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科学进展  2015 , 34 (12): 1628-1636 https://doi.org/10.18306/dlkxjz.2015.12.011

Orginal Article

北京城市老年人居住环境及生活满意度分析

张景秋1, 刘欢2, 齐英茜2, 李雪妍1

1. 北京联合大学应用文理学院,北京 100191
2. 首都师范大学资源环境与旅游学院,北京 100048

Living environment and life satisfaction of aged population in Beijing Municipality

ZHANG Jingqiu1, LIU Huan2, QI Yingxi2, LI Xueyan1

1. College of Applied Arts and Science of Beijing Union University, Beijing 100191, China
2. College of Resource, Environment and Tourism of Capital University, Beijing 100048, China

版权声明:  2015 地理科学进展 《地理科学进展》杂志 版权所有

基金资助: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271185)北京社科规划基地委托项目(13JDCS001)北京市属高等学校长城学者培养计划项目(IDHT20130322)

作者简介:

作者简介:张景秋(1967-),女,甘肃兰州人,教授,主要从事城市地理学、城市与区域规划研究,Email: jingqiu@buu.edu.cn

展开

摘要

本文以北京60岁及以上的老年群体为研究对象,使用第六次人口普查和抽样调查数据,通过统计和空间分析方法分析了北京城市老年人的居住环境及生活满意度。研究表明:①北京城市老龄化空间从市中心向外围,呈现出由高向低的波状结构,峰值出现在三环及其周边地区;在北京内城及西北和西南近郊区人口老龄化趋势较为明显;②北京老年样本人群的居住方式以2口之家为主,其次为4口和5口之家,且后者年龄层低于前者,独居和空巢老人样本年龄多集中在70岁以上;现有住户主要通过购买单位房和租用公共房来解决居住问题;③北京城市老年群体对其目前生活状态的满意程度总体呈中上水平,从收入、健康、生活状态和开心度4个方面来看,样本人群的开心度要略高于其他三项,对收入的满意度相对要低;④利用二分Logistic模型,从居住方式、邻里关系、周边配套服务设施、社区环境状况4个维度进行分析,发现大型购物设施、社区文体活动、邻里关系、社区认同感对老年人生活满意度的正向影响度大,而空巢、医疗设施和物业管理水平对老年人的生活满意度产生负向影响。

关键词: 老龄化 ; 满意度 ; 居住环境 ; 抽样数据 ; 北京

Abstract

Taking the 60 years or older population in Beijing as the main research object and based on data from the sixth census and a sampling survey, this study analyzes the spati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living environment and life satisfaction of elderly in Beijing using statistical and spatial analysis methods. The results show that: (1) the aged population of the urban space declined from the Beijing downtown area to the periphery, peaked around the third ring road. The aged population was high in the inner city and the western suburbs, mainly in the Dongcheng and Xicheng Districts, where the percentage of the aged population was generally greater than 10%. The percentage of aged population was relatively high in the Haidian, Fengtai, and Shijingshan Districts, with greater internal differentiation within these districts. (2) The elderly respondents lived mainly in two persons households, followed by four and five persons households and in the latter case the respondents were often younger. Those living alone and empty-nesters often aged over 70 years. Housing of the respondents was often purchased from the work units and this is the main factor affecting the elderly's choice of residence. (3) Overall life satisfaction of the respondents was relatively high. Among the income, health, living conditions, and happiness factors, happiness was slightly higher than the other three factors and satisfaction toward income was relatively low. (4) Dichotomous Logistic models were used to analyze form of living arrangements, relationship with neighbors, surrounding service facilities, and community environmental conditions and it was found that large shopping facilities, community sports activities, relationship with neighbors, and community identity positively impacted on life satisfaction of the elderly respondents, while empty-nest situation and poor medical facilities and property management resulted in a negative impact on the life satisfaction of the elderly respondents.

Keywords: aging ; satisfaction ; living environment ; sampling data ; Beijing

0

PDF (3451KB) 元数据 多维度评价 相关文章 收藏文章

本文引用格式 导出 EndNote Ris Bibtex

张景秋, 刘欢, 齐英茜, 李雪妍. 北京城市老年人居住环境及生活满意度分析[J]. , 2015, 34(12): 1628-1636 https://doi.org/10.18306/dlkxjz.2015.12.011

ZHANG Jingqiu, LIU Huan, QI Yingxi, LI Xueyan. Living environment and life satisfaction of aged population in Beijing Municipality[J]. 地理科学进展, 2015, 34(12): 1628-1636 https://doi.org/10.18306/dlkxjz.2015.12.011

1 引言

中国已进入老龄化时代且成为世界上老龄人口最多的国家,老龄化问题备受学者关注。中国第一部老龄事业发展蓝皮书《中国老龄事业发展报告(2013)》指出,截至2012年底,中国老龄人口数量达到1.94亿,比上年增加891万,占总人口的14.3%。根据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抽样数据,有33.8%的老年人生活在一人户或者一对老年夫妇户中,其余66.2%的老龄人口则与第二代或者第三代等进行家庭联合(周福林, 2013)。这表明独居和生活在空巢家庭中的老年人已成为中国老龄人口的主体,这些老年人因缺乏子女的照料,其居住情况、生活行为及对生活的满意程度更需加以关注。中国正处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过程中,迅速发展的人口老龄化将形成严峻的“未富先老”和“未备先老”的压力(姚远, 2012)。在社会经济发展快速转型和政策的预期下,中国社会处于新型养老理念和模式的构筑期(高晓路等, 2012),老年人的生活方式和养老观念正在发生转变。

从国外学者对老年群体的调查和研究文献来看,主要针对老年人群的家庭关系、生活质量及多样性建构、老年健康医学等方面进行研究。例如,Smith((1998)对老年人及成年已婚子女的家庭网络进行研究,指出家庭代际空间上的分离是工业化社会发展的普遍现象,而对独居或空巢老年人的关心是地理学家应该关注的焦点。Warnes(1990)认为,老龄化的影响是长期的且具有全球化特点,加强对老年人生活环境的研究是提升老年人生活质量的一种方式,同时指出应当研究经济、人口、家庭、人际交往、心理、管理和政府政策对老年人生活环境的影响。Jones等(1993)从医学地理学的研究视角,采用追踪研究的方式对青年、中年和老年3类人口的健康程度进行统计,指出健康程度与阶级、性别、婚姻状况、年龄、种族和居住区密切相关。中国不同学科的学者也对人口老龄化进行了不同侧重点的解读与研究,其中社会学家和人口学家偏重对老年人和社会环境关系的解读,如陈红(2011)对人口老龄化给社会经济发展所带影响的分析指出,老龄化和社会经济完全可通过采取科学的对策和措施而得到协调发展。张桂莲等(2010)就人口老龄化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影响进行分析,认为充分利用“人口红利”期的高效劳动力资源,加快发展经济,为日益加剧的老龄化社会打下物质基础。地理学者则更加侧重用社会统计和空间行为分析方法对老年人的行为特征和生活满意度进行分析,包括对日常就医、购物、休闲及迁居行为特征进行描述,以探求老年人行为及其决策的影响机制,展现社会转型背景下中国老年人空间行为与行为空间的变化(曹丽晓等, 2006; 李鹏飞等, 2013; 周洁等, 2013)。此外,陶卓霖等(2014)对北京养老设施空间可达性,褚劲风等(2003)对上海有老人家庭的居住需求与分异等现象进行实证研究;陈英姿等(2011)、颜秉秋等(2013)、张纯等(2013)通过社会调查开展对老年人居家养老和对居住社区满意度的研究,以及探究城市老年人生活品质的重要测度指标等。

通过相关文献分析发现,老龄化不仅对一个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发展具有显著影响,同时也影响着城市的社会形态和空间组织;老年群体对其生活满意程度的表现反映了政府对老年群体的关注程度和社会发展水平。从城市功能的角度进一步分析,居住作为现代城市的四大功能之一,与老年群体的生活状态及生活满意程度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基于此,以第六次人口普查(以下简称六普)数据为基础,通过问卷调查获取北京城区老年人居住及生活状况的一手数据,解读和剖析大都市老年群体的生活满意度,以期为城市老龄化管理与服务提供借鉴。

2 研究对象与数据说明

2.1 研究对象

本文聚焦生活在北京城区范围内,60岁及以上老年人样本的居住特征,以及这些老年样本群体对其生活状态的满意程度。根据北京市六次普数据,按照等数值比例进行城市空间的老龄化率计算,可以得出人口老龄化在北京城市空间分异显著,且在北京内城外围的二环至三环之间以及西南、西北近郊区呈集中分布;同时,在一些地方出现岛状高密度区,老龄化率普遍大于10%;从行政区角度,东城区、西城区、丰台区、石景山区、海淀区部分地区的老龄化率相对较高,所涉及的范围也相对较大。

2.2 调查样本说明

为获取第一手数据,采用问卷调查方法,分别于2014年7月和11月对居住在北京市东城、西城、朝阳、海淀、丰台、石景山区等六城区和昌平区天通苑、回龙观大型居住区内的60周岁及以上的老年人进行随机抽样调查。问卷发放小区和数量主要依据北京城市老龄化率的空间分布状况(图1),同时兼顾居住小区建成年代进行分配(图2),共发放问卷450份,有效问卷420份,有效率达93%。

图1   北京城市老龄化率示意图(数据来源:北京市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

Fig.1   The rate of aged population in Beijing Municipality(Source: The sixth census data of Beijing)

图2   问卷调查点位

Fig.2   Sample point distribution of the questionnaire survey

调查问卷主要针对三部分内容进行设计,第一部分是老年人生活满意程度,主要包括收入状况、健康状况、生活状态、开心程度等;第二部分重点关注老年人的住房问题,包括住房来源、住房面积、租金、影响购/租房的因素等相关问题;第三部分主要涉及老年样本的个人与家庭属性状况,包括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婚姻状况、户口等问题,其中家庭属性方面,主要包括家庭人口数量、月收入状况等。需说明的是,选用家庭月收入而非个人月收入,可以显示家庭对老年人生活环境的影响;同时,在进行问卷调查时明确提示接受调研的老年人家庭月收入不包括子女的收入,仅为老年人自己和配偶家庭总月收入。

从个人属性可以看出,调查样本的男女比例较均匀,年龄集中在60~80岁,教育程度以高中及以下为主,绝大部分已婚,拥有北京户口的老年人占样本总数的48.1%,非北京户口的老年人样本数占51.9%,这在某种程度上表明当前北京的确存在所谓的“老漂一族”,即老年人退休后,离开原来户籍所在地,来京帮助照看子女及孙辈(表1)。

表1   被调查人员基本属性构成

Tab.1   Basic information of the survey samples

样本数量和比例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婚姻状况是否是北京户口
60~7070~8080~9090~100已婚未婚离异不是
东城区个数171825550248335002114
占比/%48.651.471.414.314.30.068.622.88.6100.00.00.060.040.0
西城区个数3728465140479965003728
占比/%56.943.170.87.721.50.072.413.813.8100.00.00.056.943.1
朝阳区个数30260362003810856001640
占比/%53.646.40.064.335.70.067.817.914.3100.00.00.028.671.4
海淀区个数282804114130111554023026
占比/%50.050.00.073.225.01.853.619.626.896.40.03.653.646.4
丰台区个数40335113725811472014330
占比/%54.845.269.917.89.62.779.515.15.498.60.01.458.941.1
石景山区个数3736645315114872103934
占比/%50.749.387.76.84.11.469.919.210.998.61.40.053.446.6
昌平区个数29330620033161361012042
占比/%46.853.20.0100.00.00.053.225.821.098.40.01.632.367.7
总计个数218202186167634281796041514206214
占比/%52.347.744.439.615.01.066.918.814.398.80.21.048.151.9

新窗口打开

3 北京城市老年人居住状况

3.1 老年人样本的居住方式

调查发现,在北京居住的老年人,其居住方式从家庭结构来看呈现两头分化的局面,即2口之家在老年群体中占大多数,约占总样本的43.3%,其次是4口和5口之家占比也较大,分别占总样本数的18.1%和21%;而独居老人约占总样本数的9.3%,此外还有1个样本是90岁以上的7口之家。从家庭结构与年龄之间的关系可以看出,独居老人的年龄多数在70~90岁之间,相比较而言,5口之家的老年人的年龄主要集中在60~70岁,即对于刚刚步入退休生活的老年人家庭结构多以4~5口的大家庭为主,而随着年龄的增加,2口之家占据主导,独居的老年人也占有一定比例(图3)。

图3   调查样本人群的年龄与家庭结构

Fig.3   Age and family structure of the respondents

3.2 老年人样本的住房属性

3.2.1 住房问题解决方式

问卷分析表明,北京老年样本群体中,66.7%的被访老年人已通过购买拥有自己的住房,而21.2%的老年人仍依赖租房;从空间视角来看,从二环向外,已购房的比例在逐渐增多,租房比例下降;住在单位宿舍的老年人比例不高,主要集中在四环以内,三环至四环以外区域借住比例有所增加(图4)。

图4   老年人住房问题解决方式及其空间分异

Fig.4   Housing arrangements of the respondents and spatial differentiation

进一步分析可以看出,老年人样本中已购房部分主要为单位房、经济适用房、房改房和拆迁安置房(图5),其中单位房主要包括购买和租用公有住房两部分。购买公有住房是个人从单位以低成本或优惠价格购买的房屋,享有房产权;租用公有住房指单位作为福利分配给职工的住房,产权归单位所有,个人缴纳少量租金(柴彦威等, 2010)。在调研过程中了解到购买单位公有住房的老年人一次性补贴3~4万元,而租用公有住房每月则需缴纳100元左右的租金,还有一部分老年人是跟随子女在其购买的商品房居住,拆迁安置房也占有一定比例。

图5   老年人样本的住房性质及其空间分布示意图

Fig.5   Housing property types and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the respondents

从住房面积与家庭结构关系中可以看出,总体而言,北京老年人样本住房面积主要以50~100 m2为主,住房面积与家庭人口数量在一定程度上成正比,独居老人多以50 m2以下的住房为主,2口之家则以50~100 m2居多;相比较而言,5口及以上家庭的老年人居住在100~150 m2住房的样本数要多于其他类型的样本数,但也有独居和2口之家的老人居住150 m2以上的住房(图6)。

图6   调查样本人群的居住面积与家庭结构

Fig.6   Size of residence and family structure of the respondents

3.2.2 选择现有居住方式的主要原因

居住偏好受到诸如社会经济地位和家庭生命周期阶段等因素的重要影响。同时,人们对理想居住区和城市特定空间区位的选择,也会受收入、住房资金可获得性等经济因素和个人偏好因素的制约(戈列奇等, 2013)。

在调查中发现,影响老年样本人群购买或租住现有住房前5位原因依次为:单位分配,房价或房租便宜,迁就自己工作地点,交通出行方便及生活方便(图7)。因此,对于居住在北京的老年群体而言,在历经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的过程中,其住房问题主要依靠过去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单位住房分配制度的实施;而没有赶上单位住房分配的老年人,在选择住房时,首先考虑房价和租金,其次是交通出行方便和就近程度,居住区周边的生活方便程度和环境也是影响居住选择的主要因素。

图7   购买或租住现有住房的原因分析

Fig.7   The reasons for buying or renting the current residence

4 老年人生活状况及满意度

老年人对其生活的满意程度不仅反映老年人目前的生活状态和生活质量,而且反映国家和全社会对老年人的关怀程度。

4.1 老年样本的生活状况

将老年人按照居住方式分为空巢与子女合住两类,不与子女合住的即为空巢老人,包括样本中的独居和2口之家的老人,这部分人员占总样本数的48.6%。因此,在随后的分析中将这部分样本与子女合住样本进行比较分析。

4.1.1 收入状况

从收入情况来看(表2),调查样本中老年家庭月收入大多在3000~10000元以下,且主要集中在空巢家庭类型中,与子女合住样本数比较,收入低于3000元的空巢老人样本数占56.7%,3000-4999元的空巢老人样本数占60.6%,均超过50%。与此相对应,大于10000元收入的老年人样本多是与子女合住的样本。因为在调查中特别强调是老年人个人收入,因此这项指标说明现阶段老年人收入处于分化状况,一方面是年龄较大的老年人受当时工薪制度的影响,加之是一个人,其收入水平相对较低;而对于新近退休的老年人,其收入水平相对较好,进而对其生活满意度产生相应的影响。

表2   收入情况与家庭结构的交叉分析

Tab.2   Cross analysis of income and family structure

家庭月总收入/元居住方式合计
空巢与子女合住
<3000
3000~4999
5000~9999
10000~150000
15000~20000
20000~30000
>30000
41(56.7%)31(43.3%)72(100%)
77(60.6%)50(38.4%)127(100%)
70(52.2%)64(47.8%)134(100%)
9(19.1%)38(80.9%)47(100%)
0(0.0%)16(100%)16(100%)
4(36.4%)7(63.6%)11(100%)
2(25%)6(75%)8(100%)
合计204(48.6%)216(51.4%)420(100%)

注:表中数据为分别表示老年家庭数及所占百分数。

新窗口打开

4.1.2 健康状况

从健康状况看(表3),调查样本中约有65.7%的老人身体健康情况良好。从居住方式与身体健康状况的交叉分析可见,2口之家的老年人对自我身体健康评价最高,超过70%的被调查人认为自己健康状况良好;其次是与子女合住的老年人,认为自己健康状况良好的比例为64.4%;独居老人对自我身体健康评价最低,该比例仅为53.9%。结合图3,可初步推断,年龄可能是制约老年人自我身体健康状况评价的主要原因,其次是居住方式;如独居老人年龄较大,与子女合住老年人年龄较小,居住方式折中的老年人认为自己最健康。

表3   健康情况与家庭结构的交叉分析

Tab.3   Cross analysis of health and family structure

身体健康状况居住方式合计
独居2口之家与子女合住
非常好

一般
不好
3(7.7%)25(15.2%)33(15.3%)61(14.5%)
18(46.2%)91(55.2%)106(49.1%)215(51.2%)
15(38.5%)41(24.8%)69(31.9%)125(29.8%)
3(7.7%)8(4.8%)8(3.7%)19(4.5%)
合计39(100.0%)165(100.0%)216(100.0%)420(100%)

注:表中数据分别表示老年家庭数及所占百分数。

新窗口打开

4.2 老年样本生活满意度分析

在对老年人生活满意度的调查中,主要从健康状况、生活状态、开心度、收入4个方面进行评价。根据颜秉秋等(2013)研究,这些指标对于度量老年人的生活满意度程度相当。因此,本文将这4个指标的权重值都设为0.25。同时,将满意度按照从高到低的程度进行赋值,“很满意”赋值为100;“很不满意”赋值为0;“一般”赋值为60;“满意”介于“很满意”与“一般”之间,赋值为80;“不满意”赋值为30。

由此,基于以上4个指标,针对本次调查的老年抽样群体,给出其生活满意度评价公式为

Kti=Ai×100+Bi×80+Ci×60+Di×30+Ei×0/Ii-Fi(1)

式中: Kti为第i个指标的满意度综合评价分值,i=1,2,3,4(分别代表4个指标);AiBiCiDiEi分别代表对于第i个指标的全部有效问卷中选择“很满意”、“满意”、“一般”、“不满意”、“很不满意”5个评价选项的样本数;以100、80、60、30、0分别表示“很满意”、“满意”、“一般”、“不满意”、“很不满意”5个评价等级选项数值化后的赋值;Ii为调查问卷的总样本数;Fi为该指标全部问卷中缺填的样本数。

进而老年人生活满意度的综合评价公式为:

QZ=i=14wi×Kti(2)

式中: QZ表示老年人生活满意度综合评价的分值; wi代表第 i个指标的权重; Kti表示第i个指标的满意度评价分值。

由式(1)和(2)得出老年人生活满意度综合评价得分为75.25(表4),属于良好等级,说明本次抽样老年人群对其整体生活状态感到比较满意。从4个分项来看,老年人的生活开心程度最高,对收入情况的满意程度最低。这表明,老年人在晚年生活中大多能放松心态,而生活需求的高低与多元化程度在一定程度受退休金的影响。

表4   老年人生活满意度综合评价

Tab.4   Comprehensive life satisfaction rating

健康状况生活状态开心度收入情况总评
得分75.6677.4377.6970.1975.25

新窗口打开

4.3 老年样本生活满意度的区域差异

从样本所在行政区的比较分析可以看出,石景山区老年人满意度最高,其次是昌平天通苑、回龙观,第三位是朝阳区,而海淀区和西城区的老年样本人群对其生活满意度要低于平均值(图8)。结合图4-5发现,其原因在于西城和海淀的老年样本的住房来源多为拆迁安置房、廉租房,二环以内则以租房为主。同时,在实地调研过程中了解到,如西城,有些住在胡同杂院中的老年人多为当时街道集体企业的退休人员,退休工资较低,故影响到对其生活满意度的评价。

图8   生活满意度的分城区比较

Fig.8   Comparison of the life satisfaction levels in different urban areas

5 老年人生活满意度影响因素

分析影响老年人生活满意度的相关因素,并采取相应措施提高老年人的生活满意度,对促进老年人“健康老龄化”具有重要意义(肖日葵, 2010)。通过生活满意度与居住方式、邻里关系、周边配套服务设施、社区环境4个方面关系的研究,可进一步评估老年人口生活满意度与周边环境的关系。

5.1 分析方法

在研究某一不连续变量的发生概率p(0≤p≤1)时,由于很难直接研究p和相关自变量的关系,要对p进行Logistic变换:

prob(event)=ez1+ez=11+e-z(3)

式中: z=b0+b1x1+b2x2++bnxn(n为自变量的个数),其中 x1,x2xn为可观测的解释变量,b0,b1,bn为参数;某一事件不发生的概率为prob(event)=1-prob(event)(吕振通等, 2009);二分Logistic的拟合结果处于0~1之间,越接近于1表明拟合效果越好。

5.2 影响因素和变量设计

基于问卷调查数据,从居住方式、邻里关系、周边配套服务设施、社区环境状况4个维度去考察影响老年人生活满意度的因素(表5)。首先,居住方式指老年人是与子女居住还是不与子女居住,两类所占比重分别为51.4%和48.6%;邻里关系主要包括社区邻里互动与交流情况,分为“好”和“不好”两类,分别占58.9%和41.1%。周边配套服务设施主要包括大型购物(百货店或购物中心)、日常购物(便利店或超市)、医疗和老年活动设施,这些设施构成对生活方便性评价的依据,分为“方便”和“不方便”两个方面,其中大型购物设施分别占54.2%和45.8%,日常购物设施分别占66.4%和33.6%,医疗设施分别占55.1%和44.9%,老年活动设施分别占41.1%和58.9%。老人对社区环境的满意度主要包括他们对社区的认同感(即喜爱程度),以及老年人对物业、文体活动等体现社区人文环境舒适度的感知,分为“好”和“不好”两类,其中社区认同感占比分别为43%和57%,物业管理水平分别占35.5%和64.5%,文体活动分别占29.9%和70.1%。对影响老年人生活满意度的影响因子均为二分变量,因此本文采用二分Logistic 模型进行分析(表5)。

表5   老年人生活满意度影响因素的分布情况

Tab.5   Life satisfaction impacting factor distribution of the respondents

变量名变量取值百分比/%样本量/个
居住方式与子女合住(参照组)51.4216
不与子女合住48.6204
邻里关系“很好”或“好”58.9247
未选择“很好”或“好”(参照组)41.1173
大型购物设施“很方便”或“方便”54.2228
未选择“很方便”或“方便”(参照组)45.8192
日常购物设施“很方便”或“方便”66.4279
未选择“很方便”或“方便”(参照组)33.6141
医疗设施“很方便”或“方便”55.1231
未选择“很方便”或“方便”(参照组)44.9189
老年活动设施“很方便”或“方便”41.1173
未选择“很方便”或“方便”(参照组)58.9247
社区认同感“很强烈”或“强烈”43.0181
未选择“很强烈”或“强烈”(参照组)57.0239
社区文体活动“很满足”或“满足”35.5149
未选择“很满足”或“满足”(参照组)64.5271
物业管理水平“很高”或“高”29.9126
未选择“很高”或“高”(参照组)70.1294

新窗口打开

5.3 老年样本群体生活满意度Logistic回归分析

5.3.1 Logistic回归模型检验

表6可以发现,C统计量为0.71,说明模型判断和预测能力较强;似然比卡方值为0.002,小于0.05,说明模型整体通过检验;HL统计量P值较大,表明模型拟合效果较好。参数估计值的绝对值大小表示各个因素对生活满意度的影响程度,而参数符号表示影响方向。优势比表示导致某一事件发生与不发生的概率,优势比大于1表示该因素为影响生活满意度的显性因素,优势比小于1则表示该因素是影响生活满意度的非显性因素。

表6   老年人生活满意度Logistic回归结果

Tab.6   Results of Logistic regression of life satisfaction of respondents

变量名变量取值参数估计优势比
居住方式不与子女合住(空巢)-0.1890.827
邻里状况邻里关系0.9632.619
周边配套服务设施大型购物设施0.7602.139
日常购物设施0.1591.172
医疗设施-0.1810.834
老年活动设施0.6942.003
社区环境状况社区认同感0.8732.394
社区文体活动0.5361.710
物业管理水平-0.2290.795
C统计量0.710
似然比卡方P0.002
HL统计量P0.613

新窗口打开

5.3.2 老年人生活满意度相关影响因素

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可以看到,邻里关系、大型购物设施、社区认同感、老年活动设施、社区文体活动对老年人生活满意度的评价影响较大,且为正向影响;而不与子女合住(即空巢)、医疗设施和物业管理水平对老年人的生活满意度产生负向影响。在优势比方面,在参照组一定的前提下,邻里关系、大型购物设施、老年活动设施、社区认同感对老年人生活满意度评价的影响概率较大。例如,相对于邻里关系不和谐,邻里关系和谐对老年人生活满意度的影响是前者的2.619倍。

6 结论与讨论

通过对北京城市六普数据中60岁及以上人口的空间分析,以及对居住在城六区和昌平天通苑、回龙观大型居住区的老年人居住环境与生活满意度抽样调查,得出以下几点结论:

(1) 北京城市老龄化空间从市中心向外围呈现出由高向低的波状结构,峰值出现在三环及其周边地区。老龄化趋势在内城及西北和西南近郊区表现较为明显,东城区和西城区老龄化率大于10%,海淀区、丰台区、石景山区部分地区的老龄化率也相对较高。

(2) 北京老年样本人群的居住方式以2口之家为主导,4口之家和5口之家次之,且60~70岁的老年人多以后者为主;随着年龄的增长,2口之家逐渐增多,独居及2口之家组成的空巢老人样本年龄多集中在70岁以上;解决住房的主要形式是购买单位房。因此,单位分配和房价是影响老年人选择现有居住方式的主要因素。

(3) 北京城市老年群体对其目前生活状态的满意程度处于中上水平,综合评价得分在75分以上。从收入、健康、生活状态和开心度4个方面看,开心度要略高于其他,对收入的满意度虽相对较低,但也在70分左右。

(4) 大型购物设施、社区文体活动、邻里关系、社区认同感对老年人生活满意度的影响较大且为正向;而空巢、医疗设施和物业管理水平对老年人的生活满意度有负向影响。

在研究中发现,有超过样本数50%的老年人并没有北京户口;从年龄层来看,60~70岁的低龄老年人多与子女合住,其家庭人数口多在4口或5口以上。而独居和2口之家,即空巢的老年人,年龄层相对较高,特别是独居的高龄老年人相比较更多。因此,对于城市养老管理来讲,一方面,应为日渐增多的空巢老龄人口提供居家养老设施,推进智慧养老建设;另一方面,也要看到有些低龄老年人对城市开敞空间如公园、绿地、广场以及家庭游乐设施与场所等的需求。此外,调查发现老年人对其生活满意度的自我评价与其所居住的环境关系密切;在居住环境中除了关注日常生活设施、文体活动场所外,更看重邻里关系和社区认同感,这与非北京户籍老年人跟随子女来京生活有很大关系。在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日益提高,社会福利和保障制度日渐完善之后,老年人更多追求的是身心愉悦的生活氛围以及社会和家庭认同。

本文是基于420份问卷调查有效样本数据分析得出的结果,在问卷调查设计和执行过程中兼顾了不同城区总人口及老龄人口的比例,在样本地选择时也兼顾了居住区自身建成的不同年代等条件,但由于问卷数量有限,且主要针对城六区和两个大型居住区,对北京全市域范围内的老年人生活满意状况还需作进一步深入研究,应从关注城乡之间的差异着眼,为老龄化社会健康有序发展提供科学支撑。

The authors have declared that no competing interests exist.


参考文献

[1] 曹丽晓, 柴彦威. 2006.

上海城市老年人日常购物活动空间研究

[J]. 人文地理, 21(2): 50-54.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3-2398.2006.02.011      URL      [本文引用: 1]      摘要

购物活动是老年人日常生活中主要的活动类型之一,对老年人日常购物空间的研究是理解老年人与其周围商业环境相互作用的关键,然而目前国内这方面研究才刚刚起步.本文以上海城市老年人日常活动问卷调查的第一手资料为基础,首先对数据进行汇总得出了上海城市老年人日常购物活动的发生频率、出行距离等总体特征.然后进一步细化,分别总结出各小区老年人的日常购物活动空间模式并进行对比分析,发现市中心老年人的日常购物活动空间比较紧凑,而郊区老年人的日常购物活动空间则相对分散.最后着重从上海市的商业空间及零售业态的变革、商业设施的可达性、老年人购物决策过程三个方面对这种差异性进行了解释.

[Cao L X, Chai Y W.2006.

Daily shopping activity space of the elderly in Shanghai city

[J]. Human Geography, 21(2): 50-54.]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3-2398.2006.02.011      URL      [本文引用: 1]      摘要

购物活动是老年人日常生活中主要的活动类型之一,对老年人日常购物空间的研究是理解老年人与其周围商业环境相互作用的关键,然而目前国内这方面研究才刚刚起步.本文以上海城市老年人日常活动问卷调查的第一手资料为基础,首先对数据进行汇总得出了上海城市老年人日常购物活动的发生频率、出行距离等总体特征.然后进一步细化,分别总结出各小区老年人的日常购物活动空间模式并进行对比分析,发现市中心老年人的日常购物活动空间比较紧凑,而郊区老年人的日常购物活动空间则相对分散.最后着重从上海市的商业空间及零售业态的变革、商业设施的可达性、老年人购物决策过程三个方面对这种差异性进行了解释.
[2] 柴彦威, . 2010. 中国城市老年人的活动空间[M]. 北京: 科学出版社: 143.

[本文引用: 1]     

[Chai Y W, et al.2010. Zhongguo chengshi laonianren de huodong kongjian[M]. Beijing, China: Science Press: 143.]

[本文引用: 1]     

[3] 陈红. 2011.

人口老龄化与社会可持续发展

[J]. 人口与经济, (4): 71-74.

URL      摘要

尽管人口老龄化给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带来了劳动年龄人口比重下 降,劳动力资源减少,劳动年龄人口老化;老年人赡养系数增加,总供养系数上升,国家用于老年人的支出增多;有储蓄能力的人口及储蓄额减少;家庭赡养照料老 人的资源减少,功能弱化等诸多不利影响,但是二者之间并不存在截然对立的矛盾,只要深化老年科学研究,增强全社会的老龄化意识,及时采取科学的对策与措 施,充分利用老龄化的有利因素,老龄化与社会经济是完全可以协调发展的.

[Chen H.2011.

Aging of population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the society

[J]. Population & Economics, (4): 71-74.]

URL      摘要

尽管人口老龄化给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带来了劳动年龄人口比重下 降,劳动力资源减少,劳动年龄人口老化;老年人赡养系数增加,总供养系数上升,国家用于老年人的支出增多;有储蓄能力的人口及储蓄额减少;家庭赡养照料老 人的资源减少,功能弱化等诸多不利影响,但是二者之间并不存在截然对立的矛盾,只要深化老年科学研究,增强全社会的老龄化意识,及时采取科学的对策与措 施,充分利用老龄化的有利因素,老龄化与社会经济是完全可以协调发展的.
[4] 陈英姿, 邓俊虎. 2011.

长春市老年人口生活质量评价

[J]. 人口学刊, (6): 27-34.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4-129X.2011.06.004      URL      摘要

针对我国老年人口生活质量的具体情况,利用国家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与吉林大学“我国老年人生活状况及养老公共服务需求研究”长春市部分的调研数据,采用 中华医学会老年医学流行病学学组会议提出的分等加权综合评分法,对长春市老年人口生活质量进行综合评价.将老年人口划分成不同年龄组及不同性别组,分别从 经济生活、医疗健康生活、家庭与社会生活、精神生活方面进行老年人口生活质量评价.研究结果显示,长春市老年人口整体生活质量处于中等偏上的水平;女性老 年人生活质量略低于男性老年人生活质量;老年人口的生活质量水平随年龄增大而降低.通过实证分析,综合把握长春市老年人口的生活质量现状,明确影响长春市 老年人生活质量的相关因素,发现阻碍老年人口生活质量提高的不利因素,就改善长春市老年人生活质量提出对策建议.

[Chen Y Z, Deng J H.2011.

Assessment on life quality of aged population in Changchun City

[J]. Population Journal, (6): 27-34.]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4-129X.2011.06.004      URL      摘要

针对我国老年人口生活质量的具体情况,利用国家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与吉林大学“我国老年人生活状况及养老公共服务需求研究”长春市部分的调研数据,采用 中华医学会老年医学流行病学学组会议提出的分等加权综合评分法,对长春市老年人口生活质量进行综合评价.将老年人口划分成不同年龄组及不同性别组,分别从 经济生活、医疗健康生活、家庭与社会生活、精神生活方面进行老年人口生活质量评价.研究结果显示,长春市老年人口整体生活质量处于中等偏上的水平;女性老 年人生活质量略低于男性老年人生活质量;老年人口的生活质量水平随年龄增大而降低.通过实证分析,综合把握长春市老年人口的生活质量现状,明确影响长春市 老年人生活质量的相关因素,发现阻碍老年人口生活质量提高的不利因素,就改善长春市老年人生活质量提出对策建议.
[5] 褚劲风, 唐燕, 王文华. 2003.

上海市区有老人家庭居住需求与居住分异

[J]. 人文地理, 18(2): 44-48.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3-2398.2003.02.010      URL      摘要

上海是我国第一个进入老年型人口结构的城市。随着年龄的增长、生理心理状况的变化,老人对住宅的需求有一定的特殊性。居家养老模式下,老人的居住状况直接影响老人晚年的生活质量。以老人与子女居住空间距离为标准,可分为共居型、网络型和分离型三种居住类型。受经济、社会、文化及健康状况的影响,上海市区有老人家庭存在居住地段住宅类型、住宅环境、社区为老服务等方面的分异。 ...全文

[Chu J F, Tang Y, Wang W H.2003.

Analysis on residential difference and residential requirement of the family with the aged in Shanghai

[J]. Human Geography, 18(2): 44-48.]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3-2398.2003.02.010      URL      摘要

上海是我国第一个进入老年型人口结构的城市。随着年龄的增长、生理心理状况的变化,老人对住宅的需求有一定的特殊性。居家养老模式下,老人的居住状况直接影响老人晚年的生活质量。以老人与子女居住空间距离为标准,可分为共居型、网络型和分离型三种居住类型。受经济、社会、文化及健康状况的影响,上海市区有老人家庭存在居住地段住宅类型、住宅环境、社区为老服务等方面的分异。 ...全文
[6] 高晓路, 颜秉秋, 季珏. 2012.

北京城市居民的养老模式选择及其合理性分析

[J]. 地理科学进展, 31(10): 1274-1281.

https://doi.org/10.11820/dlkxjz.2012.10.004      URL      Magsci      [本文引用: 1]      摘要

基于北京市典型社区的问卷调查, 运用决策树分析的方法, 对城市居民在不同阶段养老方式的选择及其合理性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表明:①目前, 我国传统的家庭养老模式已经转型, 北京市老年人的空巢家庭比例超过1/2, 城市居民在健康状态下约80%选择独自生活, 而独立生活有困难时近1/2 的老人倾向于选择机构养老。②目前的主要问题是, 老年人对社区居家养老的了解和认可度十分有限, 养老机构总量不足的矛盾十分突出, 特别是面向失能和半失能老人的养老机构床位存在大量缺口。③老年人的养老服务需求存在巨大的阶段性差异。由健康状态步入需要照护的阶段后, 老年人对家庭赡养、社区养老和机构养老的需求大约分别提高到原来的2 倍、4倍和8 倍。基于生命周期的测算, 2020 年失能和半失能老人在机构和社区养老的合理比例分别为35%和30%。④当前, 需求调控的重点是70岁以下低龄老人, 应该引导更多的低龄老人选择社区居家养老方式。

[Gao X L, Yan B Q, Ji J.2012.

Urban elders desirable caring patterns and its rationality: a decision tree analysis

[J]. Progress in Geography, 31(10): 1274-1281.]

https://doi.org/10.11820/dlkxjz.2012.10.004      URL      Magsci      [本文引用: 1]      摘要

基于北京市典型社区的问卷调查, 运用决策树分析的方法, 对城市居民在不同阶段养老方式的选择及其合理性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表明:①目前, 我国传统的家庭养老模式已经转型, 北京市老年人的空巢家庭比例超过1/2, 城市居民在健康状态下约80%选择独自生活, 而独立生活有困难时近1/2 的老人倾向于选择机构养老。②目前的主要问题是, 老年人对社区居家养老的了解和认可度十分有限, 养老机构总量不足的矛盾十分突出, 特别是面向失能和半失能老人的养老机构床位存在大量缺口。③老年人的养老服务需求存在巨大的阶段性差异。由健康状态步入需要照护的阶段后, 老年人对家庭赡养、社区养老和机构养老的需求大约分别提高到原来的2 倍、4倍和8 倍。基于生命周期的测算, 2020 年失能和半失能老人在机构和社区养老的合理比例分别为35%和30%。④当前, 需求调控的重点是70岁以下低龄老人, 应该引导更多的低龄老人选择社区居家养老方式。
[7] 戈列奇, 斯廷森. 2013. 空间行为的地理学[M]. 柴彦威, 曹小曙, 龙韬, 译. 北京: 商务印书馆: 404.

[本文引用: 1]     

[Golledge, Stinson.2013. Spatial behavior: a geographic perspevtive[M]. Chai Y W, Cao X S, Long T, Trans. Beijing, China: Commercial Press: 404.]

[本文引用: 1]     

[8] 李鹏飞, 柴彦威. 2013.

迁居对单位老年人日常生活社会网络的影响

[J]. 人文地理, 28(3): 78-84, 6.

URL      [本文引用: 1]      摘要

社会网络对于老年人的日常活动 与生活质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关系到老年人的身心健康、主观幸福感以及生活满意度等多个维度。本文以单位老年人为研究对象,通过深入观察、追踪研究、结 构访谈、案例剖析等质性研究方法,对比迁居前后单位老年人的日常生活与社会交往状态,分析迁居后单位老年人应对新居住空间与原有社会交往空间分离下的日常 活动与交往模式的调整与变化,重点剖析迁居老年人与原单位社区之间的互动,进而归纳迁居对单位老年人社会网络的影响机制,并从老年人迁居与社会交往的互动 关系的角度提出相关的老龄政策。

[Li P F, Chai Y W.2013.

The influence of housing mobility on daily life social network of the elderly in Danwei

[J]. Human Geography, 28(3): 78-84, 6.]

URL      [本文引用: 1]      摘要

社会网络对于老年人的日常活动 与生活质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关系到老年人的身心健康、主观幸福感以及生活满意度等多个维度。本文以单位老年人为研究对象,通过深入观察、追踪研究、结 构访谈、案例剖析等质性研究方法,对比迁居前后单位老年人的日常生活与社会交往状态,分析迁居后单位老年人应对新居住空间与原有社会交往空间分离下的日常 活动与交往模式的调整与变化,重点剖析迁居老年人与原单位社区之间的互动,进而归纳迁居对单位老年人社会网络的影响机制,并从老年人迁居与社会交往的互动 关系的角度提出相关的老龄政策。
[9] 吕振通, 张凌云. 2009. SPSS统计分析与应用[M]. 北京: 机械工业出版社: 114

[本文引用: 1]     

[Lv Z T, Zhang L Y.2009. SPSS Tongji fenxi yu yingyong[M]. Beijing, China: China Machine Press: 114.]

[本文引用: 1]     

[10] 陶卓霖, 程杨, 戴特奇. 2014.

北京市养老设施空间可达性评价

[J]. 地理科学进展, 33(5): 616-624.

https://doi.org/10.11820/dlkxjz.2014.05.003      URL      Magsci      摘要

发展养老服务是当前中国社会建设中的重要部分.近年来,北京市养 老设施发展迅速,但是由于快速的人口老龄化,北京市养老设施的供给仍难以满足老年人口对养老设施的需求.对北京市养老设施空间可达性进行科学评价是进行合 理空间配置的基础,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基于GIS技术,应用改进的两步移动搜索法,对北京市养老设施的空间可达性进行了测算,并重点对1小时单一有 效服务半径和按养老设施规模划分的三级有效服务半径这两种情形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后者对北京市养老设施的空间可达性评价更具合理性.本文对空间可 达性的测算结果识别出了北京市各区域养老设施的稀缺程度,为养老设施的空间布局提出了政策性建议.

[Tao Z L, Cheng Y, Dai T Q.2014.

Measuring spatial accessibility to residential care facilities in Beijing

[J]. Progress in Geography, 33(5): 616-624.]

https://doi.org/10.11820/dlkxjz.2014.05.003      URL      Magsci      摘要

发展养老服务是当前中国社会建设中的重要部分.近年来,北京市养 老设施发展迅速,但是由于快速的人口老龄化,北京市养老设施的供给仍难以满足老年人口对养老设施的需求.对北京市养老设施空间可达性进行科学评价是进行合 理空间配置的基础,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基于GIS技术,应用改进的两步移动搜索法,对北京市养老设施的空间可达性进行了测算,并重点对1小时单一有 效服务半径和按养老设施规模划分的三级有效服务半径这两种情形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后者对北京市养老设施的空间可达性评价更具合理性.本文对空间可 达性的测算结果识别出了北京市各区域养老设施的稀缺程度,为养老设施的空间布局提出了政策性建议.
[11] 肖日葵. 2010.

城市老年人生活满意度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以厦门市为个案

[J]. 西北人口, 31(3): 86-90.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7-0672.2010.03.020      URL      [本文引用: 1]      摘要

基于2007年下丰年对厦门市城区老年人生活状况的调查数据分析 城市老年人生活满意度及其影响因素.调查表明,与全国其他城市一样,厦门市城区老年人的生活满意度处于较高水平,88.3%的老年人对生活感到满意;二元 logistic回归的conditional forward分析显示影响厦门市城区老年人生活满意度的因素,从高到低依次为经济够用程度、子女孝顺程度、日常生活方便程度、婚姻状况、心理状 况,logistic回归模型的拟合优度为34.2%.

[Xiao R K.2010.

An analysis of life satisfaction and its influence factors in Xiamen

[J]. Northwest Population, 31(3): 86-90.]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7-0672.2010.03.020      URL      [本文引用: 1]      摘要

基于2007年下丰年对厦门市城区老年人生活状况的调查数据分析 城市老年人生活满意度及其影响因素.调查表明,与全国其他城市一样,厦门市城区老年人的生活满意度处于较高水平,88.3%的老年人对生活感到满意;二元 logistic回归的conditional forward分析显示影响厦门市城区老年人生活满意度的因素,从高到低依次为经济够用程度、子女孝顺程度、日常生活方便程度、婚姻状况、心理状 况,logistic回归模型的拟合优度为34.2%.
[12] 颜秉秋, 高晓路. 2013.

城市老年人居家养老满意度的影响因子与社区差异

[J]. 地理研究, 32(7): 1269-1279.

URL      Magsci      摘要

针对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供给滞后、设施及服务功能单一、布局不合理 等问题,基于北京市区内6类典型社区的问卷调查数据,运用结构方程模型,构建了包含老年人居住环境因子在内的城市老年人居家养老满意度模型;并引入社会学 及心理学常用的结构方程模型多群组分析(SEM Multiple-Group Analysis)方法,以分析不同社区内各个老年特征群体的不同养老需求.分析结果表明:①老年人的社会支持度(指来自家庭、朋友、邻里和社会的各种支 援)构成居家养老满意度的首要影响因子;②社区养老服务发展程度对居家养老满意度的影响广泛而显著;③按照不同社区的居家养老模型及其影响路径特征,可将 城市居住社区划分为居住环境影响型社区、基本因子影响型社区、社会环境影响型社区、社会环境+居住环境影响型社区等4种类型,不同类型社区的老年人在居家 养老需求方面具有显著差异.以上结果揭示了提升对老人的社会支持度的重要意义以及因地制宜完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迫切性.

[Yan B Q, Gao X L.2013.

Home care satisfaction analysis of aging urban Chinese populations: potential factors and community difference analysis

[J]. Geographical Research, 32(7): 1269-1279.]

URL      Magsci      摘要

针对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供给滞后、设施及服务功能单一、布局不合理 等问题,基于北京市区内6类典型社区的问卷调查数据,运用结构方程模型,构建了包含老年人居住环境因子在内的城市老年人居家养老满意度模型;并引入社会学 及心理学常用的结构方程模型多群组分析(SEM Multiple-Group Analysis)方法,以分析不同社区内各个老年特征群体的不同养老需求.分析结果表明:①老年人的社会支持度(指来自家庭、朋友、邻里和社会的各种支 援)构成居家养老满意度的首要影响因子;②社区养老服务发展程度对居家养老满意度的影响广泛而显著;③按照不同社区的居家养老模型及其影响路径特征,可将 城市居住社区划分为居住环境影响型社区、基本因子影响型社区、社会环境影响型社区、社会环境+居住环境影响型社区等4种类型,不同类型社区的老年人在居家 养老需求方面具有显著差异.以上结果揭示了提升对老人的社会支持度的重要意义以及因地制宜完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迫切性.
[13] 姚远,原新,史佳颖. 2012.

退休年龄调整: 为何如此纠结

[J]. 人口研究, 36(6): 27-45.

URL      [本文引用: 1]      摘要

正背景退休制度的建立是人类社 会发展和进步的标志之一。虽然有研究表明,我国自古就有"官员致仕"的做法,但作为一种规范性制度,其形成还应是工业化以后的事情。退休制度建立以后,各 国均将其作为现代社会保障体系的组成部分。依据各自的国情,各国政府在退休年龄、退休金水平以及领取退休金条件等方面均做了明确规定并不断完善。

[Yao Y,Yuan X, Shi J Y.2012.

On raising retirement age

[J]. Population Research, 36(6): 27-45.]

URL      [本文引用: 1]      摘要

正背景退休制度的建立是人类社 会发展和进步的标志之一。虽然有研究表明,我国自古就有"官员致仕"的做法,但作为一种规范性制度,其形成还应是工业化以后的事情。退休制度建立以后,各 国均将其作为现代社会保障体系的组成部分。依据各自的国情,各国政府在退休年龄、退休金水平以及领取退休金条件等方面均做了明确规定并不断完善。
[14] 张纯, 柴彦威. 2013.

北京城市老年人社区满意度研究: 基于模糊评价法的分析

[J]. 人文地理, 28(4): 47-52, 147.

URL      摘要

本文基于对北京市三个典型城市社区中老年人社区满意度的问卷调查,运用模糊评价法,对老年人 的社区满意度进行案例研究。结果发现,老年人对社区社会环境较为满意,而对社区服务设施等社区物质环境不满;老年人更关注住房条件,而对社交和人际关系的 关注较少。老年人特别重视的因子满意度不高,可能是导致社区满意度的综合模糊结果偏低的原因。进一步通过相关性分析和交叉表分析,从个人属性、家庭结构和 所在社区类型等三个层面探讨社区满意度评价的影响因素,发现年龄低、学历高、收入高、与孙辈同住的老年人以及旧城平房社区中老年人社区满意度较高。老年人 的社区满意度,将成为测度城市老年人生活品质的重要指标。

[Zhang C, Chai Y W.2013.

Study of neighborhood satisfaction of the urban elderly in Beijing: an approach from fuzzy evaluation

[J]. Human Geography, 28(4): 47-52, 147.]

URL      摘要

本文基于对北京市三个典型城市社区中老年人社区满意度的问卷调查,运用模糊评价法,对老年人 的社区满意度进行案例研究。结果发现,老年人对社区社会环境较为满意,而对社区服务设施等社区物质环境不满;老年人更关注住房条件,而对社交和人际关系的 关注较少。老年人特别重视的因子满意度不高,可能是导致社区满意度的综合模糊结果偏低的原因。进一步通过相关性分析和交叉表分析,从个人属性、家庭结构和 所在社区类型等三个层面探讨社区满意度评价的影响因素,发现年龄低、学历高、收入高、与孙辈同住的老年人以及旧城平房社区中老年人社区满意度较高。老年人 的社区满意度,将成为测度城市老年人生活品质的重要指标。
[15] 张桂莲, 王永莲. 2010.

中国人口老龄化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分析

[J]. 人口学刊, (5): 48-53.

URL      Magsci      摘要

目前我国正处于人口老龄化的初期阶段,人口老龄化给我国的劳动力、消费、储蓄和其他社会问题带来很多负面影响.随着老龄化峰值的到来,其对社会经济的负面影响将进一步显露,我国应该在人口老龄化的初期阶段抓住劳动力资源丰富、社会负担较轻的黄金时期,在人口老龄化峰值来临之前,扬长避短,促进经济的长期增长.

[Zhang G L, Wang Y L.2010.

Analysis on the impact of population aging on economic development in China

[J]. Population Journal, (5): 48-53.]

URL      Magsci      摘要

目前我国正处于人口老龄化的初期阶段,人口老龄化给我国的劳动力、消费、储蓄和其他社会问题带来很多负面影响.随着老龄化峰值的到来,其对社会经济的负面影响将进一步显露,我国应该在人口老龄化的初期阶段抓住劳动力资源丰富、社会负担较轻的黄金时期,在人口老龄化峰值来临之前,扬长避短,促进经济的长期增长.
[16] 周福林. 2013.

我国老年人的家庭结构背景研究

[J]. 河南教育学院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32(1): 113-116.

URL      [本文引用: 1]      摘要

利用人口普查数据对我国老年人口的家庭结构背景进行统计分析,勾画出老年人的家庭结构背景和个人-家庭生命周期模式,发现老年人在生命周期过程中生活在不 同家庭的概率是有规律的,即个人-家庭生命周期模式是相对稳定的.分析结果显示,独居老年人和生活在空巢家庭中的老年人已经成为老年人的主体,仅次于生活 在三代直系家庭中的老年人.城镇老年人口生活在空巢家庭的较多,需要子女在身边的照料,农村老人则更需要经济的支持.

[Zhou F L.2013.

Woguo laonianren de jiating jiegou beijing yanjiu

[J]. Journal of Henan Institute of Education: 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s, 32(1): 113-116.]

URL      [本文引用: 1]      摘要

利用人口普查数据对我国老年人口的家庭结构背景进行统计分析,勾画出老年人的家庭结构背景和个人-家庭生命周期模式,发现老年人在生命周期过程中生活在不 同家庭的概率是有规律的,即个人-家庭生命周期模式是相对稳定的.分析结果显示,独居老年人和生活在空巢家庭中的老年人已经成为老年人的主体,仅次于生活 在三代直系家庭中的老年人.城镇老年人口生活在空巢家庭的较多,需要子女在身边的照料,农村老人则更需要经济的支持.
[17] 周洁, 柴彦威. 2013.

中国老年人空间行为研究进展

[J]. 地理科学进展, 32(5): 722-732.

https://doi.org/10.11820/dlkxjz.2013.05.004      URL      Magsci      [本文引用: 1]      摘要

中国人口老龄化及空巢化现象的 加快使得老龄问题受到学者关注。老龄化进程和养老模式等宏观层面的研究为中国老龄工作的开展提供政策指导,而政策的落实状况及其对老年人生活的影响需要从 微观层面通过空间行为分析来还原老年人个体与环境之间的互动关系。本文从空间行为的视角对国内多个学科的老年人日常行为相关研究进行评述。基于对老年人生 活方式及需求层次理论的认知,文章聚焦中国老年人日常生活的主体行为:就医行为、购物行为和休闲行为,梳理这3类行为的国内研究发展历程及其行为特征、影 响机制分析等主要研究结论。基于时空间尺度和出行链进行了中国老年人空间行为研究的地理学探讨,并结合国际老年地理学的研究发展,提出了老年人空间行为研 究的展望。

[Zhou J, Chai Y W.2013.

Research progress on spatial behaviors of the elderly in China

[J]. Progress in Geography, 32(5): 722-732.]

https://doi.org/10.11820/dlkxjz.2013.05.004      URL      Magsci      [本文引用: 1]      摘要

中国人口老龄化及空巢化现象的 加快使得老龄问题受到学者关注。老龄化进程和养老模式等宏观层面的研究为中国老龄工作的开展提供政策指导,而政策的落实状况及其对老年人生活的影响需要从 微观层面通过空间行为分析来还原老年人个体与环境之间的互动关系。本文从空间行为的视角对国内多个学科的老年人日常行为相关研究进行评述。基于对老年人生 活方式及需求层次理论的认知,文章聚焦中国老年人日常生活的主体行为:就医行为、购物行为和休闲行为,梳理这3类行为的国内研究发展历程及其行为特征、影 响机制分析等主要研究结论。基于时空间尺度和出行链进行了中国老年人空间行为研究的地理学探讨,并结合国际老年地理学的研究发展,提出了老年人空间行为研 究的展望。
[18] Jones K, Moon G.1993.

Medical geography: taking space seriously

[J]. Progress in Human Geography, 17(4): 515-524.

https://doi.org/10.1177/030913259301700405      URL      摘要

No abstract available.
[19] Smith G C.1998.

Residential separation and patterns of interaction between elderly parents and their adult children

[J]. Progress in Human Geography, 22(3): 368-384.

https://doi.org/10.1191/030913298673626843      URL      摘要

ABSTRACT For the majority of elderly people, ties with adult children represent the most important extramarital component of their family networks, informal support systems and social relationships. The main purpose of this article is to examine theoretical and empirical research contributions which address the geographical context of these intergenerational ties. Theoretical perspectives are outlined concerning spatial aspects of kin networks in industrial and post- industrial society, and the effects of distinctive life-course events on residential mobility. Empirical research findings on the determinants and social consequences of intergenerational spatial separation are then reviewed. Overall, spatial separation is disclosed as a key factor governing both the amounts and styles of interaction between parents and adult children. However, some recent results suggest that trends towards economic instability and family disruption associated with postindustrial change are limiting the potential for intergenerational spatial propinquity and interaction, especially within lower-income families. On the basis of a discussion of the theoretical and policy implications of the empirical findings, suggestions are offered for further geographical research on intergenerational ties.
[20] Warnes A M.1990.

Geographical questions in gerontology: needed directions for research

[J]. Progress in Human Geography, 14(1): 24-56.

https://doi.org/10.1177/030913259001400103      URL      摘要

The measurement of the telluric field's long-time variations requires stable instruments in the period range above 1 day. Obviously, most problems arise from drifting voltages between the telluric probes. Good results have been achieved using a three chamber Hempfling KCl probe together with Filloux's AgAgCl electrode. However, a one chamber probe of 0.6 m length and 0.06 m diameter filled with saturated KCl solution may be sufficient for some applications and additionally allows permanent control of the electrolyte's salt concentration. In a field test the telluric field at a single site was simultaneously observed using one and three chamber probes separated by 25 and 55 m resp. For periods shorter than 1 hour the noise level of the electrodes was found to be less than 1 (mV)2/Hz whereas in the period range between 1 hour and 1 day it increases to 100 (mV)2/Hz. Consequently, surveys investigating long periods of the telluric field can be carried out small electrode separations of a few tens of meters. Furthermore, the stability of this probe negates the need to interrupt the time series for servicing of the probe. However, the one chamber probe is somewhat inferior to the three chamber probe with regard to temperature dependence at long period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