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苗长虹, 魏也华. 西方经济地理学理论建构的发展与论争[J]. 地理研究, 2007, 26(6): 1233
-1246
. |
[2] |
陈利顶, 杨 爽, 冯晓明. 土地利用变化的地形梯度特征与空间扩展——以北京市海淀区和延庆县为例[J]. 地理研究, 2008, 27(6): 1225
-1235
. |
[3] |
杨林生, 王五一, 谭见安, 梁涛, 董云社. 环境地理与人类健康研究成果与展望[J]. 地理研究, 2010, 29(9): 1571
-1583
. |
[4] |
李雪铭. 辽南滨海黄土粒度环境信息高分辨率研究[J]. 地理研究, 2002, 21(2): 201
-209
. |
[5] |
李向应, 秦大河, 韩添丁, 成鹏. 中国西部冰冻圈地区大气降水化学的研究进展[J]. 地理科学进展, 2011, 30(1): 3
-16
. |
[6] |
李子君,周培祥,毛丽华. 我国水土保持措施对水资源影响研究综述[J]. 地理科学进展, 2006, 25(4): 49
-57
. |
[7] |
隆少秋. 大城市边缘区中小城市可持续发展战略探讨——以广州增城市为例[J]. 地理科学进展, 2003, 22(5): 532
-540
. |
[8] |
黄云凤, 崔胜辉, 石龙宇. 半城市化地区生态系统服务对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的响应——以厦门市集美区为例[J]. 地理科学进展, 2012, 31(5): 551
-560
. |
[9] |
党安荣, 王汶. 资源信息系统基础图形信息库的研究[J]. 地理科学进展, 1997, 16(2): 26
-31
. |
[10] |
Peter Miller, 刘幼民. 航模的应用:是工具而不是玩具[J]. 地理科学进展, 1990, 9(3): 65
. |
|