立项目区土地整治合理度评价体系,采用改进的TOPSIS法和障碍度模型,评价其合理度并诊断障碍因子,以期探索节约、集约、高效、合理的土地整治模式,并为土地整治实践提供参考依据。研究表明,4个农场的土地整治合理度均较高,其中金光农场土地整治合理度最高,量化分值为87.83%;黔江农场的土地整治合理度最低,量化分值为78.94%。对金光农场、黔江农场及良圻农场土地整治项目合理度影响最大的准则层障碍因子是土地整治效益输出;对新兴农场土地整治项目合理度影响最大的准则层障碍因子是土地利用结构;对4个农场土地整治项目合理度影响较大的指标层障碍因子是土地质量改善值。

[Wei J M, Hu B Q.2013.

Reasonability degree evaluation of land consolidation based on improved TOPSIS method: A case study of Guangxi Jinguang etc four farms

[J]. Resources Science, 35(7): 1407-1414.]

URL      [本文引用: 1]      摘要

以广西农垦国有金光、黔江、新兴及良圻等4个农场的土地整治项目为例,从土地整治项目投入、土地整治实施强度、土地利用结构及土地整治效益输出4个方面选取16个评价指标建立项目区土地整治合理度评价体系,采用改进的TOPSIS法和障碍度模型,评价其合理度并诊断障碍因子,以期探索节约、集约、高效、合理的土地整治模式,并为土地整治实践提供参考依据。研究表明,4个农场的土地整治合理度均较高,其中金光农场土地整治合理度最高,量化分值为87.83%;黔江农场的土地整治合理度最低,量化分值为78.94%。对金光农场、黔江农场及良圻农场土地整治项目合理度影响最大的准则层障碍因子是土地整治效益输出;对新兴农场土地整治项目合理度影响最大的准则层障碍因子是土地利用结构;对4个农场土地整治项目合理度影响较大的指标层障碍因子是土地质量改善值。
[31] 文高辉, 杨钢桥, 李文静, . 2014.

基于农民视角的农地整理项目绩效评价及其障碍因子诊断: 以湖北省毛嘴等三个项目为例

[J]. 资源科学, 36(1): 26-34.

URL      [本文引用: 1]      摘要

农民是农地整理项目的最终受益者,从农民视角来研究农地整理项目绩效评价及其障碍因子诊断方法,可为提高农地整理项目绩效提供决策依据。本文基于农民视角,从规划设计和施工建设两个阶段、项目过程和项目结果两个方面构建农地整理项目绩效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基于熵权改进的TOPSIS法和障碍度模型,通过对湖北省毛嘴等三个农地整理项目区的农民进行访谈式问卷调查,评价其项目绩效水平及障碍因子。结果显示:毛嘴项目绩效水平高于张沟项目和新沟项目;影响农地整理项目绩效高低最重要的因素是农民对施工建设阶段的评价,其次是农民对规划设计阶段的评价,而农民对施工建设阶段的评价又主要取决于对施工建设阶段结果的评价;农民参与农地整理项目的程度及其有效性是影响农地整理项目绩效的重要因子。研究表明:基于农民视角,从项目各个阶段、每个阶段的过程和结果两个方面建立的农地整理项目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及其评价方法是合理可行的;要提高农地整理项目绩效水平,首先应提高农地整理项目施工建设阶段的工程质量,其次是应提高农地整理项目规划设计方案的科学性和合理性;此外,提高农民参与农地整理项目的程度及其有效性对提升农地整理项目的绩效具有重要意义。

[Wen G H, Yang G Q, Li W J, et al.2014.

An evaluation of rural land consolidation projects performance and its obstacle indicators based on farmers' perspective: A case of 3 projects in Hubei

[J]. Resources Science, 36(1): 26-34.]

URL      [本文引用: 1]      摘要

农民是农地整理项目的最终受益者,从农民视角来研究农地整理项目绩效评价及其障碍因子诊断方法,可为提高农地整理项目绩效提供决策依据。本文基于农民视角,从规划设计和施工建设两个阶段、项目过程和项目结果两个方面构建农地整理项目绩效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基于熵权改进的TOPSIS法和障碍度模型,通过对湖北省毛嘴等三个农地整理项目区的农民进行访谈式问卷调查,评价其项目绩效水平及障碍因子。结果显示:毛嘴项目绩效水平高于张沟项目和新沟项目;影响农地整理项目绩效高低最重要的因素是农民对施工建设阶段的评价,其次是农民对规划设计阶段的评价,而农民对施工建设阶段的评价又主要取决于对施工建设阶段结果的评价;农民参与农地整理项目的程度及其有效性是影响农地整理项目绩效的重要因子。研究表明:基于农民视角,从项目各个阶段、每个阶段的过程和结果两个方面建立的农地整理项目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及其评价方法是合理可行的;要提高农地整理项目绩效水平,首先应提高农地整理项目施工建设阶段的工程质量,其次是应提高农地整理项目规划设计方案的科学性和合理性;此外,提高农民参与农地整理项目的程度及其有效性对提升农地整理项目的绩效具有重要意义。
[32] 吴健生, 许娜, 张曦文. 2016.

中国低碳城市评价与空间格局分析

[J]. 地理科学进展, 35(2): 204-213.

URL      [本文引用: 1]      摘要

城市是人类生产和消费活动最为集中的区域,带来了大量的能源消耗和碳排放,低碳城市受到国内外学者广泛探讨。本文从低碳开发、低碳经济、低碳环境、城市规模与能源消耗5个方面22个指标构建了低碳城市评价体系,引入遥感影像中的DMSP-OLS夜间灯光数据集与PM2.5浓度反演影像;利用因子分析、聚类分析及空间相关性分析,将2006年及2010年284个地级及以上城市按照低碳水平分为低碳、相对低碳、相对高碳、高碳四类城市;根据驱动力分为环境主导型、居民主导型、城镇化主导型及产业主导型四种城市类型;空间上识别出京津冀、长三角、山东省及珠三角地区具有低碳城市发展集聚效应;低碳城市发展水平受城市行政等级、产业转型等因素影响。

[Wu J S, Xu N, Zhang X W.2016.

Evaluation of low-carbon city and spatial pattern analysis in China

[J]. Progress in Geography, 35(2): 204-213.]

URL      [本文引用: 1]      摘要

城市是人类生产和消费活动最为集中的区域,带来了大量的能源消耗和碳排放,低碳城市受到国内外学者广泛探讨。本文从低碳开发、低碳经济、低碳环境、城市规模与能源消耗5个方面22个指标构建了低碳城市评价体系,引入遥感影像中的DMSP-OLS夜间灯光数据集与PM2.5浓度反演影像;利用因子分析、聚类分析及空间相关性分析,将2006年及2010年284个地级及以上城市按照低碳水平分为低碳、相对低碳、相对高碳、高碳四类城市;根据驱动力分为环境主导型、居民主导型、城镇化主导型及产业主导型四种城市类型;空间上识别出京津冀、长三角、山东省及珠三角地区具有低碳城市发展集聚效应;低碳城市发展水平受城市行政等级、产业转型等因素影响。
[33] 吴泽斌, 刘卫东, 罗文斌, . 2009.

我国耕地保护的绩效评价及其省际差异分析

[J]. 自然资源学报, 24(10): 1785-1793.

https://doi.org/10.11849/zrzyxb.2009.10.012      Magsci      [本文引用: 1]      摘要

在界定耕地保护绩效内涵的基础上,基于PSR模型建立耕地保护绩效评价指标体系,运用TOPSIS法和协调度计算函数建构评价模型,以全国31个省级行政区域为样本,对耕地保护绩效进行了综合评价。研究结果表明:①耕地保护PSR系统的协调性反映了耕地保护的&ldquo;原因-效应-响应&rdquo;配合程度,可用来度量耕地保护的绩效水平;②耕地保护的PSR系统协调度最高为黑龙江1.6794,最低为海南1.4512,平均协调度1.6100。耕地保护绩效的区域差异明显。耕地保护绩效与区域经济发展外在压力和耕地资源禀赋具有较强的相关性;③在耕地保护制度安排中应遵循耕地保护机会成本和耕地资源禀赋的区域差异,调控地方政府的利益诉求,把土地利用分区和土地利用收益分配相结合,建立区域间的利益补偿机制。同时,强化对耕地保护政策执行力的考核。

[Wu Z B, Liu W D, Luo W B, et al.2009.

Evaluation on performance of cultivated land protection and inter-provincial differences analysis in China

[J]. Journal of Natural Resources, 24(10): 1785-1793.]

https://doi.org/10.11849/zrzyxb.2009.10.012      Magsci      [本文引用: 1]      摘要

在界定耕地保护绩效内涵的基础上,基于PSR模型建立耕地保护绩效评价指标体系,运用TOPSIS法和协调度计算函数建构评价模型,以全国31个省级行政区域为样本,对耕地保护绩效进行了综合评价。研究结果表明:①耕地保护PSR系统的协调性反映了耕地保护的&ldquo;原因-效应-响应&rdquo;配合程度,可用来度量耕地保护的绩效水平;②耕地保护的PSR系统协调度最高为黑龙江1.6794,最低为海南1.4512,平均协调度1.6100。耕地保护绩效的区域差异明显。耕地保护绩效与区域经济发展外在压力和耕地资源禀赋具有较强的相关性;③在耕地保护制度安排中应遵循耕地保护机会成本和耕地资源禀赋的区域差异,调控地方政府的利益诉求,把土地利用分区和土地利用收益分配相结合,建立区域间的利益补偿机制。同时,强化对耕地保护政策执行力的考核。
[34] 许恒周, 郭玉燕, 吴冠岑. 2012.

农民分化对耕地利用效率的影响: 基于农户调查数据的实证分析

[J]. 中国农村经济,(6): 31-39, 47.

URL      [本文引用: 1]      摘要

本文基于天津市、山东聊城市的农户调查数据,运用DEA模型和Tobit模型,实证检验了农民分化对耕地利用效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表征农民分化特征的三个变量中,农民分化类型、农民水平分化(职业分化)程度和农民垂直分化(经济分化)程度都对耕地利用效率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此外,在其他控制变量中,户主受教育程度、家庭人均收入、农业机械总动力、有效灌溉率、农业补贴和较高的区域经济水平都对耕地利用效率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而耕地细碎化对耕地利用效率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

[Xu H Z, Guo Y Y, Wu G C.2012.

Nongmin fenhua dui gengdi liyong xiaolv de yingxiang: Jiyu nonghu diaocha shuju de shizheng fenxi

[J]. Chinese Rural Economy,(6): 31-39, 47.]

URL      [本文引用: 1]      摘要

本文基于天津市、山东聊城市的农户调查数据,运用DEA模型和Tobit模型,实证检验了农民分化对耕地利用效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表征农民分化特征的三个变量中,农民分化类型、农民水平分化(职业分化)程度和农民垂直分化(经济分化)程度都对耕地利用效率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此外,在其他控制变量中,户主受教育程度、家庭人均收入、农业机械总动力、有效灌溉率、农业补贴和较高的区域经济水平都对耕地利用效率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而耕地细碎化对耕地利用效率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
[35] 许庆, 田士超, 邵挺, . 2007.

土地细碎化与农民收入: 来自中国的实证研究

[J]. 农业技术经济, (6): 67-72.

URL      Magsci      摘要

由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导致的土地细碎化是中国农业生产的重要特征之一,与以往众多研究不同的是,本文从农民收入的角度出发来研究这一经济现象.文章首先厘清了土地细碎化与农业产出、农地的有效利用、种植业的多种经营、农业生产风险和农产品价格风险的分摊或规避,以及劳动力利用之间的关系.在此基础上,通过实证研究,本文发现土地细碎化的存在正面地影响了农民的收入水平,这也就从根本上解释了为什么现今农村社会中无论是通过市场机制还是政府推动,土地细碎化这一现象依旧存在的现实.

[Xu Q, Tian S C, Shao T, et al.2007.

Tudi xisuihua yu nongmin shouru: Laizi Zhongguo de shizheng yanjiu

[J]. Journal of Agrotechnical Economics, (6): 67-72.]

URL      Magsci      摘要

由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导致的土地细碎化是中国农业生产的重要特征之一,与以往众多研究不同的是,本文从农民收入的角度出发来研究这一经济现象.文章首先厘清了土地细碎化与农业产出、农地的有效利用、种植业的多种经营、农业生产风险和农产品价格风险的分摊或规避,以及劳动力利用之间的关系.在此基础上,通过实证研究,本文发现土地细碎化的存在正面地影响了农民的收入水平,这也就从根本上解释了为什么现今农村社会中无论是通过市场机制还是政府推动,土地细碎化这一现象依旧存在的现实.
[36] 许庆, 田士超, 徐志刚, . 2008.

农地制度、土地细碎化与农民收入不平等

[J]. 经济研究, 43(2): 83-92, 105.

URL      [本文引用: 2]      摘要

上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不仅农民收入增长乏力,农村内部的收入不平等也在持续扩大。而在现有众多的研究农民收入不平等的文献中,农地制度对于农民收入不平等的影响在实证研究中却很少涉及。本研究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填补这一方面的空白。在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这一制度安排之下,土地“按人分配”而不是“按劳分配”,因而必然带来土地的细碎化,本研究从这一现象出发,探讨农地制度对于农民收入以及收入不平等的影响。其次,现有的很多关于收入不平等的研究中,一般都采用指数分解的方法,这样所得到的结论可能有很大的偏差,而在本研究中,最新的基于回归方程的夏普里值分解法将被采用,这将克服常规指数分解分析的局限。经过实证研究,本文发现土地细碎化与农民的总收入水平呈正相关的关系,同时,土地细碎化还有利于农民收入不平等的缩小。这就表明现有的农地制度起到了公平分配生产资料,并缩小农民收入不平等的积极作用。

[Xu Q, Tian S C, Xu Z G, et al.2008.

Rural land system, land fragmentation and farmer's income inequality

[J]. Economic Research Journal, 43(2): 83-92, 105.]

URL      [本文引用: 2]      摘要

上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不仅农民收入增长乏力,农村内部的收入不平等也在持续扩大。而在现有众多的研究农民收入不平等的文献中,农地制度对于农民收入不平等的影响在实证研究中却很少涉及。本研究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填补这一方面的空白。在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这一制度安排之下,土地“按人分配”而不是“按劳分配”,因而必然带来土地的细碎化,本研究从这一现象出发,探讨农地制度对于农民收入以及收入不平等的影响。其次,现有的很多关于收入不平等的研究中,一般都采用指数分解的方法,这样所得到的结论可能有很大的偏差,而在本研究中,最新的基于回归方程的夏普里值分解法将被采用,这将克服常规指数分解分析的局限。经过实证研究,本文发现土地细碎化与农民的总收入水平呈正相关的关系,同时,土地细碎化还有利于农民收入不平等的缩小。这就表明现有的农地制度起到了公平分配生产资料,并缩小农民收入不平等的积极作用。
[37] 叶春辉, 许庆, 徐志刚. 2008.

农地细碎化的缘由与效应: 历史视角下的经济学解释

[J]. 农业经济问题,(9): 9-15, 110.

URL      摘要

本文首先通过与农地细碎化相关的国内外的历史学和社会学的文献的 梳理,发现农地细碎化的存在与土地的私有或者公有没有任何关系;它的产生和中国极高的人地比例、传统的诸子均分财产制度以及投资性质的不在地地主有着密切 的关联;同时,农地细碎化的存在还受农业生产经营方式的直接影响.通过对相关经济学文献的整理,证实了农地细碎化的存在阻碍了农业生产规模效益的提高,降 低了农户收入水平,浪费了农村劳动力;但是农地细碎化也有正面效用,如提高了农户收入水平、缩小了农民间的收入不平等.

[Ye C H, Xu Q, Xu Z G.2008.

Land fragmentation: Historical and economics analysis

[J]. Issues in Agricultural Economy,(9): 9-15, 110.]

URL      摘要

本文首先通过与农地细碎化相关的国内外的历史学和社会学的文献的 梳理,发现农地细碎化的存在与土地的私有或者公有没有任何关系;它的产生和中国极高的人地比例、传统的诸子均分财产制度以及投资性质的不在地地主有着密切 的关联;同时,农地细碎化的存在还受农业生产经营方式的直接影响.通过对相关经济学文献的整理,证实了农地细碎化的存在阻碍了农业生产规模效益的提高,降 低了农户收入水平,浪费了农村劳动力;但是农地细碎化也有正面效用,如提高了农户收入水平、缩小了农民间的收入不平等.
[38] 余亮亮, 蔡银莺. 2015.

基于农户满意度的耕地保护经济补偿政策绩效评价及障碍因子诊断

[J]. 自然资源学报, 30(7): 1092-1103.

https://doi.org/10.11849/zrzyxb.2015.07.003      URL      [本文引用: 1]      摘要

农户是耕地保护经济补偿政策的直接受益者,其满意度直接关系到耕地保护经济补偿政策的成效。论文从农户满意度的视角来研究耕地保护补偿政策绩效及其障碍因子的诊断方法,可为提高耕地保护补偿政策绩效提供决策依据。选取在全国创新探索农田生态补偿的上海市闵行区、苏州张家港市和率先试点耕地保护基金的四川省成都市为实施耕地保护补偿政策的典型地区,采用熵权改进的TOPSIS法和障碍度模型,对耕地保护经济补偿政策绩效评价及其障碍因子诊断进行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1成都市、张家港市和上海市闵行区耕地保护补偿政策农户评价的绩效值分别为0.529、0.494和0.461,对应的绩效水平分别为良好、一般和较差,农户满意度绩效存在显著的区域差异;2影响三个地区耕地保护经济补偿政策农户绩效评价排序前5位的障碍因子依次为对耕地保护补偿账务公开是否满意(C8)、对政府部门关于耕地保护补偿资金的监督管理是否满意(C10)、对耕地保护补偿资金使用要求是否满意(C9)、对耕地保护补偿标准是否满意(C3)和对耕地保护补偿资金分配是否满意(C7);3建立耕地保护补偿政策实施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并采用熵权改进的TOPSIS法和障碍度模型对其进行评价,是合理可行的。不仅如此,通过障碍因子诊断,其指标评价信息可以揭示出耕地保护补偿政策存在的绩效问题,有利于促进耕地保护补偿政策绩效的进一步提升和完善。

[Yu L L, Cai Y Y.2015.

Performance evaluation and obstacle indicator diagnoses of economic compensation for farmland protection policy based on farmers' satisfaction

[J]. Journal of Natural Resources, 30(7): 1092-1103.]

https://doi.org/10.11849/zrzyxb.2015.07.003      URL      [本文引用: 1]      摘要

农户是耕地保护经济补偿政策的直接受益者,其满意度直接关系到耕地保护经济补偿政策的成效。论文从农户满意度的视角来研究耕地保护补偿政策绩效及其障碍因子的诊断方法,可为提高耕地保护补偿政策绩效提供决策依据。选取在全国创新探索农田生态补偿的上海市闵行区、苏州张家港市和率先试点耕地保护基金的四川省成都市为实施耕地保护补偿政策的典型地区,采用熵权改进的TOPSIS法和障碍度模型,对耕地保护经济补偿政策绩效评价及其障碍因子诊断进行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1成都市、张家港市和上海市闵行区耕地保护补偿政策农户评价的绩效值分别为0.529、0.494和0.461,对应的绩效水平分别为良好、一般和较差,农户满意度绩效存在显著的区域差异;2影响三个地区耕地保护经济补偿政策农户绩效评价排序前5位的障碍因子依次为对耕地保护补偿账务公开是否满意(C8)、对政府部门关于耕地保护补偿资金的监督管理是否满意(C10)、对耕地保护补偿资金使用要求是否满意(C9)、对耕地保护补偿标准是否满意(C3)和对耕地保护补偿资金分配是否满意(C7);3建立耕地保护补偿政策实施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并采用熵权改进的TOPSIS法和障碍度模型对其进行评价,是合理可行的。不仅如此,通过障碍因子诊断,其指标评价信息可以揭示出耕地保护补偿政策存在的绩效问题,有利于促进耕地保护补偿政策绩效的进一步提升和完善。
[39] 张海鑫, 杨钢桥. 2012.

耕地细碎化及其对粮食生产技术效率的影响: 基于超越对数随机前沿生产函数与农户微观数据

[J]. 资源科学, 34(5): 903-910.

Magsci      [本文引用: 1]      摘要

农户作为农业的直接生产者,其生产技术效率的高低直接影响到粮食的产出。本文基于安徽丘陵地区粮食作物种植农户的问卷调查数据,通过建立超越对数随机前沿生产函数,分析了粮食生产技术效率及其损失的影响因素,重点考察了耕地细碎化对技术效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农户农业生产技术效率仅为77.97%,效率损失严重;丘陵地区粮食生产中已出现劳力投入过剩现象,而耕地的细碎化现状又使农机使用处于“进退维谷”状态;土地质量是影响农业产出的关键因素之一,因此,有必要增加农业基础设施投入以提高农田质量;耕地细碎化不利于农户农业生产技术效率的提高,农户的农业生产技术效率随着地块面积的增大而增大;在丘陵地区进行农地整理项目规划设计时,应该尽可能使其地块面积在0.1 hm<sup>2</sup>以上,此时效率水平较高。

[Zhang H X, Yang G Q.2012.

The effects of land fragmentation on technical efficiency of food production: An empirical analysis based on stochastic frontier production function and micro-data of households

[J]. Resources Science, 34(5): 903-910.]

Magsci      [本文引用: 1]      摘要

农户作为农业的直接生产者,其生产技术效率的高低直接影响到粮食的产出。本文基于安徽丘陵地区粮食作物种植农户的问卷调查数据,通过建立超越对数随机前沿生产函数,分析了粮食生产技术效率及其损失的影响因素,重点考察了耕地细碎化对技术效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农户农业生产技术效率仅为77.97%,效率损失严重;丘陵地区粮食生产中已出现劳力投入过剩现象,而耕地的细碎化现状又使农机使用处于“进退维谷”状态;土地质量是影响农业产出的关键因素之一,因此,有必要增加农业基础设施投入以提高农田质量;耕地细碎化不利于农户农业生产技术效率的提高,农户的农业生产技术效率随着地块面积的增大而增大;在丘陵地区进行农地整理项目规划设计时,应该尽可能使其地块面积在0.1 hm<sup>2</sup>以上,此时效率水平较高。
[40] 章立, 余康, 郭萍. 2012.

农业经营技术效率的影响因素分析: 基于浙江省农户面板数据的实证

[J]. 农业技术经济, (3): 71-77.

URL      [本文引用: 1]      摘要

本文利用浙江省的农户调研数据,采用随机前沿超越对数生产函数模型,实证检验了农户农业经营技术效率的影响因素。结果显示,随时间推移农户农业经营的技术效率逐渐提高,正规教育与耕地细碎化对技术效率具有显著的正效应,而农户非农收入占家庭收入比例的提高与银行信贷支持给农户农业经营的技术效率带来了负影响。

[Zhang L, Yu K, Guo P.2012.

Nongye jingying jishu xiaolv de yingxiang yinsu fenxi: Jiyu Zhejiangsheng nonghu mianban shuju de shizheng

[J]. Journal of Agrotechnical Economics, (3): 71-77.]

URL      [本文引用: 1]      摘要

本文利用浙江省的农户调研数据,采用随机前沿超越对数生产函数模型,实证检验了农户农业经营技术效率的影响因素。结果显示,随时间推移农户农业经营的技术效率逐渐提高,正规教育与耕地细碎化对技术效率具有显著的正效应,而农户非农收入占家庭收入比例的提高与银行信贷支持给农户农业经营的技术效率带来了负影响。
[41] 赵凯. 2011.

论土地细碎化及其定量测定方法

[J]. 中国土地科学, 25(10): 35-39, 88.

URL      [本文引用: 2]      摘要

研究目的:基于目前对土地细碎化的内涵描述不清及其衡量方法千差万别的现实,提出土地细碎化的内涵及其综合定量测定方法。研究方法:文献综述法,归纳演绎法。研究结果:(1)土地细碎化是由于中国自然因素、经济因素、社会因素、制度和政策因素的影响,从而形成的一种农户在农业生产的过程中出现的呈现土地的块数相对较多、单个地块的面积较小且存在差异、肥沃程度不一致、家庭距离地块的远近不同等特点的农户经营土地的形式。(2)基于土地细碎化的4个本质属性,提出了土地细碎化的综合定量测定方法。(3)实证分析证实了该方法的有效性。研究结论:运用本文提出的测定土地细碎化程度的方法有助于深化土地细碎化问题的研究。

[Zhao K.2011.

Land fragmentation and its quantitative measurement method

[J]. China Land Science, 25(10): 35-39, 88.]

URL      [本文引用: 2]      摘要

研究目的:基于目前对土地细碎化的内涵描述不清及其衡量方法千差万别的现实,提出土地细碎化的内涵及其综合定量测定方法。研究方法:文献综述法,归纳演绎法。研究结果:(1)土地细碎化是由于中国自然因素、经济因素、社会因素、制度和政策因素的影响,从而形成的一种农户在农业生产的过程中出现的呈现土地的块数相对较多、单个地块的面积较小且存在差异、肥沃程度不一致、家庭距离地块的远近不同等特点的农户经营土地的形式。(2)基于土地细碎化的4个本质属性,提出了土地细碎化的综合定量测定方法。(3)实证分析证实了该方法的有效性。研究结论:运用本文提出的测定土地细碎化程度的方法有助于深化土地细碎化问题的研究。
[42] 朱珠, 张琳, 叶晓雯, . 2012.

基于TOPSIS方法的土地利用综合效益评价

[J]. 经济地理, 32(10): 139-144.

URL      [本文引用: 1]      摘要

在TOPSIS方法下,充分考虑土地投人和土地产出,结合变异系 数法确定权重,构造农用地、建设用地和土地利用综合效益评价模型,对我国31个省(市、自治区)2008--2010年的农用地综合效益、建设用地综合效 益、土地利用综合效益进行定量评价。研究表明:①我国土地利用效益偏低,2010年全国平均土地利用综合效益值仅约0.28;②我国土地利用“成本投入一 效益产出”比过高;⑧我国地域差异显著,农用地综合效益东北〉东部〉中部〉西部,建设用地综合效益东部〉中部〉西部〉东北。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土地高效益 利用的对策与建议。

[Zhu Z, Zhang L, Ye X W, et al.2012.

Evaluation of comprehensive land use efficiency based on TOPSIS

[J]. Economic Geography, 32(10): 139-144.]

URL      [本文引用: 1]      摘要

在TOPSIS方法下,充分考虑土地投人和土地产出,结合变异系 数法确定权重,构造农用地、建设用地和土地利用综合效益评价模型,对我国31个省(市、自治区)2008--2010年的农用地综合效益、建设用地综合效 益、土地利用综合效益进行定量评价。研究表明:①我国土地利用效益偏低,2010年全国平均土地利用综合效益值仅约0.28;②我国土地利用“成本投入一 效益产出”比过高;⑧我国地域差异显著,农用地综合效益东北〉东部〉中部〉西部,建设用地综合效益东部〉中部〉西部〉东北。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土地高效益 利用的对策与建议。
[43] Bentley J W.1987.

Economic and ecological approaches to land fragmentation: In defense of a much-maligned phenomenon

[J]. Annual Review of Anthropology, 16: 31-67.

[本文引用: 2]     

[44] Demetriou D, Stillwell J, See L.2012.

Land consolidation in Cyprus: Why is an integrated planning and decision support system required

[J]. Land Use Policy, 29(1): 131-142.

https://doi.org/10.1016/j.landusepol.2011.05.012      Magsci      [本文引用: 2]      摘要

This paper explores issues of land fragmentation, consolidation and reallocation and argues that a new planning support system for land consolidation is needed in Cyprus because of the long duration of projects, the high operational costs and the conflicts between the stakeholders involved. An Integrated Planning and Decision Support System is proposed that integrates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technologies and multi-criteria decision methods with a geographical information system for use in routine land consolidation planning as well as for undertaking ex ante evaluations of land consolidation projects, as required by the European Union. A framework is provided which shows how the system will contribute to reducing the problems associated with the land consolidation process. (C) 2011 Elsevier Ltd. All rights reserved.
[45] Heston A, Kumar D.1983.

The persistence of land fragmentation in peasant agriculture: An analysis of South Asian cases

[J]. Explorations in Economic History, 20(2): 199-220.

[本文引用: 1]     

[46] Jabarin A S, Epplin F M.1994.

Impacts of land fragmentation on the cost of producing wheat in the rain-fed region of northern Jordan

[J]. Agricultural Economics, 11(2-3): 191-196.

https://doi.org/10.1016/0169-5150(94)00027-1      URL      [本文引用: 1]      摘要

By Amer S. Jabarin and Francis Epplin; Impacts of land fragmentation on the cost of producing wheat in the rain-fed region of northern Jordan
[47] King R, Burton S.1982.

Land fragmentation: Notes on a fundamental rural spatial problem

[J]. Progress in Human Geography, 6(4): 475-494.

https://doi.org/10.1111/j.0033-0124.1982.00456.x      URL      [本文引用: 1]      摘要

Cited by 61 Related articles Cite SaveSavingSavedError saving. Try again? More Fewer
[48] Lisec A, Primožič T, Ferlan M, et al.2014.

Land owners' perception of land consolidation and their satisfaction with the results: Slovenian experiences

[J]. Land Use Policy, 38: 550-563.

https://doi.org/10.1016/j.landusepol.2014.01.003      URL      Magsci      [本文引用: 1]      摘要

Land consolidation has been an important instrument of rural development for over a century throughout Europe. Nowadays, land consolidation can be an integral part of both rural and urban development projects, but the focus of our study is on land consolidation in rural areas. In addition to the efforts aimed at making agriculture and forestry more competitive through a comprehensive reallocation process, improvement of road and drainage networks, landscaping,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conservation projects, and other functions may be implemented in land consolidation. There are differences in the objectives and procedures of land consolidation among the countries. Beside the formal institutional framework of land consolidation, informal institutions can have a substantial influence on the implementation of land consolidation. In the article, the past experiences in the field of land consolidation in Slovenia are presented, which are still reflected in the limited acceptability of this instrument among land owners. Furthermore, the current institutional (legal) framework is analyzed in detail. The main objective of the research was to investigate the opinion of land consolidation participants about land consolidation. Based on the field survey conducted on a sample of private land owners involved in selected land consolidation projects we tried to define the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of the current practice. The main finding is that the active participation of land owners contributes to their comprehension of the aims and to their satisfaction with the results of the land consolidation. It has been shown that the active participation of land owners in the land consolidation is the basis for developing good practices; moreover, it affects the land owners' perception of land consolidation. The transfer of knowledge and representation of good practices among actors are still needed, in particular because of bad experiences in the past (i.e. enforced and environmentally unfriendly projects) and the traditional emotional attachment to land among land owners. In parallel, there is a great need to provide an optimization of the land consolidation process in Slovenia. (C) 2014 Elsevier Ltd. All rights reserved,
[49] Nguyen T, Cheng E J, Findlay C.1996.

Land fragmentation and farm productivity in China in the 1990s

[J]. China Economic Review, 7(2): 169-180.

https://doi.org/10.1016/S1043-951X(96)90007-3      URL      [本文引用: 1]      摘要

The main objective of this study is to examine the effects of fragmentation on farm productivity in China and to discuss policy implications. Some earlier work has questioned the importance of the economic costs of land fragmentation in developing economies. It has been argued that policymakers should focus instead on reducing the root causes of fragmentation: inefficiencies in land, labour, credit, and food markets. Our results, using a more recent and larger dataset from a household survey in China, find that fragmentation does have an economic cost in China. Production functions are estimated for each of the major grain crops in the sample provinces. We also argue that to reduce the economic costs, land consolidation in China should be undertaken with less government intervention. More attention should be given to the establishment of markets for land (or land use rights) and improvements in rural credit and grain markets.
[50] Rahman S, Rahman M.2009.

Impact of land fragmentation and resource ownership on productivity and efficiency: The case of rice producers in Bangladesh

[J]. Land Use Policy, 26(1): 95-103.

https://doi.org/10.1016/j.landusepol.2008.01.003      Magsci      [本文引用: 2]      摘要

<h2 class="secHeading" id="section_abstract">Abstract</h2><p id="">The paper analyzes the impact of land fragmentation and ownership of resources on productivity and technical efficiency in rice production in Bangladesh using farm level survey data. Results reveal that land fragmentation has a significant detrimental effect on productivity and efficiency as expected. The elasticity estimates of land fragmentation reveal that a 1% increase in land fragmentation reduces rice output by 0.05% and efficiency by 0.03%. On the other hand, ownership of key resources (land, family labour, and draft animals) significantly increases efficiency. The mean elasticity estimates reveal that a 1% increase in family labour and owned draft animal improve technical efficiency by 0.04% and 0.03%, respectively. Also, a 1% increase in the adoption of modern technology improves efficiency by 0.04%. The mean technical efficiency in rice production is estimated at 0.91 indicating little scope to improve rice production per se using existing varieties. Policy implications include addressing structural causes of land fragmentation (e.g., law of inheritance and political economy of agrarian structure), building of physical capital (e.g., land and livestock resources), improvements in extension services and adoption of modern rice technology.</p>
[51] van Dijk T.2007.

Complications for traditional land consolidation in central Europe

[J]. Geoforum, 38(3): 505-511.

https://doi.org/10.1016/j.geoforum.2006.11.010      URL      [本文引用: 2]      摘要

An integral part of post-socialist transformation under the Washington Consensus has been the privatisation of previously state owned and/or co-operative farms. In many instances, there have been attempts at ‘turning back the clock’ to pre-War conditions, including land ownership structures. Frequently, the result has been the division of large, economically efficient units into numerous, small and economically barely viable private plots. Following accession to the European Union, these re-constituted peasant-scale structures pose a major challenge to the Union’s agricultural policy. As this paper demonstrates, a simple transfer of western European practices, such as land consolidation, is not possible. The particular legacies of the communist system have given land ownership particular values, legitimacy and personal identity, and emotional bonds. Simple technocratic solutions, as applied in the West earlier, are thus not feasible. Consequently, the paper points out, new forms and instruments of tackling disadvantageous agricultural structures need to be found.
[52] van Hung P, MacAulay T G, Marsh S P.2007.

The economics of land fragmentation in the north of Vietnam

[J]. Australian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and Resource Economics, 51(2): 195-211.

https://doi.org/10.1111/j.1467-8489.2007.00378.x      URL      摘要

Land fragmentation, where a single farm has a number of parcels of land, is a common feature of agriculture in many countries, especially in developing countries. In Vietnam, land fragmentation is common, especially in the north. For the whole country, there are about 75 million parcels of land, an average of seven to eight plots per farm household. Such fragmentation can be seen to have negative and positive benefits for farm households and the community generally. Comparative statics analysis and analysis of survey data have led to the conclusion that small-sized farms are likely to be more fragmented, and that fragmentation had a negative impact on crop productivity and increased family labour use and other money expenses. Policies which allow the appropriate opportunity cost of labour to be reflected at the farm level may provide appropriate incentives to trigger farm size change and land consolidation. Policies which tip the benefits in favour of fewer and larger plots, such as strong and effective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an active extension system and strong administrative management, may also lead to land consolidation.
[53] Wan G H, Cheng E J.2001.

Effects of land fragmentation and returns to scale in the Chinese farming sector

[J]. Applied Economics, 33(2): 183-194.

https://doi.org/10.1080/00036840121811      URL      [本文引用: 1]      摘要

Using household survey data from rural China, economies of scale as measured by returns to scale and the effects of land fragmentation on crop outputs are examined. While these effects are found to be detrimental,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and substantial, existing economies of scale appear to be too small to suggest radical land policy changes in China.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