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科学进展  2016 , 35 (1): 67-77 https://doi.org/10.18306/dlkxjz.2015.01.008

Orginal Article

基于投入产出方法的中国省域产业生态补偿研究

刘春腊123, 刘卫东2, 陆大道2, 唐志鹏2**

1. 湖南师范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长沙 410081
2.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区域可持续发展分析与模拟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101
3. 中国科学院大学,北京 100049

Inter-provincial industry eco-compensation in China based on input-output method

LIU Chunla123, LIU Weidong2, LU Dadao2, TANG Zhipeng2*

1. Department of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 Science, Hunan Normal University, Changsha 410081, China
2. Key Laboratory of Regional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Modeling, Institute of Geographic Sciences and Natural Resources Research, CAS, Beijing 100101, China
3. University of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Beijing 100049, China

通讯作者:  唐志鹏(1978-),男,四川人,副研究员,主要从事区域经济和可持续发展模拟研究,E-mail: tangzp@igsnrr.ac.cn

版权声明:  2016 地理科学进展 《地理科学进展》杂志 版权所有

基金资助: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125005)中国科学院科技服务网络计划项目(KFJ-EW-STS-003)湖南省人居环境学研究基地开放基金项目(RJ14K04)湖南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5YBA273)湖南省重点学科地理学建设项目(2011001)

作者简介:

作者简介:刘春腊(1985-),男,湖南衡阳人,博士,主要研究方向为经济地理与区域发展,E-mail: liuchunla111@163.com

展开

摘要

基于区域关联的视角,构建了省域生态补偿框架。运用投入产出方法,在2010年中国区域间投入产出表的基础上,以2010年统计数据为例,对中国省域间产业的土地资源占用量进行了测算。研究结果表明:①农林牧渔业大多属于被占用型产业,农业的发展应得到补偿;②工业属于占用型产业,应付出一定的生态资源补偿费;③建筑业在消费、投资情境下,属于占用型产业;在出口情境下,省域差异较大;④交通运输及仓储业,在消费和投资情境下,大多为占用型产业;而在出口情境下,省域差异较大;⑤批发零售业大多为占用型产业,应该承担生态补偿的责任;⑥其他服务业在消费情景下,大多为占用型产业;而出口和投资情景下,则大多为被占用型产业。最后,从加强产业生态补偿的立法、完善产业生态补偿的税收手段等方面,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关键词: 占用 ; 被占用 ; 投入产出 ; 产业 ; 土地资源 ; 生态补偿

Abstract

Based on a geographical view of regional inter-connectedness, this study developed an analytical framework of provincial eco-compensation in China by industrial sectors. Input-output method was used to calculate the inter-provincial land resources consumption balance by industrial sectors and analyze inter-provincial industry eco-compensation based on the 2010 statistical data of China’s inter-provincial input-output data table. The results show that: (1) Farming,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and fishery are mostly the "occupied industries" where their ecological resources, land resources in particular, were used for the development of other industrial sectors. Therefore agriculture sector should receive eco-compensation. (2) Manufacturing industries "occupy" the ecological resources of other sectors and should pay for eco-compensation. (3) The construction sector, in the investment and consumption analyses, is primarily an "occupy" industry, but in the export analysis, there were great provincial differences. (4) The transportation and storage sector, in investment and consumption analyses, is mainly an "occupy" industry, but in the export analysis, there were also great provincial differences. (5) Wholesale and retail trade are mostly an "occupy" industry and should have the obligation to pay for eco-compensation. (6) Other services, in consumption analysis, are mostly an "occupy" industry but in the investment and export analyses, they are mostly an "occupied" industry where resources were taken by other industries and therefore should receive compensation.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policy recommendations for eco-compensation, including strengthening the legislation in industrial eco-compensation, improving taxation means in eco-compensation of industries, among others.

Keywords: occupy ; occupied ; input-output ; industry ; land resources ; eco-compensation

0

PDF (36023KB) 元数据 多维度评价 相关文章 收藏文章

本文引用格式 导出 EndNote Ris Bibtex

刘春腊, 刘卫东, 陆大道, 唐志鹏. 基于投入产出方法的中国省域产业生态补偿研究[J]. , 2016, 35(1): 67-77 https://doi.org/10.18306/dlkxjz.2015.01.008

LIU Chunla, LIU Weidong, LU Dadao, TANG Zhipeng. Inter-provincial industry eco-compensation in China based on input-output method[J]. 地理科学进展, 2016, 35(1): 67-77 https://doi.org/10.18306/dlkxjz.2015.01.008

1 引言

区域协调发展、生态环境保护是中国区域可持续发展面临的重要问题(刘卫东等, 2014)。实践中,区域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既限制了生态文明的建设,也影响到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和谐。生态补偿作为一种调整相关主体经济利益与生态环境利益间分配关系的政策手段,目的是弥补区域间生态环境与经济利益的不平衡,有利于促进区域内部(以及区域之间)在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间实现获益与受损的协调(毛显强等, 2002; 李国平等, 2013)。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国家层面已在天然资源林保护、退耕还林、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等方面,先后出台了相关生态补偿政策(中国生态补偿机制与政策研究课题组, 2007; 孔凡斌, 2010; 龚高健, 2011)。现有生态补偿相关政策和做法,侧重于对具有较明显区域属性的生态资源的补偿。但区域之间是具有相互联系的系统,需要通过各种经济流等作用而发生相互关系,进而产生了生态资源的占用与被占用的联系,这也是区域间相互联系与相互作用的重要方面,应成为未来生态补偿的关注点(李宁等, 2009; 丁四保等, 2010; 李平星等, 2010; 刘春腊等, 2013)。

投入产出技术可以系统地分析区域间经济环境的相互影响关系,已在核算区域间产业转移、碳排放转移、碳足迹与能源消费、产业结构调整等方面得到运用,且取得了较好的效果(邱东等, 2008; 唐志鹏等, 2010, 2014)。在生态补偿研究中,已有部分学者运用投入产出(I-O)方法开展了相关研究(李勇, 2006; 李虹等, 2008; 尹春荣, 2008; 吴文洁等, 2011; 周乐, 2011; 刘某承等, 2012)。如何运用投入产出技术,在全国层面核算省域产业间生态资源的相互占用情况,以便为区域生态补偿政策的制定提供参考,是生态补偿研究的一个创新方向。

2 逻辑框架

根据区域生态补偿的理论,从区域关系的角度看,若一个地区的发展占用了其他地区的生态资源,理应对被占用生态资源的地区进行补偿;相反,如果一个地区为其他地区贡献了生态资源,理应得到补偿(图1)。

图1   省域生态补偿逻辑框架

Fig.1   Analytical framework of provincial eco-compensation

在多个区域间投入产出分析中,由于投资、消费、出口等不同最终需求项导致区域间资源、经济等方面存在着各种相互作用,区域之间也势必存在(虚拟)生态资源的占用与被占用。当一个地区的生态资源占用量减去其被占用的生态资源量为正值时,即(生态资源占用量-被占用的生态资源量)>0,如图1中的省域A,说明该地区占用了其他区域的生态资源,基于社会公平、资源有偿使用及生态伦理等原则,省域A应该向其占用生态资源的区域支付生态补偿。相反,当一个地区的生态资源占用量减去其被占用的生态资源量为负值时,即(生态资源占用量—被占用的生态资源量)<0,如图1中的省域B,说明该地区的生态资源被其他区域占用,省域B应该得到生态补偿。

3 方法与数据

3.1 方法与步骤

在投入产出的分析框架下(刘红光等, 2011; 刘卫东等, 2012),根据非竞争型区域间价值型投入产出表有:

x=(I-Ad)-1×(YE+Yc+YI+Yo)(1)

式(1)中:x为国内的总产出列向量,Ad为直接消耗系数矩阵,YEYcYIYo分别为投入产出表中出口项、消费项、投资项和其他项的列向量。

为方便计算,将国内中间投入的列昂惕夫逆矩阵(I-Ad)-1记为B,假设一个国家存在m个区域(每个区域为n个部门),在环境投入产出分析框架下,引入各区域各产业单位总产出(价值)对生态资源(土地)直接占用系数行向量 F=f11,,fn1,,f1m,,fnm,将其对角化,可分别得到一个区域内和不同区域之间的由出口、消费和投资不同最终需求导致的生态资源占用矩阵CDG

C=F^BY^E(2)

D=F^BY^C(3)

G=F^BY^I(4)

式(2)-(4)中:CDG分别为 Cijpq, DijpqGijpq的简写,即q区域j产业部门出口、消费和投资引起对p区域i产业部门的生态资源占用量。通过式(2)、(3)、(4)可确定具体的矩阵元素和具体区域具体产业对相关区域的生态资源占用。

s区域j产业部门出口引起r区域i产业部门的净生态资源(包括土地)占用量(即s区域向r区域的净转移生态资源,包括土地)可表示为:

Cnetijrs=Cijrs-Cjisr(5)

式(5)中: Cijrs表示s区域j产业部门出口引起r区域i产业部门的土地占用量, Cjisr表示r区域i产业部门出口引起s区域j产业部门的土地占用量。

3.2 数据来源

本文以中国各省区为研究单元(由于香港、澳门、台湾的相关数据难以获得,加之2010年区域间投入产出表中未包含西藏的数据,本文暂未包括这4个地区),探讨2010年各省区间产业在生态资源方面的占用情况(以土地资源为例)。各省六大产业部门(农林牧渔业、工业、建筑业、交通运输及仓储业、批发零售业、其他服务业)的土地面积数据主要来源于《中国国土资源年鉴2011》、《中国统计年鉴2011》、《中国环境统计年鉴2011》,部分数据来源于中国经济与社会发展统计数据库。2010年区域间投入产出表来源于中国科学院区域可持续发展分析与模拟重点实验室。

4 结果与分析

根据上述方法和数据,可计算得到中国2010年各省域之间六大产业的土地资源占用关系及占用量。

4.1 出口引致的土地资源占用

从出口方面看,各省区的产业土地资源的占用特点如图2所示。从图2可知:①农林牧渔业均属于土地资源被占用的类型。在地域空间上,内蒙古为农林牧渔业土地资源被占用量最大的省份,这与其辽阔的草地面积及发达的畜牧业基础,且有内陆口岸密切相关;新疆、黑龙江次之,二省的农业基础均较好,设有内陆口岸,其中新疆的绿洲农业发达,黑龙江的平原、湿地等资源充沛、条件优越,农林牧业发达,农林牧业土地资源被占用量亦较大;山东、江苏、浙江、福建、广东等东部沿海省份,水利条件优越、农林牧渔业发达,且利于出口,其农林牧渔业土地资源被占用量较大;云南、四川等省的山地农业特色鲜明,亦具有一定的出口区位优势,其农林牧渔业土地资源被占用量亦较大(图2a)。②工业均属于占用土地资源的产业类型。其中广东为工业占用土地资源量最大的省份,这与其发达的工业基础及工业的外向度高有紧密关系,因此工业占用了其他产业及地区的土地资源;江苏、浙江、山东等东部沿海省份与广东情况类似(图2b)。③建筑业占用土地较大的省份大多建筑业发展较快,这类省份经济处于中等水平、其房价也相对不高;而经济水平较高、人口密度较大,以及经济水平相对落后的地区,其建筑业大多为土地资源被占用的省份,应该得到补偿(图2c)。④交通运输业及仓储业、批发零售业及其他服务业具有一定的省域差异(图2d-2f)。总体而言,这类产业与经济水平、区位重要性等具有一定的关系。一般而言,经济水平较高、在全国具有重要的地理区位的省域,其交通运输业及仓储业、批发零售业及其他服务业大多占用了其他省域的土地资源,反则亦然。

图2   出口引致的各产业土地资源占用情况及其空间分布

Fig.2   Land resources occupancy induced by export and spatial distribution by industrial sectors

图3   消费引致的各产业土地资源占用情况及其空间分布

Fig.3   Land resources occupancy induced by consumption and spatial distribution by industrial sectors

图4   投资引致的各产业土地资源占用情况及其空间分布

Fig.4   Land resources occupancy induced by investment and spatial distribution by industrial sectors

4.2 消费引致的土地资源占用

从消费方面看,各类产业的土地资源占用特点如下(图3):①大部分省域的农林牧渔业均属于土地资源被占用的类型。由于天津、上海的现代农业发展较好,其农林牧渔业为占用土地资源的类型;内蒙古、黑龙江、新疆的农林牧渔业土地资源被占用量最大。其次为东、中部省份,农林牧渔业的土地资源大多被其他产业所占用,作为其他产业发展的重要基础,起着为其他产业提供原材料的作用(图3a)。②各省域的工业和建筑业均属于占用土地资源的类型(图3b-3c)。其中工业方面,内蒙古、山东等省的土地资源占用量最大;其次为广东、河北、河南、湖北、云南、黑龙江、新疆等省区;东部沿海的吉林、辽宁、天津、山东、浙江、江苏等省的工业土地资源占用量亦较大。这与其对工业产品的需求、工业发展政策导向及其经济基础等因素密切相关。在建筑业方面,青海的建筑业土地资源占用量最大,其次为广东、内蒙古、甘肃、江苏、山东、湖北、北京、浙江、黑龙江、云南、湖南等省区,地域分异规律不明显。总体上,消费背景下建筑业土地资源占用量主要与人口数量、经济发展水平、建筑业发展现状、居民对住宅等的需求以及地方政策(房地产政策等)等因素密切相关。③大部分省区的交通运输及仓储业、批发零售业和其他服务业属于占用土地资源的产业类型。其中,交通运输及仓储业,云南属于土地资源被占用的类型,其余均为占用土地资源的类型,其中以新疆的占用量最大,其次为河北、山东、甘肃、内蒙古、吉林、江苏、浙江等省区,地域分异规律不明显。消费背景下的交通运输及仓储业的土地资源占用量,与其区域发展的需求、产业发展基础、交通物流业发展的政策导向、国家政策支持力度等因素密切相关。在批发零售业方面,河南、海南属于土地资源被占用省区,其余为占用土地资源的省区;其中,内蒙古为占用量最大的省区,其后依次为吉林、新疆、山西、甘肃、山东、四川、河北、江西、江苏、辽宁、广东等省区;地域空间分布上,不具有明显的地域分异规律(图3d-3f)。总体上,消费背景下的批发零售业的土地资源占用量与其区域的经济发展条件、产业发展基础、地理区位等因素相关。在其他服务业方面,新疆、青海、甘肃为土地资源被占用的省区,其余为占用土地资源的省区;其中,广东、山东、北京、四川、浙江的占用量相对较大,其后依次为内蒙古、河南、河北、安徽、黑龙江、辽宁、吉林、江苏、湖南、上海、福建、湖北、重庆等省区。总体而言,经济较发达、服务业基础较好、区位条件优越的省区,服务业土地资源占用量较大。

4.3 投资引致的土地资源占用

从投资方面看各类产业的土地资源占用特点如下(图4):①农林牧渔业属于土地资源被占用类型;在省域分布上,内蒙古为被占用量最大的省份,其后依次为新疆、黑龙江、四川、河北、陕西、吉林、云南、广西、河南、湖南、安徽、甘肃、贵州等省区;上海的被占用量最小,北京、海南、浙江等省次之。总体上,投资背景下的农林牧渔业土地资源被占用的省域分布的地域规律不明显;这主要与区域的农业基础、经济外向性等因素相关(图4a)。②建筑业属于占用土地资源的类型,其中浙江的占用量最大,江苏、山东、广东、河北次之,其后依次为天津、北京、陕西、辽宁、四川、河南、上海、吉林、甘肃、黑龙江、重庆,海南的占用量最小。总体而言,投资背景下的东部沿海省份的建筑业土地资源占用量相对较大(图4c)。③工业、交通运输及仓储业、批发零售业和其他服务业的类型,土地资源占用具有一定的省域差异。一般而言,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外向性强的省域,其工业、交通运输及仓储业、批发零售业和其他服务业,占用了其他产业及省域的土地资源(图4b、图4d-4f)。

4.4 对比分析及政策建议

总体而言,在出口、消费、投资等不同最终需求引致土地资源占用的情境下,各产业土地资源占用存在一定的产业间差异及地域差异(表1,图2-4)。具体表现为:① 农林牧渔业大多属于生态资源被占用的产业。仅在消费情境下,天津、上海两市除外(主要是由于其现代农业发展较好)。这与已有的关于农业是“弱势、被剥夺、被侵占…”产业等相关研究结论一致(方创琳等, 2007)。在区域发展阶段进程中,农业的主导地位也是随着区域发展的进步而逐渐弱化。越是发达地区,农业在区域产业结构中所占比重越低。农业作为区域发展的基础,是一种基础产业,而且大多数农产品是工业、批发零售业、其他服务业等的基础原料,因此农业的发展应该得到补偿。②工业属于占用生态资源的产业。仅在投资情境下,黑龙江、云南、新疆的除外(此三省为边境省份,其工业基础相对较差)。总体而言,工业为相对“强势”、“剥夺”型产业,工业发展的经济收入剥夺了其他产业的土地资源,应该付出一定的生态资源补偿费。③建筑业在消费与投资情境下,均属于占用土地资源的产业。在出口情境下,基本属于土地资源被占用的产业,尤其是北京、上海、广东等经济水平较高、人口密度较大的省市更是如此;而在山西、内蒙古、辽宁、吉林、黑龙江、江西、山东、河南、湖北、湖南、海南、四川、贵州、云南、陕西、宁夏、新疆等经济水平相对落后、房价相对较低、土地面积相对充裕的地区,建筑业为土地资源被占用的省份。④交通运输及仓储业,在消费和投资情境下,大多为占用生态资源型;而在出口情境下,省域差异较大。其中山西、内蒙古、吉林、黑龙江、江西、河南、湖北、湖南、重庆、四川、贵州、云南、陕西、宁夏等中西部省区为生态资源被占用型,而东部地区省份大多为生态资源占用型,这与其区域交通发展政策、交通建设的地理条件较好、地理区位优越、人口密集、经济发达等因素密切相关。⑤批发零售业大多为土地资源占用型。该产业主要面向最终消费者(如居民等),网点规模大小不一、分布较广,占用了其他产业的土地资源,应该承担付出生态补偿的责任。⑥其他服务业,在消费背景下大多为占用型,尤其是北京、上海、江苏、浙江、广东等经济发达省市更是如此;而在出口和投资情景下,则大多为被占用型。这说明,从产业关系上看,服务业占用了其他产业的土地资源;但从地域关系上看,经济发达省份仍占用了欠发达地区的服务业土地资源。特别是经济发达省市的服务业应该承担生态补偿的责任。

表1   各产业土地资源占用情况对比

Tab.1   Provincial land resources occupancy by industrial sectors

省(市、区)农林牧渔业工业建筑业交通运输及仓储业批发零售业其他服务业
出口消费投资出口消费投资出口消费投资出口消费投资出口消费投资出口消费投资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注:“—”表示土地资源被占用;“+”表示占用了土地资源。香港、澳门、台湾、西藏未作比较。

新窗口打开

基于上述研究结论以及本文在图1中提出的省域生态补偿框架,为弥补和调控省区间各类产业的土地资源占用不公平现象,结合已有相关研究成果(杨顺顺等, 2012; 孔令英,2012),本文提出以下政策建议。①完善产业生态补偿的税收手段,从资源开采、生产消耗、资源利用、废弃物削减等方面建构税收体系;对产业技术水平较低、能耗高、资源浪费严重、污染大的产业和产品实行重税政策;运用零税率甚或财政贴息的方式鼓励发展低能耗、无污染的产业和产品。比如,对经相关认证的绿色产品实施奖励,建立和完善绿色产品产业生态补偿制度和相应的补偿标准量化核算方法、考核体系,建立相应监督方案。②遵循中国省域产业间土地资源占用格局及地域差异性,工业、建筑业、零售业等应成为承担生态补偿责任的主要产业,并进一步提高对农业生产资料等的补偿补贴力度;在地域上,东部发达省市应更多地成为承担生态补偿的主体,在生态补偿的政策制定上应倾斜于中西部省区。③加强产业生态补偿立法工作,加快制定必要的产业生态补偿法规,运用价格、税收和财政政策等杠杆,对促进产业生态化实施相应的经济激励措施,并通过法规加以规范。比如,鉴于农林牧渔业的资源被占用现状,应进一步加大对农产品的保护力度,同时加强对农业、农村、农民等的帮扶力度。④加强对省域产业生态补偿标准、补偿对象、补偿方法等关键技术的科学研究,为实践工作提供理论指导。

5 结论与讨论

(1) 本文从区域关系和投入产出的角度出发,构建了省域生态补偿框架,并提出了相应的计算方法,即在省域层面,可从各产业的土地资源被占用状况,判断某省区内部及产业间的土地资源占用情况,进而可在国家层面开展不同省区及产业之间的生态补偿。

(2) 从产业类型上看,农林牧渔业和工业的土地资源占用类型相对稳定。其中,农林牧渔业大多属于被占用的产业,农业的发展应该得到补偿;工业属于占用资源的产业,为相对“强势”、“剥夺”型产业,应该付出一定的生态资源补偿费。

(3) 建筑业、交通运输及仓储业、批发零售业、其他服务业在不同情境下,其资源占用类型不同,且省域差异也较大。其中建筑业在消费与投资情境下,均属于占用型产业;在出口情境下,省域差异较大。交通运输及仓储业在消费和投资情境下,大多为占用型;而在出口情境下,省域差异较大。批发零售业大多为占用型,应该承担付出生态补偿的责任。其他服务业在消费情境下大多为占用型,而在出口和投资情境下,则大多为被占用型。

(4) 在出口、消费及投资不同情境下,农林牧渔业、工业、建筑业、交通运输业及仓储业、批发零售业以及其他服务业,其所属的土地资源占用类型,与自身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地理区域关系、区域发展政策以及与其他区域的联系度等因素密切相关。限于篇幅,本文未展开详细讨论。比如,在出口、消费及投资不同情境下,农林牧渔业、工业、建筑业、交通运输业及仓储业、批发零售业以及其他服务业,相互之间存在占用关系,限于研究数据及研究方法,本文未对其相互占用的定量关系进行刻画,仅进行了定性阐述;在出口、消费及投资不同情境下,不同省份之间农林牧渔业、工业、建筑业、交通运输业及仓储业、批发零售业以及其他服务业之间的占用情况,从理论上讲,可通过地图的形式进行空间展示与表达,但限于研究数据、研究方法等,本文未进行深入分析。这些应是未来进一步深入研究的重点。

The authors have declared that no competing interests exist.


参考文献

[1] 丁四保, 王昱. 2010. 区域生态补偿的基础理论与实践问题研究[M]. 北京: 科学出版社.

[本文引用: 1]     

[Ding S B, Wang Y. 2010. Quyu shengtai buchang de jichu lilun yu shijian wenti yanjiu[M]. Beijing, China: Science Press.]

[本文引用: 1]     

[2] 方创琳, 刘海燕. 2007.

快速城市化进程中的区域剥夺行为与调控路径

[J]. 地理学报, 62(8): 849-860.

https://doi.org/10.3321/j.issn:0375-5444.2007.08.007      URL      Magsci      [本文引用: 1]      摘要

伴随我国工业化进程和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中国已进入快速城市 化发展时期,快速城市化进程中衍生出了一系列区域剥夺行为,这种行为主要是指强势群体和强势区域基于区域与区域之间的空间位置关系,借助政策空洞和行政强 制手段掠夺弱势群体和弱势区域的资源、资金、技术、人才、项目、政策偏好、生态、环境容量,转嫁各种污染等的一系列不公平、非合理的经济社会活动行为;这 些区域剥夺行为具有强制性、垄断性、层次性、等级性和貌似合理性等基本特征;区域剥夺的内容包括对土地、水、资源、生态环境容量、资金、人才、技术、劳动 力、重大建设项目甚至政策等的剥夺;政策空洞与调控失控形成的剥夺惯性,利益驱动形成的剥夺动力和弱势群体透支形成的剥夺温床是产生区域剥夺行为的主要成 因;剥夺的后果表现为空间开发失调、资源配置失衡、政策调控能力受限甚至失效以及和谐社会建设步伐延缓.最后从意识形态、政策制定、制度建设、空间扩散和 和谐发展等五大方面提出了中国快速城市化进程中消减区域剥夺行为的路径选择.

[Fang C L, Liu H Y.2007.

The spatial privation and the corresponding controlling paths in China's urbanization process

[J]. Acta Geographica Sinica, 62(8): 849-860.]

https://doi.org/10.3321/j.issn:0375-5444.2007.08.007      URL      Magsci      [本文引用: 1]      摘要

伴随我国工业化进程和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中国已进入快速城市 化发展时期,快速城市化进程中衍生出了一系列区域剥夺行为,这种行为主要是指强势群体和强势区域基于区域与区域之间的空间位置关系,借助政策空洞和行政强 制手段掠夺弱势群体和弱势区域的资源、资金、技术、人才、项目、政策偏好、生态、环境容量,转嫁各种污染等的一系列不公平、非合理的经济社会活动行为;这 些区域剥夺行为具有强制性、垄断性、层次性、等级性和貌似合理性等基本特征;区域剥夺的内容包括对土地、水、资源、生态环境容量、资金、人才、技术、劳动 力、重大建设项目甚至政策等的剥夺;政策空洞与调控失控形成的剥夺惯性,利益驱动形成的剥夺动力和弱势群体透支形成的剥夺温床是产生区域剥夺行为的主要成 因;剥夺的后果表现为空间开发失调、资源配置失衡、政策调控能力受限甚至失效以及和谐社会建设步伐延缓.最后从意识形态、政策制定、制度建设、空间扩散和 和谐发展等五大方面提出了中国快速城市化进程中消减区域剥夺行为的路径选择.
[3] 龚高健. 2011. 中国生态补偿若干问题研究[M]. 北京: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本文引用: 1]     

[Gong G J. 2011. Zhongguo shengtai buchang ruogan wenti yanjiu[M]. Beijing, China: China Social Sciences Publishing House.]

[本文引用: 1]     

[4] 孔凡斌. 2010. 中国生态补偿机制: 理论、实践与政策设计[M]. 北京: 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

[本文引用: 1]     

[Kong F B. 2010. Zhongguo shengtai buchang jizhi: Lilun、shijian yu zhengce sheji[M]. Beijing, China: China Environmental Science Press.]

[本文引用: 1]     

[5] 孔令英. 2012.

产业生态补偿研究

[J]. 科技经济市场, (8): 28-31.

URL      [本文引用: 1]      摘要

人类破坏生态环境,主要体现在产业活动上。产业生态化是人类构筑经济社会与自然界和谐发展实现良性循环的新型产业发展模式,是产业发展的高级形态。产业生态补偿是实现产业发展与环境保护双赢的必由之举,是生态补偿的重要研究和实践领域。本文以产业生态补偿的概念和意义探讨为基础,借鉴了国际产业生态补偿的经验,剖析了当前产业生态补偿存在不补偿,补偿不严、不足、不够、不强等问题,继而在产业生态补偿的立法、标准、手段、主体等方面提出完善产业生态补偿制度的建议。

[Kong L Y.2012.

Chanye shengtai buchang yanjiu

[J]. Science & Technology Economy Market, (8): 28-31.]

URL      [本文引用: 1]      摘要

人类破坏生态环境,主要体现在产业活动上。产业生态化是人类构筑经济社会与自然界和谐发展实现良性循环的新型产业发展模式,是产业发展的高级形态。产业生态补偿是实现产业发展与环境保护双赢的必由之举,是生态补偿的重要研究和实践领域。本文以产业生态补偿的概念和意义探讨为基础,借鉴了国际产业生态补偿的经验,剖析了当前产业生态补偿存在不补偿,补偿不严、不足、不够、不强等问题,继而在产业生态补偿的立法、标准、手段、主体等方面提出完善产业生态补偿制度的建议。
[6] 李国平, 李潇, 萧代基. 2013.

生态补偿的理论标准与测算方法探讨

[J]. 经济学家, (2): 42-49.

URL      [本文引用: 1]      摘要

生态补偿的理论标准是测算生态补偿的实际标准和选择生态补偿标准的测算方法的重要依据。本文探讨了生态补偿的理论标准,界定了我国生态补偿的概念,从正负外部性内部化的两个层面梳理了现有生态补偿标准的测算依据和测算方法,初步讨论了基于理论标准的生态补偿的测算方法。

[Li G P, Li X, Xiao D J.2013.

Discussions on the theoretical standards and measurement method of eco-compensation

[J]. Economist, (2): 42-49.]

URL      [本文引用: 1]      摘要

生态补偿的理论标准是测算生态补偿的实际标准和选择生态补偿标准的测算方法的重要依据。本文探讨了生态补偿的理论标准,界定了我国生态补偿的概念,从正负外部性内部化的两个层面梳理了现有生态补偿标准的测算依据和测算方法,初步讨论了基于理论标准的生态补偿的测算方法。
[7] 李虹, 刘晓平. 2008.

基于资源流分析的企业生态补偿机制研究

[J].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 30(9): 158-161.

URL      [本文引用: 1]      摘要

循环经济作为一种新型的经济范式,成为理论界和实业界共同关注的焦点问题。在循环经济模式下引入了投入产出的资源流管理模型,该模型反映各个过程中资源流的流向和流量,为建立生态补偿机制提供了详细的基础数据,并利用外部环境的完善,推动生态补偿机制在微观领域的实施,从而达到改善企业环境绩效,减少环境污染的目的。

[Li H, Liu X P.2008.

Research on the corporation ecological compensation mechanism based on resource flow analysis

[J]. Journal of Wuh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30(9): 158-161.]

URL      [本文引用: 1]      摘要

循环经济作为一种新型的经济范式,成为理论界和实业界共同关注的焦点问题。在循环经济模式下引入了投入产出的资源流管理模型,该模型反映各个过程中资源流的流向和流量,为建立生态补偿机制提供了详细的基础数据,并利用外部环境的完善,推动生态补偿机制在微观领域的实施,从而达到改善企业环境绩效,减少环境污染的目的。
[8] 李宁, 丁四保. 2009.

我国建立和完善区际生态补偿机制的制度建设初探

[J].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19(1): 146-149.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2-2104.2009.01.026      URL      [本文引用: 1]      摘要

生态补偿机制作为社会各种群体 利益博弈的均衡结果,将对经济和环境不协调的现状进行调整,从而成为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实现机制。我国是世界上开展生态补偿工作较早的国家之一。近年来, 中央政府及部分省(市)区对于生态补偿机制进行了积极的探索与实践,取得了一定的经验,形成了许多行之有效的管理手段和工具,体现了生态补偿理论的特征和 要求。但生态补偿作为一种新型环境管理制度,在我国推行还面临着许多困难和制约因素。建立完整的生态补偿机制需要从制度、主体、手段、标准、方式及管理等 方面着手。本文突出了生态补偿机制建设的制度问题研究,并主要从法律制度、流域管理体制和横向转移支付制度三个方面探讨了如何进一步完善我国区际生态补偿 机制的建设。

[Li N, Ding S B.2009.

Institutional construction of establishing and improving inter-regional eco-compensation mechanism in China

[J]. China Population,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 19(1): 146-149.]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2-2104.2009.01.026      URL      [本文引用: 1]      摘要

生态补偿机制作为社会各种群体 利益博弈的均衡结果,将对经济和环境不协调的现状进行调整,从而成为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实现机制。我国是世界上开展生态补偿工作较早的国家之一。近年来, 中央政府及部分省(市)区对于生态补偿机制进行了积极的探索与实践,取得了一定的经验,形成了许多行之有效的管理手段和工具,体现了生态补偿理论的特征和 要求。但生态补偿作为一种新型环境管理制度,在我国推行还面临着许多困难和制约因素。建立完整的生态补偿机制需要从制度、主体、手段、标准、方式及管理等 方面着手。本文突出了生态补偿机制建设的制度问题研究,并主要从法律制度、流域管理体制和横向转移支付制度三个方面探讨了如何进一步完善我国区际生态补偿 机制的建设。
[9] 李平星, 孙威. 2010.

经济地理学角度的区域生态补偿机制研究

[J]. 生态环境学报, 19(6): 1507-1512.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4-5906.2010.06.043      URL      [本文引用: 1]      摘要

传统生态补偿以保护与改善生态环境、优化资源利用为目的,已不能体现其在生态保护、环境建设 和区域发展方面的全部价值。新的区域发展形势对生态补偿机制提出了新的要求,生态补偿被认为是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和区域之间协调发展的重要手段。区域可持 续发展和区域间协调发展是我国经济地理学的主要研究对象之一。如何从经济地理学的视角看待区域生态补偿,成为通过区域生态补偿机制的实施实现生态良好、经 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三位目标和谐发展的重要命题。从经济地理学的经典理论出发,在探讨区位论、产业结构演替理论、人地关系地域系统理论的基础上,分析了传统 生态补偿的缺失和不足,并在现阶段我国以构建区域可持续和有序发展格局为目标的规划工作——主体功能区规划的基础上,就区域生态补偿的理论基础、目标导向 和实施机制进行了探讨,将经济地理学的空间区位论、地域功能理论、区域发展空间均衡理论等充实到区域生态补偿的理论基础中,明确了以实现区域协调发展和基 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为目标导向,探索了政府主导、市场参与的区域生态补偿的实施模式,最后分析了实施难点、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建议。

[Li P X, Sun W.2010.

Theoretical reflection on ecological compensatio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economic geography

[J]. Ecology and Environmental Sciences, 19(6): 1507-1512.]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4-5906.2010.06.043      URL      [本文引用: 1]      摘要

传统生态补偿以保护与改善生态环境、优化资源利用为目的,已不能体现其在生态保护、环境建设 和区域发展方面的全部价值。新的区域发展形势对生态补偿机制提出了新的要求,生态补偿被认为是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和区域之间协调发展的重要手段。区域可持 续发展和区域间协调发展是我国经济地理学的主要研究对象之一。如何从经济地理学的视角看待区域生态补偿,成为通过区域生态补偿机制的实施实现生态良好、经 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三位目标和谐发展的重要命题。从经济地理学的经典理论出发,在探讨区位论、产业结构演替理论、人地关系地域系统理论的基础上,分析了传统 生态补偿的缺失和不足,并在现阶段我国以构建区域可持续和有序发展格局为目标的规划工作——主体功能区规划的基础上,就区域生态补偿的理论基础、目标导向 和实施机制进行了探讨,将经济地理学的空间区位论、地域功能理论、区域发展空间均衡理论等充实到区域生态补偿的理论基础中,明确了以实现区域协调发展和基 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为目标导向,探索了政府主导、市场参与的区域生态补偿的实施模式,最后分析了实施难点、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建议。
[10] 李勇. 2006.

矿产资源开发生态补偿收费政策研究[D]

. 北京: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

[本文引用: 1]     

[Li Y. 2006.

A research on charge policy of ecological compensation for mineral resources exploration

[D]. Beijing, China: Chinese Research Academy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s.]

[本文引用: 1]     

[11] 刘春腊, 刘卫东, 陆大道. 2013.

1987-2012年中国生态补偿研究进展及趋势

[J]. 地理科学进展, 32(12): 1780-1792.

https://doi.org/10.11820/dlkxjz.2013.12.007      URL      Magsci      [本文引用: 1]      摘要

选取《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文献,从文献作者、研究领域、 支撑平台、研究方法、研究区域、研究层次6个方面,对1987-2012年国内生态补偿研究进行评析.在文献作者方面,国内生态补偿研究尚未形成强大的核 心作者群;从年度文献数量看,可将研究领域划分为4种类型,即急剧上升型、平缓上升型、平缓稳定型和下降型;从研究区域看,国内生态补偿研究以省域层面的 研究成果较多,涉及到30多个地域类型区;在研究方法上,早期研究生态补偿大多为定性描述,目前过渡到定性与定量研究相结合;在研究层次方面,最初生态补 偿研究大多为自然科学类基础与应用基础研究,后转向技术指导与政策决策支撑方面的社会科学应用研究.最后,从研究领域、研究区域、研究方法、项目支撑以及 研究挑战5个方面讨论了国内生态补偿研究的未来发展趋势.

[Liu C L, Liu W D, Lu D D.2013.

Progress and development tendency of research on eco-compensation in China during 1987-2012

[J]. Progress in Geography, 32(12): 1780-1792.]

https://doi.org/10.11820/dlkxjz.2013.12.007      URL      Magsci      [本文引用: 1]      摘要

选取《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文献,从文献作者、研究领域、 支撑平台、研究方法、研究区域、研究层次6个方面,对1987-2012年国内生态补偿研究进行评析.在文献作者方面,国内生态补偿研究尚未形成强大的核 心作者群;从年度文献数量看,可将研究领域划分为4种类型,即急剧上升型、平缓上升型、平缓稳定型和下降型;从研究区域看,国内生态补偿研究以省域层面的 研究成果较多,涉及到30多个地域类型区;在研究方法上,早期研究生态补偿大多为定性描述,目前过渡到定性与定量研究相结合;在研究层次方面,最初生态补 偿研究大多为自然科学类基础与应用基础研究,后转向技术指导与政策决策支撑方面的社会科学应用研究.最后,从研究领域、研究区域、研究方法、项目支撑以及 研究挑战5个方面讨论了国内生态补偿研究的未来发展趋势.
[12] 刘红光, 刘卫东, 刘志高. 2011.

区域间产业转移定量测度研究: 基于区域间投入产出表分析

[J]. 中国工业经济, (6): 79-88.

URL      [本文引用: 1]      摘要

有关产业转移的研究主要集中在 从定性的角度探讨产业转移的类型、动因、模式、效应等,而对产业转移的定量测算却少有研究。本文在严格界定产业转移概念与内涵的基础上,利用区域间投入产 出模型建立了定量测算区域间产业转移的方法,并结合中国区域间投入产出表,测算了中国1997—2007年区域间产业转移。结果发现,中国产业转移具有明 显"北上"特征,产业向中西部地区转移的趋势并不明显。受消费品生产主要集中在东部地区的影响,消费带动下的产业转移表现为从中西部地区向东部地区转移的 趋势。而在出口带动下,东部地区对中西部地区的能源资源需求增加,导致了中西部地区承接了大量资源型产业转移,但机械电子等技术密集型产业还在进一步向东 部地区集中。因此,加快东部地区产业向中西部地区转移的步伐仍是中国区域均衡发展的重要任务之一。

[Liu H G, Liu W D, Liu Z G.2011.

The quantitative study on inter-regional industry transfer

[J]. China Industrial Economics, (6): 79-88.]

URL      [本文引用: 1]      摘要

有关产业转移的研究主要集中在 从定性的角度探讨产业转移的类型、动因、模式、效应等,而对产业转移的定量测算却少有研究。本文在严格界定产业转移概念与内涵的基础上,利用区域间投入产 出模型建立了定量测算区域间产业转移的方法,并结合中国区域间投入产出表,测算了中国1997—2007年区域间产业转移。结果发现,中国产业转移具有明 显"北上"特征,产业向中西部地区转移的趋势并不明显。受消费品生产主要集中在东部地区的影响,消费带动下的产业转移表现为从中西部地区向东部地区转移的 趋势。而在出口带动下,东部地区对中西部地区的能源资源需求增加,导致了中西部地区承接了大量资源型产业转移,但机械电子等技术密集型产业还在进一步向东 部地区集中。因此,加快东部地区产业向中西部地区转移的步伐仍是中国区域均衡发展的重要任务之一。
[13] 刘某承, 伦飞, 张灿强, . 2012.

传统地区稻田生态补偿标准的确定: 以云南哈尼梯田为例

[J].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20(6): 703-709.

Magsci      [本文引用: 1]      摘要

生态补偿标准的确定是生态补偿机制构建的关键问题之一。本文基于农户的受偿意愿以及政府对补偿资金的投入产出分析构建了稻田生态补偿标准的测算框架。其次, 以云南哈尼梯田稻鱼共作的稻田系统为例, 计算了哈尼梯田地区农户放弃一定程度化肥、农药施用的受偿意愿, 并评估了不同化肥、农药限制施用条件下稻田所能供给的生态系统价值, 最后基于政策有效性目标构建了哈尼梯田地区稻田生态补偿的动态标准。结果表明: 在化肥、农药施用的不同限制条件下, 农户的受偿意愿与限制标准呈显著正相关关系, 接受政府直接补贴形式的补偿意愿为每年3 727~8 732 元?hm<sup>-2</sup>, 接受市场调控下稻米价格上涨的幅度为1.25~2.45 元?kg<sup>-1</sup>。因此, 以稻田养鱼减半化肥用量并不施用农药为例, 初始时稻米价格未能提高, 政府需要补偿农户7 462元?hm<sup>-2</sup>, 但生态环境收益仅为7 447元?hm<sup>-2</sup>; 当稻米价格提高1元?kg<sup>-1</sup>时, 政府只需要补偿农户7 112元?hm<sup>-2</sup>, 此时政府的投入盈余335元?hm<sup>-2</sup>。

[Liu M C, Lun F, Zhang C Q, et al.2012.

Standards of payments for paddy ecosystem services: Using Hani Terrace as case study

[J]. Chinese Journal of Eco-Agriculture, 20(6): 703-709.]

Magsci      [本文引用: 1]      摘要

生态补偿标准的确定是生态补偿机制构建的关键问题之一。本文基于农户的受偿意愿以及政府对补偿资金的投入产出分析构建了稻田生态补偿标准的测算框架。其次, 以云南哈尼梯田稻鱼共作的稻田系统为例, 计算了哈尼梯田地区农户放弃一定程度化肥、农药施用的受偿意愿, 并评估了不同化肥、农药限制施用条件下稻田所能供给的生态系统价值, 最后基于政策有效性目标构建了哈尼梯田地区稻田生态补偿的动态标准。结果表明: 在化肥、农药施用的不同限制条件下, 农户的受偿意愿与限制标准呈显著正相关关系, 接受政府直接补贴形式的补偿意愿为每年3 727~8 732 元?hm<sup>-2</sup>, 接受市场调控下稻米价格上涨的幅度为1.25~2.45 元?kg<sup>-1</sup>。因此, 以稻田养鱼减半化肥用量并不施用农药为例, 初始时稻米价格未能提高, 政府需要补偿农户7 462元?hm<sup>-2</sup>, 但生态环境收益仅为7 447元?hm<sup>-2</sup>; 当稻米价格提高1元?kg<sup>-1</sup>时, 政府只需要补偿农户7 112元?hm<sup>-2</sup>, 此时政府的投入盈余335元?hm<sup>-2</sup>。
[14] 刘卫东, 陈杰, 唐志鹏, . 2012. 中国2007年30省区市区域间投入产出表编制理论与实践[M]. 北京: 中国统计出版社.

[本文引用: 1]     

[Liu W D, Chen J, Tang Z P, et al. 2012. Zhongguo 2007nian 30 shengqushi quyujian touru chanchubiao bianzhi lilun yu shijian[M]. Beijing, China: China Statistics Press.]

[本文引用: 1]     

[15] 刘卫东, 龙花楼, 张林秀, . 2014. 2013中国区域发展报告: 转型视角下的中国区域发展态势[M]. 北京: 商务印书馆.

[本文引用: 1]     

[Liu W D, Long H L, Zhang L X, et al. 2014. 2013 zhongguo quyu fazhan baogao: Zhuanxing shijiaoxia de zhongguo quyu fazhan taishi[M]. Beijing, China: The Commercial Press.]

[本文引用: 1]     

[16] 毛显强, 钟瑜, 张胜. 2002.

生态补偿的理论探讨

[J].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12(4): 40-43.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2-2104.2002.04.010      URL      [本文引用: 1]      摘要

本文深入探讨了生态补偿的概念和内涵,认为生态补偿是一种使外部成本内部化的环境经济手段,其核心问题包括:谁补偿谁,即补偿支付者和接受者的问题;补偿多少,即补偿强度的问题;以及如何补偿,即补偿渠道的问题.本文认为:生态补偿的实施应以产权的明晰为基础,补偿额度须以资源产权让渡的机会成本为标准;进而对生态补偿机制设计进行了探讨.

[Mao X Q, Zhong Y, Zhang S. 2002.

Conception, theory and mechanism of eco-compensation

[J]. China Population,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 12(4): 40-43.]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2-2104.2002.04.010      URL      [本文引用: 1]      摘要

本文深入探讨了生态补偿的概念和内涵,认为生态补偿是一种使外部成本内部化的环境经济手段,其核心问题包括:谁补偿谁,即补偿支付者和接受者的问题;补偿多少,即补偿强度的问题;以及如何补偿,即补偿渠道的问题.本文认为:生态补偿的实施应以产权的明晰为基础,补偿额度须以资源产权让渡的机会成本为标准;进而对生态补偿机制设计进行了探讨.
[17] 邱东, 席玮. 2008.

投入产出生态占用模型及在中国的应用

[J]. 财经问题研究, (8): 18-23.

URL      Magsci      [本文引用: 1]      摘要

作为可持续发展测度的指标之一,生态占用模型衡量了支持既定人口现有资源消费水平所必须的土地面积.投入产出分析的引入,弥补了生态占用模型在区分中间投入和最终使用、反映产业间联系结构、识别环境影响发生的真实位置等方面的不足.本文讨论了投入产出生态占用模型与传统生态占用模型间的内在联系,并对模型内组分生成的相关方法进行了比较和分析.最后,应用中国2002年投入产出数据进行实证分析,估算了国内最终使用、出口、进口各项在土地占用和能源占用中的影响.结果表明:中国是土地占用的净进口国和能源占用的净出口国,但进出口影响很小.土地占用中,第一产业占用最多,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以间接占用为主.能源占用中,第二产业占用最多,第三产业以间接占用为主.

[Qiu D, Xi W.2008.

Touru chanchu shengtai zhanyong moxing ji zai zhongguo de yingyong

[J]. Research on Financial and Economic Issues, (8): 18-23.]

URL      Magsci      [本文引用: 1]      摘要

作为可持续发展测度的指标之一,生态占用模型衡量了支持既定人口现有资源消费水平所必须的土地面积.投入产出分析的引入,弥补了生态占用模型在区分中间投入和最终使用、反映产业间联系结构、识别环境影响发生的真实位置等方面的不足.本文讨论了投入产出生态占用模型与传统生态占用模型间的内在联系,并对模型内组分生成的相关方法进行了比较和分析.最后,应用中国2002年投入产出数据进行实证分析,估算了国内最终使用、出口、进口各项在土地占用和能源占用中的影响.结果表明:中国是土地占用的净进口国和能源占用的净出口国,但进出口影响很小.土地占用中,第一产业占用最多,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以间接占用为主.能源占用中,第二产业占用最多,第三产业以间接占用为主.
[18] 唐志鹏, 刘卫东, 刘红光. 2010.

投入产出分析框架下的产业结构协调发展测度

[J]. 中国软科学, (3): 103-110.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2-9753.2010.03.014      URL      [本文引用: 1]      摘要

产业结构是国民经济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产业结构的协调发展有助于国民经济的稳定增长。本文在投入产出分析框架下对产业结构的协调发展提出了新的理论方法测度,并采用2002年中国非竞争型投入产出表26个部门作了相关计算,指出了4个影响CO2减排的能源部门的优先调整顺序,以实现产业结构协调发展达到CO2减排。同时研究发现,我国2002年整个产业结构的协调度并不高,需要加大调整力度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这为我国在制定产业政策提供了参考借鉴。

[Tang Z P, Liu W D, Liu H G.2010.

Measuring of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of industrial structure in the framework of input-output analysis

[J]. China Soft Science, (3): 103-110.]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2-9753.2010.03.014      URL      [本文引用: 1]      摘要

产业结构是国民经济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产业结构的协调发展有助于国民经济的稳定增长。本文在投入产出分析框架下对产业结构的协调发展提出了新的理论方法测度,并采用2002年中国非竞争型投入产出表26个部门作了相关计算,指出了4个影响CO2减排的能源部门的优先调整顺序,以实现产业结构协调发展达到CO2减排。同时研究发现,我国2002年整个产业结构的协调度并不高,需要加大调整力度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这为我国在制定产业政策提供了参考借鉴。
[19] 唐志鹏, 刘卫东, 公丕萍. 2014.

出口对中国区域碳排放影响的空间效应测度: 基于1997-2007年区域间投入产出表的实证分析

[J]. 地理学报, 69(10): 1403-1413.

https://doi.org/10.11821/dlxb201410001      URL      Magsci      [本文引用: 1]      摘要

基于投入产出分析理论,本文改进了测度出口引致区域碳排放直接、间接、溢出和反馈四种空间效应公式,并将测度经济发展的溢出和反馈理念扩展到出口对区域间碳排放双向影响的研究中.研究结果显示,1997-2007 年全国实际出口引致8 区域碳排放的直接效应均有所下降,除了北部沿海区域和西北区域,其他6 个区域的间接效应也均有所下降.大部分沿海地区出口引致碳排放的溢出效应较高,北部和东部沿海区域由于与内地地区经济联系密切所受到的反馈效应也较高,但南部沿海区域由于加工贸易比重较高,所受到反馈效应相对少一些,京津区域由于城市职能定位经济辐射有限,所受到的反馈效应最低.内陆地区由于长期以来作为沿海地区的能源资源供应地以及对国内市场的依赖,出口引致碳排放的反馈效应普遍较高,其中西北和中部区域较为明显.注重区域间横向联合减排以及适宜性的区域减排政策有助于全国整体减排目标的实现.

[Tang Z P, Liu W D, Gong P P.2014.

Measuring of Chinese regional carbon emission spatial effects induced by exports based on Chinese multi-regional input-output table during 1997-2007

[J]. Acta Geographica Sinica, 69(10): 1403-1413.]

https://doi.org/10.11821/dlxb201410001      URL      Magsci      [本文引用: 1]      摘要

基于投入产出分析理论,本文改进了测度出口引致区域碳排放直接、间接、溢出和反馈四种空间效应公式,并将测度经济发展的溢出和反馈理念扩展到出口对区域间碳排放双向影响的研究中.研究结果显示,1997-2007 年全国实际出口引致8 区域碳排放的直接效应均有所下降,除了北部沿海区域和西北区域,其他6 个区域的间接效应也均有所下降.大部分沿海地区出口引致碳排放的溢出效应较高,北部和东部沿海区域由于与内地地区经济联系密切所受到的反馈效应也较高,但南部沿海区域由于加工贸易比重较高,所受到反馈效应相对少一些,京津区域由于城市职能定位经济辐射有限,所受到的反馈效应最低.内陆地区由于长期以来作为沿海地区的能源资源供应地以及对国内市场的依赖,出口引致碳排放的反馈效应普遍较高,其中西北和中部区域较为明显.注重区域间横向联合减排以及适宜性的区域减排政策有助于全国整体减排目标的实现.
[20] 吴文洁, 常志风. 2011.

油气资源开发生态补偿标准模型研究

[J].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1(5): 26-30.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2-2104.2011.05.005      URL      [本文引用: 1]      摘要

油气资源开发生态补偿是对开发 过程中损减的生态环境功能,以及由于生态环境恶化所引起的资源富集区域丧失的发展机会损失进行的补偿。生态破坏损失包括直接损失、间接损失以及生态资源恢 复费用,利用市场价值法或机会成本法计算;采用恢复成本法,将治理和防护环境污染的工程费用视同环境污染损失进行核算;发展机会损失指油气资源开发给当代 以及后代人的生存环境造成破坏,使得地方居民身心健康受到影响或放弃资源地的生存发展权而造成的损失,采用机会成本法和市场价值法进行计量。以陕北为例, 对补偿标准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陕北油气资源开发生态补偿标准若为销售收入的2%,相当于每吨石油提取120元,每立方米天然气提取0.02元。通过 里昂惕夫投入产出模型进行可行性分析:这样的补偿标准在补偿主体的经济承受范围之内,对其它相关行业的价格波动也较小,在当前技术和经济条件下实施该标准 的可操作性较高。

[Wu W J, Chang Z F.2011.

Research on eco-compensation standard model for oil-gas exploitation

[J]. China Population,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 21(5): 26-30.]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2-2104.2011.05.005      URL      [本文引用: 1]      摘要

油气资源开发生态补偿是对开发 过程中损减的生态环境功能,以及由于生态环境恶化所引起的资源富集区域丧失的发展机会损失进行的补偿。生态破坏损失包括直接损失、间接损失以及生态资源恢 复费用,利用市场价值法或机会成本法计算;采用恢复成本法,将治理和防护环境污染的工程费用视同环境污染损失进行核算;发展机会损失指油气资源开发给当代 以及后代人的生存环境造成破坏,使得地方居民身心健康受到影响或放弃资源地的生存发展权而造成的损失,采用机会成本法和市场价值法进行计量。以陕北为例, 对补偿标准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陕北油气资源开发生态补偿标准若为销售收入的2%,相当于每吨石油提取120元,每立方米天然气提取0.02元。通过 里昂惕夫投入产出模型进行可行性分析:这样的补偿标准在补偿主体的经济承受范围之内,对其它相关行业的价格波动也较小,在当前技术和经济条件下实施该标准 的可操作性较高。
[21] 杨顺顺, 宋春艳, 谢瑾岚. 2012.

绿色农产品产业生态补偿主体的博弈分析

[J]. 生态经济, (6): 75-78.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1-4407.2012.06.016      URL      [本文引用: 1]      摘要

评述对我国绿色农产品产业实施生态补偿的必要性,建立博弈模型, 分析绿色农产品供需过程中政府、生产方、消费者的相互关系和博弈行为,得到实现纯战略和混合战略纳什均衡的条件,认为现阶段实行政府主导的生态补偿机制是 稳定绿色农产品市场供需关系的重要手段.根据分析结论给出相关政策建议.

[Yang S S, Song C Y, Xie J L.2012.

Game analysis on subject of eco-compensation in green agriculture products industry

[J]. Ecological Economy, (6): 75-78.]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1-4407.2012.06.016      URL      [本文引用: 1]      摘要

评述对我国绿色农产品产业实施生态补偿的必要性,建立博弈模型, 分析绿色农产品供需过程中政府、生产方、消费者的相互关系和博弈行为,得到实现纯战略和混合战略纳什均衡的条件,认为现阶段实行政府主导的生态补偿机制是 稳定绿色农产品市场供需关系的重要手段.根据分析结论给出相关政策建议.
[22] 尹春荣. 2008.

油气资源开发的生态补偿机制研究: 以东营为例[D]

. 济南: 山东师范大学. [Yin C R. 2008. A research on ecological compensation mechanism for oil and gas resources exploration: Taking an example of Dongying[D]. Jinan, China: Shandong Normal University.]

[本文引用: 1]     

[23] 中国生态补偿机制与政策研究课题组. 2007. 中国生态补偿机制与政策研究[M]. 北京: 科学出版社.

[本文引用: 1]     

[Task Force on Eco-Compensation Mechanisms and Policies, CCICED. 2007. Eco-compensation mechanisms and policies in China[M]. Beijing, China: Science Press.]

[本文引用: 1]     

[24] 周乐. 2011.

湖南矿产资源开发的生态补偿机制研究[D]

. 北京: 中国地质大学.

[本文引用: 1]     

[Zhou L. 2011.

Research on the eco-compensation mechanism of the development of mineral resources in Hunan province

[D]. Beijing, China: China University of Geosciences.]

[本文引用: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