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候与生态环境” 栏目所有文章列表

(按年度、期号倒序)

  • 一年内发表的文章
  • 两年内
  • 三年内
  • 全部

Please wait a minute...
  • 全选
    |
  • 气候与生态环境
    鲁丰先, 张艳, 秦耀辰, 陈真玲, 王光辉
    地理科学进展. 2013, 32(12): 1751-1759. https://doi.org/10.11820/dlkxjz.2013.12.004
    Baidu(19) CSCD(10)
    中国已经成为全球碳排放总量最大的国家,且由于正处在快速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关键时期,与之伴随的继续增加的碳排放越来越受到国际关注,对碳减排的压力亦日益增加。碳减排需要从减少碳源和增加碳汇两个方面同时推进。本文利用中国森林资源清查数据和相关统计数据,结合排放系数法、森林碳汇蓄积量法和草地固碳速率法,比较全面的估算了省级尺度区域的能源消耗碳排放、森林碳汇、草地碳汇和耕地碳汇,分析了中国碳排放总量、人均碳排放、地均碳排放、能源强度的区域差异,以及碳汇和碳盈余的空间格局特征:① 从省级区域单元看,碳排放总量列前三名的是山东、山西和河北,较低的省区为宁夏、青海和海南;人均碳排放较高的为内蒙古、山西和宁夏,较低的省区为江西、海南和广西;地均碳排放最高的为上海,最低的省区为青海;碳排放强度最低的省区包括北京、广东、上海、浙江等。② 从全国来看,森林碳汇占总碳汇的52.85%,云南和黑龙江森林碳汇优势显著;草地碳汇占总碳汇的38.51%,主要集中在内蒙古、青海和新疆等省区;耕地碳汇占总碳汇的8.63%,主要集中在黑龙江、吉林、河南和辽宁等省区。今后,东部地区应当转变发展方式,通过科技创新,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中部地区要抓住绿色发展机遇,推动低碳产业跨越发展;东北地区的黑龙江碳汇能力较强,可积极参与国际碳交易;西部地区应加强管理,加速技术改进,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并加强生态环境建设,增强碳汇能力。
  • 气候与生态环境
    孙宇, 王丽丽
    地理科学进展. 2013, 32(12): 1760-1770. https://doi.org/10.11820/dlkxjz.2013.12.005
    Baidu(6) CSCD(1)
    落叶松属常分布于高纬高海拔地区,年际生长节律明显,在全球气候变化重建研究中具有重要的地位。本文对欧洲、北美、亚洲地区主要的落叶松属树种近年来取得的成果进行了综合分析,以地区为单位,梳理研究思路,概述研究重点及特色。全球落叶松属研究以对气温敏感性较高的轮宽为主,约占72%;其次是最大晚材密度,约占16%。其中,尤以欧洲落叶松和西伯利亚落叶松研究成果最多。在各地区中,欧洲的研究成果约占61%,倾向于大空间尺度多树种综合研究。北美研究常结合特殊的地形条件及生态事件进行,落叶松叶蜂虫害信息的提取是研究的重点。亚洲地区以西伯利亚落叶松为主,在20 世纪90 年代就已出现大量的重建成果。中国落叶松属有10 种1 变种,但研究相对落后于其他地区,近年来才在一些树种上取得突破,并出现了树轮密度的研究成果,未来应重点转向空间“场”的研究和多树种综合研究。
  • 气候与生态环境
    杨绚, 汤绪, 陈葆德, 田展, 钟洪麟
    地理科学进展. 2013, 32(12): 1771-1779. https://doi.org/10.11820/dlkxjz.2013.12.006
    Baidu(28) CSCD(13)
    在小麦生长过程中生殖阶段对高温较敏感,尤其在开花期前后如遇短暂的高温天气,产量会显著下降。本文基于区域气候模式PRECIS 在IPCC SRES A1B 情景下2001-2090 年气候预估数据,运用CERES-Wheat 模型,对中国6 个代表站点的小麦产量受高温的影响设计了敏感性试验,计算高温胁迫强度指数,预估了中国未来小麦产量易受高温胁迫威胁的空间分布。结果表明,开花前期和后期小麦产量对高温的响应不同。开花前期为小麦产量受高温影响最重要的敏感时期,在开花前期遭遇短暂的高温天气(单日最高气温大于32℃)就会导致产量的剧烈下降,并且当单日高温发生的越接近开花期,产量的损失越严重。灌浆期小麦遇到极端高温或者连续性的极端高温产量会有下降,并且灌浆期前期比后期对高温更敏感。CERES-Wheat 模型在模拟小麦灌浆期对高温反应的敏感性较弱。中国小麦生产受高温胁迫影响较严重的地区主要位于中高纬地区,即新疆、河套和东北地区,并且受气候变暖的影响,高温敏感期高温胁迫的强度和范围均会进一步扩大。气候变暖导致高温胁迫强度增强,必然提高未来小麦减产的风险。
  • 气候与生态环境
    刘春腊, 刘卫东, 陆大道
    地理科学进展. 2013, 32(12): 1780-1792. https://doi.org/10.11820/dlkxjz.2013.12.007
    Baidu(74) CSCD(9)
    选取《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文献,从文献作者、研究领域、支撑平台、研究方法、研究区域、研究层次6 个方面,对1987-2012 年国内生态补偿研究进行评析。在文献作者方面,国内生态补偿研究尚未形成强大的核心作者群;从年度文献数量看,可将研究领域划分为4 种类型,即急剧上升型、平缓上升型、平缓稳定型和下降型;从研究区域看,国内生态补偿研究以省域层面的研究成果较多,涉及到30 多个地域类型区;在研究方法上,早期研究生态补偿大多为定性描述,目前过渡到定性与定量研究相结合;在研究层次方面,最初生态补偿研究大多为自然科学类基础与应用基础研究,后转向技术指导与政策决策支撑方面的社会科学应用研究。最后,从研究领域、研究区域、研究方法、项目支撑以及研究挑战5个方面讨论了国内生态补偿研究的未来发展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